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 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 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 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 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 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 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 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 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舟过 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 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 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欢之 情。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童心与诚斋体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中国诗史上要算是一位
猜想他饱饭后为何不回家呢?如 果你是他,在如此安逸的月光下你的 心情如何?
归来饱饭黄昏后,
回来吃饱了饭,已经黄昏之后了,
不脱蓑衣卧月明。
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地躺在月光下休息了。
• 前两句写的是草原的宽阔和夜晚的安详。
后两句写的是牧童的安详恬静
明诗意:
自由读诗,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词中的第三、四句写了哪些人 物的哪些活动?
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 剥莲蓬。
这首词作者着重描写了 什么场景? 白发翁媪的谈话,大儿锄 地,中儿织鸡笼,小儿剥莲蓬。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想想这首 词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农村美丽的风光,透露出 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gāo
zhào
ǎo

suō
竹篙
zhē
棹竿 翁媪 牧童
zuì mèi chú
蓑衣
bāo
遮挡 陶醉 明媚
锄头 剥开
lè 快乐
bō 剥削

yuè 清平乐

bāo 剥开
舟过安仁
• • • •
杨万里(1129-1206年) 汉族,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宋朝杰出的诗人,诗以善写田园著 称。 • 南宋四大家之一,有《诚斋集》。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草。”这句描绘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 这句描绘了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 村中司空见惯的景色,将它们组合成一幅 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富有田园特色。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茅草屋有人操着吴地柔软的方言带着醉意叙谈家常, 打趣逗乐。 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
(1)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知道 “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可 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了白发翁媪,但是作者 不知道他们是谁。从“谁家”两个字 可以看出来。
(2)这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 屋前干什么?作者知道他们在谈些什么 吗?
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 谈着。但是,他们是用方言——“吴音”交谈, 作者根本听不懂。作者又不忍上去询问而打 断他们交谈,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 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请你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 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 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 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 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 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yán
wú lài
bāo
péng
清平乐 村居
茅檐 溪上 醉里 白发
大儿 中儿 最喜 溪头
低小, 青青草。 吴音 相媚好, 谁家翁媪。
锄豆溪东, 正织鸡笼; 小儿无赖, 卧剥莲蓬。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清平乐: 词牌名,“乐”读yuè。 茅檐: 茅屋的屋檐。 吴音: 吴地的方言。泛指南方的方言。 相媚好: 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 老翁、老妇。 亡赖: 同“无赖”,“亡”读wú,这 里指顽皮、淘气。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吕岩,字洞宾, 唐代京兆人。咸通举 进士,曾两为县令。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 终南山学道,不知所 终。是传说中的逍遥 大仙。
弄:逗弄。 蓑衣: 棕或草编织的外衣,
清平乐
“清平乐”——是词牌 名,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 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 片。“村居”—— 是这首词 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 家”。
清 平 乐 村 辛 弃 居 疾 ·
茅檐低小, ①清平乐 村 溪上青青草。 居:清平乐, mèi 醉里吴音相媚好, 词牌名。村居, ǎo 这首词的题目, 白发谁家翁媪。 意为乡村生活。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天真烂漫)的牧童。 这是一个(无忧无虑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 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
《牧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童 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 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美 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
牧童
唐 吕岩

【牧童——吕岩】改写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草原上,碧草茫茫,远处,几棵树挺 立在草原上,像一个个守护草原的卫士。这时,一阵风萧萧地吹过, 原本毫无生气的草原舞动了起来,不时发出“刷刷”的响声,就像 一个个绿色跳跃的精灵正给这舒缓宁静而又迷人的月夜奏上一曲动 听的“夜曲” 远处,有一个隐隐约约的身影躺在草地上。原来那是一个牧童 ,刚刚吃完饱饭,就连身穿的那件蓑衣也没脱,一边吹奏着笛子, 一边看着这美丽的夜景,那声声悠扬悦耳的笛子声传遍了整个草原 ,给原本只有自然气息的“夜曲”增加了一份幽雅……时间飞快地 流逝着,原本明亮皎洁的月亮现在只剩下一点微弱的暗光,“精灵 ”们继续演奏着,但现在的速度比之前的更为幽雅了,而那位牧童 ,拿着他那支笛子,躺在草地上安然入睡了……
极具独创性的诗人了。他的诗被称为 “诚斋体”.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 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 的说法。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 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 江月”“清平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明代著名的 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 南市)人。其描绘田园风 光的词,咏赞祖国河山, 也借啸傲山水、流连诗酒 来排遣自己的精神苦闷, 情景如画,笔调轻灵,风 格清俊淡泊。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请将《清平乐 ·村居》改写成一篇短文,再将它读 给同学听一听!
我来试一试!
《清平乐村居》改写成一篇短文:
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地环绕着小村庄,向远处流去。小溪两岸长满了碧绿 的青草。一阵微风吹来,小草乐得弯下了腰。小溪旁,有一个低小的茅屋,一棵 高大的柏树长在茅屋的左边,给茅屋前洒下一片阴凉。屋后长着一片浓密的小竹 林。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看来茅屋的主人是知道这句话的。围绕 茅屋的篱笆旁长着几株南方特有的芭蕉。 低矮的屋檐下,一位白胡子的老爷爷,双手握着拐杖,向前探着身子,用吴侬 软语和老奶奶说笑,老奶奶一面缝着衣服,一面和老爷爷聊天。老爷爷笑着说: “今年真是风调雨顺,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老奶奶也笑眯眯地说:“秋天, 卖些粮食,扯些布给孩子们每人添一套新衣服。”他们有说有笑完全陶醉了,全 然不知周围发生了什么事。 小溪的东面,他们的大儿子正在豆田里锄着杂草,期盼着黄豆快快长大。他头 上的草帽也挡不住太阳的热浪,汗水一个劲的向下流。二儿子坐在屋前的地上用 竹片编织鸡笼,他正神情专注的为小鸡们编织一个新家。最淘气的小儿子趴在小 溪旁的树荫下,一面望着满池盛开的荷花,一面剥着手中的莲蓬,把莲子放进嘴 里.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用来遮风挡雨。
草铺横野六七里,
• 铺:铺开 • “横”:说明什么?
草原的茂盛和平缓舒服的感觉

草铺横野六七里,
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
写景
笛弄晚风三四声。
笛声逗弄什么?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笛声逗弄了晚风,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笛弄 晚风三四声。
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 写景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 这两句写的是谁?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 牧童,黄昏后,躺在月光下欣赏月色。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 一叶\渔船\两小童, • 收篙\停棹\坐船中。 • 怪生\无雨\都张伞, • 不是\遮头\是使风。
一叶渔船两小童,
一叶小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收篙 停 棹坐船中。
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生无雨都张伞,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不是遮头是使风。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