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储层研究进展

随着油气开发实践的不断深入,储层研究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从而得到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除传统的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外,火山岩储层、基岩储层、致密储层和深部储层等非常规储层的发现和研究,都极大地扩充了储层的研究范畴,丰富了储层研究的内容。储层研究既包括各种盆地类型、油气藏类型,也涵盖不同沉积体系、沉积层序类型和各种储集层类型。而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相关学科与储层相互交叉融合,产生了系列地学边缘、交叉学科,储层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通过阅读文献,得知前人对于储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沉积相研究及砂体展布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划分沉积相预测有利砂体,而没有对沉积相进行精细化分,缺少对砂体进行微观的研究②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主要是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对于微观非均质性的研究主要采用渗透率的变异系数、突进系数、极差等相关较少的参数来加以描述,没有使用相关的可视化分析技术③储层物性参数和渗流力学研究,通过研究储层的孔隙度于渗透率的关系,建立储层渗流机理的类型,评价储层渗流能力;没有对储层微观渗流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④储层的描述规模集中在宏观井间规模、中观层的规模和宏观油田规模,微观砂体规模研究较少。储层研究停留在单一学科定性描述,缺乏多学科定量表征。⑤在技术手段上,使用常规测井技术、二维地震技术,这些常规技术对于储层微观结构、构造的识别能力有限。⑥对于剩余油的描述只在油藏规模和油层砂体规模,没有更加细致的进行空隙级规模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油气储层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油气勘探开发难度加大,低渗特低渗储层成为油气开发研究的重中之重。由于低渗特低渗油田开发对技术要求更加精细,加之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地质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主要有:沉积微相精细研究、开发阶段储层综合表征技术、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开发过程中储层伤害机理研究、储层微观渗流机理研究、储层三维建模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井震结合技术以及开发测井技术的应用等手段。

1 沉积微相研究

以前我们对于沉积相的研究只停留在大的类型上,认为河道沉积就是砂体沉

积,至于砂体如何分布的没做过多的描述,现在由于勘探开发难度的加大,可采资源量的不断减少,人们不得不重新对沉积相进行精细划分与描述。平面上划分出沉积微相类型,研究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再在有利的微相中寻找油层组。由于每个油层亚组都有两到三期甚至多期河道叠置,因而平面沉积相图中标出的微相不一定代表实际的古河道位置和规模,而往往反映了当时古河道相互叠置的结果。因此,除了研究平面上微相的类型及展布特征,我们还必须对这些微相在纵向上的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砂体在纵向上的叠置方式及联通方式合理的调整开发方案。

沉积学理论指出,沉积环境是沉积物形成的条件,而沉积相是沉积环境的产物,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砂体的沉积环境和沉积条件,控制着砂体的分布状况和内部结构特征。大量的模拟实验和生产动态表明,不同环境沉积砂体储层物性不同,流体运动规律开发特征也不尽相同。所以,对开发储层而言必须逐级细分到微相和微环境即具有独特储层性质的最小一级砂体的环境。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控制和影响油水运动的油砂体的特征是多方面的。从微观孔隙结构,砂粒排列的各向异性到以各种层理构造形式存在的纹层,不稳定的夹层,韵律以及宏观的空间变化导致的渗透率、孔隙度非均质性,以及砂体的几何形态都直接影响着油砂体内的油水运动特点。这些特点及地质特征,主要取决于各自的沉积环境。一定沉积成因的油砂体必然能有一定的结构、构造特征,注水开发也必然有一定的油水运动特点。油井在不同的砂体不同部位的生产特征也是不同的,从不同相类型的砂体沉积特征入手,从砂体的成因入手,总结不同相类型砂体与注水开发的动态关系,对指导油气开发有重要意义。

实例分析:镇泾油田长6油层组沉积时期主要属于湖泊三角洲前缘亚相与浅湖、半深湖亚相沉积组合,其中三角洲前缘的微相类型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及前三角洲泥等。①水下分流河道为砂砾岩和砂岩组合,夹薄层泥岩,发育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小型沙纹交错层理也较常见,反映了强水流条件下的沉积特点。单一沉积旋回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②河口坝微相由分选较好的含砾砂岩和砂岩组成,与灰色泥岩构成互层,层理发育,以低角度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为主,也可见小型沙纹交错层理。岩性自下而上由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含砾砂岩、砂质细砾岩组成下细上

粗的反韵律结构。③远砂坝与河口坝沉积特征相似,但其粒度较河口坝细,分选更好,由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组成反韵律结构,以沙纹交错层理、块状层理及水平层理为主。④席状砂是三角洲前缘亚相中较发育的一个微相类型,分布在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前部,其空间上稳定,构成了三角洲前缘前部沉积的主体。岩性为粉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与深灰色泥岩组成不等厚互层,与前三角洲泥岩形成多期互层,沉积构造常见水平层理、块状层理及复合层理。⑤水下分流间沉积为三角洲前缘发育的泥质粉砂质沉积,颜色较浅,前端常与湖相连,其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也可有细-粉砂岩透镜体存在。水下分流间在层序上往往与前三角洲泥岩渐变,沉积构造以水平层理、复合层理为主。

这些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决定了主河道砂体、河口坝及远砂坝等有利储集砂体的分布区域,同时受总体沉积展布方向的影响,在三角洲加积方向砂体更为发育,这样我们在开发时加密或扩边调整井应优先考虑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分布位置与展布方向。开发早期垂向调整策略研究区储层发育特征受三角洲演化影响,河道、砂坝等有利砂体在三角洲繁盛发育期与活化发育期更为发育,这两个时期砂体厚度大,应优先考虑这两层砂体的叠加厚度较大的井网控制不住地区采取加密或扩边。在油田开发中、后期,河道出水将更为严重,因而沉积微相平面分布主河道应首先考虑堵水调剖;对厚层砂体应细分韵律,将高渗段进行有效封堵,从而降低水进速度;而对相对孤立的物性相对较差的远砂坝等砂体进行开发也是中、后期调整的一个方向。

长61-3长61-1

图1 镇泾地区长6小层微相平面图(据李胜利,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