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3节-第2课时汇总

合集下载

(鲁科版)物理选修3-2课件:第3章-第3节-交流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

(鲁科版)物理选修3-2课件:第3章-第3节-交流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物理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选修3-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物理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选修3-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演示结束
课 时 作 业
LK ·物理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选修3-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1.了解电感对交变电流的 阻碍作用,知道感抗与哪 些因素有关. 2.了解电容对交变电流的 阻碍作用,理解交变电流 能“通过”电容器,并知 道容抗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电路 如图 3-3-1 所示,将双刀双掷开关 S 分别接到电压相 等的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上,观察灯泡的亮暗(三灯泡相同).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图 3-3-1
课 时 作 业
LK ·物理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选修3-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2)实验现象
灯泡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时 作 业


LK ·物理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选修3-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3.知道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器.知道为什么电容器对交 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学案 选修4 第3章 第3节 盐类的水解(2)

学案 选修4 第3章 第3节 盐类的水解(2)

高一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学案(2)第2课时:盐类的水解的影响因素与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决定性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即“越弱越水解”).2.知道温度升高盐类水解程度增大,水解平衡右移.3.知道浓度越小盐类水解程度越大,浓度越大盐类水解程度越小.4.知道外加酸碱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5.了解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复习回顾]盐类的水解1.定义: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所电离出来的或结合生成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2.实质:弱电解质的生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水的电离,使平衡移动.3.规律:有才水解,无不水解,谁谁水解,谁显谁性.三.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盐本身的性质[复习回顾](1)课本P54用pH试纸测定了0 . 1 mol/L CH3COONa和NaHCO3溶液的pH,发现二种溶液的pH值不同,同样为强碱弱酸盐溶液,CH3COONa(pH=8),NaHCO3 (pH=10)却表现出不同的碱性,这是为什么?(2)通过实验发现等浓度的CH3COONa,NaHCO3溶液中,NaHCO3溶液碱性比CH3COONa溶液的碱性强,而酸性CH3COOH比H2CO3强,对于强碱弱酸盐溶液的碱性强弱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练习]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和NaZ的溶液,其pH值依次为8,9,10,则HX,HY,HZ的酸性强弱的顺序是( )A.HX>HZ>HYB.HX>HY>HZC.HZ>HY>HXD.HY>HZ>HX[科学探究]2.外界条件对水解平衡的影响(1)应用平衡移动原理,从反应条件考虑,影响FeCl3水解的因素有哪些?参照下表设计,合理解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1练习:关于氯化铁水解的错误说法是( )A.水解达到平衡(不饱和)时,无论加氯化铁饱和溶液还是加水稀释,平衡均向正方向移动B.浓度为5mol/L和0.5mol/L的两种FeCl3溶液,其它条件相同时,Fe3+的水解程度前者比后者低C.有50℃和20℃的相同浓度氯化铁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Fe3+的水解程度前者比后者低D.为抑制Fe3+水解,较好地保存FeCl3溶液,应加少量盐酸(2)总结外界条件对水解平衡的影响(浓度,温度,外加酸碱)[练习2]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醋酸钠的水解:CH3COO-+H2O CH3COOH+OH-,改变下列条件后,平衡的移动情况及水解程度如何变化?四.盐类水解反应的应用1.盐类水解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如何防止出现浑浊?(2)为什么盛放Na2CO3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2.盐类水解在生活中的应用(1)为什么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去污效果好?(2)为什么明矾,FeCl3能净水?(3)用NaHCO3与Al2(SO4)3两种溶液可作泡沫灭火剂,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呢?3.盐类水解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和铵态氮肥(如主要成分为NH4Cl)能否混合使用?为什么?4.盐类水解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阅读课本P58)能否通过加热蒸发FeCl3溶液的方法得到其结晶?练习:蒸干下列溶液能得到原溶液中溶质的是( )A.AlCl3B.CuSO4C.Na2CO3D.FeCl35.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无机化合物TiO2的制备:无机化合物TiCl4的制备:2。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 第3节 第2课 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配套课件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 第3节 第2课 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配套课件

