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试题及答案

环境管理试题及答案
环境管理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4分)

1、什么是环境,其内涵有哪些?

2、什么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3、贯彻“预防为主”环境政策要抓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4、环保机构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系统理论依据是什么?

5、中国环境保护的单项政策有哪些?

6、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有哪些?

7、什么是环境问题?

8、环境规划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9、什么是“三同步、三统一”方针?

10、环境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二、选择填空题(包括单选和多选,每个答案1分,全填不得分)

1、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

A、环境污染

B、原生环境问题

C、次生环境问题

D、生态破坏

2、可持续发展包括需求和————两方面,没有需求发展就没有动力,没有限制发展就没有可持续。

3、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属于-----------审批-阶段,第三阶段属于------------------审批阶段。

A、竣工验收

B、施工

C、立项

4、————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

A、环保部门

B、地方政府

C、行业主管部门

5、一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的审批权归———。

A、省环保局

B、地方环保局

C、国家环保总局

6、作为一项管理制度,必须具备强制性、规范性和--------------------。

7、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施工审批的一项管理制度,因此要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

A、进行

B、完成

C、开始

8、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称为国家环境标准,例如------------------。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B、监测方法标准

C、地方环境标准

9、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而言的,因此说环境是一个————概念。

A、主体

B、客体

C、绝对

D、相对

10、环保部门在海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具有————权。

A、执法监督

B、执法

C、监督

D、管理

11、“以新带老”的原则就是————。

A、以新建项目管理带动老污染治理

B、以新技术改造带动老产品更新

C、以新管理对策代替老管理对策

12、————是依据国家环境法律规定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行政管理制度。

A、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B、污染限期治理

C、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D、污染强制淘汰制度

13、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政策是————。

A、预防为主

B、谁污染谁治理

C、强化管理

14、从1973年至今,中国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其中,对中国环境保护有重大影响的会议是————------------环境保护会议。

A、第一次。

B、第二和第四次

C、第五次

D、第三次

15、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直接动力是国家政府,而根本动力是————。

A、社会公众

B、环保部门

C、决策者

16、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 的管理。

A、物

B、人

C、技术

D、资金

17、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向“三化”方向发展。“三化”指的是——————。

A、资源利用合理化

B、生产过程无害化

C、废物产生最小化

D、资源利用最大化

18、生活质量由三个指标组成,其中环境质量是—————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19、环境管理的特点包括—————————和决策的非程序化。

A、区域性

B、广泛性

C、综合性

D、社会性

20、根据三个再生产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调整和限制经济再生产和—————--再生产,扩大————————再生产。

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环境管理试题标准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4分)

1、(1)概念2分:环境是指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即围绕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体及其相互间的关系。(2)内涵2分:环境是一个相对概念;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概念;环境本身是一个系统;环境与人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是指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清洁生产要求及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运用相关的管理制度(环境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对一切建设项目依法进行的管理活动。

3、彻“预防为主”政策要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三同步、三统一”方针,把环境保护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进行综合平衡,这是从宏观层次上贯彻预防为主政策的先决条件;二是环境保护要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相结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贯彻预防为主政策的根本保证;三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减少新污染的产生,这是从微观层次上贯彻预防为主政策的关键。

4、理论依据是:系统理论中的“结构决定功能”定律,只有结构优化了才能优化系统的功能。

5、单项政策: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经济政策和能源政策。

6、原则:禁止资源粗加工产业的发展;限制紧缺资源开发产业的发展;鼓励可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记分点:少答一个扣2分

7、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的干扰下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系统的结构损毁,从而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8、环境规划管理包括:环境规划的组织;环境规划的审批和环境规划的实施三个方面内容。记分点:少答一个扣2分

9、“三同步、三统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0、环境标准的作用:一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的依据;二是国家环境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环保部门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的依据;四是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二、选择填空,每个答案1分,全填不给分

1、C

2、限制

3、B、A

4、B

5、D

6、可操作性

7、B 8、A、B 9、A、D 10、C 11、A 12、A、C

13、C 14、A、B 15、A 16、B 17、A、B、C

18、生活 19、A、C、D 20、社会、自然

五、论述题

1、试述我国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在大气污染防治行政上的职责范围与分工。

(1)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采取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国家采取措施,有计划地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各地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3)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排放标准;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答: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大气污染防治行政上的职权范围与分工为:(1)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权限,在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是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2)其它有关行政机关对大气污染实行监督管理的权限。各级有关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

2、什么是环境与资源管理,其特点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环境与资源管理是国家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督,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与建设资源,协调人类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走科学发展与持续发展的道路。

环境与资源管理的特点:

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

2、区域性原则

3、预测性工作的重要性

4、规划和协调

第一章绪论

1.人类文明发展的三个阶段:1)原始文明阶段:被动适应自然环境,无人为环境问题;2)

农业文明阶段;3)工业文明时期。

2.环境管理的目的:人们意识到首先必须改变自身一系列的基本思想观念,必须从宏观到

微观对人类自身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人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害了的自然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损害,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3.环境管理的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

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进而形成和创建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4.环境管理的对象: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具体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就是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即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

到全面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使其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持续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

3.三种生产理论概念:1)物质生产: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

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2)人口生产: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3)环境生产: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

4.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

1.环境管理政策分类:1)命令型和控制型:法律手段、行政手段;2)经济型和激励型:

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科学技术手段;3)鼓励型和自愿型:环境信息公开、环境绩效管理。P78

2.环境信息公开的作用:1)对政府:有助于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提升政府形象

和绩效。2)对企业:将企业的赚钱目标、社会责任及企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3)对公众:给予公众知晓权和发言权,真正参与环境管理,同时还能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加强公众的环境监督能力。

3.环境绩效管理:是组织通过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所获得的环境改善

的成效。

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

1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分类:环境监测具有系统性、综合性、时序性三个特点。分类:常规监测和特殊目的检测。常规检测是指对已知污染因素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的检测,包括环境要素监测和污染源监测。特殊目的检测包括研究性监测、事故监测和仲裁检测。

2环境标准的定义和基本类别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目标和效果的表示,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数据。是环境管理由定性转入定量、更加科学化的显示。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检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指定的标准。分类:i六类(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基础环境方法环境标准物质环境保护仪器设备标准)ii两级(国家级地方级)iii两种执行规定(强制性推荐性)

3环境管理实验分为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两种

4试验方法的注意事项i实验者和被试者之间会出现人与人的相互影响,要采取参考组对比组等方法排除这种影响ii实验是在纯化的环境中进行,在实验结果概括应用中要把实验结果和更广泛的社会调差结果联系起来考虑iii管理科学中的实验,特别是现场试验,涉及人员多、周期长、成本高、多难以反复进行,因此需要尽心设计和进行试验,一次获取足够信息iiii实验的主要对象是人,会涉及一些伦理问题,要注意以下原则:自愿受试,保守受试者的私人机密,对受试者无害,让受试者知情。

5问卷调查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及其他资料P117

6主要环境预测模型趋势外推因果关系灰色专家系统其他环境预测

7环境信息的定义及特点环境信息是在环境管理的研究和工作中应用的经过收集处理而以特定形式存在的环境知识。是环境系统受人类活动作用后的信息反馈,是人类认知环境状况的来源,是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特点:时空性综合性连续性随机性

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

1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包括排放申报。总量审核。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

2什么是“城考”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简称“城考”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需要而制定的,该制度以城市为单位,以城市政务为主要考核对象,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情况,按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4大类共20项指标进行考核并评分。

3如何加强对乡镇工业的环境管理1调整乡镇工业的发展方向2合理安排乡镇工业的布局3

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和制止污染转嫁4推广现代生态农业、防治农药和化肥的污染5创建环境优美乡镇。

4流域环境的特点、存在问题、产生原因特点:一般以某一水体为主,包括此水土邻近的陆域,往往分属于多个不同级别的层次的行政单元管辖。问题及原因1流域水量过多导致的洪涝灾害2流域水量过少导致的干旱和生态缺水3人类在水域和周边陆域的活动导致的流域水污染的问题。

5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1建立新的流域环境管理体制2制定全流域环境规划3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和补偿机制4建立流域水事纠纷裁决制度5加强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

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

1废弃物的特征末端性无用性有害性污染性自然容纳有限性人工治理困难性

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来源广泛,成分复杂空间层次性造成多种典型污染

2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管理途径1煤炭使用的制度2推进清洁能源使用的制度3关于锅炉等使用的制度4促进燃烧电厂的清洁生产的制度5煤炭及其产生废物在储运过程的管理制度

3生活饮用地表水保护制度禁止向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体排放污水。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设置的排污口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限期拆除或者限期治理。对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加强保护。在生活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安全等紧急情况下,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采取强制性的应急措施,包括责令有关事业单位减少或者停止排放污染物。

4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原则“三化”原则减量化是指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资源化是采取管理和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物质和能源,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创造经济价值的方法。无害化是指对已产生的又无法或暂时尚不能综合利用的固体废弃物,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对环境无害或低危害的安全处理处置,达到废物的消毒解毒或稳定化,以防止进而减少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

