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投资促进会名单

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投资促进会名单
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投资促进会名单

山西省旅游文化节大型系列活动策划方案

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山西省旅游文化节大型系列活动策划方案策划公司:一方水土(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策划时间:2009年3月展三晋文明 现千年古韵促旅游文化迎四海嘉宾引言258亿美元——美国好莱坞电影每年的票房收入;3000亿日元——日本动漫产业每年的发行收入;11400亿人民币——2008年中国旅游总收入;2000亿人民币——2008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1600亿人民币——2008年河南省旅游总收入;在文化产业上,我们可以挖掘的更多,;在旅游产业上,我们可以走的更远……第一部分策划背景旅游业作为山西七大优势产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八大战略工程之一,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山西省政府与省旅游局从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和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对山西旅游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推出人文古建艺术、自然风光、红色旅游、工农业旅游和自然科技游等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多样化旅游产品新格局。2008年山西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93.9万人次,同比增长27.3%;旅游外汇收入3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9383.8万人次,同比增长10.1%;国内旅游收入达到721.3亿元,同比增长 26.96%;旅游总收入达到739.3亿元,同比增长27.1%。总体上看,2008年我省旅游业发展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能呈现稳步发展的势头,主要得益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机制,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在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旅景点吸引力度不断加大。数据显示,山西省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良好,但在全国同类行业相比之下,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2008年洛阳牡丹节旅游总收入突破49亿元,扬州烟花节旅游总收入34.2亿元,长春冰雪节旅游总收入更是达到79亿元,山东国庆黄金周旅游总收入达129.3亿元,而同样是文化大省的山西,国庆黄金周的总收入为42亿元。2009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全国各地都会围绕“六十大庆”开展一系列活动,这将有助于增强国民消费信心、丰富旅游活动、吸引入境游客。加之2009年国庆期间连续8天的假日,将会有助于旅游产业需求的大幅提升。基于上述对山西旅游行业的分析,结合山西旅游市场现状、国内外旅游行业的开发经验与市场消费导向,特提出在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的良好契机下,对山西旅游市场及产品进行统一的整合、包装、提升,并推出“山西省旅游文化节”的整体形象推广活动。第二部分策划思路山西拥有国内最多的地上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在国内外声名远播。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神韵,丰富的旅游资源点缀在山西省内的各个角落,而分散的旅游资源,和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化体系,也成了制约山西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在纷杂的文化环境中寻找出一条主线,将是我们研究策划的重点。为整合山西分散的旅游景点资源,提炼山西旅游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山西旅游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迅速的发展,本次推出的“山西省旅游文化节”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策划:一、出发点以文化为基础出发点,以新中国六十周年华诞为契机,提炼山西旅游产业和产品中的共有文化基础与独到文化特点,进行统一的整合,并进行跨越空间的串联,形成独特的山西旅游文化资源线,再扩展成为全面的旅游文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一、中国文化演艺产业有望成为继电影产业之后的下一个爆发性行业 从整体文化产业来看,根据美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迈过3万美元之后才有所放缓。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100美元以上,目前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过程。 文化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在电影产业得到了验证。与电影行业一样,演艺行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演艺产业的规模大,产业集聚化程度高。 国外演艺市场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剧场密集的分布创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传、相互刺激的气氛,扩大了观众的整体数量。密集的剧场分布形成一个剧场群落,对于培养戏剧观众和戏剧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带动了旅游、饭店、购物、交通等周边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演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的纽约百老汇聚集了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9家剧院共计47962座,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

