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环境学
核环境监测与评价 第1章 绪论幻灯片PPT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
生 生产者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物
部 消费者 动物(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分
生 态
分解者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 动植物尸体)
系
统
物质:矿物质、空气和水等
非生物部分
能量:太阳能 热量
生 态 森林生态系统
系
统
图 片
草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湖泊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2、环境自净 环境自净是指环境的修复性,环境污染后,在
自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闪,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 低到不产生危害的程度。可分为:物理自净、化学 自净、生物自净。
3、环境保护 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
自身生产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
1.2 核能与环境
1.2.1 能源需求与危机
链和食物网进展的; ▪ 食物链和食物网还提醒了环境中有毒污染物转
移、积累的原理和规律。
1.1.4 环境的污染与保护
1、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环境,经
过扩散、迁移、转化和积聚,引起环境 系统构造和功能的改变,导致环境质量 下降,对人类或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 开展产生不利影响。向环境排放污染物 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 和装置等称为环境污染源。
4〕拮抗效应 总的环境效应小于任何单个有害 物质的环境效应。
1.1.3 生态
1、生态的含义 生态就是指生物在其生存环境中所处的状态及它们 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非生命物质环境和生 命物质环境。
2、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ecosystem〕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
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过程而形成的相互作用 和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如森林、草原、荒漠、湿地、 海洋、湖泊、河流等。
核技术环境学应用1

C NH 3 2C SO2 C NOx
Hale Waihona Puke 当=0.8,脱除率可达80%。
核=技术环境学应用
电子束脱硫、脱硝技术
影响因子 3)辐照剂量 剂量大脱率高,饱和剂量 约20KGy,但这会较大提高成本。要实现 80%左右的脱硫率,一般选定剂量为510KGy。
核技术环境学应用
电子束脱硫、脱硝技术
技 优点 术 特 ①能同时脱硫、脱硝 点 ②干法过程,无废废 渣 ③副产品被资源化利 用 ④运行及维护方便 ⑤投资及运行费用较 低
装置投资
单位造价 运行费用 副产品 副产品收入 年运行净成 本 单位容量年 运行净成本 年SO2除去 量 单位脱除成 本
0.72亿
800元/KW 1465.8万 硫铵和硝铵 803万 662.8万 73.6元/KW 7800t 0.85元/kg
1.343
746 元/KW 1750.7万 石膏 未统计 1750.7万
水原发辐射产物的产量
产 物 e-aq H*
OH* H O 2 H2O2
G 值(个数 /100eV)
2.6 0.6 2.6 0.45 0.75
寿命与扩散距寿命
H2O+----10-10S
自由基---10-6—10-5S 扩散:自由基--1m
传统烟气脱硫80%采用石灰浆液洗涤 吸附法, 20%采用其它方法,但常规方法 存在工程造价及运行成本高, 副产品难 以利用,以及二次污染等诸多问题,因而 迫切需要开发SO2污染资源化治理的技术, 电子束脱硫技术是一种开发较早且正在 被推广利用技术。
核技术环境学应用
电子束脱硫、脱硝技术
• 技术原理 1.自由基的产生 烟气:
H 2O H 2 O H * OH H H* H 2O eaq
异构多核环境下的任务调度方法研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异构多核环境下的任务调度方法研究姓名:刘侃侃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指导教师:吴国华20091101摘要任务调度方法研究是计算机学科的基本课题之一。
近年来,多核体系结构的出现,给这门学科带来了新的挑战。
多核系统的任务调度问题是把若干个任务分配到一定数目的处理器上,使得任务完成时间最短。
有效的任务调度方法将会大大提高多处理器系统的计算能力,降低不必要的能耗。
异构多核系统由于其处理器特性的不同,任务调度方法也尤为复杂。
异构环境下的任务调度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一)将一个应用程序分割成若干个任务,生成应用模型,尽可能的获取任务间的并行性。
(二)根据应用模型,采用一定任务调度算法,将任务分配到合适的处理器上。
本文以独立任务和依赖任务为研究对象,对异构多处理器系统的任务调度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当前的独立任务调度算法和依赖任务调度算法的改进,获得更快的任务完成时间和较小的算法复杂度。
主要工作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从任务模型和处理器模型两方面对应用模型进行介绍,对目前主要的任务分割方法、任务调度模型和处理器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
(2)基于任务交互图任务模型(Task Precedence Graph,TPG),对现有的独立任务调度方法进行研究。
针对Min-Min算法在处理器性能差别较大和短作业较多两种情况下,存在的任务完成时间过长及处理器负载不均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Div-Sub算法。
Div-Sub算法在分配任务之前,先观察当前每个处理器的负载,再把该任务分配给使当前所有任务的完成时间最小的处理器。
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Min-Min算法,Div-Sub算法在任务完成时间上提升了7%左右,是一种高效的独立任务调度方法。
(3)基于有向无环图任务模型(Directed Acycling Graph,DAG),采用基于表结构的调度算法对现有的依赖任务调度方法进行研究。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各个方向发展的基本需要,保障核科学与技术在生命、环境、安全等相关领域的应用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原子核物理、辐射物理、辐射探测、核电子学、核工程原理、核数据获取与处理、辐射防护、生物学导论、辐射剂量学、辐射生物学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等。
提供高素质科研、设计和管理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各个方向发展的基本需要;同时应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知识,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本专业的特点是理工结合。
