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CP推荐的抗凝时限为术后7-10天,但在高危病人, 应延长至30日左右。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的表现
j
19
DVT的并发症
肺栓塞(PE) 静脉瓣损伤 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溃疡 更大程度的深静脉血栓
j
20
j
21
DVT的并发症
后期 血栓吸收肌化 遗留静脉功能不全 浅静脉曲张 DVT形成后综合症 色素沉着 肿胀、溃疡 血栓脱落 肺栓塞(PE)
j
22
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
因长期卧床,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
此为DVT发生的主要原因。
其次,各种大型手术引起高凝状态血小板粘聚能力增 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 的抑制剂水平升高,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也是引起 DVT发生的基本因素之一。
另外,止血剂的应用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静脉输注 各种抗生素和高渗溶液导致的静脉壁损伤,手术操作
(3)混合型。即全下肢深静脉血 栓形成,混合型指中央、周围合 并型。
j
15
分型
2.根据血栓形成时间分为: (1)急性期:2周以内;
(2)亚急性期:2周至6个月以内;
(3)慢性期:6个月以后
j
16
分型
3.根据临床演变分为: (1)闭塞型 (2)部分再通型 (3)再通型 (4)再发型 4.在超声检查中将声像图分为完全性阻塞、不完全性阻
APC-R因子低-活化蛋 白C抵抗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 血症
血栓调节蛋白
高半胱氨酸血症
抗心肌碱脂抗体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过
量 血浆蛋白C和S缺乏 纤溶酶原缺乏 XII因子缺乏 异常纤溶酶原血症
j
12
麻醉相关因素
①椎管内麻醉导致交感神经阻滞、血管扩张、血流减 慢;
②全麻因应激反应强而激活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激 活物增加。另外全麻可导致下肢血流减少50%。
j
31
药物预防
(2)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其抑制血小板的功能降 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减少,出血不良反映减少, 生物利用度高达90%以上,与血浆蛋白、血管内皮细 胞和血细胞结合少,半衰期约为普通肝素的4倍,对 大部分患者可使用同一剂量,每天1-2次,无需实验室 监测。 应用低分子肝素对大手术血栓的预防:术前2-12小时 皮下一次,术后每日一次。
或原发创伤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等原因。
j
5
j
6
j
7
j
8
高危人群
①高龄(年龄在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②下肢制动者; ③卧床休息者(卧床休息10天,DVT的发生率为60%); ④手术时间超过1小时者; ⑤接受盆腔及腹腔手术者; ⑥大剂量使用止血药及输注血液制品者; ⑦肥胖
j
9
高危因素
DVT的预防措施
基本预防 物理预防
药物预防
j
23
基本预防
①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鼓励病人主动活动足和 趾,多做踝关节的伸屈 活动;
②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 作;
j
24
基本预防
③术后抬高床脚或抬高 下肢:一般抬高床脚 20~25cm,使下肢高 于心脏水平;
④术后尽可能早下床活 动;
⑤手术操作轻巧,避免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 栓的预防
ICU 陈静
j
1
什么是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 脉内的异常凝结,由各种原因引起, 好发于下肢,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 疾病。
j
2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
j
3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静脉血流滞缓 静脉壁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j
4
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的原因
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 脉血流速度减慢,并且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
静脉内膜损伤;避免在
j
25
基本预防
⑥术中和术后补液 多 饮水 避免脱水
⑦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 戒酒 控制血糖血脂
j
26
基本预防