进行演出,年票房直接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间接经济效益在43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整个北美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只有100亿美元。 与电影相比,演艺市场呈现更加小众化、消费高端化的特点,但是中国的演艺产业也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民众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对户外娱乐消费升级的需求; 2、政府政策对文化演出市场和民营经济的支持; 3、演艺人才队伍的繁荣发展; 4、演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快速提升。 中国的演艺市场正在进入爆发性的发展阶段,目前是最佳的抢占市场战略发展阶段。 二、旅游行业是成长型的朝阳产业,“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模式最有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是消费升级最核心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成长型朝阳产业。2013年,尽管遭遇政务消费减少、禽流感疫情和国外游客减少的不利环境影响,我国的旅游行业依然实现高于GDP的增长水平。 在“三公”经费压缩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仍然实现较好发展,说明大众消费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出境旅游较快发展,境外消费大幅增长。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作者简介:宋琳英(1992-),女,汉族,山西省洪洞县,硕士,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摘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生存环境、历史渊源,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最终形成了不同的各自独具特色的民俗。不同的民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是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他是一种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甚至可以说,特色民俗旅游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因素之一。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淳朴的民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将为山西旅游带来更多的魅力和活力。以大槐树为切入点,对民俗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为现实条件下山西省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开发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1.35亿人次,国内旅游超过2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近1500万人,2012年全年国内出游人数29.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1%;国内旅游收入22706亿元,增长17.6%。

在此之中,民俗旅游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俗旅游项目以其鲜明的民俗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浓烈的民俗气息、显著的地域特征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中外旅游者形成了巨大诱惑和感染。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明代以来的数百年间,这首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到处流传,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明朝初年山西人民向各地迁移的情况,也在华夏民族心目中留下了悲欢离合的血泪回忆。 一、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文化生境 (一)大槐树景区的移民历史 大槐树旅游区位于洪洞县内,洪洞县位于临汾北30公里,位于临汾盆地北端,东靠南同蒲铁路与霍侯一级公路,南临309国道,西接汾河与大运二级公路以及大运高速公路,北依洪三公路,交通极为便利。从洪武六年开始至永乐十五年间,发生的数以万计的大规模移民总共18次,主要是从山西迁往周边主要的省份等地。直到元末明初时期,由于灾害越来越多,战争不断,导致中部地区人空虚,耕地荒芜,同时山西因太行山、吕梁山、黄河作为屏障,这个地利优势导致易守难攻,所以人民生活安定,农作物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和相邻的其他省份相比,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正因为这些原因,各地各省的难民大量涌入山西,是的这里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壮大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行业,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在旅游产业当中,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享受的也是旅游产业当中的文化内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文化产业,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不断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服务。本文就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引言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两者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当代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创意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相互

交叉发展的现象不断增加,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新兴产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的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从而获取更大的 收益。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纷纷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着重文化形式、内容的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不断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赢得市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享受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其在我国当前社会主要囊括了应试、动漫、传媒、表演、雕刻、广告等多个行业。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依赖度不高。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行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对我国人民有着很好的鼓舞作用。时代在发展,文化对创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化产业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而文

资本引入对打造山西省文化旅游产品的利弊分析以及应对措施(2)(3)(1)(2)(1)

● 1.引言 ●提到旅游,很容易会让人产生遐想,想象着或者计划着去哪里哪里旅游,看一下那里的 风土人情,而提到山西旅游,我会想起一句歌词,那就是“人说山西好风光”,这句词肯定不是无缘由来的,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山西有风,这个也不难理解,毕竟山西位于太行山的西侧方位,属于高原,自然风大,还有光,并且是好风光,侧面意思就是山西有美好的风景,更深一层就是说明山西有旅游的好风景,因为旅游景点的风景自然是美好的。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以前,那个时候还是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就是晋国的国土。所以山西的简称是晋。 ●话说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注意这里说的是之一并不是唯一,山西也可以说是 中华文明的古国,创造了辉煌,还创造了灿烂美好的文化意蕴,留下了古代时期国家的名胜古迹,是拥有古代文化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旅游资源的省市,无疑,是国内著名的适合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经济提升发展的省市,体现中国旅游水平以及格局。 例如:云岗石窟、昔阳大寨、乔家大院等。 ●因此,分析山西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市场,研究旅游投入资产中存在的现有的还没得到解 决的问题,找准引导旅游投入资产方,并找对的正确方向,带动其他产业主要是促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 2.山西省文化旅游产品投资现状及优劣势 ● 2.1政府由投资主体转变为引导投资 ●尽管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但政府对山西旅游资源以及文化旅游产品的投入资金有限。 政府在对山西产业机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政府加大对旅游资源及文化旅游产品的资金投入,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以促进山西的经济增长。目前,政府引导投资旅游业,让山西不少景区对旅游景点进行开发,然后地方政府以出让经营权的方式来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帮助山西旅游资源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逐步向旅游业经济转型发展。如绵山旅游景区就是通过出让经营权的方式,个人出资自己经营,发展成为旅游景点后,吸

