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沫《青春之歌》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青春之歌》的取材等问题
• 1.从取材上来说,《青春之歌》带有自传的性质。 • 2.从文体上来说,《青春之歌》是一部典型的成 长小说。现代小说理论将以启蒙时代的歌德为代 表的“成长小说”视为现代小说的开端。 • 成长小说:在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发展— “成长”成为小说的主要线索,这里的“成长”与 进步同义,是一个带有鲜明的目的论色彩的现代 性概念,“成长”不是生理学意义上的长大,而 是在线性历史中,从某个设定历史点向某个理性 方向的发展。
四、林道静形象分析
• 《青春之歌》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可 以分为三个阶段。 • 1.林道静由反抗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出走,到独立 谋生的幻想破灭后投海自杀,被北大学生余永泽搭 救,并相爱而同居,是她成长的第一个阶段。 • 2.林道静在与余永泽最终决裂,构成了林道静成长 的第二个阶段,即中国革命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 义,向往革命人生的阶段。 • 3.第三个阶段,即知识青年将革命的理论与中国的 实践相结合,在伟大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成长的阶段。
杨沫的成长小说《青春之歌》
• 一、杨沫简介: • 杨沫(1941——1995),原名杨成业,194 1年 生于北平一个没落官僚地主家庭。1928年考入北平 西山温泉女子中学读书,后来因家庭破产而失学, 曾经当过小学教员、书店店员。曾在北京大学旁听, 并开始接触进步思想,逐步参加了革命活动。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杨沫在北京市妇联任宣传部长, 业余时间从事写作,1951年开始写作《青春之歌》, 1957年完成,1963年开始成为专业作家。后创作了 《青春之歌》的续集《芳菲之歌》和《英华之歌》。
四、林道静形象分析
• 林道静形象的典型意义:
• 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只 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艰苦 的思想改造,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 从个人英雄式的幻想,到参加阶级解 放的集体斗争,她的生命的价值才能 得到真正的实现。
五、《青春之歌》创作成功的原因
• 《青春之歌》的成功在于:作者将作为知识分子 的自我的人生经验,个人的成长经历,以革命现 实主义的典型化方法织入到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 如何由“小资产阶级”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的宏大叙事之中;其织入方式主要是将最具个人 化气质的爱情叙事与政治叙事进行巧妙的缝合, 在经验与超经验之间建立暗喻转换的关系,使知 识女性林道静的爱情经验与革命知识分子的成长 历程统来自百度文库起来。
二、《青春之歌》故事梗概
• 《青春之歌》的故事格局:林道静 通过四次出走,两次思想上的决裂, 完成了由小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先 锋战士转变的过程。
二、《青春之歌》故事梗概
• • • 1.北平—北戴河杨庄 (第一次)反抗封建家庭的包办 婚姻,只身离家出走,想过自己养活自己的独立的生 活。 2.杨庄—北平 (第二次)不满反动校长的思想束缚, 毅然辞职出走,回到北平,寻传单宣传革命而被捕入 狱,求独立而自由的生活。 3.北平—河北省定县宋庄 (第三次)因张贴传单宣传 革命而被捕入狱,被保释出狱后,到宋庄小学教书。 4.宋庄—北平 (第四次)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因宣传、 组织农民反抗封建地主的斗争,被反动当局发现,又 返回到北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