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书)十二五民航发展应重视由量到质的转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书)十二五民航发展应重视由量到质的

转变

“十二五”民航发展应重视由量到质的转变

2011-06-22民航资源网邹建军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已经发布。根据这个规划,未来五年,中国民航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要提高航空持续安全水平、增强运输机场保障能力、建设现代空管服务系统、提升航空运输服务能力、促进民航发展方式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到201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安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运输航空每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低于0.20;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30个以上,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机场体系;空域不足的瓶颈有所缓解,空管保障能力稳步提高,保障起降架次达到1040万架次;运输总周转量达到99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5亿人,货邮运输量900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3%、11%和10%,航班正常率高于80%;通用航空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作业量和飞机数量翻番等。同时,规划中也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本文试就规划的内容,谈谈个人浅显的理解与看法。

一、“十二五”民航依然会保持相对快速增长

如果单从量的角度上看,“十二五”期间中国民航仍然会保持相对的快速增长,甚至其平均增长速度都有可能突破规划的目标。之所以有如下的判断,主要基于如下几点:

1、国民经济的平衡增长。如果说前30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那么,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中国经济在总量达到了一定水平之后(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已经达到25000元以上),国民经济将难以再次出现快速增长态势,但在整体环境平衡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考察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自1990至2010年近20年的历程,中国民航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1990-1998年(9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合美元大约是821美元),航空运输整体增长速度最低;1999-2003年(200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合美元大约是1275美元),航空运输增长速度开始加速,但速度并不明显);2004-2008年(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合美元大约是3456美元),加速度较为明显;2009年以后(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合美元开始超过4000美

元),增长速度更是快于前三个阶段。这种规律与世界民航的发展规律大体吻合,这就意味着“十二五”期间的中国民航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期。

图1:1990-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之间的关系(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步伐加快。在过去三十年,由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外贸进出口增长强劲,使得我国成为世界航空运输的热点市场,也成为各航空公司争夺的重点。继续考察近二十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发展情况,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的一些新迹象明显值得我们关注(如图2):在2004年以前,我国对外贸易差额表现相对平衡;在2004-2008年之间,贸易顺差突然加大;而到2008年以后,贸易顺差却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从我国现行的对外贸易政策走向,与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变革,以及劳动力成本变化情况来看,这种顺差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这种迹象表现在航空运输方面,则是在促进国际航空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逐渐消除单向性。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国际性发展与参与全球竞争的要求也日益加大。根据2010年9月国家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565.3亿美元,保持着连续8年的增长势头,尤其是对欧美的投资,在2009年增长了3倍以上。这对于热门的北美航线、欧洲航线来说,无疑会极大地促进其需求增长。图2:1990-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发展情况(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3、居民消费水平的升级。至2009年,家庭可支配收入达到17175元,是1990年的11.4倍,决定居民消费能力的城镇居民家庭恩格系数也由54%下降到了37%,降幅高达34.7%;同期,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也由1990年的686元上涨到了5153元,增长了7倍多,恩格尔系数也下降了30.3%(如图3)。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能力明显上涨,消费需求有了多样化的可能,对旅游消费等高等级的服务支出意愿开始加强,在定程度上极大促进了旅游市场的发展。而旅游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受益的无疑是航空运输业。2010年,我国入境人数增长了

5.8%、出境人数增长了36%,同期,我国国际航空旅客运输量也增长了28.9%,未来五年,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仍将持续。事实,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开始显现(如图4)。

图3:1990-2009年我国居民收入(元)与恩格尔系数(%)(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图4:1994-2010年我国出入境人数与航空国际旅客运输量(万人次)(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4、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推动。近年来,伴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结构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快速铁路运输网络与高速公路运输网络的完善,虽然在区域市场对航空运输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但在整体上,却是促进了航空运输市场需求的增长,基本形成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良性发展。但与铁路、公路相比,经济波动对民航的影响更大(如图5)。因此,“十二五”期间,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铁路、公路与民航仍将保持相互促进发展的格局。另一方面,由于铁路与公路发展的影响,也直接导致了航空运输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尤其是以“低价格”为市场表现形式的“廉价”商业模式将大行其道,并有效促进航空运输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

图5:1991-2009年铁路、公路与民航旅客运输量增长速度(%)(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二、“十二五”民航强国梦的实现需要有质的变化

但是,这种发展速度的保持是有条件的。即在“十二五”期间,中国民航发展需要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自2007年以来,我国就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航空运输国家。但是,与这个第二大国不相称的是,在国际民航政策与相关规章制订的话语权争夺中,中国民航仍然居于弱势,世界民航的“中国规则”还没有出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因此,2010年初,民航局提出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目标,希望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这是中国民航发展的必然,也是目前中国民航发展面临的困难所要求的。从我国民航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至少面临着如下制约民航发展的问题:

1、过高集中度影响系统运行质量。高度集中,在一定意义上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但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