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整体观: 即整体观念,是关于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的认识。
中医的整体观念即中医学对于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以及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整体认识。
证: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亦标示着机体对病因作用的整体反应状态。(概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趋势及邪正关系,以及机体的抗病反应能力等,能够反应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
症: 即症状,是疾病过程中的个别表象,是病者所主观感觉到的异常反应、临床表现或某些病态改变。(客观的临床表现是体征)
病: 即疾病,指在病因作用下机体邪正交争、阴阳失调所出现的导致生活和劳动能力市失常的具有一定规律的病理过程。
辨证论治:辩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明确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用,或其病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
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和相同性质的证,因而采取相同的方法治疗。
阴阳: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平阳秘:是指阴气和平,阳气固密,两者互相协调而维持着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阴阳对立: 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客观上都存在相互对立相反的阴阳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属性是相反的,矛盾的。
阴阳制约: 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大多存在着相互抑制和约束的特性。
阴阳交感: 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处于相互感应,即不断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阴阳互藏: 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涵有另一方,即阴中藏阳,阳中藏阴。
阴阳互根互用: 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阴阳转化: 指事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阴阳消长: 指事物或现象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阳胜则阴病:阳指阳邪,阴指阴液。由于阳能制约阴,故在阳胜时必然会消耗和制约机体的阴,使津液减少,而出现滋润不足、干燥的表现。故说“阳胜则阴病”。
阴胜则阳病:阴指阴邪,阳指阳气。由于阴能制约阳,故在阴胜时必然会耗损和制约机体的阳气,导致其虚衰。故说“阴胜则阳病”。
阳盛则热:阳指阳邪。是指阳邪侵犯人体,“邪并于阳”而使阳亢盛所致的一类疾病。由于阳的特点是热,故谓“阳胜则热”。
阴盛则寒:阴指阴邪。是指阴邪侵犯人体,“邪并于阴”而使阴亢盛所致的一类疾病。由于阴的特性是寒,故说“阴胜则寒”。
阳虚则寒:阳指阳气。阳虚泛指人体阳气虚衰。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偏亢而出现寒象,此时产生虚寒证。故谓“阳虚则寒”。
阴虚则热:阴指阴气、阴液。人体之阴气有制约阳热的功能。阴虚不能制阳,则阳相对偏亢而出现热象,此时产生虚热证。故谓“阴虚则热”。
阴阳离决:即阴阳的关系分离决裂。指由于阴阳失调,此消彼长发展到一方消灭另一方,或另一方耗损过度而致另一方失去依存,无法再保持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此即谓“阴阳离决”。阴阳离决表示死亡的机理。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 古人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为代表来归类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论述或推演事物之间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
木曰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具有树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的特性。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爰(yuán)稼穑(sè):“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金曰从革:“从革”,指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的,金之质地沉重,且常用于杀戮,因而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向下、滋润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相生: 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
相克: 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制约,克服和抑制的作用。
五行相乘: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五行相侮:指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制约它,反而被他克制,又称反侮。
制化调节: 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其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调节作用,又称为“五行制化”。
胜复调节: 指五行系统在反常的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作用。
母病及子: 又称“母病累子”,指病变从母脏传来,并依据相生方向侵及属子的脏腑。
子病犯母: 又称“子盗母气”,指病变从子脏传来,侵及属母的脏腑。
虚则补其母: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母能生子,通过补母而实其子。
实则泻其子: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是通过泻其子而虚其母。
培土生金法:即健脾补肺法。通过培补脾气以助益肺气的方法,适用于肺脾虚弱证。
益火补土法:即温肾健脾法。指用温补肾阳以助脾阳的方法,适用于脾肾阳虚证。
金水相生法:即滋养肺肾法。通过肺肾同治以滋养肺肾之阴,适用于肺肾阴虚证。
抑木扶土法:即疏肝健脾法。是以疏肝、平肝、佐以健脾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方法。
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南)滋肾水(北),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亢,水火不济的心肾不交证。
培土制水法:是指通过温运脾阳以治疗水湿停聚的方法,适用于脾虚水湿不运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