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李大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李大钊“在狱二十余日,绝不提家事”, “当他在审讯处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 自己的妻子、女儿时,只静静地看了看她们, 没有对她们说一句话”。从李大钊对亲人的 这些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 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 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爹!”我忍 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 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 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 大的力量占据着。 •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 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父 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 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 了这段话,又望北京大学图书馆主 任兼经济学教授。在 《新青年》上发表 《青春》一文,号召 中国青年“冲决历史 之桎梏,涤荡历史之 积秽,新造民族之生 命,换回民族之青 春”。这是“五四” 以前革命民主主义的 宣言书。
• 十月革命胜利后, 李大钊以《新青年》 为阵地,相继发表 了《法俄革命之比 较观》、《庶民的 胜利》、《我的马 克思主义观》等文 章,成为中国共产 主义的先驱、我国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 义的人。
• 本文是一篇评传,作者不仅叙述了传主从容就义 的始末,还对传主的思想进行了评议。请找出文 章中作者评议性的文字,谈谈这些文字的作用。 • 课文里评议性的文字有:第11、12、15、17、18、 19这六个较为集中的自然段。 • 这些评议性的文字评价公允,既是对事实的阐释, 同时也是作者自我态度的呈现。这些文字对理解 传主的性格、思想,对认识 传主的精神价值具有 重要的点睛作用。
• 李大钊(1889——— 1927),河北乐亭人, 北京大学教授,“五 四运动”的领导者,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 早的传播者,中国共 产党党名的议定者,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 人。
• 本文使用了李大钊自己的一些文章,被捕以 后的自述,以及当时的一些新闻报道等。请 找出这些资料,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李大钊是 怎样的一个人? •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个超越生死、 革命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大智大勇,富有 崇高社会声望的人。
• (1)引用了李大钊在1920年写的《自然与人生》中 对于生死问题的论述:“死与生同是全生命的一 部,……没有多大区别。”(第11页) • (2)《牺牲》:“人生的目的,……常在壮烈的牺 牲中”(第11—12页) • (3)《狱中自述》:“钊自束发受书,……则钊感 且不尽矣!”(第12页) • (4)《北京档案史料》中的《李大钊狱中供词》: “他在两份供词(其中一份长达五千余字) 中,……第三国际共产党与黄色工团问题等等。” (第12页) • (5)报纸报道:“据当时的报纸报道,……请将李 大钊交法庭依法审讯。”“据《顺天时报》报 道,……何为激励士心。”“汉口《民国日报》记 者证实此要人就是蒋介石。”(第13—14页)
朱志敏
• 1916年,李大钊的好友 章士钊请他题写一副对 联。他思索良久,写下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 文章” 。“铁肩担道义” 即勉励朋友和自己,要 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妙手著文章”,也就 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 章,来宣传宣传马列主 义,为革命服务。
• 杨继盛(1516- 1555),明代著名 谏臣,嘉靖三十二 年(1553年),上 疏力劾严嵩“五奸 十大罪”,遭诬陷 下狱,受尽酷刑后 遇害。在狱中,他 写下“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一联, 以表其铮铮铁骨。
• 李大钊(1889—1927),字 守常,河北乐亭人, 从小失 去父母,由祖父抚养成人。
• 7岁入私塾读书,经过9年严 格的私塾教育,成绩优异, 被誉为“奇才”。16岁时考 入永平府中学堂读书。
•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 专门学校,较早接触了“新 学”。
• 1913年,李大钊考入东 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 学习。在此期间,他接 触了来自欧洲的社会主 义思想,并开始研究马 克思主义。 • 1915年,日本提出“二 十一条”,李大钊积极 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 国斗争,向国内寄发 《警告全国父老书》, 激励全国人民开展反日 爱国运动。
• 1926年,李大钊在北京领 导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 军阀的“三一八”运动, 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 张作霖逮捕李大钊等进步 人士80余人。 • 李大钊在狱中备受酷刑, 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28 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 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将李 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 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 阅读课文第13段至18段,李大钊是怎样思考 生死问题的?他的慷慨赴死体现了一种怎样的 精神境界? • “在他看来,一个人的生命不过是宇宙那川 流不息的大实在和宇宙无限的青春的一部 分。……亦即那革命的、进步的大我生命放 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华。” • 李大钊对于生死处之泰然,渴求生命的超越。 他慷慨赴死体现了用真理化解生死,用精神 赢得不朽的崇高革命境界。
• “南陈北李”: 1920年, 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中国 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他与 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 积极商讨建党大业。 •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 开,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 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 作,并多次代表共产党与 孙中山会谈,建立“国共 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军统帅冯玉祥
奉系军阀张作霖
阎锡山 蒋介石
• “绞吧,你们这帮丑类!动手吧,你们这些 热锅里的游鱼!不要以为绞死了我,就绞 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 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 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 来介绍李大钊的。 • 第一部分(1—8自然段),讲述李 大钊被捕前国内局势,及其所做的主 要工作。 • 第二部分(9—26自然段),讲述了 李大钊被捕以后的遭遇及其思想历程。 • 第三部分(27自然段到结尾),对 李大钊的精神进行总体的评价。
• 本文是抓住传主的哪些方面进行叙写的?表现出了 共产党人的哪些高风亮节? • 文章主要是通过李大钊同志最后时期的言论和行动 的讲述,来充分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 (1)他在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的情况下,临危不惧, 坚守战斗岗位; • (2)他身陷囹圄,仍关心着党的事业和同志们的 安全,把个人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 • (3)在敌人的监狱里、法庭上和绞架下,坚贞不 屈,大义凛然,最后从容就义; • (4)他在狱中写的《狱中自述》,充分反映了他 坚定的革命原则和高超的斗争艺术。 • (5)他要敌人对其余被捕的爱国青年宽大处理, 自己愿“负其全责”,体现了一个革命者舍己救人 的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