⑧加强临床观察,注意 观察下肢有皮肤色泽改 变、水肿、浅静脉怒张、 肌肉有无深压痛,测量 双下肢不同平面的周径, 如果两侧周径差>0.05 要提高警惕。注意观察 高危人群肺栓塞的临床 表现。
j
27
物理预防
医用弹力长袜;
梯度压力物理预防
间歇式充气气压治疗系 统(IPC)
静脉足泵(VFP)
电刺激:可采用电脑中 频电疗仪刺激肌肉收缩。
j
29
j
30
药物预防
(1)普通肝素 肝素曾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后DVT和生理性高凝状 态的防治,因为它与AT—III结合使用后者构象发生改 变增加对凝血酶抑制作用,静脉使用比皮下注射效果 好,但使用过程中需严密监测,使APII大于1.5倍左右, 以防止出血,此外肝素还会诱导血小板减少、肝素性 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目前普通肝素在临床上已逐渐被 低分子肝素取代。
既往DVT 严重感染 瘫痪
j
长骨骨折
大面积烧伤
其中下肢挤压 伤、膝关节手 术、髋关节手 10
高危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慢性呼吸疾病 妊娠/产后 肾病综合征
粘滞性过高 血小板异常 恶性肿瘤及化疗 心力衰竭 狼疮抗凝剂 心肌梗死 外科手术
j
11
高危因素
抗凝血酶缺乏
j
32
药物预防
( 3)低分子右旋糖酐 适用于肝素类药物禁忌患者的辅助用药,能有效的降 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但低分子右旋糖酐易引 起过敏反应、血容量增加引起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
(4)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可有效预防无症状 DVT。
j
33
药物预防
肝素、低分子肝素:为主流的药物预防方法
推荐预防血栓的用药时间为9-10天
j
13
手术持续时间
据Borow报道手术持续时间1~2小时者发病率为20%, 2~3小时者发病率为46.7%,3小时以上者发病率为 62.5%
j
14
分型
1.DVT根据急性期血栓形成的解剖 部位分为:
(1)中央型,即髂-股静脉血栓形 成;
(2)周围型,周围型指股静脉、 腘静脉、胫后静脉及小腿肌肉静 脉丛血栓;
塞及再通性血栓。
j
17
DVT临床表现
症状:患肢肿胀、疼痛, 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 可好转。偶有发热、心 率加快。
体征:血栓远端肢体或
全肢体肿胀是主要特点,
皮肤多正常或轻度淤血,
重症可呈青紫色,皮温
降低。如影响动脉,可
出现远端动脉j 搏动减弱
18
DVT临床表现
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出现浅静脉曲 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称为DVT后综合症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的表现
j
19
DVT的并发症
肺栓塞(PE) 静脉瓣损伤 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溃疡 更大程度的深静脉血栓
j
20
j
21
DVT的并发症
后期 血栓吸收肌化 遗留静脉功能不全 浅静脉曲张 DVT形成后综合症 色素沉着 肿胀、溃疡 血栓脱落 肺栓塞(PE)
j
22
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
因长期卧床,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
此为DVT发生的主要原因。
其次,各种大型手术引起高凝状态血小板粘聚能力增 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 的抑制剂水平升高,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也是引起 DVT发生的基本因素之一。
另外,止血剂的应用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静脉输注 各种抗生素和高渗溶液导致的静脉壁损伤,手术操作
(3)混合型。即全下肢深静脉血 栓形成,混合型指中央、周围合 并型。
j
15
分型
2.根据血栓形成时间分为: (1)急性期:2周以内;
(2)亚急性期:2周至6个月以内;
(3)慢性期:6个月以后
j
16
分型
3.根据临床演变分为: (1)闭塞型 (2)部分再通型 (3)再通型 (4)再发型 4.在超声检查中将声像图分为完全性阻塞、不完全性阻
APC-R因子低-活化蛋 白C抵抗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 血症
血栓调节蛋白
高半胱氨酸血症
抗心肌碱脂抗体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过
量 血浆蛋白C和S缺乏 纤溶酶原缺乏 XII因子缺乏 异常纤溶酶原血症
j
12
麻醉相关因素
①椎管内麻醉导致交感神经阻滞、血管扩张、血流减 慢;
②全麻因应激反应强而激活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激 活物增加。另外全麻可导致下肢血流减少50%。
j
31
药物预防
(2)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其抑制血小板的功能降 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减少,出血不良反映减少, 生物利用度高达90%以上,与血浆蛋白、血管内皮细 胞和血细胞结合少,半衰期约为普通肝素的4倍,对 大部分患者可使用同一剂量,每天1-2次,无需实验室 监测。 应用低分子肝素对大手术血栓的预防:术前2-12小时 皮下一次,术后每日一次。