求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xOy,则由题意可得等
式 ,则
56x 7 16y 3
,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Fe2O3。
x 7 16 2 y 3 56 3
答案:Fe2O3
4.(2012·宿迁中考)下列关于二甲醚(C2H6O)的说法错误的 是( )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46 C.一个二甲醚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D.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解析】选D。本题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由二甲 醚的化学式(C2H6O)可知,其由碳、氢、氧三量为: 12×2+1×6 +16=46,故B正确;根据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 个数可知,一个二甲醚分子中含有2+6+1=9个原子,故C 正确;根据元素的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 比,故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1×6)∶16= 12∶3∶8,故D错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关于化学式计算的能力。 (1)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6+16=46; (2)二甲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之比: (12×2)∶(1×6)∶16=24∶6∶16=12∶3∶8。 答案:(1)46 (2)24∶6∶16(或12∶3∶8)
7.已知某种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
(2)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 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C6H11O7)2Ca中 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6×14)=11∶112。 (3)根据葡萄糖酸钙的质量,计算其中所含钙元素的质量。 每日服用2次,每次1片,每片含葡萄糖酸钙0.2 g,先计算 出每日服用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再根据“每日服用葡萄糖酸 钙的质量×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钙质量, 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40/430×100%≈9.3%, 0.2 g×2×9.3%=0.037 2 g=37.2 mg。 答案:(1)430 (2)11∶112 (3)37.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完整版课件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完整版课件

5
两边同除以a(或乘 1)
a
根据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合并同类项法则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例题精讲
例1 解不等式3(1-x)>2(1-2x) 解:去括号,得 3-3x>2-4x
移项,得 -3x+4x>2-3 合并同类项,得 x>-1
例2 解不等式
1+x
2

1+2x 3
第3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3节 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2课时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合作学习】 根据已学过的知识,你能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吗?
把等号改成不等号,你会解吗?
(1)5x = 3>(x-2)+2; (2)2m-3 =
<
7m+3
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是什么?
步骤
1
去分母
2
去括号
3
移项
4
合并同类项,得ax>b,或ax<b(a≠0)
3.解不等式1+x<x-1,并把解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3
解:去分母,得1+x<3(x-1). 去括号,得1+x<3x-3. 移项,得x-3x<-3-1. 合并同类项,得-2x<-4. 两边都除以-2,得x>2. 这个不等式的解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
+1,并把解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 去分母,得31 x 21 2x 6.
去括号,得
3+3x 2 1+2x 6.
移项,得
3x 4x 2 6 3.
合并同类项,得 x 5.
两边都除以 1,得 x 5.
课堂小结
一元一次方程
(1)去分母
(2)去括号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课件第三章第3节第2课时数字游戏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课件第三章第3节第2课时数字游戏

新知导入
情境导入
老师连续旅游了七天,这七天的日期数之和等于63,知道老师 是几号出发的吗? 6号 老师连续旅游了七天, 这七天的日期数之和再加上当月的月份 数等于63,你知道老师是几月几号出发的吗? 7月5号
猜牌游戏
游戏导入
从一副扑克牌中任取一张牌,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第一步:把抽到的牌面数字减去2得_______;
2.请小组代表到台前叙述自己的游戏步骤,班里其他同学配合做 这个游戏。
3.之后小组代表讲解自己如何设计这个游戏以及揭示游戏的规律。
小组展示
越展越优秀
提疑惑:你有什么疑惑?来自知识讲解知识点:借助运算解释规律和现象(重难点) 1.基本方法:分析——表示——验证。 2.数学思想:特殊——一般——特殊。
典例精讲
思想方法?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主发言
课堂小结
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7-98页,思考下列问题。 在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将十位数字乘2,然后加3,再把所得 的和乘5,最后把得到的数加原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把得到的结 果告诉你,你知道我心里想的两位数是几吗?
(1)想几个两位数,按上述方法分别得出结果,比较结果与原数之间 的关系,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略
道理如下表,设张数为a,则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结果
左 a a-3 a-3 2(a-3) —
中 a a+3 a+3+4 (a+7)-(a-3) 10
右 a a a-4 a-4 —
小组讨论
1.请小组设计一个含有一定数学规律的游戏如猜年龄、身高、成 绩等(想好一个代数式,设计一个生活情境),记录员将游戏规 则要点写在纸上。
【用数学的思维思考】 (1)如果乙同学抽出的卡片A上的数字为3,卡片B上的数字为6,他