文化旅游产业现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没有文化,景区的生命力是不可能长久。只有将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大旅游中有机融入大文化,将文化思想、文化意识、文化理念、文化内涵和文化手段始终贯穿于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全过程,做到文化和旅游的全面对接、全面融合、全面整合,促进传统的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利互惠,实惠文化兴盛、旅游强盛的最终目的。 一、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现状 1.旅游发展理念不断创新。2008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工作会议”。会议全方位提出了文化与旅游两个新兴产业互促的原则、目标、战略和重点工作等,必将推动云南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云南省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升为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互动,对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是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区,但同时又是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脆弱区,一经破坏就难以恢复。发展和谐旅游凸显了旅游与文化的利益相关性、共生和谐性,要求以科学开发促进合理保护,以合理保护推动科学开发,使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 2.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云南是中国民族成份

最多的省份,在全国56种民族中,云南就有52种。其中,人口超过5 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种,人口数为一千多万人,占当年全省总人口数近40%,特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15种少数民族世居云南,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各民族的语言、建筑、服饰、歌舞和节庆等文化精彩纷呈,堪称“民族文化大观园”。多年以来,云南省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把全省的文化产业做得很红火。云南省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优良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培育打造了一大批民族文化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以民族工艺、歌舞、节日、服饰、饮食、医药等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如早期大理白族的《五朵金花》,近年来有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还有楚雄彝族的《太阳女》,西双版纳傣族的《勐巴娜西》,大理白族的《蝴蝶之梦》和世博吉鑫园《吉鑫宴舞》等为代表的旅游演艺产品,享誉国内外。云南民族文化已走向世界,不仅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展示了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云南旅游的形象品牌。 3.文化旅游品牌初具规模。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旅游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品牌的竞争。除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文化和旅游互动的蓬勃发展外,2008年,云南省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互动中,印象最深的是楚雄、腾冲、旅游小镇的文化和旅游互动。对于楚雄的旅游发展,楚雄先后推出恐龙谷和

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陈晓霞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推动文化旅游体制改革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通过现代金融要素的渗透,带动和促进各种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激活文化旅游产业的活力。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更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正视融资难题,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旅游企业是以轻资产运行的创新型企业,多以智力投资为主,拥有的主要是版权、知识产权等轻质资产。对以抵押担保为融资先决条件的传统金融机构而言,这本身就是个不小的障碍。产业特点和体制的约束,使文化旅游产业难以实现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不仅影响了中小文化旅游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金融在引导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服务经济社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大金融业支持文化旅游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促

进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及竞争力的需要。 拓展业务功能,多方面满足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 拓展融“资”功能,大力发展第三方融资。通过独立于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第三方提供相关服务和信息,促进银行、社会资本与企业合作,有助于克服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 银行可以通过设立专营机构创新业务,为发展文化旅游专业性银行积累经验;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开辟上市专业通道,为文化旅游企业开展资本运作提供舞台。在财政方面,建立新兴产业扶持机制,借助产业政策引导,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文化旅游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以出版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为标的保险产品,创新“保险+担保+信贷”融资模式。 探索以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外资等为文化旅游产业投入模式,支持民间资本以投资、参股、兼并、收购、承包等形式,参与国有文化及旅游事业单位改制,形成投资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文化和旅游企业与上市公司开展合作,鼓励“壳化”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和资产重组,通过增发、配股等形式从资