要求学生既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又接受过系统性的工程训练;既掌握现代专业技术知识,又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做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毕业后可适应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审管等多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面向未来工作需求,并结合最新技术发展动态,其中基础课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等课程,学时较多,培养学生的数理分析能力;技术基础课包括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工程力学、自动控制等,培养全面的工程技术素质;专业课包括辐射物理、辐射探测、核电子学、核工程原理、核数据获取与处理、辐射防护、辐射剂量学、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等,培养高水平的专业能力。
整个学习期间还将保持外语和计算机方面课程的连续性,并通过众多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对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基于我国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的历史发展和专业特色,各院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应用领域,人才培养规格一般应具备以下要求:1、素质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具有健全的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核环境学基础-6

(2) 放射性物质在岩石裂隙中的吸着和迁移: 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置主要倾向于采用近地表埋 藏和地质处置,因此,放射性物质在地质层中 的迁移行为已成为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中一项 重要的研究课题。
放射性核素在地质层中的迁移涉及化学、放射 化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学及地质学 等多门学科领域。影响核素在地层介质中迁移 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水力输送作用和岩土介质对 核素的吸着作用。
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迁移方程 饱水介质中的迁移方程
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的计算
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的计算,涉及对不同条件 下得到的迁移方程的求解。污染物在包气带土 层及饱水带地下水中的迁移方程,一般都是抛 物线型的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其求解方法有 解析法、半解析法和数值法三种。
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的计算 无限长砂柱中的迁移问题 (1) 连续或短期释放污染源:
守恒污染物在含水地层介质中的迁移仅是平流 及水动力弥散两种现象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 对非守恒污染物则还应考虑其与地下水及介质 之间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所导致的廓清作 用。影响非守恒污染物在含水层中迁移转化的 因素里面,只有吸附、离子交换、沉淀和衰变 降解具有廓清作用。
放射性物质在包气带及饱水带地下水中 的迁移
放射性物质在地下水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 行为
放射性物质的水迁移
放射性物质的水迁移一般分为两阶段,在第一阶 段,岩石矿物或固体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在溶解、 淋滤、扩散、射气、反冲的作用下进入地下水中, 这是其在水中富集的过程;在第二阶段,被重力 水携带的放射性核素在地壳中随地下水的运动而 迁移,其迁移强度与核素在地下水中的存在形式 及水的运移方向和速度有关。
核技术及应用详解

核技术及应用详解核技术是指利用核反应学、核辐射学和核能学等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进行能源开发、军事应用、医学诊断和治疗、农业改良以及环境监测与保护等领域的一种高新技术。
核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福祉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能源领域,核技术主要应用于核能发电。
核能发电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过程释放的能量产生电能。
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核聚变是指将氢和氘等轻核聚变成氦,也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能发电具有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无气候变化影响等优势,是目前人类探索可持续能源的重要途径。
在医学领域,核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
例子包括核医学检查、核素治疗和辐射治疗等。
核医学检查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物质或摄取核素物质,可以观察到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代谢和功能情况,对包括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核素治疗是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其他放射性物质对疾病进行治疗,通常用于甲状腺疾病、骨髓瘤等疾病的治疗。
辐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对肿瘤进行治疗,可以有针对性地杀灭癌细胞,是常见的抗癌手段之一。
在农业领域,核技术被用于改良作物和畜禽品种。
通过辐射诱变和基因编辑等手段,可以使植物和动物产生新的遗传变异,进而培育出抗病虫害、高产、耐盐碱等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核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也可以用于土壤肥沃度的评估、农药滞留的检测以及食品安全的监测等方面。
在环境领域,核技术被用于环境污染监测和应急响应。
通过监测和分析地球和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和核素,可以及早发现和预警环境污染事件,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
同时,核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修复,例如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改善土壤质量和水质。
此外,核技术还被用于工业生产、无损检测、安全监控和考古研究等诸多领域。
例如,核技术可以应用于钢铁行业、石油工业等的流程控制和材料分析。
在无损检测方面,核技术可以利用射线对材料进行成像或测量,用于检测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核环境学基础-7