高中化学【氨的转化】

高中化学【氨的转化】
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第3节 氮的循环 第2课时 氨的转化
2
学习目标: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重点)2.掌握铵盐的 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重点)3.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重点)
栏目导航
3
自主预习 探新知
栏目导航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氨气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水溶性
熔沸点
_无__色__ _刺__激__性_ _气__态__ ρNH3< ρ 空气 易溶 沸点高、易液化 微点拨:(1)NH3 极易溶于水,可由喷泉实验证实。(2)氨易液化,液
28
(3)能否将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换为有单孔塞子的集气瓶? [提示] 不能。这样瓶内的空气无法排出,收集的氨气不纯。 (4)装置中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防止氨气沿试管壁冲出与空气形成对流,使收集的氨气更纯 净。
栏目导航
29
1.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口诀 消灰铵盐热成氨,装置同氧心坦然;碱灰干燥下排气,管口需堵一团棉; 与水作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2.两种快速制取氨气的方法 (1)加热浓氨水法 在试管中加入 2~4 mL 的浓氨水,加热即可 产生氨气。如图所示
栏目导航
6
3.氨水的性质
NH3·H2O 变蓝
NH+ 4 +OH-
NH3·H2O==△===NH3↑+H2O
栏目导航
4.氮肥
NH+ 4 NO- 3
7
栏目导航
二、铵盐 1.概念: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盐。 2.物理性质:铵盐都是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8
栏目导航
9
3.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铵盐受热易分解,写出碳酸氢铵、氯化铵分解的化学 方程式。 NH4HCO3==△===NH3↑+CO2↑+H2O ; NH4Cl==△===NH3↑+HCl↑。 (2)与碱反应 铵盐与碱反应产生氨气,这是铵盐的通性。铵盐与碱液加热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 NH+ 4 +OH-==△===NH3↑+H2O 。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3章 第3节 醛 酮 讲义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3章 第3节 醛 酮 讲义

一、乙醛的性质 1.醛的概念及结构特点醛是由烃基(或氢原子)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醛类官能团的结构简式是—CHO ,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 n H 2n O(n ≥1)或C n H 2n +1CHO 。

2.乙醛的结构与物理性质3.乙醛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①催化加氢(还原反应)乙醛中的碳氧双键和烯烃中的碳碳双键性质类似,也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 3CHO +H 2――→催化剂①CH 3CH 2OH 。

①与HCN 加成在醛基的碳氧双键中,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碳氧双键中的电子偏向氧原子,使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从而使醛基具有较强的极性。

乙醛能和一些极性试剂例如氰化氢(HCN)发生加成反应:+H—CN―→(2-羟基丙腈)。

(2)氧化反应 ①可燃性乙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H 3CHO +5O 2――→点燃4CO 2+4H 2O 。

①催化氧化乙醛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氧气氧化为乙酸的化学方程式:+O 2――→催化剂①。

①与银氨溶液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向A 中滴加氨水,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变澄清,加入乙醛,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壁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 中:AgNO 3+NH 3·H 2O===AgOH↓(白色)+NH 4NO 3,AgOH +2NH 3·H 2O===[Ag(NH 3)2]OH +2H 2O ;C 中:CH 3CHO +2[Ag(NH 3)2]OH――→①2Ag↓+CH 3COONH 4+3NH 3+H 2O①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 中溶液出现蓝色絮状沉淀,滴入乙醛,加热至沸腾后,C 中溶液有砖红色沉淀产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中:2NaOH +CuSO 4===Cu(OH)2↓+Na 2SO 4;C 中:CH 3CHO +2Cu(OH)2+NaOH――→①CH 3COONa +Cu 2O↓+3H 2O①乙醛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强氧化剂氧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课件PPT)