或原发创伤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等原因。
j
5
j
6
j
7
j
8
高危人群
①高龄(年龄在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②下肢制动者; ③卧床休息者(卧床休息10天,DVT的发生率为60%); ④手术时间超过1小时者; ⑤接受盆腔及腹腔手术者; ⑥大剂量使用止血药及输注血液制品者; ⑦肥胖
j
9
高危因素
DVT的预防措施
基本预防 物理预防
药物预防
j
23
基本预防
①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鼓励病人主动活动足和 趾,多做踝关节的伸屈 活动;
②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 作;
j
24
基本预防
③术后抬高床脚或抬高 下肢:一般抬高床脚 20~25cm,使下肢高 于心脏水平;
④术后尽可能早下床活 动;
⑤手术操作轻巧,避免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 栓的预防
ICU 陈静
j
1
什么是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 脉内的异常凝结,由各种原因引起, 好发于下肢,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 疾病。
j
2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
j
3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静脉血流滞缓 静脉壁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j
4
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的原因
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 脉血流速度减慢,并且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
静脉内膜损伤;避免在
j
25
基本预防
⑥术中和术后补液 多 饮水 避免脱水
⑦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 戒酒 控制血糖血脂
j
26
基本预防
⑧加强临床观察,注意 观察下肢有皮肤色泽改 变、水肿、浅静脉怒张、 肌肉有无深压痛,测量 双下肢不同平面的周径, 如果两侧周径差>0.05 要提高警惕。注意观察 高危人群肺栓塞的临床 表现。
j
27
物理预防
医用弹力长袜;
梯度压力物理预防
间歇式充气气压治疗系 统(IPC)
静脉足泵(VFP)
电刺激:可采用电脑中 频电疗仪刺激肌肉收缩。
j
29
j
30
药物预防
(1)普通肝素 肝素曾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后DVT和生理性高凝状 态的防治,因为它与AT—III结合使用后者构象发生改 变增加对凝血酶抑制作用,静脉使用比皮下注射效果 好,但使用过程中需严密监测,使APII大于1.5倍左右, 以防止出血,此外肝素还会诱导血小板减少、肝素性 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目前普通肝素在临床上已逐渐被 低分子肝素取代。
既往DVT 严重感染 瘫痪
j
长骨骨折
大面积烧伤
其中下肢挤压 伤、膝关节手 术、髋关节手 10
高危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慢性呼吸疾病 妊娠/产后 肾病综合征
粘滞性过高 血小板异常 恶性肿瘤及化疗 心力衰竭 狼疮抗凝剂 心肌梗死 外科手术
j
11
高危因素
抗凝血酶缺乏
j
32
药物预防
( 3)低分子右旋糖酐 适用于肝素类药物禁忌患者的辅助用药,能有效的降 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但低分子右旋糖酐易引 起过敏反应、血容量增加引起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
(4)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可有效预防无症状 DVT。
j
33
药物预防
肝素、低分子肝素:为主流的药物预防方法
推荐预防血栓的用药时间为9-10天
j
13
手术持续时间
据Borow报道手术持续时间1~2小时者发病率为20%, 2~3小时者发病率为46.7%,3小时以上者发病率为 62.5%
j
14
分型
1.DVT根据急性期血栓形成的解剖 部位分为:
(1)中央型,即髂-股静脉血栓形 成;
(2)周围型,周围型指股静脉、 腘静脉、胫后静脉及小腿肌肉静 脉丛血栓;
塞及再通性血栓。
j
17
DVT临床表现
症状:患肢肿胀、疼痛, 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 可好转。偶有发热、心 率加快。
体征:血栓远端肢体或
全肢体肿胀是主要特点,
皮肤多正常或轻度淤血,
重症可呈青紫色,皮温
降低。如影响动脉,可
出现远端动脉j 搏动减弱
18
DVT临床表现
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出现浅静脉曲 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称为DVT后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