放射性物质的生物链转移
影响放射性核素生物链转移及蓄积的因素 放射性核素的性质
(1) 半衰期 (2) 物理形态 (3) 化学性质
放射性物质的生物链转移
影响放射性核素生物链转移及蓄积的因素 生物的特性和行为
生物体的某些固有特性和行为特征对其吸收、 蓄积放射性核素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同一环 境内同一生物群落中不同种类的生物,其体内 放射性核素的蓄积程度会有明显差别,其原因 在于不同种类的生物在形态、寿命、行为特征 及生理特征诸方面的差别。
p
放射性物质的水生物链转
在水生系统中,水和水底沉积物中含有氧、氢、氮、 钙和二氧化碳等营养元素和成分,在太阳能的作用下, 水体中最低等的植物-浮游植物可通过吸收、同化和 代谢作用,使之转化为其自身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生物 物质。因此,在水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起着使矿物 质转化为生物物质的基本作用,是水生态系统中的生 产者。浮游植物是小型浮游动物、鱼类及两栖水生动 物的食物来源,小型浮游动物又是处于较高营养级的 大型水生动物的食料,许多情况下,水禽、蜗牛、青 蛙等两栖动物可以从水生食物链几个不同营养级上摄 取其食物,因此,水生食物链往往呈现十分复杂的网 状结构。
放射性物质的陆地生物链转移
通过动物类食品的转移 影响动物类食品核素污染浓度的因素
(1) 牧草的生长密度 (2) 季节 (3) 动物种别 (4) 耕作方式及稳定元素的摄入 (5) 核素的其它摄入途径 (6)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核素转移
放射性物质的陆地生物链转移
通过动物类食品的转移 动物类食品核素污染浓度的估算
农作物污染的途径
放射性物质的陆地生物链转移
农作物的放射性污染是公众通过食物链摄入放射性核 素而受到内照射的一个重要途径。气载流出物及再悬 浮物质的干、湿沉积等物理过程导致农作物的外表面 污染,在气载流出物连续释放的条件下,这是导致蔬 菜与牧草受短寿命核素污染的重要机制。
核环境学基础-4

(由压力变化引起)
d
dTi dz
定性
空气块 空气块
膨胀(做功)
耗内 能
T
压缩(外气对它做功)
内能
T
2、气温的垂直分布(温度层结)
气温直减率 dT (大气)
dZ
dT
dZ
>d =d,
=0 , <0 ,
正常分布层结 (递减层结) 中性层结(绝热直减率) 等温层结 逆温层结
)
地面轴线浓度模式:再取y=0代入上式
(x,0,0, h)
Q
u y
z
exp(
h2
2
2 z
)
地面最大浓度模式:
考虑地面轴线浓度模式
(x,0,0, h)
Q
u y z
exp(
h2
2
2 z
)
上式, x 增大,则 项增大,必然在某
、 增大,第一项减小,第二
y
z
x 处有最大值
00 00
Q
x udydz
00 00
③
将①代入②中,积分可得
a
1
2
2 y
,b
1
2
2 z
④
将①和④代入③,积分可得
A(x) Q
⑤
2
将④⑤代入①可得
u
y
z
无界空间连续点源的扩散公式
( x,
y, z)
2
Q
u y z
对核类专业开设“环境学导论”课程的几点思考

能 与 环 境 的 关 系 ; “ 废 ” 染 时 可 侧 重 讲 三 污 放 射性 “ 废 ” 环境 的影响及其 冶理 ; 三 对 讲 1 要 使 学 生 对 “ 境 学 导 论 ” 程 的重 环 境 治 理技 术 时 可 讨 论 核 技 术 在 环 境 保 护 环 课 要性 有 充 分 的认识 中 的 应 用 等 。 样 会 使 学 生 重 视 该 课 程 的 这 在 实 践 教 学 中 发 现 核 专 业 的 大 部 分 学 学 习 , 来 能 更 好 地 把 环 境 意 识 渗 透 到 自 将 生 对 学 习 “ 境 学 导 论 ” 重 要 性 认 识 不 己 的 专 业 领 域 , 通 过 环 境 科 学 的 知 识 及 环 的 如 够 , 至 觉 得 与 自 己 所 学 专 业 无 关 , 为 学 方 法 解 决 核 领 域 的 一 些 实 际 问 题 , 利 用 甚 认 或 习 环 境 方 面 知 识 是 环 境 专 业 或 化 学 专 业 等 核 方 面 的 专 业 知 识 来 治 理 和 保 护 环 境 等 。 学 生 的 任 务 。 主 要 是 这 些 学 生 环 境 意 识 2. 采 用互 动教 学 , 动学生 学 习的 主动性 这 2 调 不强 , 们可能 会认为 , 会要 想发展 , 他 社 就 教 学 的 过 程 是 教 师 与 学 生 们 互 动 的 过 必 须 向大 自然 索 取 能 源 物 质 , 境 必 然 要 程 , 学 生 们 参 与到 教 与 学 的过 程 中 , 能 环 让 才 受 到破 坏 , 果要 保 护 环 境 , 会 发 展 就 会 使 他 们 提 高 学 习 的 兴 趣 和 乐 趣 , 逐 步 养 如 社 并 受 到 影 响 , 至 会 觉 得 , 保 是 国 家 的事 , 成 独 立 思 考 的 习惯 。 师 可 以 针 对 所 学 的 甚 环 老 个人 力量 微 薄 , 不 了 什 么 作 用 。 起 另外 是 学 内容 , 出 一 些 话 题 , 学 生 发 表 自 己的观 列 让 生 的 环 境 基 础 知 识 相 当缺 乏 , 了解 人 与 点 。 如 , 讲 解 生 态 学 相 关 章 节 时 , 9 不 例 在 老币 环 境 的 依 存 关 系 ; 了解 我 国 环 境 问 题 的 可 以 先 讲 授 生 态 学 的 一 些 基 本 概 念 和 规 不 严峻 现 状 ; 了解 污 染 物 的 形 成 、 化 及 其 律 。 将 学 生 分 为 几 组 , 每 组 学 生 就 “ 不 转 再 让 生 对 人 体 的 危 害 , 了 解 人 们 因破 坏 自 然 环 态 学 与 环 境 保 护 的关 系 ” 出 自己的 看 法 。 不 提 境 所 付 出的 代 价 。 因此 , 我们 在 教 学过 程 中 在 讨 论 之 前 , 求 学 生 除 了 阅读 教 材 还 需 要 尤 其 是 第 一 堂 课 就 应 向学 生 强 调 开 设 “ 环 查 阅 其 他 资 料 , 了解 如 何 利 用 生 态 学 原 理 境 学 导 论 ” 重 要 性 。 学 生 认识 到 核 专 业 解 决 环 境 问 题 ( 生 态规 划 、 态 农场 及 生 的 让 如 生 与 环 境 科 学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 他 们 体 会 态 工 艺 等 ) 最 新 知 识 。 使 的 由于 学 生 从 “ 阅 查 到学 习环 境 科 学 基 础 理 论 知 识 对 其 自身发 资 料 ” “ 论 , 直 都 参 与 其 中 , 到 讨 一 因此 有 展的重要 意义 ; 他们 明白学 习该课程 目 使 较 高 的 积 极 性 进 行 学 习 与 思 考 , 样 不 仅 这 的 是 培 养 他 们 的 环 境 保 护 意 识 , 其 能理 巩 固 了 所 学 知 识 , 拓 宽 了 知 识 面 , 时 提 使 又 同 解 人 与 环 境 的 相 互 关 系 、 展 解 决 环 境 问 高 了学 习课 程 的 兴 趣 。 动 式 教 育 克 服 了 发 互 题 的技 能 、 立 正 确 的 环境 价 值 观 和 态 度 , 僵 化 、 统 的 教 学 弊 端 , 教 学 形 式 从 以 教 树 一 把 也就 是 培 养 他 们 的 环 境 素 质 , 环 境 素 质 师 为 中 心 转 变 到 师生 互 动 , 至 以 学 生 为 而 甚 是 大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的 重 要 组 成 , 适 应 可 中心 ; 教 育 行 为 从 单 纯 的 知识 学 习转 变 是 把 持 续 发 展 社 会 的 必 备 的 一 种 素 质 。 有 这 到 反 思 与 行 动 、 与 和 实 践 的 相 结 合 , 只 参 更加 样 不 断地 让 学 生 认 识 到 学 习 “ 境 学 导 论 ” 激 发 了 学 生 自觉 主 动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 学 环 使 的 重 要 性 , 会 激 起 他 们 对 该 课 程 的 学 习 生 达 到 素 质 的 全 面 提 高 。 才 兴 趣 并 重 视 对 环 境 知 识 的学 习 。 2. 案例 教 学 , 3 提高 学生 对学 习环 境科 学的 兴 趣 2“ 环境学导 论” 课程 的教 学理念与实 教 师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 强 化 学 生 的 环 要 践 境 意 识 有 必 要 将 理 论 与某 些 具 体 的 环境 问 2. 根据专 业特 点 , 化教 学 内容 1 优 题 相 结 合 , 就 是 说 教 师 应 在 讲 授 理 论 知 也 “ 境 学 导 论 ” 程 涵 盖 内 容 多 , 及 识 多 引 入 相 关 的 案 例 , 学 生 有 身 临 其 境 环 课 涉 让 专 业领 域 广 。 该 课程 的授 课学 时 有限 , 之感 , 而 使学 生 是 在 听 “ 事 ” 看 “ 事 ” 故 、 故 ��
物理性污染的危害ppt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内容特 无限次复制特权 权 文档格式转换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 次发放,全年内有效。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 每次发放的特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 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 效不清零。自动续费,前往我的账号 -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二、环境科学及环境物理学
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 演化的规律;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 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 理措施。
二、环境科学及环境物理学
(2)环境物理学
研究物理环境同人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称为 环境物理学。 环境物理学是在物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门新兴学科,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物理因子污染发生的机理与防治方 法等。
阅读页去广告
VIP有效期内享有搜索结果页以及文档阅读页免广告特权,清爽阅读没有阻碍。
多端互通
抽奖特权 福利特权
其他特 VIP专享精彩活动
权
VIP专属身份标识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制将选中的文档内容一键发送到手机,轻松实现多端同步。 开通VIP后可以在VIP福利专区不定期抽奖,千万奖池送不停! 开通VIP后可在VIP福利专区定期领取多种福利礼券。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优惠活动,活动多多,优惠多多。
环境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环境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环境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它研究的对象是环境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
本文将从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核心理论、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环境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 环境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学是研究环境问题的学科,它包括自然环境学和人类环境学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学研究地球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人类环境学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来保护环境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2. 环境学的发展历程环境学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中国的天人合一观念。
但是环境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还是比较晚的,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逐渐形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环境学经历了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和工程学的转变,发展出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理学、环境工程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3. 环境学的核心理论环境学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环境系统理论、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环境系统理论将环境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子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反馈。
生态学理论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多个层次。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满足当前需要而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模式。
4. 环境学的关键技术环境学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环境监测技术、环境模拟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环境评价技术等。
环境监测技术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水质等指标。
环境模拟技术用于模拟环境中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帮助研究人员理解环境系统的行为规律。
环境治理技术包括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垃圾处理等技术,帮助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
核环境学基础-9

对涉及辐射照射的实践实施辐射环境管理,在满足实 践正当性要求的前提下,对于公众正常照射的防护, 应通过代价-利益分析,对公众照射剂量确定最优化的 控制水平,并用源相关剂量约束值和个人相关剂量限 值对个人剂量加以约束和限制;对于潜在照射的防护, 则应对有关事件或事件序列的发生概率及事件一旦发 生可能造成的公众照射剂量加以控制。因此,对拟议 中的核设施项目必须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估算其 可能造成公众照射的集体剂量、个人剂量及个人危险, 并与相应的剂量约束值或危险约束值进行对比评价。
放射性污染物的实验室等。 评价子区:是在评价范围内按一定的半径距离划同
心圆,再按16个方位划分扇形区,两相邻同心圆与两 相邻方位线围成的小区域作为评价子区。
12
2、关键人群组、关键核素和关键途径
关键人群组: 每一个评价子区内的公众成员可按性别和年龄
进行一步划分为若干人群组,当某一个人群组的人 均受照剂量大于整个受照群体中所有其它人群组时, 则该组为关键人群组。
9.3.1 辐射环境的健康危害评价
只要不发生严重事故,核设施向环境有控制地释 放放射性流出物对公众造成的照射是一种小剂量、低 剂量率的长期慢性照射。这种照射条件下,辐射健康 危害表现为随机性效应的发生,从而导致超额的辐射 危害。
致癌概率问题?