又如,测定碘盐中碘含量的反应原理是: 5KI+KIO3+3H2SO4 = 3K2SO4+3I2+3H2O I2+2Na2S2O3 =2NaI+Na2S4O6 (2)指示剂的选择 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H2C2O4溶液或含Fe2+溶液时,不需另加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含I2的溶 液时,以淀粉为指示剂。 (3)计算 依据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或关系式列比例式计算,或运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计算。 (4)应用 氧化还原滴定广泛地应用于溶液浓度的测定、物质纯度的测定等定量分析。
c(HCl)V ( HCl)aq V ( NaOH)aq
。欲求c(NaOH),须先求
V[(HCl)aq],再代入公式。
(1)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规范。
(3)先算出耗用标准酸液的平均值:V
=
26.11 mL 26.09 mL 2
= 26.10 mL(第二次偏差太大,舍去),
再求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1)锥形瓶内颜色变化 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3) V = 26.11 mL 26.09 mL
=26.10
2 mL,c(NaOH)=
0.100 0 mol / L 26.10 mL
25.00 mL
=0.104 4 mol/L
(2)0.00
26.10
26.10
三 实践活动——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 1.实验目的 【提示】课本中的“学习用图示处理科学实验数据的方法”,即应用中和滴定数据绘制滴定曲 线的方法。 2.实验原理 ·滴定曲线的涵义 前面图3-2-6中的图像就是一条滴定曲线(注意其横、纵坐标轴的意义)。它描述了酸碱滴定过 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 3.滴定曲线的意义 滴定曲线中滴定终点附近的pH变化情况,对于酸碱滴定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具有重要意义。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必须在“突变范围之内”。 【注意】 (1)pH计和滴定管夹都属于实验中的主要仪器。 (2)c(HCl)和c(NaOH)都精确到4位有效数字。 (3)实验试剂中没有酸碱指示剂。

高中化学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第2课时乙酸教案第二册

高中化学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第2课时乙酸教案第二册

第2课时乙酸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

能从原子、分子水平认识乙酸的组成、结构.2.通过了解乙酸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认识官能团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构建“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3.通过酯化反应实验的探究,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素养.一、乙酸的物理性质与分子结构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点俗称无色液体强烈刺激性易溶于水16.6 ℃冰醋酸2.分子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空间填充模型名称化学式C2H4O2CH3COOH羧基—COOH二、乙酸的化学性质1.弱酸性乙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紫色的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活泼金属(Zn)产生气体2CH3COOH+Zn―→(CH3COO)2Zn+H2↑碱性氧化物(Na2O)—2CH3COOH+Na2O―→2CH3COONa+H2O 碱(NaOH)—CH3COOH+NaOH―→CH3COONa+H2O弱酸盐(CaCO3)产生气体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2.酯化反应(1)定义酸和醇生成酯和水的反应.(2)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生成,且能闻到香味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OH错误!CH3COOC2H5+H2O 微点拨:(1)虽然乙酸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但是只有羧基上的氢原子能电离出来,所以乙酸是一元酸.(2)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故用“”.(3)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乙酸的最简式是CH2O。

()(2)冰醋酸是混合物。

()(3)1 L 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H+数目为N A。

()(4)乙醇、乙酸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5)制取乙酸乙酯时,适当增大乙醇的浓度,可使乙酸完全反应。

2018版 第3章 第3节课时2乙酸导学案

2018版 第3章 第3节课时2乙酸导学案

课时2 乙酸1.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

2.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重难点)3.从官能团角度,解释不同类型有机物性质不同的原因。

(重点)1.乙酸的组成及结构2.乙酸的物理性质3.(1)弱酸性乙酸是一元弱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其酸性比H2CO3强,具有酸的通性。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与活泼金属、一些金属氧化物、碱、一些盐反应。

写出乙酸发生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与Zn反应:2CH3COOH+Zn―→(CH3COO)2Zn+H2↑。

②与NaOH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

③与CaCO3反应: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④与CuO反应:CuO+2CH3COOH―→(CH3COO)2Cu+H2O。

(2)酯化反应①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方程式为②酯化反应a.概念: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b.特点:是可逆反应,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

4.酯类(1)酯类的一般通式可写为,官能团为。

(2)低级酯:乙酸乙酯,密度比水的小,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可用作香料和溶剂。