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

1.1ISO14000系列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以“组织”为单位,以标准体系的形式规范

和约束组织活动,特别是在产业活动方面的环境管理体系。

2.2ISO14000标准产生背景: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公司为了响应持续

发展的号召,减少污染,提高在公众中的形象以获得经营支持,开始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

3.3ISO14000框架结构:在ISO14000系列标准中,目前已经正式颁布的有:ISO14001:

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ISO14010:1996《环境管理体系---通用原则》ISO14011: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ISO14012:1996《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准则》ISO14040:1997《生命周期评估---原则和框架》

4.4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定义:这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而且协调运作的管理活动,

其中有规划的运作程度,文件化的控制机制。

5.5ISO14000管理体系特点:(1)以消费者行为为根本动力。(2)自愿性的标准,不

带任何强制性。(3)没有绝对量的设置,以各国的法律、法规要求为基准。(4)强调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5)强调管理体系,特别注重体系的完整性。(6)强

调生命周期思想的应用。

6.6ISO14001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五大要素,即环境方针、环境规划、实施与运行、检

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

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

1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1)过度捕捞降低了海洋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2)盲目围海地破坏了海涂生态系统(3)无节制的污染物排放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

1中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政策手段:A基本国策、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1)环境保护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2)中国环境保护点的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三同步、三统一”(3)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

2中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政策手段:是在环境管理中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基本方针、基本政策的、操作层次上的制度性规定。

3老三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4新五项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环境管理总复习

一、概念(5个)

1、环境管理

是从系统角度出发,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即要发展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容许极限的管理过程。

2、“三同时”制度

指“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环保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运行”

3、环境标准

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社会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度以及监测方法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4、环境保护法

为了调整因保护环境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5、资源利用率

是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和从废弃物中取得再生的物质转化为产品的比率。资源利用率越高,产出同等产品时,从环境中所取得自然资源就越少,加载到环境中的加工废弃物就越少。

6、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是一种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污染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

7、环境基准

关于环境中各种污染物浓度、剂量、接触时间和环境效应,对人体、生物、及建筑设施等之间产生危害影响的相关性,可称为环境基准。

8、产品生命周期评价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是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环境影

响分析,通过编制一个系统的物资投入与产出的清单记录,来评价与这些投入产出有关的潜在的环境影响,并概括生命周期评价的目的,解释清单记录和环境影响的分析结果。

9、清洁生产

指即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

10、环境审计

通过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和能量输入与输出进行考察,找出二者过量流失的部位和原因,制定改进方案,是一个针对实践活动的管理行为。

二、填空题

1、环境管理学是环境科学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2、环境管理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软科学与硬科学相结合,宏观科学与

微观科学相结合的特征。

3、环境管理按性质分为:环境技术管理、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

4、环境管理按范围(内容)分为:专业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5、环境管理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6、环境管理的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教育手段。

7、环境管理工作中三个特点:综合性、区域性、群众性。

8、环境管理基本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双赢原则。

9、管理对象行为按环境系统层次方面: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

管理对象行为按系统的功能分:生产行为、消费行为、文化行为等。

10、双赢原则的规则:实际上是法律、标准、政策和制度、

11、科学、技术、管理为现代化三要素,管理是第三生产力。

12、我国环境管理机构体系分为:国家级环保机构、省及各地方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大中型企业及有关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机构。

13、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理论、冲突协同理论。

14、物质运动子系统:物质生产子系统、人口生产子系统、环境生产子系统。

15、物资生产的基本参量是:资源利用率、产品流向比、社会生产力。

16、人口生产的基本参量:人口数量、人口素质、消费方式。

17、环境生产的基本参量:污染消纳力(环境容量)、资源生产力。

18、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度: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制定阶段、下达阶段、实施阶段、考核阶段。

19、责任书指标体系分为:本届政府环境目标、分年度工作指标

20、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分为:国家级考核、省(自治区)级考核。

21、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选定的试验场所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封闭水体、重点保护水域

22、一个地区要想科学地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并合理地分配污染物削减指标,就必须对当地环境目标、经济发展、财政实力、治理技术实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23、限期治理的范围:区域性限期治理、行业性限期治理、污染源限期治理

24、法律大体分为:基本法律、一般法令、单行法规。

25、法律责任和制裁一般可分为行政的、民事的和刑事的三种

26、环境保护法:广泛性、科学性、复杂性

27、环境标准分为两级:国家级、地方级。

28、环境标准分为五类:国家级环境标准:包括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29、地方及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30、环境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执行和调节

31、环境统计工作:是指为了取得和提供统计资料而进行的环境统计设计、环境统计调查、环境统计整理和环境统计分析等几个方面。

32、联合国统计局于1977年提出了环境统计的范畴是:土地、自然资源、能源、人类居住区、环境污染等五个方面。

33、我国环境统计包括:土地环境统计、自然资源统计、能源环境统计、人类居住区环境统计、环境污染及防治统计、环境保护事业及发展情况统计。

34、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分:基层报表、综合报表。

35、环境统计分析类别:纵向分析、横向分析

36、环境预测的要素:时间、数据、模型、精度、

37、环境预测的数据:国民经济数据、能源数据、交通运输数据、人口数据等。

38、环境决策按范围分类:战略决策(全局的、长期的)、战术性决策(局部的、短期的)

39、环境决策按性质分类:常规决策、非常规决策

40、环境决策按系统性质分类:确定性、风险性、不确定性

41、环境决策按系统层次分类:国家决策、地区决策、企业决策、个人决策

42、决策树构成四要素:决策点方案枝状态点概率枝

43、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具有突出的综合性、全过程性及专业性的特点。

44、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产品、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45、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分为: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生命周期影响分析、生命周期改善分析

46、污染物浓度指标:综合指标、类型治疗、单项指标

47、在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48、自然保护区区域划分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49、我国环境管理法的基本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有关行政法是由国务院部委及其权力机构指定的,有关地方法是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指定的。

三、选择题

1、环境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才逐步形成的一门年青科学。

2、环境管理内涵:协调发展环境管理的关系、运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环境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环境管理没有国界。

3、环境管理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决定了它是广泛的、复杂的。

4、环境计划管理:是通过制定、执行、检查和调整各部门、各行业、各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使之成为整个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环境质量管理:是通过组织制定各种环境管理质量标准、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评价标准及其监测方法和评价方法,组织检查、监测、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制定防治环境管理恶化的对策措施。

6、环境技术管理:主要是通过具体的环境监测、环境统计、环境信息系统等具体技术手段,对具体环境项目或对象进行管理。

7、专业环境管理:主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等国民经济部门的环境管理、各行业的环境管理及污染源管理。

8、区域环境管理:包括城市、农村、流域及开发区的环境管理

9、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包括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利用及管理。也包括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

10、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各级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应的环境标准来实施具体的环境管理。

11、经济手段:是运用经济杠杆、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理论,促进和诱导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活动遵循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

12、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通过包括借助那些即能提高生产率,又能把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来达到环境保护目的技术手段。13、教育手段:是通过基础的、专业的和社会的环境教育,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社会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来实现科学管理环境以及提倡社会监督的环境管理措施。14、产品生命全过程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原材料勘探→开采→生产加工→运输分配→使用消费→废弃后的处理和处置”。

15、产品全过程管理的特点:管理内容的综合集成(包括对环境系统的保护和建设;对人类社会行为的调控。)、管理对象的综合集成(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行为。)、管理手段的综合集成(环境管理手段在法律上、经济上、行政上、技术和教育方面有很多地方是交叉的、互补的。)

16、双赢原则:是指在处理利益冲突的双方(也可以是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双方都得利;而不是牺牲一方的利益去保另一方的利益;这是冲突协同理论的具体化。在实现双赢的过程中,规则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技术和资金。双赢并不是双方都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好处,而是彼此在遵守规则的前题下,都有一定程度的妥协。

17、资本主义国家环境管理体制模式:在强化国家集中管理基础上,采取立法和经济刺激相结合方法形成环境管理体制。

18、社会主义国家的环境管理体制模式:是以突出国家的统一计划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形成以国家计划为中心,同时包括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的环境管理体制模式。

19、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模式的特点:①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要纳入国家统

一的计划管理之中②对不利于计划控制的方面,要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进行管理③在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进行控制的同时,要重视宏观规划管理的重要性。20、环境是一种综合性体系;是一个活的系统。作为一个系统不论其规模的大小,总要由其

组成(要素)、结构和相应的功能表现出来。系统有着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之间总有质的飞跃或不同。但系统不同层次之间的要素、结构及功能,总有着一些相似性的特征。

21、没有物、能、信息活动的系统是一个死的系统,或不称其为系统。该系统的活动过程

中,物质的流动是最基本的,是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换的载体

22、人类—环境系统是一个活动的巨系统。

23、“生产”是指有输入、输出的物质转变活动的全过程。

24、物资生产:是指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从环境中索取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人口生产和环境

生产所需物资的总过程。

25、人口生产:是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即包括人口的再生产(繁衍、生育)也包括

