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教学内容:
1、掌握本义、引申义的概念、引申方式
2、学会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课时:2课时
一、什么是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例如:
我们所指的词的本义,并不一定就是这个词的原始意义。这是因为汉语的历史悠久,而记录汉语的汉字才不过几千年的历史。在汉字产生之前,口语中的词自然也有一个本义的问题,但那个时候的词的本义究竟是什么,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去考证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本义是指由汉字的结构形体扫显示出来的而且必须有古文字材料能够证明的意义。只有这样的意义,我们才能称之为本义。
另外,词的常用义并不一定就是词的本义。如:“天”字,很多人认为“天”的本义就是“天地”的“天”,上古的文献也大都用的这个意义,实际上这是错误的。
天:本义是指头顶。《说文》“天,颠也。”章炳麟《小学答问》“天即颠耳。”
《周易·睽》“其人天且劓。”天:一种京凿头顶的刑罚。
《山海经·海外西经》“形(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这个敢于反抗上帝的英雄,因为“帝断其首”,所以叫做“刑天。”陶渊明《读山海经》“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即咏此事。
二、什么是引申义?
所谓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发展而来的意义。例如:粪:本义是扫除,引申为扫除的对象——垃圾、秽土。《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人的粪便也是垃圾,又引申为粪便。
元:由“人首”引申为其它事物之首。如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叫元首,一军之首,即统帅全军的主帅称元帅,在政界资格老的叫元老,考进士取得第一名的人叫状元。坏人头子叫元凶。“元”用在时间上引申为“第一”,每年的第一个月叫元月,每年的第一天叫元旦。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改位的第一年叫元年。如:隐公元年。
字:本义是生孩子,引申为抚育、抚养。《尚书·康诰》“父不能字厥子”。《左传·成公十年》“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
天:本义是头顶,由人体的最高部位引申为“至高无上”的天地的天。这个引申义被广泛地运用,本义反而消失了。
总之,本义是词的本来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与本义有着密切地联系。那么,假借义是不是引申义呢?不是。因为假借义与本义之间毫无联系。这个问题我们后面再讲。
三、怎样分析本义和引申义?
1、怎样分析本义?
分析本义是基础,不了解本义,就谈不上分析和研究词的引申义。因为引申义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词义,那么,怎样分析本义呢?
分析本义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分析汉字字形,二是找古书例证。
①分析汉字字形
在讲“汉字的结构和发展”时,我们曾谈到:从分析汉字的结构入手,有助于我们了解词的本义。因为汉字是表义体系的文字,人们是根据语言中的词的意义来造字的,因此汉字的结构能够提供词的本来的意义。例如:斤:篆文、金文是一把斧子的形状,是个象形字。这种象形证明了“斤”的本义是砍伐树木的工具。
但这样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所得出的本义是否是正确的呢?这就必须得到古文献资料的证明,看看古文献中古人是如何使用这个词的。
②看古书例证
关于“斤”,《孟子·梁惠王》中有“斧斤以时入山林。”——斧斤按照一定的季节由人们带到山林里去砍伐。
再如:戒:是个会意字,表示戒备,这就是“戒”的本义。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严狁孔棘。”用的正是本义。——怎么能不天天警戒,严狁又要来侵犯,情况十分紧急。
词的本义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由主观认定的。因此,分析词的本义要根据客观材料,一要分析汉字字形,看汉字的形体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但这种分析可能是主观的,可能是不准确的,因此还要看古书的用例。看看古文献中古人是如何使用这个词的。分析词的本义,我们必须用两结合的方法,二者缺一不可。
利用字形分析本义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字形的变化
汉字的字形在不断的变化着,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根据变化了的汉字的形体分析出来的本义可能就是错误的。
许慎的《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形体进行分析,探求本义,与甲骨文、金文相比,篆文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臣”,篆文写作“”,许慎解释为“牵也,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这个解释是有问题的。所谓“牵也”,这是声训,“臣”与“牵”同属真韵,古音相近,古人常用一个同音字或近音字来解释另一个字,这种释义的方法叫声训。“牵”有捆绑的意思,据此,有些文字学家就认为:“臣”字象一个人被绑起来的样子。但是,我们一分析甲骨文、金文中的形体,就知道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甲骨文金文都象一个竖起来的眼睛。郭沫若说:“人首俯则目竖,所以象屈服之形。”古代在侍者低着头,不能正视主人,所以郭沫若从人的俯首目竖来解释屈服之形,就显得比较合情合理。形体搞清楚了,字义的分析才有正确的前提。由此可见:正确地识别字体是正确地分析本义的关键,初学者一定注意这一点。
②要注意字义和字形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形体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这就是造字时候的本义。所以探求词的本义时,不仅要分析字形,还必须要有语言资料来加以证实,这是检验本义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离开了语言资料,只作单纯的字形分析,就很容易流于主观臆测。如“乃”,古文字作拐好几个弯的形状,这个字形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至今搞不清楚。郭沫若先生认为象“奶头”,人们多不信,因为没有古文献能够证明这个词义。实际上,我们只要知道“乃”在甲骨文、金文中是个虚词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去分析它的本义。因为古书中都没有用过这个词义,又何必去分析它的本义呢?再如“笑”,表示“高兴”,但为什么要从“竹”呢?这个字义与字形之间毫无联系,象这样的字,古书上没有用例,它的原始意义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所以就没有必要去分析它的本义。
③要注意吸收古代文字学家、经学家对字义的研究成果。许慎的《说文解字》,我们前面已经作过详细地介绍。这是一部分析汉字形体结构,探求词的本义的书,我们在分析词的本义时就应该注意参考这部书,同时还应该注意吸收其它的文字学家、经学家对于字义的分析。例如;
俭:从人佥声,是个形声字,但从“人”字旁不太容易分析出它的本义来,我们就可以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
《说文》:“俭,约也。”“约”是什么意思呢?许慎的解释还是比较费解。段注说:“约者,缠束也。俭者,不敢放侈之义。”有人通常把“俭”理解为“节省、节俭、节约”,段玉栽用了“不敢放侈”这四个字,这个注释是有考虑的。把“俭”的词义注释的比较宽。“不敢放侈”用在经济上就是不敢放手花钱,就是不乱用财物的意思,也就是节省的意思。用在人的行为上,就是指人的行为检点,不敢放肆,处处约束自己,所以,《论语》说“夫子,温良恭俭让”。这里的“俭”,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俭,容貌收敛,而不放肆。”这个注释正抓住了“俭”的本义,是正确的,就是行为检点,不乱来,所以古人常把“恭俭”二字放在一起说。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说“恭俭下人”,是说对人很恭敬而且在态度上常常约束自己,表示在人之下,对人很恭敬,很客气。象这样的词的本义,我们只有借助于前人的注释,才容易搞清楚。
掌握本义是基础,但只靠本义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本义去分析引申义,这样掌握本义才更有意义。
2、怎样分析引申义?
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从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看,引申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引申,一类是间接引申。
⑴直接引申——从本义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例如:
左:甲骨文金文都是象左手之形,由此直接引申出三个意义:
①辅佐、辅助。手是生活中帮助我们工作的重要器官,所以由左手这个意义直接引申出了帮助、辅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