29
9.3.2 辐射环境风险评价
随着“核能是一种清洁、安全的能源”这一论断逐渐被人 们认识、理解和接受,核动力在世界能源生产中所占的份 额日趋增高。但是,核设施同样存在着突发性灾难事故发 生的潜在可能,特别是1986年前苏联且额诺贝利核电站事 故,在人类历史上造成了继广岛、长崎核爆之后又一次严 重的核灾难,促使人们逐渐认识并关心对核设施重大突发 性事故造成环境危害的评价问题。
核环境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废液的固化处理、放射性污染生物处理技术、低、中放和极低放废物 的填埋处置。 本课程为核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或者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必 需的核废物处理知识,也为核工程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科学研究工作 奠定了基础。 This is an optional course for high level student who are interest in Nuclear Engineering. All topic in this course provide methodology and technology for Nuclea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ome case selected from actual system can significant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After this course study, students can built a conception on what is the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nuclear waste,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1. 核环境工程学概述(A3, B2, C2) A3 培养学生具备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 , 这些 知识应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工程 意识; B2 培养学生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2 培养学生刻苦务实、精勤进取,脚踏实地,不慕虚名;勤奋努力, 追求卓越。
(中文)核环境工程 (英文)Nuclear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5)课件:第4章 第3节 第4节 核聚变 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核心点击] 1.聚变发生的条件:要使轻核聚变,必须使轻核接近核力发生作用的距离 10-15 m,这要克服电荷间强大的斥力作用,要求使轻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有 一种办法就是把它们加热到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 2.轻核聚变是放能反应:从比结合能的图线看,轻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 因此聚变反应是一个放能反应.
[核心点击] 1.核能利用 核原料提供的能量巨大,1 kg 铀释放的全部能量大约相当于 2 700 t 标准煤 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地球上的常规能源一般都无法跟核能相比.除铀外,钍也 是一种裂变材料,它比铀更丰富,如果能把钍利用起来,核电的发展前景将更为 广阔.热核反应所需的氘更是储量丰富.核原料的运输和储存方便,如:一座 100 万千瓦核电站一年所需原料铀,只需 6 辆卡车就可全部运到现场. 核电站不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造成温室效应或酸雨的气体及烟尘, 有利于环境保护.
3.核能的优势 (1)核能发电比燃煤发电的成本_低___. (2)核电站对环境污染比燃煤发电_小__得__多___. 4.核能利用存在的危害 (1)核废料的高__辐__射__性__. (2)放射性物质泄漏,产生_核__污__染___. (3)核武器威力巨大,不仅能摧毁生命,而且会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再判断] 1.太阳自身强大的引力把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一起,维持了其内部的热核 反应的进行.(√) 2.磁压缩装置中的环形线圈通电后可以产生磁场,将等离子体约束在环形 真空室内.(√) 3.目前,可控热核聚变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核电站发电.(×)
环境微生物学:第四章 真核(微)生物

方式多样: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大多数通 过无性或有性孢子进行繁殖。
菌丝片断
孢囊孢子
霉菌的繁 殖方式
无性孢子
分生孢子 节孢子 厚垣孢子
卵孢子
有性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孢子 19
孢子与芽孢的比较
项目 功能 细胞核 大小 数量 形态 形成部位 耐热性 产生微生物
孢子(真菌)
繁殖
真核 大 多个 形态多样 细胞外、细胞内 不 强 ( 60-70 度 下 易杀死) 大多数能产生
第四章 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 第二节 酵母菌 第三节 霉菌 第四节 藻类 第五节 原生与微型后生动物 第六节 底栖动物
1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
一、真核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 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三、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2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
