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打造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049-01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冷落,贬低发展和探究,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标准》要求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注重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课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时政热点、名人轶事等),把思想品德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活动课《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我有意识地结合国家现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本课内容进行扩展,改为“关注西部的发展”。在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课本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得,然后推选代表在课堂发言,从而引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就把这两大战略联系起来,既达到了学习本课的目的,又把握了时政热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更好地去体验社会现实。同时也引导了学生探究性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实现课程目标,评价教学是否有效标准是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何。”思想品德课程综合性相当大,
决定了其课程目标内容丰富、导向多样,但其主任务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最终目标是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好公民奠定基础。在分类目标知识的学习、传播,能力的培养、锻炼,情感的体会、发展及价值观的引领、生成,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互相作用和转化。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最重要的,是三维目标中的主导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主导目标呢?“在课堂上,教师传达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达到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观点及其相对应的基本材料、事实的基础上,重点对课文中的活动探究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这方面的真实情境(如重大时事政治、热点问题、先进人物事件等)展开对话讨论、分析应用(对应知识、观点)、反馈评价等,来完成三维目标的实现。同时我们知道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内课外相接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有效课堂要延伸、拓展到课外,回归生活,“知行合一”,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才“有效”,三维目标才最终实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内容上可以按主题模块方式进行;组织形成式可按全班、自愿、分组、分点等方式行动;方法有:劳动、宣传、搜集、访谈、调查、建议、倡议
等等。例如,在学习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法律知识这一块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宣传活动;搜集青少年及社区内出现的违法犯罪案例,加以评析;听法制教育专题报告;设计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案,等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初中思想品德是以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的课程。其内容、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的真实学习情境,还知识的本来面目,是抽象的只是具体化、感性化,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会知识、获得能力,学会在感受、体验中认识世界,丰富人生经历”。要面向丰富多彩、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恰当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做会有以下几点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和更新知识内容;提高理解、分析和辨别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逐渐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要联系生活实际,首先要联系学生个体实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心里、性格、身体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智差”能差“、”
势差“的学生给予关爱和帮助,创造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使之有信心地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例如,优秀生要帮助“差生”学习,即让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完成,而难度大的问题学习,如讨论探究、反馈评价等,由优秀生完成,然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成果。其次,要联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学校的历史文化淀积、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代表、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生态校园、生态文明村、文明户等等,一定要恰当地、经常地运用到教学中来,才能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使课堂更加有效。再次,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这一点尤其重要。由于不同版本的思想品德教科书相对稳定,造成教材中的资料、数据、事实、人物事例等相对陈旧,“过时”。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取得进步;同时,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历史时期,信息化、价值观多元化、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出现,某些方面改革阻力依然很大等等。这对于思想品德教学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例如:在学习“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时,我引用“郭美美事件(炫耀财富的照片)”来说明我国公民的民主、政治意识不断提高,通过网络等传媒来行使监督、检举等政治权利。不料,课堂上冒出个“捣蛋鬼”,站起来说:“郭美美,真太美,人人爱,太倒霉、总经理,是小三……”课堂上开始有点“乱”。幸好,我随机应变,马上指出几点:郭美美的虚荣心太强大了,炫耀他人送给的财富,认
证(在微博里)她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假的),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真是没有一点礼义廉耻。为什么?因为她没文化,只读高中毕业。我又结合心理品质、道德、终身学习、合理的消费观等方面进行评析,起到了“一石多鸟”的效果(好险呀)。
因此,联系生活实际,要坚持前瞻性(拓展知识,更新观念),目的性(教学目标需要)、实效性(符合学习内容)、实践性(有利于探究学习和实践),坚持正确导向、批判错误的教学原则。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内容很多,如:重大时事政治、事件;热点问题;优秀、杰出人物事例;最新文艺作品、体育竞赛、平民生活和工作等。方法也灵活多样,例如,可以把班上的同学分为四组进行轮流,每组负责一个星期的搜集,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自主进行,然后师生相互交流,允许同学发表自己的一些评论。教师要参与合作、补充,并针对性地用学生学过的、现在学的或将要学的知识、观点和同学们进行评析,教学相长,这样的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学得快乐、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