[探究·升华][思考探究]探究1乙酸、乙醇、H2O、H2CO3中羟基的活泼性实验探究(1)给四种物质编号:①HOH,②,③,④。

(2)设计实验(3)实验结论:乙醇、水、碳酸、乙酸中羟基氢的活泼性依次增强。

探究2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实验探究(1)实验步骤①反应液的混合:在试管中先加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加入2 mL浓H2SO4和2 mL乙酸。

②用酒精灯缓慢加热,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生成,且能闻到香味。

(3)实验结论: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4)实验问题探究①酯化反应的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提示】浓硫酸起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

【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件:第3章3节(第2课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件:第3章3节(第2课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主要反应如下: SO3+H2O===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H2SO4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SO2+H2O H2SO3 ,④____________ 2H2SO3+O2 _______ ===2H __________ 2SO4。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笃学二
硫酸
1. 物理性质 放出 大 纯硫酸是无色、黏稠、难挥发的油状液体,稀释时_____ 量热。 稀H2SO4的化学性质 2. 具有酸的通性,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3.浓硫酸的特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 逐渐变黑,体积膨 ①蔗糖_________________ 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的炭 _______ 退色 ②品红溶液_____ ①铜片表面有_____ 气泡 产生 溶解 ②铜片逐渐_____ 变蓝 ③试管中溶液逐渐_____ ④品红溶液_____ 退色
△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aO+SO2=====CaSO3
(2)漂白性
不稳定 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 SO2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_______ 分解 而使有色物质可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质易_____
(3)还原性
+4 价,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既有 SO2中的硫元素为____ 氧化性又有_______ 还原性 ,一般表现为_______ 还原性 。 _______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结论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第3节多项式优质课件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第3节多项式优质课件

a-
1 4
b

B.
a-
3 4
b

D.
1 4
b-a

知1-练
4 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餐桌和椅子,则n张餐桌可摆 放椅子的把数是( )
A.4n+2 B.4n+1 C.3n+2 D.5n-2
知识点 2 多项式的项与次数
知2-讲
1.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 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 几项式.
总结
知3-讲
代数式是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
接而成的式子,如a ,10 ,a+b ,m-n ,2 等都
2
xy
是代数式.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的关系
是:代数 式包含整式,整式又包含单项式和多项式,
其包含关系 如图.
知3-练
1 下列各式中,是整式的有( )
1-2x2,- 1 x3,3 ,- x ,π+ 1 a ,0 ,-x2-y2-1.
2
各项的系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
次________项式.
知识点 3 整 式
定义: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知3-讲
知3-讲
例4
将式子:
1, 1 3 x+2
,x 3
-y
,π
x 2-y 2
,1 a2 ,7x-1 , 6
y2+8x, 9a2+ 1 -2 填入相应的大括号中.
第3章 整式的加减
3.3 整 式
第2课时 多项式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多项式 多项式的项与次数 整式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回忆 列代数式: (1)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b、c,则三角形 的周长是__a_+__b_+__c__ ; (2)某班有男生x人,女生21人,这个班的学生一共 有(__x_+__2_1_)__人;

三章第三节第2课时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及因地制宜

三章第三节第2课时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及因地制宜

第2课时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及因地制宜知识点一垂直分异规律1.规律: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会出现随等高线延伸的垂直自然带。

2.成因:随着高度上升,水热状况发生垂直变化。

3.垂直自然带的差异:同一山体的垂直自然带,阴坡和阳坡差异表现明显。

材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这些诗句说明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

下面是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

结合材料探究:(1)写出A、B、C三个自然带的名称。

(备选: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2)为什么南坡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3)比较珠穆朗玛峰南坡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提示:(1)A——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带,B——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C——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因为珠穆朗玛峰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的变化比北坡明显,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3)珠穆朗玛峰南坡降水比北坡多,因为南坡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垂直分异规律判读的主要依据1.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2.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如下图所示: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4.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5.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假设下图中山地海拔相同,根据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1)~(3)题。

(1)根据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判断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2)图中最有可能位于北半球的有()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3)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两坡明显不一致,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海拔B.水分状况C.热量差异D.土壤差异解析:(1)根据基带的植被类型我们可以判断④的纬度最高,其次是③,虽然①②两山地的基带相同,但是②山地出现冰雪带,说明②的纬度高于①,因此,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①②③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讲义第3章第2节第2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高中生物膜系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讲义第3章第2节第2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高中生物膜系统