人口在其生存过程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费。

26、环境生产:是指在自然作用力下消纳污染(生产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消费过程中产

生的废弃物)和产生出自然资源(生活资源,如风景;生产资源,如森林、水源、矿产等)的总过程。

27、环境生产是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发展的基础。

28、物质流是能量流和部分信息流的载体。

29、自然环境系统是一个有机网络:以各种生命为中心并与外界(包括人类社会经济系统)

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特定空间。自然环境系统具有一系列生物学特征;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除了在其系统内部流动外,还与外部(主要指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不断进行交换。自然环境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30、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环境生产与人口生产及物资生产之间出现了不平衡。

31、界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共同联系的范畴。界面是相互联系作用

事务之间共有的联系方式。

32、界面的两个基本特征:界面只存在于相互发生联系的事物之间、界面是相互作用事物之

间共有的。

33、自然资源:是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界面上的产物;

34、环境质量:是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界面上的结果;

35、商品:是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界面上的产物;

36、废弃物:是人口生产、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共有界面上的产物。

37、界面上的人类活动频繁:这突出地表现在一些跨国家,跨地区的自然要素上。河流就是

很好的代表。

38、界面活动控制的方法原则:正确判定界面、全面掌握不同系统在界面上的活动及其价值

目标、准确把握协调的“度”、

39、冲突:是一种普遍现象、是子系统之间的一种竞争行为。冲突或竞争是系统内部不断发

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在一定系统中,利益的总和是有限的;个体利益无条件地极大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40、协同:是一种合作,是配合,是在系统条件下,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高级合作的普遍

现象。

41、协同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自组织前提条件:①系统是开放的②系统是远离平衡态的

③构成系统的各要素或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是非线性的

42、自组织是系统整体演化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它不仅上一个通过积累而平稳渐进的过

程,还是一个经过积累、酝酿而后发生突变、飞跃的过程。

43、冲突与协同是系统中同时存在、相互依赖的两种普遍现象,是共同处于一个系统中的对

立统一矛盾。协同如果不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系统就失去了活力;如果系统只有竞争,没有协同,系统也就不可能在了

44、冲突协同理论的应用意义在于通过人类社会系统的理性行为解决这些界面上的冲突,实

现子系统之间的协同;通过协同子系统局部运动可使系统整体的宏观运动效果优于系统部分运动之和。

45、无论是环境污染还是生态破坏,都与人口的增长、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各种资源和能源

的消耗量增长曲线呈正相关关系。能否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如果离开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离开某一历史阶段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可用于经济—社会—环境

协调发展所需资金、技术和人才实际能力,离开人们环境意识,环境管理的正确展开是不可能的。

46、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

要立足于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要树立整体思想,综合整治环境污染问题

树立预见性和长远性观念

47、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中明确规定了“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48、自1982年,环境管理工作从“组织治理”转移到了“强化管理”的正确轨道上来。环境管

理的职能由注意微观局部也转到了宏观全局管理为主

49、“三同步、三统一”的方针:“在国家计划统一指导下,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城乡建设

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50、在防治环境污染方面,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在自然保护方面,

实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的方针。在环境保护责任方面,实行“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方针。

51、在1983年12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上,把“环境保护”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

本国策。

52、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总政策:预防为主政策、谁污染谁治理政策、强化环境管理政策(核心)

单项政策:工业建设布局的环境保护政策能源环境保护政策水域环境保护政策自然环境保护政策有利于环保的经济技术政策

53、谁污染谁治理政策:使外部不经济性内化到企业生产中去。

54、强化环境管理政策(核心):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建立全国性的环境保护管理

网络;运用报刊、影视等传播媒介广泛动员民众参与环境保护,并在教育体系中逐步加强了环境知识教育。建立以八项制度为核心的强化环境管理的制度体系。

55、有利于环保的经济技术政策:鼓励综合利用,实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在技术改造中

采取控制工业污染的措施;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超标收费,并逐步向排污收费过渡;实行“污染者付费,开发者保护”的政策。

56、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八项制度):

老三项制度为: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五项补充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排污许可证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

57、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规定与调整环境影响评价中所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

范的总和,它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权利、义务以及管理措施的法定化。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是1964年提出的。在我国的环境管理中是一项引入的管理制度。58、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做出评价、规

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59、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特点:使环境影响评价成为开发建设项目不可分割的内容、

和三同时制度构成有机整体、报告书和报告表相结合

60、排污收费制度就是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对各类(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

性等)污染物的各种污染因素,按照一定标准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以及有关排污费可以计入生产成本,排污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补助重点排污源治理等)基本原则规定的总称。

61、排污收费的本质属性:是国家法律规定排污者为其排污行为必须承担环境影响的经济责

任,以缴纳排污费的形式来补偿对环境的损害。我国目前是欠量的环境补偿形式。62、我国对超标排污费标准的原则:①超标排污费略高于治理设施运行费用②超标排放

同质等量污染物征收等价排污费③同一排污口超标排放多种污染因子,试行多因子迭加收费。④对污染危害严重的污染因子收费从严,对一般污染因子收费略宽。⑤收费标准要科学合理,简便易行。

63、我国现行的排污收费原则:①. 缴费不免除治理责任原则②. 排污费强制征收原则③.

累进制收费的原则④新污染源收费从严的原则。⑤排污费与超标排污费同时征收原则

⑥排污费可计入生产成本原则⑦排污费专款专用原则⑧. 排污费的补助原则。⑨排

污费有偿使用原则:从排污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污染源治理专项资金,采取委托银行贷款的方式有偿使用。

6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管理方法,把贯彻执行环境保护

这一基本国策作为各级领导的行为规范

65、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作用与功能:①加强了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领导,环

境保护开始真正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使这项基本国策得到了有效地贯彻。②有利于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疏通了环境保护资金渠道,使环保工作落到了实处。③有利于协调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环保工作,大家动手,调动了各方面地积极性。④有利于由单项治理、分散治理转向区域、综合防治,实现了大环境的改善。⑤有利于把环保工作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实现由一般化管理向科学化、定量化、规范化转变。⑥加强了环保机构建设,强化了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⑦增加了环保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动员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和监督。

66、本届政府环境目标:就全国大多数城市而言,其基本内容一般应是:提出预期达到的城

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综合得分,具体制定各考核指标的得分。

67、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实施保证:①. 最好采用公开签字仪式的方法;②. 要层层分解

指标,落实任务;③. 加强领导,定期检查;④.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书执行档案;

⑤. 发挥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⑥. 加强宣传,大造声势,鼓励群众和社会监督;

⑦. 建立严格的考核与奖惩制度。

68、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实施使环保工作切实纳入了政府的议事日程。

69、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体系特点①突出当前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消除

或减轻了水、气、渣、噪声污染等“四害”。②定量考核的基础是综合整治③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环境质量。④指标反映了这些年来城市综合防治污染的主要措施和手段⑤所有指标都必须是现行的环境监测、环境统计所能提供的。

70、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实施通过如下一些步骤来实现:①制定定量考核的规划

和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②考核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分工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③责任,建立制度。将各有关领导承担的环境综合整治责任法律化、制度化④检查与考核评比:保证定量考核工作按规定执行,防止弄虚作假、走过场

71、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对排污的种类、

数量、去向、方式等的具体规定,是一项具有法律含义的行政管理制度。我国目前主要推行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关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许可证目前正处在研究和初试阶段。

72、实行集中控制,并不意味着企业防治污染的责任减轻了。因为:

第一,污染集中处理的资金,仍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主要由排污单位和受益单位承担,以及在城市建设费中解决;

第二,对于一些危害严重,不易集中治理的污染源,还要进行分散治理;

第三,少数大型企业或远离城镇的个别企业,还应以单独点源治理为主。

73、限期治理是以污染源调查、评价为基础,以环境保护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分期分批

地对污染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场、污染源、污染区域采取的限定治理时间;

治理内容及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是人民政府为保护人民利益对排污单位采取的法律手段。限期治理与治理污染计划不同,前者是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具法律效能的。

74、确定限期治理项目的原则

75、①要以污染源调查为基础,以环保规划为依据,与环境综合整治、污染源集中控制、污

染物总量控制相结合,解决突出环境问题。②要坚持强制与自觉相结合的原则③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先易后难④必须坚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⑤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76、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机关制定、认可与强制执行的,调整社会关系

行为的准则或规范”。法律在习惯用语中也称为法令或法规,或简称为法。

77、基本法律:是由全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具有最多法律

效力的规范性文件。一般法令: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基本“法律”制定的法律。单行法规:是针对有关国家生活中某些问题制定的法律。

78、环境保护法体系是由保护环境的多种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关于环境立法、环境执法、环

境守法活动的环境法制有机统一体。

79、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

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出的限制性规定。其作用是在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目标)标准。

80、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物控制技术,并考虑

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其作用是对污染源进行控制。

81、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

据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其作用是统一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基准。

82、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是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

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其作用是准确评价分析仪器、鉴别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

83、国家环境基础标准:是对环境标准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

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84、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除上述标准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

制定的标准(包括: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监测技术、环境区划、规划的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

