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研究与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师范大学

公选课论文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研究与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院系:

班级:

姓名: ******

联系方式: *********

指导老师:

二零一零年五月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研究与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中国纪录片人第一次高喊‚打倒‘解说词加画面’,走出纪录片创作误区‛的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纪录片创作者们觉得,‚以词为主,音乐打底‛的制片方式,再也不能真实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能真实地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了,于是‚以画面语言为本体,代之以同期声‛的一大批纪录片问世,如《望长城》、《中华之门》、《毛泽东》等。十年过去了,中国纪录片的创作之路是不是一马平川,可以大步走下去了呢?纪录片创作者在思考,电视人在思考,整个电视界都在思考……

关键字:中国电影新时期理论红色理论蓝色理论

Abstract:China's first documentary people Shouting "down" add pictures, out much of the time error "documentary creation, is the 90's of 20th century. When documentary, "creators in words that give priority to, the music, the producer render" cannot reflect our times, can't really show people's real life, then "picture language for ontology, with the same sound", a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ary, such as the Great Wall, the look of the door ", "MAO", etc. Y ears passed,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documentaries is flat road, can go to the next step walk? In thinking, calling for documentary creator in thinking, the field is thinking about...

Key words:Chinese film In the new period Red theory Blue theory

新时期以来,中国的电影研究和理论经历了巨大演变和发展。其中,西方电影理论的引进对中国的电影研究和理论、甚至电影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电影研究和理论中发展和演变的一个重要的催化剂。本文的重点就是讨论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在西方电影理论影响下,中国电影理论和美学的发展和演变脉络,以及我自己的一些思考。根据和西方电影理论的关系,我把现当代中国电影理论和研究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红色理论时期,蓝色理论时期,以及蓝色理论之后。

一、红色理论(经典理论)时期

这个理论时期主要是指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它包括1949年以后的17年、文化大革命,以及“文革”后短暂的过渡期。之所以称这个时期是红色理论时期(或经典理论时期),是因为这一时期中国的电影理论和研究的性质完全由当时的革命理论或无产阶级政治理论所主导和决定。

这一时期的电影理论和研究是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宏大理论框架下建构的一种电影理论和研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可以一直追溯到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文艺理论。它不但是红色理论时期电影理论和美学的基础,也是这一时期一切艺术理论和美学的基础。这一理论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反映论出发,认为艺术是直接表现和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从无产阶级和党性的原则出发,要求艺术在直接表现和反映现实生活时具有社会主义的和革命的倾向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根本原则是要求艺术作品(包括电影作品)真实性和倾向性的完美结合。它既规定了电影的风格,也规定了电影的社会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艺术和电影要为革命的政治服务。

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一理论牺牲了真实性而完全强调为“四人帮”的极左政治服务的“倾向性”,使电影完全变成了一种假大空的政治宣传。如果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西方电影研究中的一种宏大理论的话,那么这种以马克思主义命名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中国电影研究中的一种宏大理论

解构红色理论

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中国电影理论和美学开始了对红色理论的解构。从文化大革命和极左思潮中走出来的中国思想界和理论界开始质疑用政治规律取代经济规律、用政治规律取代艺术规律的合理性,强调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艺术自身规律(即“自律性”[a utonomy])。这是当时解构红色电影理论的大背景。在电影研究中,这一解构首先针对了“文革”中样板戏电影所形成的一整套戏剧化、模式化的电影程式。其中可以提到的有以下一些文章、作者和主张:白景晟的《丢掉戏剧的拐杖》(1979);李陀、张暖忻提倡学习西方电影的表现手法的《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1979);钟惦

(注:参见保罗·威尔曼《质疑第三种电影:笔记和思考》,《凝视和磨擦》(英国电影学院,伦敦,1994)。)的“和戏剧离婚”主张;张骏祥、郑雪来、张卫、陈荒煤等关于“电影和文学关系”的辩论;李陀、周传基对国外长镜头理论的介绍;邵牧君翻译的克拉考尔的写实主义理论;崔君衍翻译的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郑洞天等“第四代”导演对中国纪实美学的理论和实践;陈犀禾、钟大丰关于“影戏”美学的理论和历史研究;陈犀禾关于《影像美学的崛起》(1987)等等。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理论和研究的主流是强调电影艺术的“自律性”和独特性。显然,这种强调电影自身特点的理论和研究有一种政治的后果:即使电影和电影研究从僵化的政治教条中摆脱出来,为它们争得了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其中,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从延安时代过来,但在1957年被定为“右派”

的著名电影批评家钟惦(注:参见保罗·威尔曼《质疑第三种电影:笔记和思考》,《凝视和磨擦》(英国电影学院,伦敦,1994)。)。他领导了当时颇有影响的“电影美学小组”,提出“要研究电影思维”、“尊重艺术规律”、“不能用政治规律取代艺术规律”等主张。这些主张体现了当时电影批评界和电影学者对电影艺术的一种理想的追求。这些理论运动直接催生了中国大陆的新电影运动。虽然这一新电影运动在国外被看成是以“第五代”为代表,事实上它包括了中国“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电影艺术家的共同努力。

二、蓝色理论(现代理论)时期

与此同时,以程季华为首的中国电影学者从1984年开始组织美国教授暑期到中国讲学,系统介绍西方现代电影理论。如果说此前中国的电影学者主要是通过间接的翻译和介绍来了解西方电影理论的话(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还可以提到的是李幼蒸、郑雪来对符号学和西方现代理论的介绍),那么这一活动使中国学者有了和西方学者直接交流和对话的机会。这些学者包括比尔·尼可尔斯(Bill Nichols)、尼克·布朗(Nick Browne) 、简尼特·斯泰格(Janet Staiger)、罗伯特·罗森(Robert Rosen)、安·卡普兰(Ann Kaplan)等。他们介绍的西方现代理论包括:符号学、结构主义和叙事理论、意识形态和主体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女性主义理论等等,以及后来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和第三世界文化批评。

这些活动和其他相关的翻译和介绍使西方现代电影理论走向中国电影理论和研究的舞台中心,并催生出了一批用女性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分析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