第2课时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生物膜系统一、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1.分泌蛋白的概念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如消化酶、抗体等。

2.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与分泌过程(如下图所示)(1)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2)过程[④]核糖体: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⑤]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囊泡[③]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包装和分类↓囊泡[①]细胞膜: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3)提供能量的细胞器:[⑦]线粒体。

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组成: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

2.特点:(1)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

(2)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3.功能1.细胞器在细胞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 2.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

() 3.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

() 4.核糖体和中心体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结构。

() 5.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组成的。

()提示:1.√2.×抗体是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经过高尔基体加工。

3.√4.×核糖体和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

5.×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组成。

1.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分泌蛋白。

①胰蛋白酶 ②抗原 ③抗体 ④胰岛素 ⑤血红蛋白 ⑥呼吸酶提示:①③④。

2.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提示: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共穿过几层生物膜?提示:蛋白质从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外,这个过程是以囊泡的形式运输的,故此过程没有穿膜,即穿过0层生物膜。

[归纳总结]1.胞内蛋白与分泌蛋白的比较(1)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与线粒体。

(2)该过程中各种膜面积变化[解读] 图甲和图乙分别以直方图和曲线图形式表示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相对增大。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3节第2课时氨与铵盐练习含解析第一册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3节第2课时氨与铵盐练习含解析第一册

第2课时氨与铵盐夯实基础·轻松达标1。

下列现象不能用于检验NH3的是()A.气体遇浓盐酸产生白烟B。

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

将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色D.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气体2.(2020山东烟台期中)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入集有氨气的集气瓶中,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说明氨水呈碱性C。

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受热不稳定D.将红热的Pt 丝伸入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NO 23。

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打开活塞K ,下列与实验事实相符的是( )A.CO 2(浓NaOH 溶液):无色喷泉B 。

NH 3(H 2O 含石蕊):红色喷泉C.SO 2(浓NaOH 溶液):红色喷泉D.HCl(H 2O 含石蕊):白色喷泉4.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NH 3的性质。

实验时向NaOH 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5。

下列关于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氨水是无色透明的纯净物B。

向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C。

氨水受热不分解D。

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硫酸有白烟产生6.相同状况下,在体积相同的三个烧瓶中分别盛NH3、HCl和NO2气体,并分别倒立在水槽里,充分溶解后烧瓶内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设烧瓶内液体未扩散到水槽里)() A。

1∶1∶1B。

2∶2∶3C.3∶3∶2 D。

2∶2∶17.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

请回答:(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填“a"或“b"),并说明选择的理由是.(3)打开装置B中的止水夹c,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3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3节 第2课时 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3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3节 第2课时 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
答案:C
解析:C70Cl10富勒烯存在小分子,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
合成晶体,性质更接近于分子晶体。
二 探究典型的混合型晶体——石墨
重难归纳
1.导电性、导热性:石墨晶体中,未参与杂化的2p轨道相互平
行且相互重叠,使2p轨道中的电子可以在整个碳原子平面上运
动,比较自由,相当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类似金属键的性质,所
)。
A.分子晶体
B.共价晶体
C.金属晶体
D.混合型晶体
答案:D
2.下列物质形成晶体时可以看作纯粹的分子晶体的是(
)。
A.冰
B.三氧化硫
C.稀有气体
D.氧气
答案:C
解析: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中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可以看作
纯粹的分子晶体。
3.下列有关过渡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渡晶体的存在说明晶体并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B.石墨烯中平均每个六元碳环含有3个碳原子
C.从石墨中剥离石墨烯需要破坏化学键
D.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答案:D
解析:石墨烯是平面结构,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A项
错误。石墨烯中平均每个六元碳环含有2个碳原子,B项错误。
从石墨中剥离石墨烯需要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化学键,
离子键也不是纯粹的共价键,所以这些晶体既不是纯粹的离
子晶体也不是纯粹的共价晶体,只是离子晶体与共价晶体之
间的 过渡晶体 。
(2)偏向离子晶体的过渡晶体在许多性质上与纯粹的离子晶
体接近,因而通常当作离子晶体来处理,如 Na2O 等。同样
偏向共价晶体的过渡晶体当作共价晶体来处理,如 Al2O3 、

