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所达到的预期结果。课堂有效教学特指在每节课 的教学行为所取得的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率或效果。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这是“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和基本特征。本课题包括理论研究与教学 实践两个方面,前者探讨课堂教学效率,形成相关的理论观点;后者是通过教学活动形成体现新课改教学 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其教学行为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 后,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在 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这种教学就具有有效性,就是有效教学;反之,就是无效或者低 效教学。毋庸讳言,当前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现象,一些教师 的教学行为背离了新课程目标,也背离了自己的教学初衷,课堂教学过分追求形式,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落实,课堂教学效果表面化,形成了达成新课标的假象。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初始环节,也是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教学准备环节充分有效,课 堂教学与课后训练辅导就有了依据和保障。教学准备的有效性是与下列问题的有效解决息息相关的:教学 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和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
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达成最终教学目标是 教学的唯一目的,也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 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 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不去思考和分析教学对象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只凭想当然或机械地套用现成教学目标的做法是造成 教学低效的最根本的原因。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情墒状况,以及个性特点,才能有 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
学习目标、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最终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案。例如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法律知识”的任务。对于不同年级的 学生,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置,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上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六~九年级的初 中学生来说,重点要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作为公民,要树立一定的法制观念,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 觉履行公民义务;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而对于十~十二年 级的高中学生来说,则应该认识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知道加强法制建设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等内容。在 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对初中学生可以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进行,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具体案例,来 认识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从而增强法制观念;对高中学生则可以通过专题研究的方法进行,可以 组织学生检索报刊、网上信息、收集有关实例,对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 专题研究,比较系统深入地理解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可见,提高教学准备环节的有效性应注意做到: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所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据此来确定科学、准确的具体 的教学目标。贯彻落实《课程标准》与增强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意识不仅不矛盾,而且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做 到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作为教师,只有牢固地树立了“效益”观念,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标准》 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才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全面分析了解学生已具备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学生认知 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确定主要的教学行为策略。
3)根据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要求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择一些能够激发学 习兴趣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并且时效性强的资料进行教学。
4)要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教师还要重视教学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强调自主阅读、超前预习、及时复 习、规范作业、积极思考等好习惯的培养,真正让学生想学习,会学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背离教学目标的课 堂教学无疑是失败的。
《课程
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从宏观上规定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 总目标以及各个年段的教学目标,而对于中观层面的单元教学和微观上的课时目标并没有明确规定,而我 们的日常教学除了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总目标外,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中观层面的单元教学目标和微观 层面的课时教学目标。只有制定出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并让所有教学行为都能依据教学目标来进行并最 终达成教学目标,才算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反之,教学目标制定的不清晰、不准确,不符合学生认知实际 ,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其结果总是失败的。例如: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职能》这一 框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所要 求的学习水平,《课程标准》将其学习水平确定为C级,即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本课程的知识,正确 分析、评价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 分析,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或思路,能够对不同的社会现象进行辨别分析,揭示不同社会现象的不同 本质,采取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态度。因此,对于这个教学内容,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制定上仅仅落实为通 过学习,学生能够在正确判断出国家行为所体现的职能种类还不够,还要要求学生能分析其行使这些职能 的必然性和意义,还需要理解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的关系,即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 性质。另外,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国家职能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 职能的不同,得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从根本上说都 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服务”的结论,从而增强国家意识,激发起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 的情感。
可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就是教学目标制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水平,既不能降低,也不要拔高。
2)制定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需要,尽 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 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优化教
学设计,就是要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对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度、活动组织、重点突破、巩 固练习等教学环节做出科学的安排,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过程。优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通过科学的教学活动设计,最终达成预期的教学 目标,即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领悟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 方法,学会通过网络、图书、报刊等收集资料,从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知识的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振兴中华,服务人类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优化教学设计,达成有效教学,反对课堂教学过分追求形式,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落实的教学行为。有的教 师只追求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形似”,而不去深入思考与探究这些要求背后所蕴含的本 质规律,造成课堂表面上热闹,而教学目标常常难以落实到位。例如:在《我国的国家司法机关》的教学 中,对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任务和职权”这一内容,《课程标准》将学习水平规定为A级,即只需 要学生知道并能够列举出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任务和职权即可。然而有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课前收集 有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资料,甚至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徽标及其涵义,在课堂活动中播放有 关视频资料并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这种教学设计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是活跃,教学准备充分 ,教学方法也很多样,学生活动丰富多彩,但所起的作用除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之外,并没有起到 应有的教学效果,超过了《课程标准》对这一教学内容的要求。同时,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上 就必然挤占了其它内容的教学时间,使重点内容难以有效突破,也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很明显是 低效教学。
