尪痹证因内外合邪痰瘀痹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尪痹证因内外合邪痰瘀痹阻,斟酌主次搜
剔逐邪益肾荣养》
——献给风湿、类风湿、颈肩腰腿痛、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
有效治疗方案
久痹痰瘀阻滞,肝肾气血亏虚
久痹不仅指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且因留邪与气血相搏,津液不得随经运行,凝聚成痰,血脉滞涩不通,着而成瘀;或因气血不足,不能运行布散津血,导致痰瘀的生成。痰与瘀又可因果为患,致痰瘀痹阻成为尪痹的特异性证候。表现为关节肿大畸形,僵硬不利,活动障碍,尤以侵犯多个小关节成对称性肿痛为特点,舌质紫黯而有瘀斑瘀点、苔腻。
另一方面,由于邪伤气血阴阳,病及脏腑而致虚,轻则气血不足,重则损及阴阳,脏腑之虚重点又在肝肾,肝主筋,肾主骨,筋脉拘急,僵直不利,骨节硬肿变形,未有不涉及肝肾者。故临证当辨病损性质,针对病变主脏,治以扶正补虚,五脏之伤以肾为本,因而益肾每为尪痹治本原则。
辨病审证求因,按法选药遣方
本病一般可分为风寒湿痹、风热湿痹、痰瘀痹阻、气血虚痹、肝肾
阴亏等。然各证之间病因病机每多错杂相关且可变异转化。论治立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祛瘀补虚七法,但又当据证参合应《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病厉节不可屈伸疼痛“诸条,均形象的描述了尪痹的临床特征为关节疼痛、肿胀和变形,活动受限,身体瘦削。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关节炎似。本病虽可按痹证辨证论治,但从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发展预后转归来看,又有其特异性。
风寒湿热杂合,当审外受内生
痹证虽然总由外受风寒湿热等邪痹阻经络、肌肉之间,影响气血运行而为病。但就尪痹而言,外邪作用人体发病后,在其久延不愈、反复消长过程中,外入之邪未必始终羁留不去,每因外因相引,同气相召,进而导致风、寒、湿、热内生,成为久痹的病理基础,若复感外邪,又可促使病情愈益发展加重。具体而言,外风可以引触体内阳气变生内风;外寒郁伤阳气可生内寒;外湿困遏则内湿难化;若经络先有蓄热,复感客热之邪,又可内外合邪致病。
明辨寒热病性,识其相兼转化
风、寒、湿、热诸邪既多杂合为痹,又常有偏盛。风胜者,历节走注疼痛,掣痛;寒胜者,痛处固定,冷痛势剧,不可屈伸,得温则减;湿胜者,痛处重着,或见漫肿,多犯下肢;热胜者,灼热红肿,痛不可近。
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故痹证常以风为主导,兼夹它邪伤人;湿无定体,重浊粘腻,为病缠绵,若与寒热病邪相合,互为搏结,更难
速化,从而导致病势的持续反复。据此可知,风湿二邪,尤其是湿邪,实为致病的基础,每因与寒或热相合而变化,而临证辨病性的寒热所属有其特定意义。区别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两大类别实是重要的原则。正如吴鞠通论痹证分类所言:”大抵不外寒热两条,虚实异治。“鉴于寒热兼邪不一,邪正之间互有关联,还会出现不同特点。如风湿热证,风热偏盛者,多见历节走注疼痛且多犯上肢;湿热偏盛者,骨节烦疼,肿痛每常固定而多犯下肢;若风与热两阳相合,热从火化,或湿与热合酝酿成毒,还可出现火热毒盛之候,关节肿热痛甚,壮热汗出烦渴。或因热入营络,而见皮下红斑、结节。若热邪伤阴,虚热内郁,则低热持续,骨节疼痛,时有消长,口干舌红。风寒湿症,风寒偏盛者,痹而身寒如从水中出;若寒湿伤阳,则久延不已,只觉寒从骨髓中来,骨节挛痛而肢冷,舌淡。