85、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强

制性标准,是环境保护法律规定的。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但被国家强制性标准引用的推荐性标准,也必须强制执行。

86、环境标准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核心!环境标准是评价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尺度,具有推动

技术进步的导向作用。

87、环境质量标准以国家为主,地方环境质量标准补充制订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项目,国家

级标准和地方级标准同时执行。

88、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项目可以是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项目,若与国家级标准相同的要

严于国家级排放标准,执行地方标准要优行于国家级标准。

89、而产品标准以国家级标准的效力为最终高,有国家标准的就不能再制订相同适用范围的

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90、产品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所做的统一规定;制定的标准对象是产品的规格、尺度等;

而环境因素不具备“重复性”的特征,不能与产品标准一样对待。

91、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之间的关系

在执行上不交叉执行,优先执行地方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9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综合性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

性排放标准(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优先执行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93、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标准的主体和核心内容;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

准体系的基础;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样品标准构成了环境标准体系的支持系统。

94、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①保障人体健康原则②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方面效

益相统一原则③区域经济与区域环境规划相统一原则④与相关标准相协和原则

95、制定环境标准的基础:①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关的各种学科环境基准和基准值。

②环境质量的目前状况、污染物的背景值和长期的环境规划目标。③当前国内外各种污染物处理技术水平;④国家的财力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污染物处理成本和污染造成的资源、经济损失等;⑤国际上有关环境的协定和规定,其它国家的基值或标准值;国内其它部门的环境标准(如卫生标准、劳保规定等)。

96、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理:环境质量标准是从多学科、多基准出发,研究社会的、经济

的、技术的和生态的各种效应与环境污染物剂量之间的综合关系而制定的技术法规。97、环境统计报表的作用:①是制定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的编制、检查环境统计计划执行的

基本依据。②可从数量上反映环境状况和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③是加强和改善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

98、环境统计分析的内容和指标是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而变化的。

99、环境统计分析的原则①按唯物辩证法和科学原理观察和分析问题。②以真实的环境统

计资料为依据,实事求是原则。③坚持数字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分析的原则。100、环境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预测①资源不合理开发的资源损失②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资源损失③环境问题造成的农业减产损失④环境污染造成的

工业加工成本增加、减产或停产的经济损失⑤环境问题造成的渔业减产损失⑥大气中SO2 浓度过高引起的金属腐蚀,建筑物腐蚀的损失⑦环境污染引起人体健康损失(仅计算损失工作日费用和医疗费用)⑧其它,如污染治理措施、管理、投资等方面的预测。

101、集合判断预测(Delph,德尔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是一种典型的专家群略群力的方法。是一种典型的有民主又有集中的方法。选定参加专家发征询意见表专家预测汇总预测表、征求意见(反复3、4步骤2-3次)预测结果的整理与评价编制预测报告。该方法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问题难以用精确的解释方法处理征求意见人数多,不易面对面集中讨论成员间意见分岐大避免少数权威个人权重加大。

该方法的特点为:匿名性预测结果的统计性有控制的反馈性参加预测人员可以修改自己的意见

102、环境决策:是人们在预定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等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环境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做出实现预定环境目标的若干决策方案并形成方案的集合,从中选择出最佳决策方案。

103、不同决策者的准则不同;所以,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选择及结果。

104、当环境决策的对象可以按因果关系、复杂程度、从属关系分成等级时,可采用决策树法进行决策。这是一种风险性决策,也属于随机决策。特别适合于多级的环境决策分析。

105、信息系统:是具有采集、处理、管理和分析功能的系统。

106、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采集、存储、管理、处理、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物体的地理数据及与之相关的属性,并以回答用户问题等为主要任务的空间信息技术系统。

107、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MIS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一般由: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

108、每一个工业企业都是以生产产品活动为主的系统;这个系统的生命过程,就是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和能源,生产出产品供人们消费,同时又不断地向环境中输出废物。109、工业企业系统又是一个以工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

110、工业企业系统的活动是使环境生产所遭受巨大压力的直接因素

111、工业企业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活动进行管理

112、企业的生产活动对区域环境造成的影响,作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在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流动的影响则很少考虑。

113、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是以系统工程和环境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经济、法律、行政和教育的手段,对损害环境质量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和规范化的管理。是更高层次的工业企业管理的具体体现。

114、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目标:使生产目标与环境目标统一起来,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起来

115、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有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企业作为管理的主体对企业内部自身进行的自我主动管理。另一方面是企业作为被管理的对象,被其他管理主体(如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的被动管理。

116、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内容的核心就是要把环境保护融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之中117、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强的特点。

118、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制的原则:①. 要与工业企业的领导体制相适应原则②. 要与企业专业生产经营特点相适应原则③. 企业环境管理的基础落实到基层原则

119、企业环境管理机构主要职责:①. 督促、检查企业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规;②. 按照国家和地区的规定制订本企业污染物排放指标和环境管理办法;③. 组织污染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检查行业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监督全厂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状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④. 负责企业清洁生产的筹划、组织与推动;⑤. 会同有关单位作好环境预测,负责本企业污染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制定企业环境保护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督促实施;⑥. 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和开展企业环境科研以及环境保护技术情报的交流,以推广国内外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经验;⑦. 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活动,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企业员工环境意识。

120、环境管理体系是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要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121、防治生产过程排出污染物和废弃物:推行清洁生产水平、企业生产污染物达标排放、企业生产污染物排放满足总量控制要求

122、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是大气污染(特别是TSP和SO2污染)的首要原因。

123、对于企业来说,改善能源结构、采用集中供热、发展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能源,可有效地降低煤烟型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124、对于企业来讲,结合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有计划、有步骤地改进燃烧设备、努力提高烟气净化率是我国现有条件下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根本途径。

125、在适当经济、技术条件下,企业也可在环保及水利等职能部门的批准与调度下,合理利用江、河、海洋的自净能力和水环境容量,将工业废水经过适当处理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后再向处环境排放。

126、在固体废弃物的防治上,要把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结合起来。

127、噪声污染的控制,目前只能采用工程技术措施

128、工业企业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加速技术改造,改变生产方式,走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29、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①. 项目建议书阶段:要对拟建项目工艺和产品是否符合清洁生产要求提出初评;②.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要重点评审原材料选用、生产工艺和技术、产品的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和产品的环境风险。③. 对于使国家规定限期淘汰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及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建设项目,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④.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所提出的清洁生产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30、设计阶段环境管理:将环境目标和环境污染防治对策转化成具体工程措施和设施;把各项环境保护要求、目标和标准落实到各个部分专业设计中去。

131、验收,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一起进行验收,必须有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参加。132、只有在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

133、环境管理必须由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移

134、目前新建项目污染源管理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建设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二是要保证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提出的措施得到落实。

135、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指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来判断一个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该企业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准则的一个系统化、文件化的核查过

程。

136、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①. 选定认证机构②. 填写认证申请书,并提交所需的附件

③. 认证机构接受申请书,签合同并预交费④. 审查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⑤. 作现

场审核前的准备工作⑥. 进行环境管理体系的现场审核:首次会议,现场参观,现场检查,不符合项整改计划,内部评定,末次会议⑦. 提出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报告⑧. 认证机构审批,若是通过认证则注册发证;若限期改进,到期再复核和评价,达到要求后方可通过批准并注册发证。若达不到要求,则不通过认证⑨. 通过认证后审检机构还需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

137、总之,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最主要的是要明确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符合情况,体系是否得到正确的实施与保持,内部管理评审过程是否足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与有效。

138、所谓区域,其面积必须有一定大小,同时在这个区域中还必须有相对独立的自然生态系统。

139、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都在于区域环境管理。

140、一个良性循环的完全自然生态系统,其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较协调,只要输入太阳能,依靠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就可以维持各种生物的生存,并能保持生物生存环境的良好质量,使生态系统能够持续发展,即自律系统。

141、城市的物质与能量是一个开放式的生态系统。

142、由于我国长期奉行“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政策,忽视了生活环境保护与改善,致使城市环境的结构和功能不尽合理和极不完善。

143、从系统角度看,城市环境管理就是通过调整城市环境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使城市生态系统得以良性运行。

144、由于只控制了从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浓度,而忽略了污染物的流量,造成总量不断增加,对城市环境质量失控。

145、在分散治理污染源的情况下,其规模效益难以保证,所以在宏观上来看是不可取的。146、从排污总量管理的实施来说,关键在于排污总量的正确分配和合理调配。

147、水体可以具有运输功能、水产养殖功能、调节气候功能、农业灌溉功能甚至发电功能等多种实用功能。

148、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流域水体也可以具有饮用水源功能、工业用水功能、观赏功能、接受转化城市污水的功能等多种城市生态功能。

149、同一水体,同时兼负多种的不同功能。这些功能的要求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异,甚至会有需要协调的矛盾和冲突。

150、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有三个:整体性原则边界活动控制原则双赢原则151、“开发者保护、损害者负担、享用者付费、整治者得利”的原则。