一、真核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
项目
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酵母的芽殖过程
酵母假菌丝的形成过程
13
第二节 酵母菌
四、酵母菌的群体特征
• 酵母菌一般是单细胞微生物,且细胞粗短,在细胞间充满 着毛细管水,故其菌落也与细菌相似:湿润、较光滑、有 一定的透明度、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 中央部位的颜色均一等。
• 与细菌菌落的不同点:较大、较厚、外观较稠和较不透明。 颜色较单调(多为乳白色或矿烛色,少数红色,个别黑 色)。一般还会散发出“酒香味”。
有性、无性(方式多样) 二等分裂(多数)
3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
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酵母菌 真菌 霉菌
真核微生物
藻类 原生动物
肉足类 鞭毛类 纤毛类
南华大学对核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 关键词 】 核环境 专业 ; 特 色学科 ; 人 才培养模 式; 改革 《 国家 中长 期教 育 改革和 发展 规 划纲 要 ( 2 0 1 0 . 2 0 2 0年 ) 》中 明 核 工业 环保 公 司 及铀业 公 司 等相 关企 事业 单 位就 业率 高 并获 得相 确提出, 要 “ 创 新 人才 培养 模 式 ” , 要 “ 确 立 全面 提高 高等 教育 质 量 关企业 与单 位的 高度评价 。 二、 明确人才 培养 目标 和 人 才 培养 质 量 的 改革 思路 ” 。对 于 “ 人 才培 养 模 式 ”这 个概 念 , 国内 很多 学 者 对其 做 过解 读 , 著 名 教育 家 周远 清 同 志认 为 : 所 谓 的 相 对环 境类 工程 应用人 才 大军 , 虽然 面 向核环 境专业 队伍 的人 人 才 培养模 式, 实 际上 就是 人才 的培 养 目标和 培 养规 格 以及实 现这 才 为数 不多 , 但 由于 核 行业 的 特殊 性 , 按照 国 家高 等学 校环 境 工程 其 些 培 养 目标 的 方 法或 手 段 。在 知识 经 济和 信 息 技术 高 度发 达 的 今 专业 教学 指导 委员 会通过 的环 境工 程专 业本 科培养 规范 的要 求 ,
天, 现 代 大 学所 承 担人 才 培 养 、 科学 研 究和 社 会 服务 这 三大 功 能 依 然 不 能改 变 , 培养 各类 社会 需 要的 人才 是大 学 的首要 任务 。随着 国 家经 济 建设 和 工 业化 进 程 的加 快 , 特 别是 在 核 电事 业 的快 速 发展 , 各相 关企 业对 核 环境 类专 业人 才 的需 求加大 , 使 得核 特色 专业 的 毕 业 生 重 新 受到 人 才市 场 的 欢迎 。南 华 大 学是 一 所具 有 深厚 核 行 业 背景与 行业 特色 的地 方高校 。2 0 0 0 年 以来 , 学校 以“ 突 出重点 学科 , 发展 优势 学 科 , 加 强 特色 学 科 ”为 指导 ,积极 探 索核 环境 工程 专 业 人 才 培养 模 式 , 通 过巩 固 学科 特色 方 向、 科学 定位 人 才培 养 目标 、 优 化核 特色课 程体 系 、 探索核 环境 人才培 养模 式 , 收到 了良好 效果 。
应用化学放射化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doc核科学与技术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化学(放射化学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二、本专业筹建于1955年, 1958年招生, 属于基础性学科。
重要课程有大学基础化学、化工制图、化学检测、理论化学、电工电子学基础及试验、高分子导论、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基础化学试验、综合化学试验、放射化学、核物理导论、化学分离技术、核燃料化学、环境化学、配位化学、稀土分离技术等。
重要培养具有将核化学技术应用于交叉学科及处理国民经济重大实际问题能力旳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旳四、培养具有将核化学技术应用于交叉学科及处理国民经济重大实际问题能力旳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合在企业、科研部门、高等学校从事放射化学旳研究工作, 在核工业所属旳厂矿企业从事新产品研发、生产技术和辐射防护工作, 也可从事核电站、医学、环境保护等波及核科学与技术应用领域方面旳工作。
五、基本规定(一)思想道德和人文、心理素质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旳领导, 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与文明礼仪教育。
2.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逐渐树立对旳旳世界观和人生观, 初步掌握辩证唯物旳思维措施。
3、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树立对旳旳价值观和道德观, 具有崇高旳思想品德和较高旳文化素质, 具有强烈旳事业心和高度旳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旳竞争意识, 并形成良好旳心理适应能力。
(二)业务方面1.掌握本专业所必须旳数学、物理学旳基本理论和试验旳基本技能。
2.系统地、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须旳现代化学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试验技能, 具有初步旳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能源等有关学科旳基础知识。
3.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 掌握一门以上计算机高级语言, 具有较纯熟旳程序编制和应用软件能力。
4.很好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具有初步旳听、说、读、写能力。
