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流通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流通理论
一、马克思的流通理论
马克思关于流通的论述是极其丰富和详尽的,他从流通的一般概念开始对资木主义的商品流通进行剖析,详细论述了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深入分析了主要流通业的特点,并具体提出了如何提高流通效率的途径,所有这此内容都是极具逻辑性和科学性的。主要理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流通概念
马克思在第一卷第三章中详细解释了其所谓的流通概念。马克思指出,流通是指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最终到达消费者之间所必须经过的一系列过程,流通存在的条件是社会分工。
他把流通界定为“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交换总体上看的交换”1。生产与流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首先是生产对流通起到决定的作用,流通是为生产服务的,但是流通对生产又起着反作用,尤其是在买方经济的条件下,其反作用更是强大。
流通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流通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是社会分工的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流通也在不断发展。从时间上说,流通的形式有:物物交换形式、商品流通形式、资本流通形式,分别是前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社会流通的发展形式。从内容上讲,马克思是从三种意义上来研究流通的,即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
2.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五章和第十章分析了流通时间的问题。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生产时间,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流通时间”2。马克思认为,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称为流通时间,由商品转化为货币的时间和货币转化为商品的时间这两个部分组成。马克思认为,“流通时间的延长和缩短,对于生产时间的缩短或延长,或者说,对于一定量资本作为生产资本执行职
能的规模的缩小或扩大,起了一种消极限制的作用。”3同时,资本的流通时间也会限制它的价值增值过程。因此,为了提高资本的效率应尽量缩短流通时间。在对流通费用的研究中,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六章中做了具体的阐述,他指出,他将流通费用分为纯粹的流通费用,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
(1)纯粹的流通费用。马克思认为纯粹的流通费用主要由买卖费用、簿记费用和货币费用构成。商品不管是否按照其价值买卖,买者和卖者的价值量都不发生变化。但是,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达成交易是需要时间的,也会直接花费成本,即“状态的变化花费时间和劳动力,但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而是为了使价值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4与买卖费用类似的就是簿记费用。马克思指出:“劳动时间除了耗费在实际的买卖上外,还耗费在簿记上;此外,簿记又耗费物化劳动。因此,在这种职能上,一方面耗费劳动力,另一方面耗费劳动资料。5”同买卖职能一样,簿记职能也不是生产职能,不管这种职能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还是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独立的职能,都不会改变这种职能本身的非生产性质。马克思还指出了第三种纯粹流通费用,即货币。马克思认为,“货币费用对社会来说,是仅仅由生产的社会形式产生的流通费用。这是商品生产的非生产费用,这种费用,随着商品生产,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增大。6”
(2)马克思对保管费用是从商品储备开始的。从社会总资本考察,保管费用的非生产性质不会改变,“资本在商品资本形式上从而作为商品储备的存在,产生了费用,因为这些费用不属于生产领域,所以算作流通费用。7” 马克思把储备分类为:生产资本的形式,个人消费基金的形式,商品储备或商品资本的形式。他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不论那种储备形式都会绝对地增加,但是一种形式的储备会在另一种形式的储备增加时相对地减少。此外,马克思还从另外一个角度把储备划分为“自愿储备”和“非自愿储备”。前者是商品生产者有意保持的储备,后者是“因为流通过程本身的状况阻碍商品的出售。”8最后,马克思
给出了储备形成的费用的三个方面:产品总量的数量减损(例如,储存面粉时就是这样)、质量变坏、维持储备所需的对象化劳动和活劳动。(3)运输费用。马克思在论述流通费用的时候,给出了一般规律:一切只是由商品的形式转化而产生的流通费用,都不会把价值追加到商品上。这种费用“仅仅是实现价值或价值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所需的费用。投在这种费用上的资本,属于资本主义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9”马克思论述到:“物品的使用价值只是在物品的消费中实现,而物品的消费可以使物品的位置变化成为必要,从而使运输业的追加生产过程成为必要”。接着,马克思提出了运输劳动的“一般规律”:第一,运输商品所需的死劳动和活劳动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第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运输费用追加到商品中去的绝对价值量,和运输业的生产力成反比,和运输的距离成正比”;第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运输费用追加到商品价格中去的相对价值部分,和商品的体积和重量成正比”;第四,“运输费用追加到一个物品中去的相对价值部分和该物品的价值成反比”10。
3.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
1.商品流通
在第一卷第三章中,马克思主要论述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马克思对商品流通的定义
是“每个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所形成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在一起。这全部过程就表现为商品流通”。商品流通过程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必经阶段。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在流通领域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反映出来。离开了流通领域,商品所有者之间就不能发生任何关系。
商品流通其实是一个商品的交换过程,即W-G-W。它是由W-G(售卖)和G-W(购买)两个阶段构成。前者通过商品的售卖,转让使用价值,实现商品价值,使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得到补偿;后者就是购买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使它们从实物上得到替换。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的运动,买和卖两个过程的交替和作用变化,就构成商品流通过程的经济内容。
从马克思的论述可以看出,商品流通过程既是物质替换、新旧使用价值更替的过程,也是价值的补偿过程。一方面,生产过程作为使用价值的消费过程,需要新的使用价值作为弥补;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过程,又要求把创造出来的使用价值投入流通供给下一个生产过程。即不断有新的使用价值涌入流通过程来代替已被送人消费过程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商品生产者在把使用价值转让给别人时,必须得到产品的等量价值。不仅收回产品价值中的成本部分(C+V),以补偿生产过程中的耗费,也要得到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部分,以实现扩大再生产和积累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