152、在全流域环境规划中,必须把资金政策、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等有关内容包括在内,兼顾考虑优化全流域的环境规划。在全流域环境规划中,必须附有保证规划得以有效实施的法律法规体系的设计与审批程序。

153、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的总策略是:保护、发展、合理利用

四、简答题(25分)

1、八项制度

答老三项制度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五项补充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

2、企业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14000

答: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包括三大部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ISO14000系列标准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 有利于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②. 有利于加强政府对企业环境管理的指导,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③. 有利于提高企业及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④. 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ISO14000系列的环境体系运行模式是一种持续改进的螺旋型上升模式。这套用于工业企业自身的螺旋型上升环境管理模式的特点是:强调以预防为主、全面管理和持续改进;重视污染预防和生命周期分析。

突出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

强调全员环境意识及参与。

结构化、系统化、程序化的系统工程管理方法。

明确环境管理体系是企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要和其他子系统协同运作。

工业企业要想取得ISO14000系列标准的认证,条件是:首先必须要有求企业法人的重视,

要有健全的企业环境管理组织和制度。在已开展广义的环境管理基础上,根据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确定体系要素,分解和落实环境管理的职能、职责和任务。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后,应通过有计划地评审和持续改进的循环,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提高。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长期性的清洁生产审计组织

3、环境审计

答:我国的环境审计是指审计机构接受政府授权或其他有关机关的委托,依据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的污染状况、治理状况以及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监督,并向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交书面报告和建议的一种活动。环境审计主体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机关两类。环境审计的客体:即审计对象,包括排放或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一切企业、事业单位。

①. 以审查执行情况为目的的环境审计

?依据国家的、地方的和行业的法规,审查企业的执行情况和达标情况,从审计中发现问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行动计划,改进企业的环保工作,防止污染事件的发生。

②. 以废物减量为目的的环境审计

?从生产过程中发掘削减废物发生量的机会,通过分析评估,提出改进方案,从而使之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至最低。

③. 以清洁生产为目的的环境审计

?对某一产品的生产全过程进行物料平衡、水总量平衡、废物起因分析和废物排放分析,从原料、产品、生产技术、生产管理及废物等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详细环节进

行评估,寻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环境审计评估,提出实施清洁生产的多层次方

案。

4、清洁生产

答: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基本要求是:

—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清洁生产的概念中不仅包含了有技术上的可行性,而且包括经济上的可盈利性

清洁生产要求转变以往被动末端治理工业生产环境污染的态度,是环境保护战略由被动反应向主动行动的一种转变,它强调在污染产生之前就予以消减,彻底改变了过去被动的污染控制手段。

清洁生产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长期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它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不同的内容、达到更高的水平。

清洁生产的效益:①. 节能、降耗、减污,降低产品成本和“废物”处理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②. 使污染物排放大为减少,末端处理处置的负荷减轻,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降低。③. 避免或减少末端处理可能产生的风险,如填埋、储存的泄漏,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处理污水产生的二次污染等。④. 实施清洁生产可减轻产品生产与消费过程对环境的污染,满足国际贸易与消费者对产品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有利于提高企业环保形象,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清洁生产着眼于在工业生产全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同时要求污染物最大限度的资源化。它不仅要考虑工业产品的生产工艺,而且要对产品结构、原料和能源替代、生产经营和现场管理、技术操作、产品消费,直至产品报废后的资源循环等诸多环节进行统筹考虑。

企业层实施清洁生产主要内容如下:

?①.在产品开发设计和工艺过程设计阶段

?②. 选择无毒、低毒、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原料、材料、零部件、物资。

?③. 在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采用清洁的能源。

?④. 强化工艺管理、设备管理、储运管理、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

?⑤.原材料、能源的循环套用及回收利用

?⑥.技术革新

?⑦.总量控制

?⑧.污染物进行高效、无二次污染的处理和处置。

?⑨. 采用可回收或易降解的包装材料。

?⑩.要求产品在检验、包装、保管、贮存、运输过程中不污染环境。

?⑾. 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节省能源及辅助材料,不增加环境负荷,不存在对使用者身体健康的现实或潜在的危害。

?⑿. 产品使用寿命结束时及报废后能回收或处理后不污染环境。

6、环境标准

答: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社会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度以及监测方法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分为两级

?国家级

?地方级

环境标准分为五类:国家级环境标准:包括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其作用是在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目标)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物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其作用是对污染源进行控制。

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

?其作用是统一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基准。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是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

?其作用是准确评价分析仪器、鉴别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国家环境基础标准:是对环境标准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除上述标准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监测技术、环境区划、规划的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

地方级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1)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在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尚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尚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作出规定的项目,可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

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

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动力

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绳

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的作用

认证公司塑料制品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作业指导书

Taozhi666@https://www.360docs.net/doc/c312686554.html, 分发序号: 塑料制品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作业 指导书 质量体系认证中心

目录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2) 2 塑料成型加工 (2) ...2 3 环境因素审核. (11) 2 4 环境法律与其他要求 (16) 5 监测与测量审核 (18)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目的 为保证GB/T 24001-1996 idt ISO 14001:1996在塑料制品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得到正确和统一的理解和遵循,特结合该行业的特点制订本指导书。 1.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审核员按照GB/T 24001-1996 idt ISO 14001:1996标准对塑料制品业进行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2. 塑料成型加工 2.1塑料的组成与性能 2.1.1塑料及其分类 1)塑料:一般指以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为基本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塑化成型,而产品最终形状能保持不变的材料。它的组成除了高聚物(树脂)为主要成分外,还根据需要,可能含有某些具有特定用途的助剂。助剂主要有填料、增塑剂、着色剂、稳定剂等。

2.1.2热塑性塑料的主要特性及用途 热塑性塑料:是指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这类塑料基本是以聚合反应所得到的树脂为基础制成的,

受热时不产生化学交联,因而当它再一次受热时仍具有可塑性。它们的主要特性如表1所列。 表1主要热塑料的特性及用途 2.1.3热固性塑料的特点和用途 热固性塑料:是指受热后能成为不熔不溶性物质的塑料。这类塑料基本以缩聚反应所得到的树脂为基础制成的,受热时发生化学变

公众参与案例

1公众参与 1.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 任何开发建设都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影响邻近地区公众的利益。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导入公众参与调查,是环评方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的手段。它可以使项目环境影响区公众能及时了解环境问题的信息,充分了解项目,有机会通过正常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直接参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提出有益的看法,从而减轻环境污染,降低环境资源的损失,这对于建设方案的决策和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在项目环境影响过程中开展公众参与调查,以收集相关区域公众对项目建设的认识、态度和要求,从而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能够全面综合考虑公众的意见,吸收有益的建议,使项目的规划设计更趋完善与合理,制定的环保措施更符合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提高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2公众参与工作计划 在进行本项目公众参与时,按照力求普遍,重点突出的原则,确定公众参与的对象。根据本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确定本项目拟建址附近居民、村委会、工厂及当地环保部门作为主要公众参与对象。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并结合有关建设项目相关信息,制定本项目的公众参与工作方式,方式如下: (1)公开环境影响评价信息 (2)征求公众意见 (3)公众意见汇总分析 (4)公众意见的反馈 (5)编写公众参与篇章 1.3公开环境影响评价信息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是通过网上公示,张贴通告,访问调查和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充分收集公众意见。 1.3.1环评第一次公示 1.3.1.1网上公示 本次公众参与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管理办法》(环发2006[28]号)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粤环[2007]99号)进行环评信息公开与公众调查。 本项目课题组在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后,建设单位与本项目课题组在广东省平远县人民政府信息网(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c312686554.html,)上进行第一次公众参与的网上公示,公布有关内容,相关图片见图15.3-1,公示时间:从2010年01月10日起共20天。 图15.3-1 环评第一次网上公示 1.3.1.2现场公示 为了方便评价区域内当地居民了解项目信息,建设单位在长田镇、官仁村等地张贴了《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精炼茶油及油茶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公示张贴现场照片详见图15.3-2。

道路工程项目环境管理方案

项目环境管理方案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施工单位: 编制单位: 项目经理:日期:2006 年10 月10日编制人:日期:2006 年10 月8 日审核:日期:200 年月日

审批:日期:200 年月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3) 2.总则 (4) 3.环境管理职能分配表 (5) 4.环境因素调查表 (6) 5.环境因素台帐 (8) 6.环境因素评价表 (9) 7.重大环境因素清单 (11)

8.环境管理目标和指标 (12) 9.环境管理方案 (13) 10.应急预案 (15) 11.环境管理方案修改记录 (16) 1、工程概况

2.总则 工程项目环境管理方案是工程项目环境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本项目部依据GB/T24001-2004标准建立严密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制定广州市科学城新光东北环道路、排水、供水工程项目部环境管理方案的目的就是保证在提供顾客满意工程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满足标准和环境的要求,实现广州市科学城新光东北环道路、排水、供水工程项目部环境管理目标和指标。