山西文化旅游分区及其发展方向

山西省旅游文化功能分区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省近年来重点开发利用的100 处有特色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并结合开发实际, 对全省旅游资源从空间分布格局上进行了系统的分区,把我省旅游资源划分为五大旅游文化区;最后针对山西省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四条开发理念。以便确定山西省旅游文化功能分区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山西旅游文化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特色旅游资源旅游区山西 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是进行全面规划,按市场机制进行企业化运作来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它直接关系到这一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近几十年来,国外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工作逐步由定性走上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路子。由于旅游资源本身类型繁多,难于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另一方面旅游资源的主体对象是旅游者,年龄、性别、职业、民族、习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对旅游产品的偏好具有明显的差异,使旅游资源的评价工作变的极其复杂. 本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对山西省有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对全省旅游资源从空间分布格局上进行了系统的分区,希望它能对山西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山西省旅游资源评价 山西从整体来看以黄河、太行山脉和万里长城为界,天然自成一个独特而又相对封闭的旅游地域,既有众多内涵深厚的人文资源,又有雄浑而独特的自然资源. 要想把我省这些有特色的旅游资源转化为产品并作为商品卖出去,首先得认清这些资源有什么特色,因为“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生命,只有地方色彩浓厚,个性鲜明突出,其它景点不能替代,它才真正具有旅游价值. 因而对我省旅游资源进行客观的评价就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前提工作。 1. 1 评价指标的选定及各要素权重的确定 对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关键,本文在进行实地考察和多方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影响山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诸多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后,选定了一套评价体系(见表1) . 在此指标体系的选取过程中,对我省特色旅游资源的评价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即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和附加价值. 内在价值是基于旅游资源自身角度来考虑的,包括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科学教育考察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集中度和重游率等六个方面,

文化传播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pdf

一、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SWOT分析 (一)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优势 2.禹羌文化旅游资源治水有功的大禹,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其出生地一直都是历史及考古学家争论的焦点。“禹生西羌”已经得到考古界权威的确认,国家相关机构授予北川“大禹文化之乡”的称号。北川县内相关的禹迹众多,包含大禹故里、北川及禹穴沟大禹文化遗迹,建有大禹纪念馆、禹王庙,每年六月初六大禹生日,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祭拜大禹的活动。 3.地震旅游资源北川老县城完整的地震废墟遗址和唐家山堰塞湖一起构成全世界最大的现代地震遗址,大量救援遗物和遗存,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其观光和科普、教育价值在全世界具有垄断性,为研究地质构造、预防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可供游人观光,纪念亡灵。 4.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羌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北川县作为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羌文化在这里保存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羌文物在这里保存最多。打造了一个北川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修复严重受损的羌族文物,抢救灾区文物、文化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民间文化数据库,编写羌族文化普及读本。实验区的主要地域为关内北川漩坪以上乡镇。 (二)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劣势 1.北川文化资源缺乏系统化和内生能力北川文化资源丰富,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众多的特色文化资源都是一个个小的单点,没有形成方向、空间、意象等相近的网络和集群,没有形成文化产业链,因此,难以产生内生力量,难以实现空间的生产力。 2.北川文化产业没有龙头和市场北川文化资源得到了专家、学者、政府、社会的认可,但是,没有最具影响力创意文化作为龙头文化来支撑、来带动,所有的文化都是静态的,活态化程度低,因此,自然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没有市场,自然不能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更不能将文化产业化、商品化、货币化。 (三)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机遇 “5·12”地震对北川人民是一场浩劫,但却让北川一下子成为全球人人皆知、人人关注的地方。同时地震后出现的具有全球垄断性的地震城市废墟遗址资源及堰塞湖等其他的旅游资源,也为北川打造新的地震观光市场创造了非常好的机遇。 二、北川羌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一)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1.发展产业链结合自身现有的民族文化,大力开发与羌族民俗文化相关的周边产业链,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民族文化周边产业共同繁荣的产业链,打造整体品牌,创造规模效益。既无形中宣扬了羌族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为北川旅游业增添了有灵魂作用的核心文化,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 2.将文化创意变成文化产品,实现文化北川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北川文化和民俗特色风情为内涵,涵盖文化会展、文化培训、演艺娱乐、艺术创意、动漫游戏、文化休闲旅游等领域。扩大和提升文化大援建,增加两家有创意实力的文化企业投资北川文化市场,并向一线城市乃至国际市场扩展辐射,建设文化北川。 (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1.发挥药王谷景区、九皇山景区位于九环精品旅游线上的地理区位优势及优美的自然生态、优越的气候条件,构建九环线北川段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线。 2.将新老县城及唐家山堰塞湖一线打造成为以地震大爱文化为主题的纪念、缅怀旅游线。 3.充分利用禹里——小寨子沟沿线的自然风光及禹羌文化特色,打造禹羌文化体验区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构建古羌文化旅游走廊。 (三)加快旅游产业要素建设 1.大幅度提升旅游交通水平。打造新老县城的主题景观大道。按照分段、分主题展示北川形象的要求,完成新老县城道路沿线绿化、亮化、美化和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打通青叠路,完成新县城及全县各主要道路沿线、重要节点旅游导视系统和景观小品的设计安装。 2.设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依托北川原生态的物产资源,吸纳禹羌文化、红色文化、大爱文化等元素,结合特殊的地震题材,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尤其是重点开发地震纪念品、羌绣文化纪念品、影像印刷品;利用我县丰富的土特产品,民间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结合现代创意思维,开发西羌水磨漆、山核桃工艺品、古羌茶叶等独具北川特色的旅游商品,使购物旅游开发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启动“旅游提升计划”一是研究制定北川旅游产业整体包装策划方案,打造精品旅游品牌;二是推出宣传准确,有吸引力、影响力、涵盖面广、朗朗上口的旅游宣传语(如:大禹故里,中国羌城);三是拍摄制作一部高品位、有震撼力、短而精的旅游宣传广告片;四是在川内交通干线醒目位置设置大型户外旅游宣传广告牌,包括成渝路、成绵路、辽宁大道、“九黄”环线、山东大道等;五是充分利用网络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加强网络宣传;六是坚持举办一年

