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谫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6期2008年12月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XINZHOUTEACHERSUNIVERSnY
V01.24No.6
Dec.2008《谏逐客书》谫论
杨新亭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谏逐客书》历来为许多研究者所关注,这篇文章能够使盛怒之下的秦王收回成命,并且采纳处于是非漩涡中人李斯的建议,足见文章说理的技巧和精彩。李斯之所以能说服秦王,理足固然重要,以情动人也是文章打动盛怒之下的秦王的重要原因,可谓情理兼备,相得益彰。此外,文章所体现出来的人才观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强烈的实践价值,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谏逐客书》;情理兼备;人才观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491(2008)06—0022—02
公元前237年,韩王派遣水利专家郑国赴秦,游说秦王赢政兴修水利,企图借此消耗秦国国力,以阻止和延缓秦国对韩国的兼并战争。秦王赢政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命令郑国主持开凿连接泾水、洛水的灌溉渠工程进行中,郑国的意图被秦王察觉,由于客卿主政导致大权旁落的秦国宗室贵族借机鼓动秦王驱逐一切客卿,“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赢政发布逐客令。
面对一场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李斯上《谏逐客书》洋洋洒洒七百余言,最终使盛怒之下的秦王收回成命,力挽狂澜于即倒之时,其中奥妙何在?李斯此文不但使包括自己在内的众多客卿免受驱逐之祸,更重要的是,再次加强了秦王对客卿的任用,加速了秦统一全国的步伐,可谓意义深远。
自从这篇文章取得巨大成功后,引起了历代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但是纵观各位名家大家的评价多着眼于用意、笔法、结构、谋篇、文采,极言文章结构之巧妙,文笔之精彩,说理之透辟,但却难见新解。文章理足之精彩,前人已述备矣,现在谨从文章以情胜,情理相得益彰来试论文章的妙处:
1以情动人
1.1创易守难,继承基业,同时亦需继承成功的用人策略文章在表明自己的意见后,下笔列举秦国历史上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君王任用客卿所取得的丰功伟绩,以此来激励秦王继承祖先辉煌基业,有必要继续使用先辈已经成功的用人策略,并委婉提出不可乘一时血性之勇铸成大错。“以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史记·秦始皇本纪》)问得尤其有力,年仅23岁的青年君主对臣子的谏言不能不三思。仔细分析有以下原因:首先四位君主的功业是秦王耳熟能详的;其次用客卿所取得功业是客观事实;三是继承基业容易,守住基业并完成统一大业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人才不可或缺;四是秦王赢政此时已经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但是秦国文化相对落后于东方六国,人才匮乏,引进他国人才极为重要;五是如果驱逐客卿就是抛弃祖宗的用人策略不用,不但无法开疆拓土,反而有丧土亡国之虞,将为天下人所耻笑。正是源于以上原因,秦王才不得不慎重考虑,这是从“常情常理”来打动秦王。
1.2从秦国长远发展来说服秦王
赢政亲政时,秦国已经是西方的强国,挫败东方六国合纵之计(公元前241年)后,已经对六国形成蚕食兼并之势。“到战国末期,秦国无论是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都远远超过其它诸侯国,而处于最先进的地位。”…此时秦王23岁,正是血气方刚、年轻有为之时,而东方六国改革相继失败,大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简言之,秦国此时已经具备了吞并诸侯兼并天下的可能。现在最重要的就看秦王怎么做了,但是秦王却要驱逐客卿。李斯在文章中敏锐指出,秦王这样做无异于“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被驱逐的客卿大多有一技之长,无过被逐离开秦国后必定对秦国心生怨恨,一腔才华不甘就此泯灭,必定帮助其他诸侯国与秦国为敌。“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战国时期纵横家景春言),客卿为一国所不容,转而投奔他国与弃己之国为敌的在战国时期屡见不鲜:卫人吴起任魏将时被人诬陷逃奔楚
收稿日期:2008—02—23
作者简介:杨新亭(1976一),男,陕西周至人,西安欧亚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万方数据
第6期杨新亭:《谏逐客书》谫论
国,辅佐楚悼王变法,富围强兵,北胜魏国;魏人公孙衍初为秦国大良造,后人魏为将,主张合纵抗秦,公元前323年,发起赵、燕、中山、韩、魏“五国相王”对抗秦国(时在秦孝公);苏秦以连横之策说秦昭王不彳导,落魄回乡,“喟叹日:‘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后来苏秦联合东方六国叩关攻秦,给秦国的兼并战争造成很大麻烦。