2.1 依据 2.1.1公司《程序文件》。 2.2 引用标准 2.2.1 GB/T24001:2004 EMS要求及使用指南 2.2.2 GB/T24004:2004 EMS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2.2.3 GB/T24050:2000 EM 术语 2.2.4 GB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2.2.5 GB8978-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2.6 GB16297-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2.2.7 JGJ146-200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940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设备设施布局 1.加工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范围计算):小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不小于2米。 2.加工设备与墙、柱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范围计算):小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不小于0.9米。 3.操作空间(设备间距在外):小型设备不小于0.6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运输线视同)不小于1.1米。 4.高于2米的运输线有牢固护罩(网)。 二、工位器具、工件、材料摆放 1.工作场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工具柜等应摆放整齐,平衡可靠。 2.各种工位器具、专用工模、夹具等应牢固可靠,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放,不得妨碍操作。

项目环境管理计划书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太湖大道、长江北路与永乐东路交界处,为无锡金科财富商业广场B地块二期项目,包括三栋高层住宅(H=98.6m)G6#、G8#、G10#,以及配套裙房S06#(三层)、S10#(二层)和地库(一层),每栋高层均设两层地下室(约5.65m),纯地下室为一层,主楼为剪力墙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地下室建筑面积13653㎡,总建筑面积约60808㎡。 承接范围为土建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外立面工程、安装及相关配套等工程。 二、环境方针和环境保护目标 1、环境管理方针 1.1项目部实行以“建设绿色环保工程,营造和谐发展环境”的方针。 1.2环境方针是项目部员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我们对遵守环境法律法规,保护环境,预防污染,持续改进环境绩效的承诺,项目部将公司环境方针传达到所有为项目部工作或代表项目部工作的员工,使其认识各自的环境保护责任,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自觉性。 2、环境保护目标 2.1.为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生活环境,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以人为本”,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规定,制定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2.2.环保保护目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噪声、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物进行全面控制,尽量减少这些污染排放所造成的影响。文明施工、保护当地水环境及周边植被不被破坏。 2.3.环境保护指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噪声、废水、废气和固体废气物的影响满足国家和当地有关法规的要求。 三、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1、环保体系 环保小组组长:顾伟东 环保小组副组长:霍胜、赵晓明 环保小组组员:段成刚、张开毅、李森、韩春林、杜学林、熊军、王凯、李海军 2、环境保护工作职责 2.1负责现场施工的项目副经理分管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 2.2质安环保部负责检查、监督施工全过程的环保、水保工作和施工区、生活区的环境

(环境管理)环境污染与分类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无论是人类自身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社会发展的参与和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都必须以自身健康为前提,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无从谈起,也无法实现。 健康的你和我,同样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这绝不是耸人听闻。污染已把我们层层包围。空气、水、食物污染无处不在,污染被人们称为“疾病的元凶、杀人不见血”的恶魔.呼吁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对健康的期望成为现实! 一、环境污染物按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 1、化学污染物包括: (1)、燃料的污染;(2)、烹调油烟的污染;(3)、吸烟烟雾的污染;(4)、建筑材料的污染(放射性污染、石棉的污染、涂料、填充料及溶剂所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5)、装饰材料的污染;(6)、家用化学品的污染;(7)、VOC的污染;(8)、室外污染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9)、其它污染物的影响;(10)、臭氧的污染。 2、物理污染有: (1)、噪声的污染;(2)、电磁波的污染;(3)、噪光的污染。 3、生物污染有: (1)、尘螨的污染;(2)、宠物的污染。 二、各种污染物与人体的健康 1、甲醛的污染: 甲醛无色易溶,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是制备酚醛树酯、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建筑人造板、胶粘剂的重要化工原料。居室中的甲醛主要是由建筑人造板或胶粘剂中挥发出的,当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会刺激眼睛引起流泪;浓度再高时,将引起咽喉不适、恶心、呕吐、咳嗽和肺气肿;当空气中甲醛含量达到30毫克/立方米时,便能致人死亡。人们长期低剂量吸入,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还会使妇女月经紊乱,影响生育并引起新生儿体质下降和染色体异常,甚至可诱发鼻咽癌。1987年美国环保局已将它列入可致癌的有机物之一。

作业环境现场管理制度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一、设备设施布局 1、加工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范围计算):小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不小于2米。 2、加工设备与墙、柱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范围计算):小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不小于0.9米。 3、操作空间(设备间距在外):小型设备不小于0.6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运输线视同)不小于1.1米。 4、高于2米的运输线有牢固护罩(网)。 二、工位器具、工件、材料摆放 1、工作场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工具柜等应摆放整齐,平衡可靠。 2、各种工位器具、专用工模、夹具等应牢固可靠,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放,不得妨碍操作。 4、工件材料等应堆放整齐,高度不许超过2米,高比宽不大于2比1。 三、生产区域地面状态 1、车间安全通道应以醒目的划线界定。 2、.车间人行通道宽度不小于1米,车行通道宽度不小于1.8米。 3、保证通道畅通,不得堵塞或侵占。 4、为生产设置的坑、壕、池等应有牢固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 5、作业场所的工业垃圾、污油、污水及污物应及时清理干净。 6、人行道及空地应平坦,无绊脚物。如有绊脚物应设醒目标志或防护措施。 四、防尘、防毒(含物理因素)设备设施 1、防尘防毒设备应完好,能正常运转、排尘排毒效果好。 2、主管道和支管道应无破裂、泄漏。 3、集尘(毒)风罩应完好、有效。 4、闸板应灵活可靠,无破损。 5、滤料(或元件)及时清洗更换,保证完好有效。 6、不产生严重的二次扬尘(毒)。 7、防尘防毒设备设施的合格率指标应按设备维护保养完好率考核。 8、电离辐射、微波和高温等物理因素作业点的防护设施及操作者防护用品应完好,符合标准。 五、工业噪声 1、和产区域和作业场所的噪声要符合标准规定,超过标准要限期整改。 2、对产生噪声的和产过程和设备,工艺部门设计时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3、新建、改建、扩建、引进工程项目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噪声控制,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评审。没有评审或评审不合格的一律不准施工和投产。现有场所见噪声超过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和生产场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达到标准要求。在未达标前,可发放个人防护用品,以保障职工健康。

(完整版)环境审核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保证水泥的生产环境管理体系(EMS)认证审核的有效实施。 2 范围 适用于硅酸盐水泥(含熟料)的生产专业,对应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表》的专业代码为16.01.01。 本指导书是根据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结合水泥的生产专业/行业的特点,在专业方面提供审核指南,作为专业技术支持,这些意见不是标准的补充和取代,审核时应以标准为依据。 3 职责 质量部会同技术专家负责指导书的制定、修订,并负责文件发放; 审核部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培训宣贯; 审核及相关人员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有效实施。 4 术语和定义 4.1水泥 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散粒或纤维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水泥。 4.2熟料 凡由适当成分生料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烧结物,称为硅酸盐水泥熟料,简称熟料。 4.3混合材 在生产水泥时,为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标号,而加到水泥中去的人工的和天然的矿物材料,称为混合材。 本专业无特定环境专业术语 5 行业特点 水泥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其生产工艺过程的共同特点是物料处理量大,运输环节多,高温作业,每生产1吨水泥大约需要处理3吨以上的物料,而且物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从矿山开采、原料破碎、粉磨至煅烧成熟料,再经粉磨水泥包装出厂,基本上每个环节都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每个环节几乎都涉及粉尘和噪声,而且水泥行业又是典型的能源、资源消耗型,控制能源、资源消耗是非常重要的。 6 典型工艺流程

水泥的生产工艺从不同角度可划分为: A干法与湿法 B 旋窑与立窑(产业政策规定立窑直径3M及以下为淘汰窑型,ф3M以下磨机为淘汰磨机) 典型的立窑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 典型的旋窑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

项目环境管理策划书

中储粮东北综合产业基地项目土建工程三标段 项目环境管理策划书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置业营口万隆广场项目部 二〇一六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3)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 (5) 2.1工程概况 (5) 2.2施工特点及难点 (6) 第三章施工平面图 (6) 3.1施工平面布置原则 (6) 3.2施工平面布置内容 (6) 3.2.1临时房屋场地设施 (6) 3.2.2施工用水、用电计划 (7) 第四章项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7) 4.1安全理念、安全生产方针及安全生产管理规划 (7) 4.2管理目标的分解说明 (7) 4.3 环境管理组织 (8)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项目环境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8) 4.4关键岗位工作职责 (9) 第五章、项目环境管理制度及办法 (13) 5.1环境因素识别调查表 (13) 5.2重大环境控制措施 (14) 第六章、现场节水节电措施 (17) 6.1现场临时用水安全管理 (17) 第七章文明施工 (17) 7.1现场文明施工 (17) 7.2防止施工扰民、减少大气及水污染的措施 (18) 第八章计划 (19) 8.1环境管理检查计划 (19) 8.2资料管理 (20) 8.3安全环境资金投入预算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为了使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进一步提升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以期获得更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标准与规范是我司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科学管理的规范性文本。营口万隆项目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时,必须执行本标准,坚持高起点、严要求、认真监督检查,树立中建装饰品牌工程,争创一流安全文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为施工项目实现安全生产开展的管理活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重点是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落实安全管理决策与目标,以消除一切事故,避免事故伤害,减少事故损失。 为保证项目安全管理目标的顺利实施,保证项目生产的顺利进行,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特编制本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策划。

生产车间作业环境及安全管理

生产车间作业环境及安 全管理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生产车间作业环境及安全管理生产车间是企业的主要生产场所,车间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疏忽大意。同时,对不安全行为更应“从严”,“强化”,控制,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不安全行为降低到最低几率,才能做到预测预防,从而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1.作业环境 1.1车间内外应保持整齐、清洁、通道平坦、畅通 1.2进、出口处应根据车间通道情况和作业区域情况设置安全标志或限速标志,并符合GB2894—82的规定; 1.3作业区的场地应整齐、防滑、无凹陷、凸起和严重油污现象; 1.4车间内不准搭建简易建筑物,如果特殊情况必须搭建,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并规定使用期限,用完后立即拆除; 1.5通道宽度应符合以下规定,宽度标志线应用油漆涂刷,并保持清晰。 行人通道大于或等于1.8m; 电瓶车通道大于或等于3m; 汽车或叉车通道大于或等于3.5m. 1.6进入车间的铁路线轨道顶面应与地面平齐。 1.7厂房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自然采光照度应不低于 50Lx.