进而言之,寒热既须明辨,又不可截然而分,其间尚有兼夹、消长、转化的关系。如寒郁毎可化热,而素体阳盛者尤易从热化;若热去湿留,而素体阴盛者又可寒化。他如经络蓄热而客寒外加,寒湿久痹而外受客热,均可呈现寒热错杂之证,如关节灼热肿痛而又遇寒加重,恶风怕冷,苔白罩黄,或关节冷痛喜温而又内热,口干口苦,尿黄苔黄等。此即何梦瑶所言:“因其有寒热之邪夹杂于内,不得不用寒热夹杂之剂。”
区别邪正虚实,辨明错杂主次
《灵枢●五变》说:“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济生方●痹》云:“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表明痹症多因素体虚弱,正气不强,气血不充,卫表不固,外邪乘袭而发病。然一旦发
病,则风寒湿热闭阻气血,不通则痛,又总以邪实为急,故病初一般又不应囿于正虚,贸然用补。
虚实之辨,当从邪正标本缓急、病之新久着眼。新病以邪实为主,自应祛邪为先。然素体阳气偏虚,卫外不固,既可招致风寒湿邪入侵发病,也是病邪体制从化的重要内因。如《素问痹论》说:”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另一方面,素体阴血不足,经络蓄热,则是风湿热邪入侵发病及病邪从化的内在原因。在标实的同时寓有本虚,若寒邪重伤阳气,阳虚气弱则寒湿更易逗留;郁热耗损阴血,阴虚则湿热自内而滋生,构成久痹的病理基础。
久痹,邪留伤正,虽曰由实转虚,但纯虚无邪者实属罕见,一般多为因实致虚。且正虚毎易反复感邪而致急性发作,表现实多于虚,缓解期则表现为虚中夹实,故虚实虽然夹杂,而又主次有别。用。兹概要论述于下:
1、寒热既分治,也须相机合伍
风寒湿痹,寒湿伤表用麻黄加术汤【麻黄 9克(去节);桂枝 6克(去皮);炙甘草 3克;杏仁 6克(去皮尖);白术 12克】;
寒湿偏盛可选乌头汤【麻黄芍药黄耆甘草各9克(炙) 川乌6克(哎咀,以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即出乌头) 】;
三气杂感可选薏苡仁汤【薏苡仁 1两;当归 1两;芍药 1两;麻黄 1两;官桂 1两;甘草 1两(炙);苍术 1两(米泔浸1宿,去皮,锉,炒)】作为基本方量其偏盛加减药物;
内寒明显者,可取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炮细辛二两
热微者,以甘草易细辛微发汗。以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加味,温经散寒;
若寒湿伤阳,阳虚阴盛者可予以阳和汤【熟地 30克;麻黄 1.5克;鹿角胶 9克;白芥子 6克(炒,研);肉桂 3克;生甘草 3克;炮姜炭 1.5克。】助阳消阴。
风湿热痹,其身热明显而有表邪者,多选石膏配伍应用。风热偏盛,用白虎加桂枝汤【知母6两,甘草2两(炙),石膏1斤,粳米2合,桂(去皮)3两。】;
风热与湿相搏,用越婢加术汤【麻黄 12克;石膏 25克;生姜 9克;甘草 6克;白术 12克;大枣 15枚】;
湿热痹阻用加减木防己汤【防己18克桂枝9克石膏18克杏仁12克滑石12克白通草6克薏仁9克。风胜则或上或下,四肢游走作痛,加桂枝、桑叶;湿胜则肿,加滑石、草薢、苍术;寒胜则痛,加防己、桂枝、姜黄、海桐皮;面赤,口涎自出者,重加石膏、知母;绝无汗者,加羌活、苍术;汗多者,加黄耆、炙甘草;兼痰饮者,加半夏、厚朴、广皮。】;
湿热在下者可取四妙丸【苍术15g黄柏15g牛膝9g苡仁30g】
湿热与痰互结者,用上中下通用通风方【川芎一两黄柏(酒炒)苍术(泔洗)南星(姜制)二两桃仁(去皮尖,捣)神曲(炒)防己白芷一两羌活威灵仙(酒拌)三钱龙胆草一两桂枝三钱红花二钱】
若风热火化,湿热酿毒则合犀角地黄汤【犀角一钱半;生地黄一钱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