山西旅游文化:晋商文化

山西旅游文化:晋商文化 晋商文化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体系,它继承、融汇了历丰富的商业经营经验和自强创业精神,在我国商业思想文化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得"晋商"这一山西商人自发组织而形成的商行群体,在历史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下,吸取先辈的优秀经商思想,总结前人艰苦创业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营诀窍,悟出了多方面的理财之道,增长了经营的知识才干,优化了自身处世为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素养。在瞬息变幻、强手如林的商海搏斗、探索中,排除历战争、灾难、强盗、变乱以及列强侵略等数不完的干扰和破坏,前仆后继,自强不息,终于跨入历明清时期几乎独占全国金融资本和称雄全国商业资本的辉煌时代,开创了晋商的鼎盛时期,而且执全国商业牛耳达三四百年,创造了中国商业最灿烂的一页。从山西太平的四大商业家族的发展轨迹,就是晋商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一种体现。 博大宽厚的经营胸怀 博大宽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力,也是晋商文化的精神底蕴所在和晋商群体赖以兴旺发展的精神支柱。胸怀宽广,眼光远大,使晋商这个群体具有在商海中游刃自如,审时度势,洞察机遇的锐敏眼光;敏于观察商情,捕捉战机,采取主动,适机而上,乘胜获取战果的机智头脑;宽厚待人,以义取财,以利厚人,协调关系,增强友谊,

化解业务纠纷和协调师徒关系的大家风度。 太平尉家在明末清初还是封建地桩加封建行店的土财主。雍乾时期,尉家家主尉佳瞄准江、淮、山、陕"民稍宽厚"的有利环境和两湖、安徽丝绸丰收的有利机会,从山、陕收购铁、盐、皮、羊、烟叶、木材等转运两湖、江淮,又由江淮贩运丝、茶转销内地,由单一经营变为多种经营,由商业投资逐步变为金融投资,逐步扩大了银号、钱庄的经营业务。并将所获利润投入新商号,扩大经营范围、由坐庄转为长途贩运,号铺由山西、河南发展到安徽、湖北、四川和扬州、苏州、杭州富庶地区,由杂货、布匹发展为丝品、绸缎、钱庄、当铺、盐店等,鼎盛时期可"日进万金"。尉家兴旺的另一原因,是重视精神价值,对待店徒,平等宽厚,薄利厚薪,实行人股三七或四六分红。 为安定号员思家心理,每年派出尉家戏班,按每天一号巡回慰问演戏。尉佳还按时到扬、苏等地亲自主持店号。雍正时延聘在扬州卖画度生的郑板桥为家塾教师,资助板桥应考科举,直至乾隆丙辰中第进士,并留下"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石刻墨宝.至今传为佳话。此后尉家重视人才培养,延师办学,先后有尉泉、尉渊等20余人进入仕途,维持尉家至清末300年左右的兴旺家业。 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 表现在经营管理上包容宽蓄精神,既能与人宽容共处,和平共事,又能让利经营,薄利取信。太平王家从清初王太来发家,到王协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癸卯科考中举人,随后捐官授刑部员外郎,是王家鼎盛时期。王协在乾隆南巡时,承办接驾差务,礼遇和,宽

