从序文可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序文可知,玉川子,也就是卢仝,在扬州滞留期间住在萧庆中为移居洛阳想要卖出的房子里。后来卢仝在回洛阳之前在和萧庆中宅院中的竹、石、草告别之际作了这二十首赠答诗。从“萧才子修文行名”一句可以看出,卢仝和萧庆中之间的交友是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即是长于诗文吧。

以上所述有关萧庆中的记事都是来自于卢仝的诗。因此,想要弄清卢仝的享年以及人物活动,必须对萧庆中其人进行探讨。

遗憾的是,有关卢仝的享年以及人物活动有很多不详之处。现在对卢仝的生平的一般认识如下:卢仝于大历五年(七七〇)前后生于济源,二十七岁左右之前隐居王屋山和嵩山(少室山),贞元十三年(七九七)随父移居扬州。四年后父亡,卢仝返回济源,贞元十八年在洛阳购置宅院,举家迁往洛阳。元和四年(八〇九)三月,与诗人韩愈共同从洛阳出发前往嵩山,元和六年冬变卖旧宅前往扬州。翌年,与诗人孟郊叔父孟简相会,作五首唱和诗。随后返回扬州,在故交萧庆中扬州家中短暂停留,元和八年(八一三)返回洛阳。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翌年卢仝将儿子托付给了一位长安的友人,但随后却不知去向。根据唐代李玫著《纂异记》,宋代钱易著《南部新书》等故事来看,一般认为宰相王涯在大和九年(八三五)十一月发生的甘露之变中失势,当时卢仝正住在其府邸所以被人杀害。

卢仝的诗《萧二十三赴歙州婚期二首》作于元和八年。前往歙州赶赴婚期的萧庆中当时二十岁有余,这样的话,开成五年(八四〇)三月与圆仁相见的时候,萧庆中至少已经五十岁左右了。

据《大唐巡礼求法行纪》卷二和《慈绝大师传》的诸本记载,萧庆中时任青州节度使(平卢节度使)的判官。判官是仅次于节度使、副大使、知节度使、行军司马、副使的行政事务官员,定员一人。由此可见萧庆中是具有相当强的行政能力的。《唐会要》卷七六《贡举中》的进士条中有“宝历元年四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唐绅、杨俭、韦瑞符、舒元褒、萧敞、杨鲁士、来择,赵祝、裴晖、韦繇、李昌宝、严楚封、李涯、萧夷中、冯球、元晖及第”,可知宝历元年(八二五)四月有个叫萧夷中的人中了进士第。只可惜萧庆中和萧夷中的关系并不明确,也有可能二者为同一人。如前所述,《大唐巡礼求法行纪》中把“庆”字误写为“度”字,因此亦可认为,《唐会要》中的“夷”字也有可能是笔误。

另外,与萧夷中同时中进士第的还有杨鲁士,《大唐巡礼求法行纪》卷四的会昌五年(八四五)五月十五日条中有:

职方郎中、赐绯鱼袋杨鲁士,前曾相奉,在寺之时,殷懃相问,亦曾数度到寺检校,曾施绢褐衫裈等。今交郎君将书来,送潞绢二疋、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钱

两贯文,付前路书状两封,别有手札。

当时,杨鲁士是从五品上的职方郎中。开成五年三月,圆仁拜访过萧庆中,他在长安滞留期间与杨鲁士的相识可能是经过了萧庆中或者萧夷中的介绍。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卢仝的诗《寄萧二十三庆中》中有“嵩山之庐”一词。也就是说元和八年(八一三)夏,身在扬州的卢仝称自己来自嵩山。元代的辛文房著《唐才子传》中的卢仝条有“初隐少室山,号玉川子。(中略)后卜居洛阳城”,宋代晁公武著《郡斋读书志》卷四中有“隐少室山,号玉川子”,可知卢仝在很早前就开始隐居少室山了。

韩愈著《嵩山天封宫名》(收录于清代叶封撰《嵩阳石刻集记纪遗》)中有:

