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训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训练方法的高原训练
3、高住高练低训法(HiHiLo)
即居住和低强度训练都在海拔相对较高的地方,而高强度 训练在低海拔地区进行。这是一种较为全面的提高运动员体能 的方法,原因在于低氧暴露提高机体运输和利用氧能力以及心 肺能力,又能保持正常强度。
4、间歇性低氧训练法(IHT)
该方法实施过程中将缺氧负荷的总量化为若干个独立的组 ,每组包括若干次,在每次低氧刺激的间歇时间内恢复正常大 气压下的自由呼吸,是低氧负荷训练表现出脉冲式或间歇性的 特点。
皮质醇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及其运动能力的影响
T/C比值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能状况与疲劳积累的变化,并且反 映蛋白同化和异化激素之间的分泌协调关系,是目前公认的 评定和监督过度训练、疲劳恢复状况的最灵敏的指标! T/C比值高表明机能状态好,是对运动负荷适应的表现 ;反之,表现为机体不适应或疲劳。 当T/C比值下降20%提示机能状况不佳。 当下降30%时提示机体可能发生过度疲劳,这时应及时 调整训练安排,积极采取疲劳恢复措施。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及其运动能力的影响 ①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
机体承受缺氧刺激,肾脏生成更多的促红细胞 生成素(EPO),引起骨髓造血功能增强,生成更 多的RBC,使得Hb升高。总体规律是:上高原1周后 ,RBC、Hb水平接近平原时的水平;3-4周时RBC、 Hb水平显著下降,有时低于平原水平;回到平原后 ,则比训练前的水平高。
⑥ 睾酮和皮质醇
睾酮
• T为睾酮,是同化激素,它能增强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肌肉重 量,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原训练无论是持续还是间歇训练, 均可使运动员血清睾酮明显下降。 • 系统的高原训练使机体的消耗过大,睾酮分泌细胞的分泌功能 产生抑制,睾酮含量发生非中枢性下降。 • C为皮质醇,是异化激素,它能抑制蛋白合成,抑制睾丸分泌, 加速糖原、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有助于为机体提供能量。 • 研究结果并不统一。大多数研究表明其值升高,但是24小时左 右基本可以恢复。
wk.baidu.com
④ 血乳酸
它既是糖无氧酵解的中间产物,又是有氧供能系统的氧化基质, 是机体能量储备的另一种形式。在平原上安静时人体的血乳酸浓度为 0.6-1.8mmol/L,高原低氧刺激使肾上腺素敏感性增强,糖酵解代谢旺 盛,安静时接近2mmol/L;训练时,在相同亚极量负荷下,运动员初期 血乳酸值比平原大约高一倍,机体为了产生适应,乳酸代谢系统工作 能力加强,从而使机体耐乳酸能力提高,无氧代谢加强。
高原训练法是指利用高原地带低含氧量的 自然环境,旨在发展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力量 耐力所采用的方法。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1)高原训练概述 (2)高原训练方法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及 其运动能力影响的分析
(3)有关高原训练的建议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 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得间接 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本文从学校的万方数据库、百度文库里 查阅了大量相关性文章33篇。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及其运动 能力影响的研究
LOGO
高原训练产生的背景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
选择 墨西哥城 作为本届奥运会的 主办城市颇具争议, 因为这座城市海拔 高 达 2240m , 空 气 含氧量要较平原少 30% , 高 原 气 候 对 于参赛运动员是极 大的挑战。
前言
高原训练是指利用自然环境中空气含氧量较 少的高原地带进行系统训练的过程,主要作用表 现在高原环境所致的低氧和运动缺氧对机体的双 重刺激。
第三周
6.83±0.73
第四周
5.09±1.16
表2-现代五项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BUN值的变化 时间 高原前 高原后 运动员 男 女 男 女 尿素氮/(m mol/L) 4.84±1.80 6.38±1.04 5.37±1.41 6.12±1.37
高原后2周
男
女
4.39±1.54
5.91±1.41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及其运动能力的影响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及其运动能力的影响
⑦ 血尿素和尿素氮(BUN)
两者都是机体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一个分解代谢产物,其指标在一定意义上可以 反映机体蛋白质的分解代谢状况。 表1-陕西省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高原训练期四周的血尿素指标 第一周
血尿素(mmol/L) 6.77±0.81
第二周
7.42±1.41
