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途径及生态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保护概论课程(论文)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筹)
题目: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途径
及生态学、经济学基础
学号:9
姓名:戴安琪
专业班级:植物保护151
2016年 6 月9 日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途径及生态学、经济学基础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植保151 戴安琪9
摘要:论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概念。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途径,利用各种高科技和传统的手段相结合,在有害生物的治理过程中,保持环境生态平衡,使其符合“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相协调的要求,以及涉及的生态学、经济学基础。
关键词:综合治理;途径;生态学;经济学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plant pests and its ecology and
Economics Basis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The way to control the pest, using a variety of high-tech and traditional means of combining, in the process of managing the pest,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environment the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relates to the ecology, economics foundation.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approach, ecology,economic foundation
1前言
1.1有害生物防控的必要性
植物有害生物主要是指严重危害植物的病、虫、草、鼠等。植物有害生物在一定环境下爆发或流行造成农作物及其产品巨大损失的自然变异过程,一般称之为农业生物灾害。从其成因上大体可分为农作物病害、农业虫害、田间杂草和农田鼠害等几大类。这些生物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毁灭性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造成农作物大面积的减产甚至绝收;二是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全球环境和生态日益恶化,全球气候变暖、灾害性天气频发,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日趋频繁,各种农业有害生物频繁发生,有害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加,突发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发生频繁也在加快,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构成了直接威胁【1】。应该说我国农业有害生物发展趋势是十分严峻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建立完善‘科学的防控体系,协调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措施,做好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
1.2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概念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在理论上的特点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以系统论、信息论和灭变论作为理论基础,以生态学的原则作为指导,把病虫害看作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认为农业的高产与稳定必须建立在植物与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协调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不断保护和培养环境资源。病虫害的防治不是孤立的,要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在防治措施的选择、运用和协调时,必须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第二、防治措施的选择和运用。没有一种防治措施是万能的,各种防治措施都各有其长处,也各有局限性。因此,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策略,要求各种措施取长补短,协调运用,特别重视自然控制因素的运用。所有人为防治措施应与自然控制相协调。
第三、就是防治目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管理系统,它不要求将有害生物彻底消灭,而是要将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
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观点:
1、生态学观点
害虫综合防治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考虑,研究害虫与系统内其它生态因素间的互相关系及对害虫种群动态的综合影响。加强或创造对害虫不利的因素,避免或减少对害虫的有利因素,维护生态平衡并使其生态平衡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要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经济利益及防治效果,提出最合理及最有益的治理措施,即强调以“自然防治”为基础的各种防治方法的协调配合。
2、经济学观点
害虫综合防治本身是人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其目的不是要求消灭害虫,而是要求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足以造成作物经济损害水平知悉(调节数量)。即强调了防治成本与防治增益之间的关系,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也要从经济效益加以确定。制定一个科学的经济阀值或防治指标作为进行防治决策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就是从经济效益的观点考虑的,当然还有其它一些重要的考虑在内,如保留生物多样性、保存天敌,增强自然控制因子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等。
3、社会学观点
农业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社会有着广泛和密切的联系。系统输入对其结构和功能会产生影响效应,系统的输出也同样会产生效应。而诸多效应中无论是当前的或
是长远的均有着社会效应,最重要的是对环境质量优化的保护。也就是说,各种防治方法的配合,但是不单独采用化学防治法。因为这涉及到对人类健康和收益的保证。环境保护的观点(可持续性发展)不仅具有生态和经济特性,还具有鲜明的社会特性,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综合防治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既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又同时会产生对社会的反馈效应。例如耕作制度的变革,化学农药生产的规划,技术管理系统的决策等对害虫综合防治产生直接的甚至是巨大的社会效应。
2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2.1 治理途径
2.1.1 植物检疫
检疫(Quarantin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quarantum,本意是40d。植物检疫就是用法规对的手段,禁止和控制危险性病虫草鼠在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传播蔓延。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法规防治”。植物检疫有两个基本属性:一是法律强制性;二是预防性。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来看,植物检疫是一项根本性杜绝和控制危险性病虫草鼠的措施。
分为内检和外检:内检包括:调运检疫、产地检疫和国外引种检疫;外检包括:进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检疫、携带和邮寄物检疫、运输工具检疫。
2.1.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或经过改造的生物、基因或基因产物来减少有害生物的作用,使其有益于生物如作物、树木、动物和益虫及微生物。
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天敌防治和生物农药。
经典案例:1888年美国加州从澳大利亚引进瓢虫,控制严重危害果园的吹绵蚧,取得极大的成功,开创了传统生物防治的新纪元。
2.1.3化学防治
农药大量使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引起研制者、生产者的高度重视。低毒、低残留、环境相容性“绿色农药”已经成为商家最求的目标。
化学防治的优点有:1、可达到较高而稳定的效果;2、见效快;3、有害生物猖獗时,可以起到应急,以保证防治效果。
化学防治由于其速效性,可以应急,能起到杀手锏的作用。因此将其作为IPM的最后一道关口。也就是说,在使用其它防治措施控制不了的病虫还是,才应该在经济阀值指导下,采用化学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