元和四年三月二十六日,与著作佐郎樊宗师、处士卢仝,自洛阳中至少室谒李征君渤。樊次玉泉寺,疾作,归。明日,遂与李、卢、道士韦濛、僧荣,过少室而

抵众寺,上太室中峰,宿封禅壇下石室。遂自龙泉寺,钓龙潭水,遇雷。明日,

观启母石,入此观,与道士赵玄遇,乃归。闰月三日,国子博士韩愈题。

这里所说的“玉泉寺”是指嵩山玉泉寺。另,卢仝的诗《寄崔柳州》(《全唐诗》卷三八九)中有“柳州蛮天末、鄙夫嵩之幽”。这里的嵩之幽是指卢仝在嵩山的隐居地。因此,卢仝是在回乡后才与与韩愈一同前往嵩山的。

卢仝的《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石请客》中有“启母是诸母、三十六峰是诸父”。“启母”是指嵩山的启母观,“三十六峰”即少室、太室两山之间的三十六峰。另外,像《客谢石》中“我有水竹荘,甚近嵩之巔。是君归休处,可以终天年”,《马兰请客》中“兰兰是小草,不怕郎君骂。愿得君随行,暂到嵩山下”,《客请马兰》中“嵩山未必怜兰兰,兰兰已受郎君恩”所说那样,卢仝在返回洛阳之前想要邀请萧庆中宅院里的竹、石、井等一同前往嵩山。因此可以认为,元和九年以后卢仝从扬州回来后是居住在嵩山的。

卢仝把萧庆中宅院中的竹、石、马兰草看作人,并邀请它们前往嵩山,事实上其意是在邀请宅院的主人萧庆中。因此,可以认为变卖扬州的住宅移居洛阳的萧庆中和滞留嵩山的卢仝之间有过往来交流。

四、萧庆中的饮茶与修禅

前述《入唐求法巡礼记》卷二开成五年三条称,萧庆中是在自己家中款待过圆仁,并且懂得佛法亦即禅门之法的人物。在这里,我们想对和卢仝等人同时代的唐人的饮茶习惯与禅法的关联进行探讨,同时,就萧庆中从何处习得禅法进行论述。

卢仝的文集《玉川子诗集》第三卷很可惜现在已几乎全部佚失。但是,《全唐诗》卷三八八和卷三八九中收录了卢仝所作诗的一部分。现在可以从中看到《寄赠含曦上人》、《赠稚禅师》、《将归山招冰僧》《访含曦上人》等僧侣的唱和诗。

比如,《寄赠含曦上人》(《全唐诗》卷三八九)中有:“楞伽大师兄,夸曦识道理。(中略)起信中百门,敲骨得佛髓。(中略)访余十数度,相去三五里”。从中可知卢仝和含曦上人进行过交流的事实。含曦上人是洛阳长寿寺的僧人。长寿寺距卢仝家有三至五里的路程。由此可以认为,卢仝正是通过频繁地拜访长寿寺,才对《楞伽经》等经典有了理解。据说开元年间,天竺僧菩提流志(?~七二七)居住在洛阳长寿寺,他在翻译很多经典的同时,不断进行禅观修行直到圆寂。

另外,卢仝的诗《赠稚禅师》(《全唐诗》卷三八九)中有“春风满禅院,师独坐南轩。万化见中尽,始觉静性尊。我来契平生,目击道自存。与师不动游,游此无迹门。”可知卢仝在禅院中进行过禅宗的修行。《将归山招冰僧》(《全唐诗》卷三八九)中有“我心尘外心,爱此尘外物。欲结尘外交,苦无尘外骨。泌泉有冰公,心静见真佛。可结尘外交,占此松与月。”因此可以认为卢仝对禅有很深的理解。冰公是指常州无锡慧山寺的僧人若冰。若冰的诗《题惠山泉》(《全唐诗》卷八五〇)中有“野客偷煎茗,山僧借净床。安禅何所问,孤月在中央。”可以看出是在描写喝茶的禅宗僧侣。现在,在无锡市慧山仍残存着着“若冰禅洞”的遗址。

卢仝的《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是描写萧庆中家的竹、石、井的唱和诗,既受到了老庄思想的影响,也受到了禅的影响。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九引用的《雪浪斋日记》(宋代魏慶之的《魏庆之诗人玉碎片》巻一五中也有收录)中有“玉川子诗,读者易鲜,识者当自知之。《萧才子宅问答》诗如庄子寓言,高僧对禅机。”把萧高度评价为“对答禅法的高僧”。

据说,卢仝在见到诗人孟郊的叔父孟简时吟咏了《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全唐诗》卷三八八)(俗称《七碗茶诗》)这首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