1.8车间应设置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事故照明。 1.9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在易引起工伤事故或通行时易发生危险的场所,应装设人员疏散用的事故照明。 1.10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事故照明电源应自动投入,在有专人值班时,可采用手动切换。 1.11天窗应有机械开启装置,并启闭灵活、可靠、关闭严密,无漏雨现象。 1.12车间厂房应有排水系统、保证在当地雨季降雨量最大时,排水畅通,阴井不冒水。 1.13设备上的工作灯和手提式工作灯均应采用安全电压供电,并符合GB3805—83《安全电压》的规定。 1.14厂房内交流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零)干线,可利用直接埋入地中的金属构件,但不得利用输送可燃易燃物质的管道。 1.15接地线埋入件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性及热稳定性、连接应牢固、可靠、并保证导电的连续性。 1.16起动机的供电滑接线的两端应有电源相线信号灯,并保持清晰明亮。 1.17装接临时线路应先填写“装设临时线申请单”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如超过规定期限,应安装正式线路。 1.18临时线路需用良好的橡套电缆,长度不宜超过10m,线上不得有接头。

工作环境管理制度作业指导

编码:TYTT-GL-02 工作环境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公司办公场所的工作秩序,塑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3职责 3.1各部门员工应自觉遵守与实施本制度,并接收由行政部的例行监督检查。 3.2各部门经理为责任人,负责本部门制度的落实与督促改进。 4内容 4.1卫生环境管理规定 4.1.1文件:把文件分为必要(有效)和不要(过期无效)的,不要的全部销毁或当环保纸使用,必要文件进行归档。

4.1.2办公桌(工作台):文具必须整齐摆放。办公用品一般的常用品:笔、订书机、涂改液、便条纸、橡皮、计算器,可以集中放在办公桌的一定区域内,电脑线、网线、电话线有序放置;桌面上的东西应该摆放整齐,不得凌乱,每天上下班前5分钟必须将桌面收拾干净、保持整齐。 4.1.3坐椅、工作凳:办公椅必须保持干净、无灰尘、污迹。人离开办公桌后, 办公椅应推至桌下。工作凳应保持干净、无破损、离开桌子时应将凳子摆放整齐。 4.1.4地面:应保持清洁、无垃圾布碎、无污迹、纸屑等杂物 4.1.5通道:所有通道必须保持畅通,不允许堆放任何物品,不得乱扔杂物。 4.1.6垃圾桶:垃圾桶内不允许倒茶水、扔果皮、倒剩饭菜、汤水等易惹蚊虫老鼠的杂物。应保持无异味,垃圾桶应摆放在指定的位置,不允许放在通道上。 4.1.7排插、电源开关:排线不得凌乱、有破损。电源线、网线、电话线等连

接线应从桌后走线,并置隐藏处或用线扎整。 4.1.8饮水机:放在指定地点,不得随意移动;不得将水倒在饮水机的水槽上。 以免溢出弄湿地面。 4.1.9门窗:应保持清洁,不准随便张贴东西,不得在门窗上乱写乱画,每天 下班前应将门窗关闭。 4.1.10办公设备:打印机及复印机上不允许堆放不要的文件及其它物品,每 天最后下班的同事负责关闭所有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空调、饮水机等 等。 4.1.11冰箱、微波炉:冰箱内应保持清洁,不允许把油污、汤水溢在冰箱或 微波炉内,若因不慎弄脏,请自觉清洁干净。微波炉仅供各位同事热饭使用, 请勿使用微波炉热味道太浓的食物。 4.1.12电脑:应保持干净、无灰尘,使用者每天下班前必须自觉关闭电脑及 电源。 4.1.13工作场所不允许摆放未清洗的饭盒,以免引起鼠害,饭盒不得留在工 作场所过夜。 4.1.14常用物品必须标识并整齐摆放。 4.1.15私人大件物品不允许带入工作场所。 4.2 机房环境管理规定 4.2.1机房环境:机房正常范围(温度控制在 25° C,湿度控制在10-80 )温 度控制设备为两台悬挂式空调至最低温度;当温度和湿度超过一定范围后报 警器会报警; 进出机房:只有领导及运维组成员才可进入,机房钥匙由专人保管; 注意事项:除领导和运维组成员外勿触碰相关光纤及网线,机房电源 相关服务器连接设施; 日常维护: 维护组:运维组 维护项目:机房环境管理、布线、服务器上下架 4.2.2 4.2.3 等 4.2.4 4.2.5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三节公众参与 【梳理双基】 【精讲例题】 例题1.读 “某垃圾焚烧厂工作流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根据该厂工作原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写出其与图中①②③相对应位置的字母。 a.垃圾分类 b.废水 c.废热 d.堆肥利用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由于垃圾焚烧并不是一种最佳方法,该地准备对垃圾焚烧厂进行改造,请提出你的改造设计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图中垃圾的处理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主要取决于公众的参与程度,试说明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各项的逻辑关系,结合选项内容不难得出答案。第(2)题,可对垃圾焚烧中产生的废热加以利用。第(3)题,从垃圾的来源和焚烧前必须进行分类两个角度来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1)a c d (2)建发电厂,用焚烧厂产生的热量来发电。 (3)①垃圾主要来源于居民日常生活;②垃圾种类多样,在处理过程中必须进行分类 例题2.绿色学校是指在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方面,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学校。某学校正在创建绿色学校,请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学校附近马路上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往往含有________等有害气体,这种气体也是造成被称为“空中死神”的________问题的元凶之一。 (2)该学校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箱,下列所列选项中全都可以放进可再生利用垃圾箱的是( ) A.废纸箱、废塑料、废金属B.废纸、果皮、电池、废塑料

工程项目环境管理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总则 (1) 2.1 依据 (1) 2.2 引用标准 (2) 三、环境因素调查表 (3) 四、环境管理因素台帐 (4) 五、环境因素评价表 (5) 六、重大环境因素清单 (7) 七、环境管理目标和指标 (8) 7.1 环境管理职能分配表 (8) 7.2 现场环境管理目标、指标、措施 (8) 7.3 应急措施 (13)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同德新社区泽德花园商住楼工程,是广州市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而兴建的住宅新社区,本工程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西槎路同德围,建设单位为广州市住宅建设办公室,监理单位为广州****监理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为广东省**勘察院,设计单位为广州市***设计院。 整个建筑物分为F1(细分为F1-1、F1-2、F1-3共3幢塔楼)、F2(细分为F2-1、F2-2、F2-3共3幢塔楼)、F3(2幢对称塔楼)3部分,设一层地下室,战时为六级人防。本工程拟建建筑物为F3栋及±0.00以下部分工程,F3栋住宅楼由2座塔式住宅楼连体而成,地面以上共14层,总高度为44m,其中住宅楼高13层,商业裙房高1层。地下室为人防车库及设备用房,层高4.5m;首层裙楼主要配套商业、公厕、环卫工具房、住宅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等,层高5.0m;2~14层住宅塔楼标准层为一梯八户井字形平面,以小户型为主,各种户型面积从45 m2到89 m2不等,层高3.0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3243m2,地上建筑面积为19494 m2。 本工程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防火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物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本工程的桩基础施工、车辆运输、砼浇筑、楼面余泥清理施工时,会对周围造成噪声、光、粉尘、路面污染。由于工程东、南、西边为民居,对环境要求较高。 二、总则 工程项目环境管理方案是工程项目环境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本项目部依据GB/T24001-2004标准建立严密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制定同德新社区泽德花园商住楼工程工程项目环境管理方案的目的就是保证在提供顾客满意工程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满足标准和环境的要求。 2.1 依据 2.1.1 该工程项目于2008年3月17日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2.1.2 广东省************有限公司《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企业安全管理中对作业环境的规定(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安全管理中对作业环境的规 定(标准版)