山西文化旅游业发展分析

山西文化旅游业发展分析 一部电视剧的播放,从来没有和旅游经济的热度如此紧密联系过。 但电视剧《乔家大院》在央视的热播,却让这个“五一”黄金周之前的一两天,山西乔家大院的游客量雄踞山西各景点之首,最高日接待人数高达8.5万;黄金周期间共接待39.2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80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0.25%和62.46%,一举挤进山西热门景点的前三名。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体现的正是文化对经济的强大推动力。 据统计,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山西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首次突破千万人大关,比去年同期增长22.3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09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1.41%。 正当人们惊异于山西旅游业创新纪录的时候,5月17日,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深圳召开之际,由山西省委副书记、宣传部长云公民带队,文物、文化、旅游、广电、出版等相关部门一把手组成的庞大推广团,在国际“文博会”上,隆重的召开了山西团新闻发布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山西文化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然而这样丰富的文化资源,怎样才能变成经济发展的资本? “华夏文明看山西”,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常识。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文化旅游业”定位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在山西却是第一次。 在今年1月召开的山西省人大十届四次会议上,山西省省长于幼军首次把“文

化旅游业”定位为“山西的新兴支柱产业”。而山西的特色文化就是当地发展新兴支柱产业的资本。 据了解,“十五”期间是山西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1.3%。与“五一”黄金周的旅游收入相比,不难看出,旅游文化产业的收益和财政总收入保持着类似的增长比率。 山西省文化厅助理巡视员郭立向媒体透露,目前,山西全省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56个,从业人员8967人,年演出收入2832万元,经费自给率达到31%。县级剧团经费自给率达到67%。闻名中外的山西戏曲,剧目纷呈,名伶辈出,有37位戏曲演员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以“黄河歌舞”为代表的表演流派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发展潜力,绛州鼓乐已经立足上海,走向全国,成为少有的大牌礼仪演艺主力;山西一百多个县,几乎都有自己的民歌,现已搜集的民歌达两万余首,现存的民间舞蹈有200多种…… 每年一个主题的“华夏文明看山西”系列活动,已经让山西的黄河、黄土文化享誉京、沪、穗,远播港、澳、台,成为山西文化艺术产业的品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立秋》已演出近200场,票房实现400余万元;《一把酸枣》演出120余场,票房突破500万元。电影《暖春》票房收入也已实现1800万元,并探索出了一条“小厂家,小投入,大影响,大效益”的国产电影制作发行途径。山西电影制片厂2003年就生产电影8部,2004年完成10部,2005年完成20部,连续三年电影生产数量名列全国各电影生产机构第三名;《语文报》发行量达600万份,《英语周报》达1600万份,是全国行业报刊中发行量最大的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新稿)

文化旅游工作汇报 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化部门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工作发展之路,积极找准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的突破口,为文化旅游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彰显文化发展特色,取得了全面发展。 一、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建县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彭阳县文化旅游业始终坚持以改善基础条件为切入点,切实加强行业管理,文化旅游工作从起步到发展,从单一到繁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全县建成了县文化广播电视综合大楼、宣传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文化艺术中心等办公楼和栖凤山公园、怡园广场、茹河生态文化园、皇甫谧文化广场、乔家渠民俗风情园暨毛泽东长征宿营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全县建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56个农家书屋,28个村级文化室,27个农民文艺队,41个农民文化中心户;17个旅游景点。现有各类文物遗址294处,其中国保单位1处,区保单位7处,县保单位70处,有馆藏文物5200余件,已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三级文物726件,是全区