5.掌握本专业必须旳工程和技术基本理论及试验技能, 具有初步旳化工设计能力。
北京大学化学(应用化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应用化学)招生目录系所名称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招生总数58人。
系所说明其中48人为五年制硕博连读生,中间不授硕士学位,10人为核科学技术方向三年制硕士生。
拟接收推荐免试生85%。
此外还将招收五年制直博生约65人,见博士目录。
招生专业及人数070301 无机化学070302 分析化学070303 有机化学070304 物理化学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20 化学(化学生物学)070321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应用化学)考试科目系所名称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招生总数58人。
系所说明其中48人为五年制硕博连读生,中间不授硕士学位,10人为核科学技术方向三年制硕士生。
拟接收推荐免试生85%。
此外还将招收五年制直博生约65人,见博士目录。
招生专业:化学(应用化学) (070321) 人数:研究方向01.辐射化学与工艺02.超分子化学与材料03.核药物化学04.新型储能材料与锂二次电池05.核环境化学06.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07.新能源材料与技术考试科目复试成绩所占比例为30-50%,具体将根据生源状况确定。
另外核科学技术(03和05方向)招收3年制硕士生10人。
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一3 705综合化学I (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4 813综合化学II (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应用化学)专业简介应用化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前身是50 年代中期建立的我国第一个放射化学专业,徐光宪、刘元方、唐孝炎、黎乐民院士,以及吴季兰、孙亦樑、王文清、吴瑾光教授等我国著名化学家为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分别于1981 、1985 年设立硕士点和博士点,其后又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
八十年代初,为拓展专业的应用性和适应性,设立了我国第一个理科应用化学(本科)专业。
2003 年,正式在化学一级学科下设立应用化学博士点,这也是全国首次设立的理科应用化学博士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 核反应堆是一种综合的技术装置,用来实现重元素的可控自持链式裂变。
核反应堆由堆芯、冷却剂系统、慢化剂系统、控制和保护系统、屏蔽系统、辐射监测系统等组成。
2. 铀裂变时一般产生两个中等质量的核,叫裂变碎片,平均放出2.5个中子,以及200MeV勺能量。
3•微观截面((T )是中子与单个靶核发生相互作用概率大小的量度,单位:靶,, 1b=10-24cm2=10-28m2。
4. 计算核反应率密度:R=艺①例如已经知道了堆芯中核燃料的浓度和分布,就可以算出堆芯的宏观裂变截面。
f ;如果还知道了堆芯的中子注量率,就可计算出每秒钟在每立方厘米堆芯体积内发生多少次裂变反应,进而可以算出堆芯的发热强度等 .5. 核燃料原子裂变时放出的都是高能中子,其平均能量达 2MeV最大能量可达 10MeV。
6. 慢化能力:轻水〉重水〉石墨。
慢化比:£•艺s /艺a7. 1MW的能量实际需要铀-235 : 1.23g8. 讨论:堆中的核燃料能否全部燃烧完?原因:#、随着可裂变核的减少,K有效会降低,可能小于1,从而无法达到临界,链式反应无法进行。
#、反应堆运行时,燃料元件处于高温、高压、强中子辐照条件,包壳会受到一定损伤,为防止包壳损伤导致放射性进入冷却剂,燃料元件在堆中的放置时间是受到严格控制的。
即:有一定燃耗深度。
9. 转化比(CR : CR=(易裂变核平均生产率)/ (易裂变核平均消失率).轻水堆CR=0.6,高温气冷堆CR=0.&10. 增值比(BR ::转化比CR>时,即为增值。
11. 堆的不同几何形状(无限平板、长方体、圆柱形和球形)的中子注量率分布规律:总的趋势相近而相差不大,中心分布平坦,随着向边界趋近,中子注量率向下弯曲而下降为零。
12. 中子注量率分布的展平方法:1. 堆芯径向分区装载, 2. 合理布置控制棒, 3. 引入合理可燃毒物。
13. 按慢化剂分类(堆):I. 轻水堆:压水堆、沸水堆,其主要优点为:轻水慢化能力最强,慢化剂需用量少,热功密度大,堆芯小, 尤其是核动力船的理想堆型。
其主要缺点:1. 同时作为冷却剂和慢化剂的轻水运行在高温下,轻水沸点低,需要加压(如压水堆为 15.5MPa);2. 轻水吸收中子能力强,需要用加浓铀。
3. 轻水在中子辐照下会产生放射性,增加了堆屏蔽防护的要求。
14. 压水堆:(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是分隔冷却剂回路和二回路的关键设备,冷却剂回路和二回路通过蒸汽发生器传递热量。
特点:(1)结构紧凑,堆芯的功率密度大(2)经济上基建费用低、建设周期短(3)必须采用高压的压力容器(4)必须用浓缩铀15. 沸水堆(特点): 1. 直接循环 2. 工作压力可以降低 3. 堆芯出现空泡(空泡的反应性负反馈)缺点: 1. 辐射防护和废物处理较复杂 2.功率密度比压水堆小16. 重水堆(作为冷却剂的重水与慢化剂无交混地在压力管内循环流动)特点: 1. 中子经济性好,可以采用天然铀作为核燃料 2. 中子经济性好,比轻水堆更节约天然铀 3. 可以不停堆更换核燃料 4. 重水堆的功率密度低 5. 重水费用占基建投资比重大17. 高温气冷堆:高温气冷堆是一种用高富集度铀的包敷颗粒作核燃料、石墨作中子慢化剂高温氦气作为冷却剂的先进热中子转化堆。
(特点):1. 核电站选址灵活且热效率高。
2. 高转化比(转化比可达0.85 左右)3. 安全性高(预应力混凝土压力壳) 4. 对环境污染小 5. 有综合利用的广阔前景 6. 可实现不停堆换料18. 快中子反应堆(平均能量为O.IMeV以上的快中子)分为燃料区和增殖再生区两部分。
快堆堆芯与一般的热中子堆堆芯不同。
19. 两种堆型:回路式钠冷块堆电站(维修方便,但系统复杂,容易出事故。
