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语文有效课堂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
精品
多媒体与语文有效课堂的思考
泰州市汪群中学 谢小荣
摘要:当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它以全新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多媒体
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以课
本知识,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善了师生的信息交流,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手
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组合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上都极大地提高了学
习的自主能动性。多媒体技术引进语文课堂,会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课堂 有效课堂
多媒体技术就是把声、图、文、视频等媒体通过计算机集成在一起的技术。即通过计算
机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使之建立起逻辑连接,并
对它们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压缩、编辑修改、存储传输和重建显示等处理。语文是一门特殊
的学科,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当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它以全新
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多媒体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
生个性。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以课本知识,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善了师
生的信息交流,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组合起了不可替代的作
用。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上都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多媒体技术引进语文课堂,
会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
探求知识,获到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
思考,领会,进而创新。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
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朗诵优美的文章,如果能加上美妙的音乐作为背景岂
不是锦上添花,极大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
多媒体可以提供事物的直观形象,由此传递的情感信息、语言信息清晰,形象具体,学
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感知
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演绎、综合、归纳等抽象思维活动,从而形成概念和掌握事物与
现象的原理与规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它可以把那些大容量的信息,诸如时代背
景、作家作品介绍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准确、及时、稳定的传达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可以突
破时空的限制,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可以走进语文课堂,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堂的内容。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新颖和谐活泼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提供给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动画,视频
资料。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
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疲惫感,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情
境,用图像来显示场景,用文字来诠释意境。这些方法在一般传统教学中可以局部采用,不
易有机结合在一起,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相结合,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贯通古今
中外,跨越上下数千年,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动静与虚实相结合,联想与想象争生辉,创
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须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
以下几点:
可编辑
精品
一、课件宜简不宜繁。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
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帮
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可我们也看到有
一些老师制作课件,盲目追求视听刺激,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是一种典型的干扰。这
些“花哨”、“好玩”的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
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
注,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使用不能限制学生思维想像的空间。
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和生动的画面,但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
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
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像能力。文字在每个个体中所
“撑”起的形象是文字之外的任何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悟的过
程。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像感悟文采,感悟其深意,体会其意境。学生在脑海中会进
行思考再创造,产生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
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教学是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的思维,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过程也限制了学生想像的空间。因此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教学
来营造气氛,唤起激情,形成想像,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取代文字的意境,文字的想像远
远大于屏幕。
三、多媒体不能淡化了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
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
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好的教案表演得淋漓尽致。优秀的语文课堂教学,
无不体现出一个“活”字,表现出非常高妙的教学机智和导控艺术。教师的导控、学生的思
考不断地优化重组,重心始终在学生的动态调控。滥用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之间
的交流,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阻断了这种交流。师生面对面教学的教学相
长的热烈与融洽气氛大减。
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自觉对所选素材、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
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等,最大限度的克服多媒体运用不当对学生的误导。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
2.《语文新课程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