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腾伯格三元智力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三元论(triarchic theory of intelligence):
成分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它包含有三种机能成分。一是元成分(metacomponents),是指人们决定智力问题性质、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例如,一个好的阅读者在阅读时分配在每一段落上的时间是与他要从该段落中准备吸收的知识相一致的。这个决定就是由智力的元成分控制的。二是执行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s),是指人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如词法存取和工作记忆。三是知识习得成分(knowledge acquisition components),是指个人筛选相关信息并对已有知识加以整合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经验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创造能力。例如,一个有经验智力的人比无此智力的人能够更有效地适应新的环境;他能较好地分析情况,用脑筋去解决问题,即使是从未遇到过的问题。经过多次解决某个问题之后,有经验智力的人就能不假思索、自动地启动程序来解决该问题,从而把节省下来的心理资源用在别的工作上。有些人能很快做到,有些人却难以做到这一点。这种能力就称为经验智力。
情境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应对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区分有毒和无毒植物是从事狩猎、采集的部落人们的重要能力,而就业面试则是工业化社会的一种重要情境智力,他们的情境智力是不同的。
斯滕伯格的理论得到了对大脑前额叶受损病人的研究结果的支持。例如,有一位以前很成功的物理学家,因为偶然的事故前额叶受损,痊愈后他虽然仍有很高的智商分数,却不能继续他的工作。他能按指示程序进行工作(如开车),但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显然,这种人的行为缺少了智力中的一些重要成分,而这些成分却没有被大多数智力测验测量出来。三元智力理论是当代智力理论的代表之一。它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相契合,并将传统智力理论中的智力概念扩大了。因为传统智力测验所测的智商只是智力三元论中的成分智力。同时,该理论更贴近生活实际,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一个人的智力状况。
成功智力理论
斯滕伯格在其《成功智力》一书中集中阐述了成功智力理论的内容。在斯滕伯格看来,成功就意味着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达成自己的目标,这里的目标是个体通过努力能够最终达成的人生理想目标,而成功也涉及到每一个平凡的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者彼此相互联系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性智力是有意识地规定心理活动的方向以发现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的能力,最能体现分析性思维的活动主要有两种: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分析性智力是成功智力三要素中惟一与传统智力测验有所重叠的部分,但并不能把两者划等号,传统智力测验仅仅测量出分析性智力的一部分内容,分析性智力的领域远远超出了学校的情境,它涉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创造性智力可以帮助人们从一开始就发现问题并形成好的想法,它是一种超越已获得的知识和信息,产生出新异思想的能力。斯滕伯格是第一个把创造力纳入智力范畴的人,他认为,创造力不仅是形成思想的能力,还是一个使智力的三个基本方面——创造性、分析性和实践性都能得到均衡和运用的过程。创造力需要分析性智力对问题深刻的剖析,需要实践性智力将创造思维转化为现实。实践性智力指的是个体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经验知识”和背景信息,定义问题实质及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它可以较好地预测个体未来的工作表现。斯滕伯格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实践智力的核心,认为经验知识是成功智力的一个方面,它可以帮助人们适应周围的环境。
成分理论
成分分析指信息加工过程的特性和组织形式的步骤。成分理论包括确定任务操作中所包含的成分和对这些成分组合规则加以说明。
从功能上可划分为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斯腾伯格认为,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指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它负责行为的计划、策略与监控,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分配心理资源,调整解题思路等;操作成分是指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以及做出判断反应的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是指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新信息的编码与存贮。在认知性智力活动中,元成分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例如,对类比推理过程的研究发现,推理能力强的人完成得比推理能力差的人更快,也更准确,但他们在进行解题中先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理解问题,而不是急于得出答案。
从概括水平成分分为一般成分、特殊成分和类成分
斯腾伯格:著名心理学家。在小学一年级时,有这样一个经历:美国小学生进学校的第一个智力测验,斯参加全班的团体测验。做测验卷,斯有考试焦虑症,什么都没有写出来。被称为“傻瓜”。没有一个老师对他有好期望,而其本人也没有好的成绩。小学四年级时,遇上了一位好老师,一位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新老师。阿里克萨夫人,对斯的过去成绩一点不感兴趣,也没有打听他的过去。而是以期望的状态对待斯腾伯格,不久就成了班里的优等生,一直都是,现在耶鲁大学,这是一所培养了十位总统的学校。斯每年科研经费一千万美元,800多项成果。
斯对传统的测验深恶痛绝,中学开始就立志要搞心理学测验。
一、传统智力理论的弊端及其对教育的不利影响:
例1:获得了大学四级或六级英语在路上遇到一位老外的时候,却不能用学到的本领帮助别人。学的都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
不能用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来解决实际问题,说明学校的知识与现实的生活相脱离。
例2:成绩好考进浙大的学生找工作比不上成绩低考进电子工学院的学生。
例3:培恩: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出色,学习成绩好,很有意思,非常优秀。求职时,几看过他的材料的人都认为他是首选者,都希望他到本公司工作。但在面试时很多的公司都不要他,因为他有两个致命的缺点:一是非常狂妄,自大,骄傲。二是他虽然学习成绩很好,很会说,但不能付诸于行动,没有实践能力。
麦克:学习成绩一般,看过材料的只有8家公司愿意让他面试。但面试的结果是有7家公司决定录用他。个人的亲和力很强,人际关系能力很强。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并且在自己的工作中非常成功。
1.传统智力理论内涵狭窄:智力局限于学业智力,将学生智力的发展仅局限于学业智力的范畴。
2.传统智力理论忽略了智力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把知识设定在人为的环境中而不是现实环境中。
例:实话实说栏目:外国人怎样学中文。韩国人不到学校里去学中文,因为中国人不是像中文老师讲的那样说中文的。向谁学呢?每天向出租车司机学。学得非常地道。
分析性智力强的学生有问题吗?
问题在于:虽然爱丽丝善于记忆和分析别人的思想观点,但她却不会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