数学课件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同步教学第3章整式的加减第三节整式

数学课件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同步教学第3章整式的加减第三节整式

(2)当 m,n 为何值时,它是四次三项式?
解:当多项式是四次三项式时,m+2=0,n 为任意实数, 所以 m=-2,n 为任意实数.
21.已知关于 x 的多项式(a+b)x5+(b-2)x3-2(a-1)x2-2ax-3 中不含 x3 和 x2 项,试求当 x=-1 时,这个多项式的值.
解:由题意可知 b-2=0,a-1=0,解得 b=2,a=1, 当 a=1,b=2 时,原多项式化为 3x5-2x-3, 当 x=-1 时, 3x5-2x-3=3×(-1)5-2×(-1)-3=-3+2-3=-4.
8.写出一个只含有字母 x,y 的二次三项式: ____x_2_+__y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唯一)
9.填表:
-7x3
3
7x3y2
5
3 -4 4 -5
10.下列各式中,不是整式的是( B ) A.3a B.2x=1 C.0 D.xy
11.在式子 x2+2x,-1,a+1a,2xy,t>1 中,整式有___3__个.
12.如果整式(a+1)x2-3x-(a-1)是关于 x 的一次式,那么 a= __-__1____.
13.m,n 是已知的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则多项式 xm+xn +3m+n 的次数是( D ) A.m B.n C.m+n D.m 与 n 中的较大者
14.在多项式 6y3-4x5-8+2y4z2 中,最高次项的系数和常数项 分别为( C ) A.6 和-8 B.-4 和-8 C.2 和-8 D.-4 和 8
答案显示
6B
11 3
75
12 -1
8 x2+y+1(答案不唯一) 13 D
9 见习题
14 C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业课件第三章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2课时 液化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业课件第三章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2课时 液化