这些著名人物的故事秦王赢政肯定非常熟悉,权衡利弊,逐客无异于削弱自己壮大别人,亦如李斯所言:“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秦王从国家发展考虑,必须接受并重用客卿。这是从“国情”出发来说服秦王。
1.3客卿被逐,宗室得势,秦王必被掣肘
秦王继承王位时年仅13岁,初是太后和相国吕不韦用事。公元前238年,秦国发生相国吕不韦操纵下的宦官缪毒叛乱,赢政平息叛乱后亲政。长达8年之久昕命于他人而难遂心愿的政治生活,不能说没有给这位青年君主留下心理阴影。而此时,因为秦王重用客卿大权旁落的宗室贵族大肆渲染“郑国事件”的影响,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扩大打击范围,重新分配秦国的政治权利,势必又出现私门强而公室弱的局面,这显然是秦王不愿意看到的。李斯援引秦昭王时的事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使秦成帝业。”看似盛赞昭王用客卿之功,实则是提醒秦王应当效法先王,加强集权,免受他人掣肘,导致大业难成壮志不遂。这是从秦王个人功业进退考虑,以“私情”打动秦王。不由得秦王不怦然心动,反思逐客之非了。
1.4七百余言,全是替秦王替秦国考虑,只字不提个人荣辱进退。尤能动人
秦王听信宗室蛊惑之言下令逐客,作为客卿的李斯“亦在逐中”,李斯上书劝涑秦王收回成命,历陈用客之功,逐客之害,全不及个人进退,足以证明李斯所言实是肺腑之言。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说:“如果你察觉该大臣想着自己甚于想及你,并且在他的一切行动中追求他自己的利益,那么这样一个人决不是一个好的大臣,你就决不能信赖他。”¨1据此反观李斯这篇奏议,无一字言及个人进退,表现出来的忠诚足以打动需要人才辅佐、渴望开疆拓土的秦王。这是用“真情”来打动秦王。
以上四个角度集中来说是以情动人,取得挽狂澜于既倒之时,促使秦王收回成命的巨大效果。
2情理相得益彰
要说服盛怒之下的秦王收回成命,以情动人固然重要,说理技巧也尤其重要,否则,不但难以达到gt的,反而有性命之忧。因此。李斯也十分注意说理的技巧。
文章首先以排比句式列出四位君主用客之功,大有排山倒海之效,足以使年轻的秦王油然景仰之、神往之。随即笔锋一转,直指若无客卿,四君恐难有如此业绩,一正一反之间,是非曲直。昭然若揭。用意直白:秦王若逐客,不但没有继承先辈的用人策略,也难以建立超越祖先的基业,将为天下笑。此番言论,无疑是当头棒喝,令秦王顿悟。接着李斯意犹未尽,又大量罗列秦王重用他国之物而驱逐他国之人的事例,非常委婉而不无警醒的告诫秦王,此举无疑是向天下表明自己是一位胸无大志、贪图享受的昏庸之君,那将令天下士人不愿辅佐秦王,而天下百姓也不愿为秦国之民。这段话看似盛赞秦国的富有,实则绵里藏针,道出危害甚大。行文至此,必定令精明的秦王遍体冷汗,惶恐不安。最后李斯乘胜追击,援引五帝三王史事,指出积极吸纳人才,才是彰明仁德,天下归心的最好措施。同时再次委婉的告诫秦王,逐客是强敌弱自己的错误举措,用一句“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收束全文。有警策之语亦有真诚善意的劝说,理胜于外,情动于衷,情理相得益彰,终于使秦王欣欣然向往之。
3非常之作。余韵袅袅
毫无疑问,《谏逐客书》已经成为经典之作。何为经典?吴承学先生认为:“艺术经典有崇高的地位与广泛的影响,而且为社会所共有,其地位和价值都得到世人的普遍认同”【4J。李斯的这篇文章不但在当时而且在后来乃至在今天和未来都将产生积极作用。略述如下:
3.1《谏逐客书》使秦王赢政更加坚定了使用客卿的决心郑国继续主持修建水渠,是为“郑国渠”,“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5J。秦王身边聚集了大批的优秀客卿:李斯、尉缭、蒙恬、王绾、冯劫、王翦、杨端和等谋臣和将领。正是依靠这些人,秦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宋人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秦用他国人》中说:“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6J。
3.2《谏逐客书》中所表现出来的用人策略,亦即论者称之的“客卿制度”,对历代统治者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人才不分地域、国界“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用人策略,已经有诸多事实表明有百利而无一害。中国自古如此,西方亦是如此。以美国为例,立国二百多年来能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与其积极延揽他国人才为我所用的用人策略密不可分。这种用人策略在今天尤其具有思辨价值。
(责编:王玉琴)参考文献:
[1]林剑鸣.秦国发展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132.
[2](汉)刘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85.
[3](意大利)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君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12.
[4]吴承学.过秦论:一个文学经典的形成[J].文学评论,2005,(3):136.
[5](汉)班固.沟洫志[A].(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1678.
[6](南宋)洪迈.容斋随笔(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5:23.
(下转第28页)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