结论
高原训练作为发展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方法还是得到了人们 的肯定,其主要原理是机体产生应激,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 溶解在血管里的部分氧气受低气压的影响不易被身体吸收,血 管体积增大,血管壁增厚,血管变粗,通过的血量增多,从而 更好地锻炼了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而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 蛋白数量的增多提高了最大摄氧量和血色素浓度,增强了耐受 乳酸的能力,产生了高原驯化。 当然,高原训练的不利影响更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我们在实践中要努力消除这些影响,充分发挥高原训练带给机 体的优势效应。
⑧ 心血管机能
心率 前期↗ 后期↘ 对低氧环境的代偿 心力储备能力增强
心输出量↗
左心室收缩分数和射血分数增加
心电图
早期:以心脏起搏机制异常为主,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 期间:左右心室电压均较上高原前显著增加 之后: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
有关高原训练的建议
S
M
I
西方运动员 大多为3-4 周 我国学者认 为4-6周较 合适
逻辑法
• 运用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对事实材料进行 整理加工,从中概括出定律、定理和原理的一种思维方法。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部分 高原训练概述 第二部分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生化及其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第三部分 有关高原训练的建议
高原训练概述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运动员 到具有适宜海拔的高度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 动训练的方法。该训练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使机 体承受运动缺氧和高原缺氧双重刺激,因此人体 机能和运动能力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异于 平原训练,有利于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其机制 主要发生在红细胞、酶、最大摄氧量、乳酸耐受 力等方面,而以上综合作用有利于充分激发和挖 掘机体潜力,提高训练和比赛成绩。
T
<1800米,刺 激太小; >3000米,机 体无法承受 如此负荷;
H
Supply供给 Moment时机 Intensity强度
适宜为20002500米
Time时间 Height高度
最佳参赛时机 项目 下高原后(天)
长跑和马拉松
中长距离
4-5
10-14
短距离
游泳
20-26
35-40
有关高原训练的建议 高原训练的不利影响
②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有研究表明,血氧浓度下降持续4小时以上就会刺激体 内EPO合成数量增加,继而血液中EPO浓度增加。冯连世等人 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原训练1周血清EPO水平下降,但是RBC、 Hb数量增加;4周后,虽然EPO水平仍然低于上高原前的水平, 但是RBC、Hb却持续升高。因此,认为较高水平的EPO并不是 高原训练期间RBC、Hb持续增加的必需因素。
不同训练方法的高原训练
1、高住低训法(HiLo)
由美国学者Levine于1991年提出,高住的目的在于通 过低氧暴露提高机体运输和利用氧气的能力;低训的目的 在于解决运动员在高原训练中运动量和强度无法保证、骨 骼肌工作能力下降问题。
2、低住高训法 (LoHi)
由Hoppeler于2001年提出, 该方法是让运动员在相当 于2500米的高原环境运动数小时,而训练、 居住在常氧 环境,如此连续数周。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及其运动能力的影响
⑤ 肌酸激酶(CK)
96%的肌酸激酶存在于机体的骨骼肌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 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研究表明优秀运动员,运动后 的血清CK的活性恢复更快。在平原环境下,肌酸激酶的正常值男子为10100IU/L,女子为10-60IU/L。高原环境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引起细胞的 通透性增高,使血液中肌酸激酶的含量明显高于平原正常值,男子可达 260.0±64.08 IU/L,女子可达257.2±72.66 IU/L。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及其运动能力的影响
③ 最大摄氧量
该指标能够反映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和人体有氧运动能力 。高原训练中,1500米是一个阈值,超过此高度,人体的 最大摄氧量将随着高度的升高而直线下降,每升高100米其 值将下降1%。
12分钟跑计算公式: 最大摄氧量=35.97×距离(里)-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