)池式钠冷块堆电站:池式结构复杂、不便检修,用钠多。
20. 快中子反应堆的特点: 1. 可充分利用核燃料 2. 可实现核燃料的增殖3. 低压堆芯下的高热效率 4. 存在问题(在钠作冷却剂的快堆中,液态金属钠与水(或蒸汽)相遇就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可能引起爆炸;钠与空气接触就会燃烧;钠中含氧量超过一定数量会造成系统内结构等材料的严重的腐蚀;堆内的液态钠由于沸腾所产生的气泡空腔会引入正的反应性,其结果会使反应堆的功率激增,容易导致反应堆堆芯熔化事故的发生;快堆为提高热利用率和适应功率密度的提高,燃料元件包壳的最高温度可达 650C,远远超过压水堆燃料元件约350C的最高包壳温度。
很高的温度、很深的燃耗以及数量很大的快中子的强烈轰击,使快堆内的燃料芯块及包壳碰到的问题比热堆复杂得多。
)核反应堆本体结构:。
核岛中的四大部件是堆芯、蒸汽发生器(简称蒸发器)、稳压器和主泵。
21. 一回路系统及主要设备:包括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循环泵、稳压器及相关管路的整个冷却剂系统,有其特定的压力边界,称为一回路压力边界。
该压力边界构成了包容放射性物质的第二道安全屏障。
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循环泵和稳压器等一回路系统和设备都被安置在安全壳内,称之为核岛。
22. 回路辅助系统及其功能:(1)保证反应堆和一回路系统正常运行的系统有: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主循环泵轴密水系统。
(2)为核电站一回路系统在运行和停堆时提供必要冷却的系统有:设备冷却水系统,停堆冷却系统。
(3)在发生重大失水事故时保证核电站反应堆及主厂房安全的系统有:安全注射系统,全壳喷淋系统。
23. 反应性及反应性的控制:反应堆中K有效总是会由于这种或那种因素而使之偏离1。
K过剩二K有效-1。
K过剩称之为过剩增殖系数,它代表堆内有效增殖系数超过临界的余额,作为反应堆超临界度(或次临界度)的一种量度。
24. 影响反应性变化的因素: 1、燃料和重同位素成分的变化, 2、氙毒、碘坑与结渣 3、温度效应 4、其他效应25. 反应性的控制方法:(1)紧急停堆控制(2)功率控制(3)补偿控制 26.控制棒(棒多数由银 -铟-镉合金制成。
此外,控制棒材料还必须:具备耐辐射、抗腐蚀和易于机械加工等方面的良好性能) 27:可燃毒物(优点:延长堆芯的寿期、减少可移动控制棒的数目、简化堆顶结构,若布置得当,还能改善堆芯的功率分布等。
可燃毒物材料通常选用钆(Gd)或硼(B),将其制成小片弥散在燃料中,在压水堆中,堆芯初始装载时用硼硅酸盐玻璃管作为可燃毒物棒装入堆芯。
) 28.可溶毒物:优点:分布均匀和易于调节,补偿反应性大,减少控制棒数量,简化堆芯设计。
缺点:反应性的引人速率相当小。
因此,化学补偿控制只能补偿由于燃耗、中毒和慢化剂温度变化等引起的缓慢的反应性变化 .28. 反应堆内功率展平的方法:(1)原料元件的分区布置(2)合理设计和布置控制棒( 3)堆芯可燃毒物的合理布置( 4)采用化学补偿液( 5)堆芯周围设置反射层29. 瞬发中子的时间特性:是在裂变后约 10-14s 内放出的,称为瞬发中子(占 99.35%)30. 缓发中子的时间特性 : 缓发中子的平均寿期最长的是 80.6s 。
因为缓发中子的存在使得中子平均寿命增加了,考虑缓发中子的影响后,中子的平均寿命为0.085s ,比瞬发中子的平均寿命0.0001s ,长约为850倍.31. 压水堆主要控制系统有:①反应性控制和功率分布控制;②功率调节系统;③一回路系统压力控制;④稳压器水位控制;⑤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⑥蒸汽排放控制。
32. 堆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保护系统的功能) : 保护系统用来探测核反应堆工况偏离正常运行状态,一旦超过安全限值,发出保护动作。
33. 保护系统的安全准则(1 )单一故障准则(2)通道和系统的独立性( 3)故障安全准则( 4)符合( 5)多样性34. 核动力厂设计的基本安全要求(技术安全目标):采取一切合理可行的措施防止核动力厂事故,并在一旦发生事故时减轻其后果;对于在设计该核动力厂时考虑过的所有可能事故,包括概率很低的事故,要以高可信度保证任何放射性后果尽可能小且低于规定限值;并保证有严重放射性后果的事故发生的概率极低。
35. 纵深防御概念贯彻于安全有关的全部活动,包括与组织、人员行为或设计有关的方面,以保证这些活动均置于重叠措施的防御之下,即使有一种故障发生,它将由适当的措施探测、补偿或纠正。
(1)第一层次防:防止偏离正常运行及防止系统失效(2)第二层次:检测和纠正偏离正常运行状态,以防止预计运行事件升级为事故工况。
36. 核动力厂设计必须尽实际可能地防止:( 1 )出现影响实体屏障完整性的情况;( 2)屏障在需要它发挥作用时失效;( 3)一道屏障因另一道屏障的失效而失效。
37. 划分某一构筑物、系统或部件安全重要性的方法必须主要基于确定论方法,适当时辅以概率论方法和工程判断,同时考虑如下因素:(1)该物项要执行的安全功能;(2)未能执行其功能的后果;(3)需要该物项执行某一安全功能的可能性;(4)假设始发事件后需要该物项投入运行的时刻或持续运行时间。
38. 国际核事件分级 1 级——异常,核电厂运行偏离规定的功能范围。
2 级——事件,核电厂运行中发生具有潜在安全后果的事件。
3 级——严重事件,核电厂的纵深防御措施受到损害。
厂内严重污染,工作人员受到过度的辐照。
向厂外环境释放极少量放射性物质,公众受到的照射远低于规定限值。
4 级——主要在核设施内的事故,核电厂反应堆堆芯部分损坏,对工作人员具有严重的健康损害,厂外环境释放少量放射性物质,公众受到规定限值量级的照射。
5 级——具有厂外风险的事故,核电厂反应堆堆芯严重损坏。
向厂外环境有限度地释放放射性要部分地实施当地应急计划。
6 级——严重事故,核电厂向厂外明显地释放放射性物质,需要全面地实施当地应急计划。
7 级——极严重事故,核电厂向厂外大量释放放射性物质,产生广泛的健康和环境影响。
39. 事故分析的基本假设:(1)假设失去厂外电源(2)假设最大价值的一组控制棒卡在全抽出位置(卡棒假设)(3)仅考虑安全级设备的缓解事故的作用。
( 4)需假设极限的单一故障40. 严重事故的初因事件①失水事故后失去应急堆芯冷却;②失水事故后失去再循环;③全厂断电后未能及时恢复供电;④一回路系统与其他系统结合部的失水事故;⑤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后减压失败;⑥失去公用水或失去设备冷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