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散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媜
杨绛
女性散文 斯妤《心灵速写》、素素《女人书简》、筱敏 《西陲五题》《家》《规矩》、张抗抗《牡丹的 拒绝》、苏叶《车辚辚马萧萧》、蒋子丹《女人 四十》、王璞《整理抽屉》等为其代表性作品。
女性散文善于从对寻常生活的叙述中表达女性独 特的心灵感受和思想情感。
学者散文 有张中行《负暄琐话》《负暄 续话》《负暄三话》、金克木 《文化的解说》、季羡林《牛 棚杂忆》、陈白尘《牛棚日 记》、谢冕《永远的校园》等。 学者散文透露出学者特有的个 性、知识、学问、思考和独具 魅力的语言风格。
.
1980年代,以一批老作家的回忆和悼念性散文最 引人注目。冰心、巴金、孙犁、萧乾、陈白尘、柯 灵、杨绛、汪曾祺、黄裳等人,都有回忆性散文发 表,因而有论者认为“老年散文”成就突出是这一 时期特有的文学现象。
孙犁 1980年代有散文集《晚华集》 《秀露集》《澹定集》《老荒集》 《陋巷集》《如云集》《尺泽集》 等。 孙犁晚年的散文充满哀伤悲凉的 思想情感,风格沉郁凝重。 《亡人逸事》《乡里旧闻》是其 中的代表,它们通过对凡人琐事 的追忆,描摹抒发时代的沧桑悲 凉与人事的忧伤喟叹,渗透着深 深的悲剧气息。 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长与鲁迅散 文的韵味相融合,拓展了他的创 作视野,丰富了他的创作内涵。
巴金《随想录》,从1978 年12月开始创作,至1986 年8月完成,共150篇,42 万字。《随想录》《探索 集》《真话集》《病中集》 《无题集》五本,总题为 《随想录》。《随想录》 以其深刻的反思,在1980 年代文坛引起很大震动, 被称为“说真话的大书”。 有论者认为,它是巴金以 散文的形式在其创作道路 上树起的又一座文学丰碑。
的精神,古今勾连、中外兼涉,以真幻 交织手法,表达对当代诸多现实与形而
上问题的探索性思考。
跨文体散文
以作家张承志《荒芜英雄路》、韩 少功《夜行者梦语》和史铁生《我 与地坛》为代表。
跨文体散文的创作者们都是当代著
名的小说作家,他们在创作小说的
同时兼顾散文,借散文这种更直接
更方便的表达形式来对历史文化和
余秋雨
探索文化历史的兴衰是余秋雨《文 化苦旅》的主要思想。他的散文往 往大处着眼,微处落墨。
不管是《道士塔》《莫高窟》《白 莲洞》《都江堰》,还是《风雨天 一阁》,作者都是对历史留下的遗 迹作极具个性的诗性解剖和文化阐 释。
《文化苦旅》在文体上也有新探索。 文字中融入文化、历史、心灵等多 方位的阐释。旨意大开大合,文笔 纵横捭阖,显示出解放散文的雄心 和魄力。 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故事+诗性 语言+文化感叹”的流水线生产模 式,有些篇章抒情过于泛滥、不加 节制,甚至有些矫情。
董桥
简媜(1961─,台湾宜 兰人,原名简敏媜)从台 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 在佛光山担任佛经诠释工 作,后任联合文学杂志社 编辑。1986年后从事专 业创作。第一本散文集 《水问》收入了她大学四 年写的35篇散文,内容虽 然局限于校园生活,但反 映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和 心灵成长的轨迹。 简媜的散文表现出强烈的 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
当下社会做独具个性的思考。
思想散文 以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为代 表。 作为一名睿智深刻的思想者,王小 波的散文主要关注知识分子文化、 信仰、道德、体制等重大问题,有 其独特的分析和深入的阐释,引起 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张中行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 1986年出版《负暄琐话》,1990 年出版《负暄续话》,1994年出版 《负暄三话》。 “三话”以当事人 的身份讲述所见、所闻、所思、所 感,有一种逝者如斯的忧伤、难得 糊涂的哀叹和一种姑妄言之姑妄听 之的豁达,显示出作者进入老境后 的宽容和达观。
Leabharlann Baidu
文化散文
以余秋雨《文化苦旅》为代表,文化散
文往往通过对历史文化的考察,对千古 兴亡与历史沧桑流露出悲天悯人的情怀
与深沉体悟的忧思。
《湮没的辉煌》(1996)是夏坚勇对中 国历史和文人、文化进行深入考察和体 悟之后创作的系列文化散文的结集。
汪应果的文化散文集《灵魂之门》(1999)
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声音 摸着文化口红游荡文坛。煽情主义的话语策略。 (朱大可《余秋雨批判》) 余秋雨是匍匐地膜拜历史的态度。 (王彬彬《余秋雨“躺枪”》)
80年代,台湾散文相当风行,突出表现为: (一)散文作者阵容空前强大,出现了几代作家共 同活跃于文坛的局面。 (二)散文观念有了新的发展,许多诗人、小说家 转向散文创作且成绩喜人。 (三)出现了一些新的散文品种,如都市散文、生 态散文、文化散文等。
孙犁
杨绛在1980年代有散文集《干校六 记》,由《下放记别》《凿井记劳》 《学圃记闲》《“小趋”记情》 《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组 成。 《干校六记》是个相当个人化的文 本,在对往事的追忆中体现出浓厚 的知识分子趣味和情怀。 冷静平淡,娓娓而谈,精致简洁, 有时又伴以诙谐幽默,显示了在极 端荒谬的岁月中、在人性极端扭曲 之时,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精神 追求。
巴金
《随想录》的创作宗旨首先体现在对“文化大革命” 的深刻反思。如《怀念萧珊》《怀念老舍同志》 《怀念胡风》 《小狗包弟》等。 《随想录》体现了深刻的自审意识和忏悔意识。如 《思路》。 无技巧的境界,构成《随想录》独特的艺术价值。
余秋雨的散文分别结集为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霜冷长河》等。《文化苦 旅》是90年代文化散文代表 性成果。
董桥(1942—,出生于福建 晋江,原名董存爵)以散文著 称,先后结集出版了《双城杂 笔》《这一代的事》《跟中国 的梦赛跑》《辩证法的黄昏》 《乡愁的理念》等。 他的散文既显出中国人的智慧, 也不乏英国式的幽默。联想丰 富,比喻精巧,是董桥散文的 鲜明特色。他善于通过联想扩 大散文的容量,形成跌宕起伏 的文风;又常借助比喻,增强 作品的表达效果。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 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 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心想,在我居留的大城市里, 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 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茫茫苍苍的大地上。大 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两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 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地一声奔泻而出:文人本也萎靡 柔弱,只要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结果, 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伫立瞬间,人、历史、自然混沌地交融 在一起了,于是有了写文章的冲动。(余秋雨:《<文化 苦旅>自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