企业安全管理中对作业环境的规定(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A.噪声 噪声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聋或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严重的会导致事故发生。 工业噪声可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三类。 噪声危害的识别主要根据掌握的机械设备或作业场所的噪声确定噪声源、声级及频率。 B.振动 振动危害有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可导致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升高、也会导致设备、部件的损坏。 振动危害的识别则应先找出产生震动的设备,然后根据国家标准,参照类比资料确定振动的危害程度。 C.温度与湿度的危险有害因素 生产性热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工业炉窑,如冶炼炉、焦炉、加热炉、锅炉等。

电热设备,如电阻炉、工频炉等。 高温工件(如铸锻件)、高温液体(如导热油、热水)等。高温气体,如蒸汽、热风、热烟气等。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项目环境目标制表及管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2) 第二章项目部环境目标 (3)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5) 第四章资源、资金 (7) 第五章环保要求及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8) 第一节节能降耗管理要求 (9) 第三节粉尘控制 (13) 第四节噪音、污水、废油等污染物控制 (15) 第五节射线检验环境管理办法 (17) 环境管理方案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功能区划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有关的国家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见适用法律、法规及其标准一览表) 二、《环境管理体系规X及使用指南》GB/T 24001-1996 idt ISO 14001:1996 三、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管理手册》FCLP-01-03/01 四、质量、职业安全卫生、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程序文件》 五、质量、职业安全卫生、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作业文件》 六、《施工组织总设计》(质量计划)

第二章项目部环境目标 一、公司环境方针 遵章守法节能减耗降低污染文明施工持续改进 二、环境目标 1、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最大限度节约能源; 3、最大限度降低材料消耗; 4、实现可回收、不可回收、危险固体废弃物分类存放; 5、杜绝噪声Ⅱ级以上危害,噪声作业点合格率达到70%; 6、杜绝粉尘、毒物Ⅱ级以上危害;生产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不超过10mg/m3,粉尘、毒物作业点合格率达到90%; 7、生产及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8、施工现场夜间无光污染; 9、放射性事故为零; 10、与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关键岗位培训率100%; 11、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发生应急事故,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12、接到相关方投诉或抱怨意见后,回应时间不超过一个工作日; 13、向相关方宣传公司环境方针。

机械生产作业环境管理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生产作业环境管理要 求(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052-72 机械生产作业环境管理要求(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采光 生产场所采光是生产必须的条件,如果采光不良,长期作业,容易使操作者眼睛疲劳,视力下降,产生误操作,或发生意外伤亡事故;同时合理采光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生产场所要有足够的光照度,以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1)生产场所一般白天依赖自然采光,在阴天及夜间则由人工照明采光作补充和代替。 (2)生产场所的内照明应满足《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 (3)对厂房一般照明的光窗设置:厂房跨度大于12m时,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应不小于开间长度的一半。多跨厂房相连,相连各跨

应有天窗,跨与跨之间不得有墙封死。车间通道照明灯要覆盖所有通道,覆盖长度应大于90%车间安全通道长度。 (二)通道 通道包括厂区主干道和车间安全通道。厂区主干道是指汽车通行的道路,是保证厂内车辆行驶、人员流动以及消防灭火、救灾的主要通道;车间安全通道是指为了保证职工通行和安全运送材料、工件而设置的通道。 1.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 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进人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牌、指示牌和警示牌。 2.车间安全通道要求 通行汽车的宽度>3m;通行电瓶车、铲车的宽度>1.8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的宽度>1. 5 m;一般人行通道的宽度>1 m. 3.通道的一般要求

分包方环境管理作业指导书

分包方环境管理作业指导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根据公司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分包方环境管理施加有效影响的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同本公司合作与环境因素有关的所有分包方 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3.控制要求 3.1管理对象 运输分包方、建筑施工分包方、现场有食堂及生活区分包方,废弃物处理和与一般环境因素有关的分包方。. 3.2 对运输分包方的管理 3.2.1 项目部同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输分包方签订《运输分包合同》时,应增加环境保护的条款,或补充签订相应

的《环境保护协议书》。 3.2.2 项目部应要求工程项目运输化学品的分包方,特别是运输化学危险品的分包方,应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 a)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和倾倒。 b)碰撞、互相接触引起燃烧、爆炸或造成其他危险的化学危险品,以及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互相抵触的化学危险品,不得违反配装限制和混合装运。 c)遇热、遇潮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在装运时应当采取隔热、防潮措施。 d)装运化学危险品时不得客货混装。 e)运输危险货物的分包方应具备应急措施和方法。 3.2.3 项目部应要求为工程项目提供运输服务的分包方遵守下述要求: a)加强对机动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并对机动车辆进行定期检查,以保持机动车性能良好,尾气年检合格。 b)禁止在本公司项目区域内清洗车辆。 c)对漏油的车辆不予进场。 禁止场内鸣笛。d). e)有防扬尘飞散的措施。 3.3 对建筑施工分包方的管理 3.3.1 项目部同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建筑施工分包方签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第三节公众参与学案鲁教版选修6

第三节公众参与 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 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1.公众参与的含义 (1)含义:指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2)意义: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广大民众参与基础上的,保护环境也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和参与。 (3)公民的环境权 ①狭义:指公民在良好环境中生活和生产的权利。 ②广义:包括知情权、检举控告权和参与管理权。 2.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1)态度(环境意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需的思想和心理条件。 ①必须具备正确的环境观念,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和动机。 ②要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基本意识。 (2)责任 ①加强环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创造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舆论氛围。 ②倡导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公益活动。 ③尽可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提倡适度消费。 ④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让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从理念到行动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二、公众参与中应有的行为准则 1.实行家庭绿色消费 (1)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使资源和有毒原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到最少。 (2)在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从而保护环境。 2.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 绿色学校:指在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方面,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学校。

3.协助创建绿色社区 (1)绿色社区:指具备了一定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 (2)绿色社区的内容 ①设施: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等。 ②参与者:环保志愿者队伍及一定比例的绿色家庭。 ③活动安排:开展持续性的环保活动等。 一、判断题 1.公众参与就是个人的参与。( ) 2.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 3.绿色学校是指绿化面积较大的学校。( ) 4.绿色社区的参与者包括环境志愿者和绿色家庭。( ) 5.公众参与中要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基本意识。( ) 答案:1.× 2.√ 3.×4.√ 5.√ 二、选择题 6.公众参与中的“公众”包括( ) ①所有公民②社会团体 ③国家机关④国际机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A。公众指的是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群众,公众参与既包括以个人形式的参与,也包括以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形式的集体参与。 7.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目的是( ) A.人类尽可能少地索取自然资源 B.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 C.人类不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 解析:选B。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目的就是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因为公众的参与会使可持续发展观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方式中,最终实现人地和谐。 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加强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环境资源,保障员工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建立此管理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统称建设项目)必须执行“三同时”管理制度及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办法。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企业一切建设项目及工艺变动的技术改造项目。 3. 规范性引用标准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3.4.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4. 术语和定义 “三同时”管理制度——建设项目(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统称为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5. 部门及人员职责 5.1. 环境保护部负责企业建设项目“三同时”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5.2. 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建设项目环保的立项、审批和验收工作。 5.3. 工程项目部负责提供建设项目的立项批文。 5.4.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供与项目相关的基础资料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6. 具体内容 6.1. 凡厂界内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书(表)的报审制度。 6.2. 各分子公司必须严格按照环境保护“三同时”的管理制度,填写本单位建设环境保护“三同时”送审表,同时向环境保护部提供项目中的物料平衡、水平衡及相关资料。 6.3. 各分子公司必须严格按照环境保护“三同时”的管理制度,对本单位建设项目要组织环保设施的实施,并在污染治理上体现以新带老、增产不增污,使污染物总量控制在指标要求内。 6.4. 环境保护部对严重违反“三同时”管理制度的各分子公司,有权提出停产或限制治理要求,并报请主管经理批准下达整改通知。对有关污染各分子公司在限期内不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继续造成污染危害时,环境保护部有权向主管经理建议停产治理,并下达停产通知单。 6.5. 由于不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造成环境污染的各分子公司,哪级负责人同意生产的,就由其承担经济法律责任,并按规定进行处罚。 6.6. 各级环保员要监督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并及时向环境保护部反映本单位违反环境保护“三同时”有关规定的情况。对各分子公司违反“三同时”管理制度监管不到位或知情不报的环保员,应负与有关领导相同的责任。 6.7. 环境保护设施包括污染控制设施、生态保护措施、节约资源和资源回收利用设施和环境监测设施等,应由使用单位负责日常维护保养工作。需停用或搬迁时,应报请环境保护部批准,不得擅自挪用。并与所属产品生产的设备,同时按计划大修。 6.8. 建设项目竣工后由项目相关分子公司向环境保护部提交项目竣工工作报告相关材料,须经环境保护部完成竣工工作报告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试生产运行。在项目试生产运行三个月内,由项目相关分子公司向环境保护部提交三废治理及设施运转情况报告。运转正常后,由环境保护部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进行建设项目环保验收。 6.9. 凡属环保项目的资金均由其主体工程项目资金中支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