典型的文物大县。又有刺绣、根雕、剪纸等10余门类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彭阳县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2009年,我们组织编制了《彭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彭阳县任山河红色文化区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和《彭阳县杨万珍生态农业旅游区细规划设计方案》。对彭阳旅游进行了形象定位,即“生态彭阳,花果之乡”。先后编制了《小岔沟毛泽东红军长征宿营地开发项目方案》《杨万珍生态农业旅游区建设方案》《乔家渠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彭阳百里香茶园建设方案》《彭阳纸臶画项目方案》《彭阳县泥塑彩绘项目建设方案》等旅游项目方案文本,积极申报,争取旅游建设项目。注册成立了彭阳县盛达旅游开发服务公司、宁夏中铁青年旅行社彭阳分公司。积极筹集资金近80万元,对无量山石窟、古朝那遗址城墙进行了维修保护,筹资380万元,建成了皇甫谧文化广场一期工程。 另外,根据彭阳实际,我们确定了三大主题旅游品牌的开发方向。一是以“长征足迹-彭阳精神”为主题,开发以任山河战场遗址(烈士陵园)、毛泽东小岔沟和乔家渠长征宿营地等为重点的红色旅游项目;二是以“历史天空-文化之乡”为主题,开发以战国秦长城、皇甫谧故里(朝那古城)、无量山石窟和旧石器遗址等为重点的人文旅游项目;三是以“清

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山西省旅游文化节大型系列活动策划方案

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山西省旅游文化节 大型系列活动 策划方案

展三晋文明现千年古韵 促旅游文化迎四海嘉宾 引言 258亿美元——美国好莱坞电影每年的票房收入; 3000亿日元——日本动漫产业每年的发行收入; 11400亿人民币——2008年中国旅游总收入; 2000亿人民币——2008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 1600亿人民币——2008年河南省旅游总收入; 在文化产业上,我们可以挖掘的更多,;在旅游产业上,我们可以走的更远…… 第一部分策划背景 旅游业作为山西七大优势产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八大战略工程之一,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山西省政府与省旅游局从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和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对山西旅游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推出人文古建艺术、自然风光、红色旅游、工农业旅游和自然科技游等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多样化旅游产品新格局。 2008年山西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93.9万人次,同比增长27.3%;旅游外汇收入3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9383.8万人次,同比增长10.1%;国内旅游收入达到721.3亿元,同比增长26.96%;旅游总收入达到739.3亿元,同比增长27.1%。总体上看,2008年我省旅游业发展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能呈现稳步发展的势头,主要得益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机制,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在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旅景点吸引力度不断加大。 数据显示,山西省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良好,但在全国同类行业相比之下,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2008年洛阳牡丹节旅游总收入突破49亿元,扬州烟花节旅游总收入34.2亿元,长春冰雪节旅游总收入更是达到79亿元,山东国庆黄金周旅游总收入达129.3亿元,而同样是文化大省的山西,国庆黄金周的总收入为