可见,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灵魂在于使教学活动的形式服从于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 目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注意做到:
1)明确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中 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教 育;引导学生在经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共同
理想,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自主、自立、自强 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就是说,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最终目的在于达成教学目标, 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2)教学活动设计要注意体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要做到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坚持做到科学性和时 代性相结合,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3)教学活动设计还要考虑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努力做到课堂教学同时事政治教育紧密结合; 同社会科学学习领域其他学科教育相互支撑;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其他德育渠道在工作上密切配 合,共同完成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四.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教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其本身并不存在优劣之分。然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 灵活运用却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例如,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 一》这一框的教学中,有的老师运用了讨论法,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图书等收集了有关“台湾的历史” 、“两岸交流与合作”等资料,老师整理《反分裂国家法》等内容,在课堂上对“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 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了解了台湾历史和现实状况,明确了“和平统一,一国两 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明确了“我国政府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器”的原因,增强了反对“台 独”分裂行径,维护国家主权、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也有的老师根据自己的特点运用 了讲授法,生动清晰地讲述了台湾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最后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首 诗,老师动情的朗诵把学生带入一个情感的世界,学生深深地沉浸在两岸同胞因历史和人为原因不能团聚 的悲凉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对企图分裂祖国的“台独”行径产生了声讨之情,也同样达成了教学目标的要 求。
可见,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学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学科性质和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 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 发式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
五.恰当运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之中
,从录音、录像、投影、实 物展示到PPT展示、动画制作到网络平台,从总体上来说,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使教学内容得到了有效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但我们也发现,不顾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滥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现象也大量存 在,并且有蔓延的趋势,似乎不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就是过时落后并且无 效的教学。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是否是有效教学并不在于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手段,而在于选择的教 学手段是否“合适”,如果教学手段适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实际,有助于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反之,则是无效教学。例如,在《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 质变的过程》的教学中,一位老师只选用了几张简单的漫画,几乎用了最“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方 法上主要采用了讲授法和讨论法,却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位老师结合几幅漫画,生动地讲了“印 度人吃饼”“秃头效应”的例子,让学生讨论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并且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后又例举了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文名句让 学生用所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其间教师还对讨论和分析中出现的错误和“闪光点”进行了恰如其分的点评 ,整堂课节奏明快、轻松自然,学生通过讨论既明确了哲学原理,又提高了用所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典型的有效教学。而另一位老师却采用了全程PPT的教学手段,按部就 班地从量变质量的含义讲起,一直到课堂练习和小结,其中虽然也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分组讨论,但 囿于已形成的PPT案例,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新的“思想火花”,教师没有因势利导地把问题引向深入 ,也没有进行适当的鼓励与评价,而是采用了回避的方式,整个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枯燥,教师紧张机械, 学生昏昏欲睡,很明显是低效的教学。
可见,对于教学手段的运用,一定要正确和深入理解先进技术手段的优点及局限性,牢牢把握有效教学的 精神实质,真正认识到教学手段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坚决克服技术和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具 体操作方面,要注意做到:
1)贴近教材。多媒体课件使用上必须注意到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材的贴近,需要与教材的科学性相 结合,切忌随心所欲、牵强附会,撇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教材内容服
务的目的。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 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传统教学需要补充什么,真正从教学实际出发,才能使现代教育技 术手段发挥最大优势。
2)注意控制好课堂容量。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现代教育手段具有有效增加课堂容量的优点,但也要注 意坚持“适度性原则”,因为一味地追求课堂的超大容量,往往会形成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轰炸”,使 大量的信息带有强制性地进入学生的头脑中,从而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空间和时间,这也不符合启发式教 学原则,是一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新型的“填鸭式”教学。
3)坚持化繁为简原则。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应该化繁为简, 课堂上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问题没有必要做成三维动画,一张图片能表达,一个例子就能够说明的问 题也没有必要出示大量重复性的资料,课本上已经有的资料要充分利用,不要再重新制作,总之,不该用 时就不用,该少用时不多用,这才符合教学实际。
六.坚持有的放矢,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课后辅导是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有效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 断强化教学辅导,提高教学辅导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课堂教学作为集体教学行为,无论 如何设计,都很难达到关注到每个学生及每个发展细节,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之余进行课后辅导,以弥补 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后辅导重点要解决的是学生个性发展与补缺补差的问题,因此,衡量课后辅导的有效 性,标准就在于能否通过课后辅导使个别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和基本达到大多数学生的平均水平,以及学 生的个性特长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与发挥。因此,课后辅导重在因为制宜,分类分层。这就要求教师对课 堂教学所反馈出的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确定需要进行课后辅导的对象及内容,认真细致地研究辅导对象 与班级平均水平的差异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辅导计划,行之有效地进行辅导。
可见,要真正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做到:
1)密切注重课堂教学的反馈情况,避免进行重复教育。教师要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所反馈出的问题,针对 问题来设计规划课后辅导的策略方案,补差提优,发展个性,避免把课堂教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以 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2)注意课后辅导的形成性测试。课后辅导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活动,而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弃,是 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环节,
因此,课后辅导是否完成了预期的辅导任务,也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成性 测试来进行检测与调控。
总之,有效教学并非一套普通的教学技巧,也不是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强化 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 意义,需要每一位老师全面、深刻地把握其精神实质,自觉地运用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节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