8.(6分)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 态乙醚出现,这是___液__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__放__出___(填“吸
收”或“放出”)热量;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 _降__低_温度。
9.(5分)对于烧开水时看到的“白气”,正确的说法是( C )
12.(眉山中考改编)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提高 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
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地球表面上的水可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水滴 C.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 D.河面上的水凝固成冰,封住了河道
过程中要__放__热____(填“吸热”或“放热”)。
16.小明刚坐进爸爸从地下车库开来的小车内,发现前面挡风玻璃有
一层厚厚的“哈气”,他分析:当时室外空气暖暖的、湿湿的,小车从 地 下 车 库 开 出 来 时 , 车 内 温 度 比 室 外 _低___( 填 “ 高 ” 或 “ 低 ” ) , 所 以 __车__外__(填“车内”或“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上_液__化___(填物态变 化名称)形成了“哈气”。这“哈气”__能__(填“能”或“不能”)用挡风
6.(4分)(无锡中考)云是由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等组成的,其 液化
中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 成的,此过程中水蒸气要__放__热。
7.(4分)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 气锅(如图所示)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 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水蒸气 __放__热___(填“吸热”或“放热”)后__液__化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硫的氧化物形成酸雨的主要反应
粉尘等催化 (1)2SO2+O2
2SO3
(2)SO3+H2O=== H2SO4
(3)SO2+H2O
H2SO3
(4)2H2SO3+O2===2H2SO4
2.酸雨的危害:湖泊 酸化 、土壤贫瘠、森林大面积死亡、
饮用水中 重金属 元素含量增加。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LK版化学·必修1
2.浓 H2SO4 的强氧化性 (1)Fe、Al 的钝化 常温下,Fe、Al 遇到浓 H2SO4 会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 膜而出现的“钝化”现象。 (2)与氢之前的活泼金属 Zn+2H2SO4(浓)===ZnSO4+SO2↑+2H2O 规律:①浓 H2SO4 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②浓 H2SO4 一旦变稀,就发生:Zn+H2SO4===ZnSO4+H2↑。
②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b.吸水性
③与 Na2SO3 反应制备 SO2
c.强氧化性
④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d.酸性
⑤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变黑、膨胀
【答案】 ①—b,②—c、d,③—d,④—c,⑤—a、c。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LK版化学·必修1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 1 问题 2 问题 3 问题 4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 )
返回菜单
LK版化学·必修1
2.酸雨形成的原因与下列哪种气体有关( )
A.CO2 C.CO
B.SO2 D.N2
【答案】 B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LK版化学·必修1
3.将浓硫酸的用途与相应的性质进行连线。
①干燥 Cl2、SO2、H2 等
a.脱水性
返回菜单
LK版化学·必修1
1.如何将浓硫酸进行稀释? 【提示】 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 璃棒搅拌。 2.不能用浓 H2SO4 干燥的气体有哪些? 【提示】 碱性气体:NH3;还原性气体:H2S、HI、HBr。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LK版化学·必修1
二、酸雨及其防治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LK版化学·必修1
(4)与非金属反应 △
C+2H2SO4(浓)=====CO2↑+2SO2↑+2H2O 规律:①反应要加热,否则不反应; ②氧化产物是含氧酸或非金属氧化物,还原产物为 SO2; ③浓 H2SO4 只表现氧化性; ④随着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 H2SO4,反应 就停止; ⑤不能氧化 H2、N2、O2、Si、Cl2、F2、Br2。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LK版化学·必修1
一、浓硫酸的性质 1.吸水性:浓 H2SO4 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 。 2.脱水性:浓 H2SO4 能将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 2∶1 的 比例脱去生成 H2O。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3.强氧化性
LK版化学·必修1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LK版化学·必修1
1.判断
(1)常温下浓硫酸可与铜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
() (2)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钝化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 (3)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主要是利用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4)煤和石油的燃烧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答案】 (1)× (2)√ (3)× (4)√
返回菜单
LK版化学·必修1
3.酸雨的防治措施 (1)对 酸性 气体的排放加以控制。 (2)改变 能源 结构,开发新能源。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LK版化学·必修1
3.酸雨久置后 pH 变小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H2SO3 为弱电解质,被氧化成强电解质 H2SO4, 使溶液酸性增强。
返回菜单
LK版化学·必修1
2.浓硫酸与 Fe、Al 能否反应? 【提示】 常温下,Fe、Al 遇浓 H2SO4 发生“钝化”,钝 化现象是一种氧化现象;加热条件下,Fe、Al 与浓 H2SO4 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 3.浓 H2SO4 与 C 反应时,H2SO4 表现的什么性质? 【提示】 强氧化性。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LK版化学·必修1
(3)与氢之后的不活泼金属(Au、Pt 除外) △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规律:①反应需加热,否则不反应; ②氧化产物是硫酸盐,金属显高价,还原产物为 SO2; ③浓 H2SO4 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④随着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就 会停止。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LK版化学·必修1
学生分组探究一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第 1 步探究——问题引入,自主探究 1.浓硫酸和稀硫酸相比较,哪种物质氧化性强?举例说明。 【提示】 氧化性:浓硫酸>稀硫酸;浓硫酸与 Cu 反应, 而稀硫酸与 Cu 不反应。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LK版化学·必修1
LK版化学·必修1




·


知 识
第 2 课时
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学 科 素 养 ·
实 验 探 究
酸雨及其防治


合 探 · 重 难
课 时 作 业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LK版化学·必修1
[学习目标] 1.掌握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重点) 2.掌握 SO24-的检验方法。(重点) 3.知道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服/务/Hale Waihona Puke /师 免/费/馈/赠返回菜单
LK版化学·必修1
第 2 步阐述——要点归纳,深化知识 1.浓 H2SO4、稀 H2SO4 氧化性区别 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主要是酸根中的中心原子+S6易获得 电子,显示出与稀硫酸不同的强氧化性,而稀 H2SO4 是电离出的 H+得电子,只具有较弱的氧化性,可氧化较活泼的金属 Zn、Fe 等。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LK版化学·必修1
三、重要的硫酸盐 1.石膏 (1)化学式: CaSO4·2H2O (2)用途:制作各种模型、石膏绷带、制豆腐。 2.硫酸钡 (1)性质:非常稳定, 不溶 于水, 不溶 于酸。 (2)用途:医疗上常用做钡餐透视。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