山西省金融资本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西省金融资本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把文化产业建成我国的支柱产业。山西省有较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历史文化、山水文化、美食文化等,但是文化旅游产业领域应有的产业功能没有被充分释放和体现,而阻碍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是融资难,与金融资本的对接程度低。因此,将山西省的金融资本与文化旅游资源结合在一起,研究金融资本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字:金融资本、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一、山西省金融资本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现状 近年来山西省相关部门出台了多种措施和办法来推动和鼓励金融资本和文化旅游产业的有效结合,金融机构通过加大信贷投入、完善信贷机制,创新融资模式,促进了金融资本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有效对接。但总体上来看,金融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金融资本支持文化旅游产业的力度远远不够。 2008年,山西省银监局制定了《关于山西银行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旅游业持续发展,要求各银行抓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星级酒店建设、旅游景区开发、旅游商品开发和创新等支持重点。2009年,借助五台山“申遗”成功,山西省的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五台县各金融机构更是更新经营理念,积极拓展信贷业务,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已经逐步介入旅游行业。2010年,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山西省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将紧紧围绕全省文化旅游领域实际,进一步加大对文化、旅游领域的信贷量。2012年,在平遥召开的山西省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晋中观摩会,省市金融机构和18家文化旅游企业均参加了此会,工行晋中分行等12家银行与15家企业代表现场签订了银企合作意向书,签约金额达10亿元。2016年5月,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首家上市企业——山西唐是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新三板挂牌仪式在北京举行,唐是文化借助资本推力积极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山西省政府、各金融机构及文化旅游企业采取的以上各种行动措施都极大的提高的金融资本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然而,金融资本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金融资本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仍面临着许多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金融资本与文化旅游产业缺乏有效联动。一是金融机构对文化旅游产业的了解不够,对接的主动性不强。金融机构不了解文化产品的特点和风险,在金融机构趋利避险本性的作用下,传统金融机构更愿意把资金投向熟悉和能把握风险的行业。二是文化企业普遍缺少有形资产,不同于一般企业,但大多数金融机构在评估文化企业贷款时还套用普通企业的标准,强调抵押和质押,给文化企业出了难题。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原文出处】资源开发与市场 【原刊地名】成都 【原刊期号】20104 【原刊页号】322~326 【分类号】F9 【分类名】旅游管理 【复印期号】201007 【英文标题】A Study on the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9XJY033);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编号:09ZDB01);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湘财教[200870])。 【作者】张海燕/王忠云 【作者简介】张海燕(1970-),女,甘肃省兰州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王忠云,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内容提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在回顾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边界做出界定,并构建了两大产业的互动融合机制;然后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过程,并从技术、产品、企业、市场四个层面对两大产业的融合过程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通过体制观念整合引导市场整合,进而促进资源整合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摘要题】本期关注 【英文摘要】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was the inevitable trend and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is paper defined the industry boundarie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and constructed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the two industries. Then, it fromed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analyzed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explained from four aspects(technology, products, enterprises and markets). Finally, it proposed the path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lead the market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concept integration,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关键词】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产业融合 tourism industry/cultural industry/industrial convergence 【正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同属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产业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文化在旅游经济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旅游业如何加大自身的文化含量、两大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产业融合

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规划

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规划[内容提要]文化旅游业是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过渡的典型领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必将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环境改善的重要抓手。因此,文化旅游发展也将成为各级政府顶层设计的重要领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短期应主抓“三项工作”,中期应打造“三大工程”,长期应注重“三大效应”。 [关键词]文化旅游;发展路径;规划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具有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大、带动性强等特点,因而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也是全国各地政府部门与文化企业热衷的领域。 文化旅游产业规划需要顶层设计以宏观视角布局谋划。如果从时间线考虑产业的发展路径,依照惯例会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每一段时期的长短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标准,而是以达到某种结果而划分的。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来说,笔者认为,短期应主抓“三项工作”,中期应打造“三大工程”,长期应注重“三大效应”。 一、短期的“三项工作” 一个城市或地区未来是否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想法,必须着眼于本地区的实际。短期内必须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梳理工作。文化旅游产业必须要有资源支撑,这些支撑可以看作是“相对独立的旅游元素”。梳理工作的主旨在于将区域内具备发展潜力的旅游元素逐一挑选、甚至挖掘出来,摸清家底,形成清单,以备日后整体规划。 旅游资源的梳理工作应该注意一个重点领域――旅游元素的挖掘。民间有很多“深藏不露”的好去处,只因知名度低,人迹罕至,因此被人忽略忘记。如果这样的景点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开发的条件,就必须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加以重视。同时,在梳理的过程中也不能将目光集中在“自然风光”上,要兼顾甚至格外重视人文旅游元素,质朴的民风,奇特的民俗,古老的文化,绝版的传承……这些都是在未来存在发展可能的旅游元素,应该在最初的梳理工作中呈现出来。 (二)整合工作。区域内具备同一属性的旅游元素,应当在这一环节加以整合和归类。比如自然风光类中,就可以继续细分为山、水、林、花等等,如此划分的目的就是便于整合。将具备同一属性的旅游元素整合到一起就是设计旅游主题。用带有创意性的主题将相关元素关联起来,就形成了旅游项目。比如,某区域有abcd四处山景,每年的春季,四个地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