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改革思想的影响有多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源改革思想的影响有多大
悠仁
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当时的知识界以极大的震动和刺激。

这一时期,朝廷中具有爱国思想的抵抗派,受到排斥和打击。

鸦片战争后,面对割地、赔款、开放口岸、外国势力的侵入社会的日趋衰败的惨痛现状,抵抗派中有一些人开始倾向革新,反对长久以来因循守旧、与世隔绝的旧制度。

这些人成为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魏源便是其中的代表。

魏源(1794—1857)名远达,字默深。

湖南邵阳人,出生于地主官僚家庭,十岁时家乡遭灾,家庭从此破落。

由于家境贫寒,魏源读不起书,只好到私塾里借书,在母亲的织布机旁苦读《四书》、《五经》。

由于他刻苦勤奋,十五岁便考中秀才,二十九岁考中举人。

魏源热心于研究中国现实问题,喜欢议论时政。

青年时代,他参与过贺长龄主编的《皇朝经世文编》的撰写。

鸦片战争时期,经林则徐推荐,他在两江总督裕谦的幕府协助抵抗英军,目睹清王朝当权派的闭塞、愚昧、无知和英军侵略者的残暴、无耻。

他曾感叹“曾闻兵革讨承平,几见承平讨战争”,也曾悲愤地写道:“城上旌旗城下盟,怒潮以作落潮声!”
为了更好的报效祖国,抵御外侮,从鸦片战争爆发的那一天起,魏源就开始注意了解和研究世界。

1840年9月的一天,占领定海的英军,为了筹划进攻中国内地的作战计划,派出人员刺探军情,一名叫安突德的炮兵军官偷偷地到定海青山嶴测绘地图,被当地百姓抓获,交给宁波知府衙门。

魏源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赶到宁波,亲自审讯安突德。

安突德向魏源详细介绍英国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自然情况,同时也交代了英军的作战意图和武器情况。

事后,魏源根据安突德的交代材料,写成了《英吉利小记》向中国人介绍英国的历史、地理等基本情况,供人参考。

1841年的一个黄昏,魏源在镇江城边的码头上,迎来了因中英战事被道光皇帝革职罢官、即将发配新疆的林则徐。

两位忧国忧民,力主抗英的爱国人士相见,不由百感交集,感叹不已。

在魏源的住处,林则徐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布包,指着布包内的一大捆书报说:“这是我在广东时组织译员从香港、澳门的书籍和报纸上翻译的译文材料。

如今我发配新疆伊犁、路途遥远,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返回。

我想把这些东西
交给你,如果你能依据这些材料,编写一种介绍海外各国的书,改变国人对世界的无知状态,这便实现了我长久的宿愿。


魏源从林则徐手里接过这些珍贵的资料,感到重任在肩,他决心在林则徐已有的资料基础上,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资料,编写成一部集大成式的世界史地著作。

《南京条约》签订,魏源闻讯后,非常气愤,加快了写作的步伐。

他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又根据历代史书记载及新搜集的外国图文资料,夜以继日地奋笔疾书。

到1852年初的一天,魏源终于写完了最后一页。

就这样,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了解和认识西方的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珍贵典籍诞生了,书名叫《海图国志》。

《海图国志》的初稿为五十卷本,魏源在全书的序言中提出了“以夷制夷”和“师夷之长以制夷”两大反侵略纲领。

“以夷制夷”的意思是:联合其他国家,打击外来侵略者;“师夷之长以制夷”是说: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练兵方法来战胜外国侵略者。

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参加抗英斗争的亲身经历,魏源认为,这些西方侵略者超出中国的长处有三个:一是行驶如飞的战舰;二是打得远、杀伤力极强的大炮;三是严谨的练兵方法。

这三个长处结合起来,就使英国的军队能够很容易打败中国。

所以,中国要想避免鸦片战争的灾难重演,就要成立制造武器的火器局,从法国和美国请来技术师传授技术,选送中国工匠学习制造,以加强国防。

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主张在军事技术上师敌之长,补己之短,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除了在军事上向西方学习之外,魏源还主张在经济上,学习西方国家的近代机器工业,包括军火工业和民用工业,提出了“沿海商民,有自愿仿设厂局以造船机械,或自用或自售者,听之”的建议。

在政治上,他羡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体。

比如美国的联邦制度,把“不设君位,惟立官长、贵族等办理国务的瑞士”,颂扬为“西土之桃花源”。

《海图国志》也是中国关于世界地理的空前详细、准确的著作,书中以巨大的篇幅,详述各国历史和地理概况,收录了各种地图七十七幅,分地球全图、各大洲图、各国地图,对地球全貌、经纬度、五大洲、四大洋,都有详尽介绍。

《海图国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各地地理、历史概况和社会现状的巨著,它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后来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海图国志》还漂洋过海,传到中国的东部邻国日本,被日本维新之士译成各种版本,对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在《海图国志》和1842年写成的《圣武记》中,魏源还揭露沙皇俄国从17世纪中叶起“逾外兴安岭侵略黑龙江北岸”,鲸吞中国大片领土的残酷事实,隐喻“北洋俄罗斯”是清朝未来的边患。

表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胆量和卓识。

鸦片战争结束后,在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下,整个社会濒临“鱼烂河溃不可救”的困境,而投降派却坚守“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谰言。

对此,魏源提出“天下无救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

”他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只有革除弊政,才能抵抗外国侵略者。

魏源的改革思想中,虽然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称赞资产阶级政体的某些词句,可惜,他的脚步却始终没有跨出封建主义的门槛。

他幻想清王朝能改弦更张,通过学习西方某些富国强兵之道,以重振国威。

正是这个政治立场,驱使魏源在1853年任江苏高邮知州时,组织地主团练武装,对抗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