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林特小组活动中让我理解学生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巴林特小组活动中让我理解学生感受

近日,我参加有宁波市身心协会组织的一次“综合医院常见心身疾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特别是上海专家讲座关于巴林特小组引起我的兴趣,而巴林特小组最初是一种训练全科医师处理医患关系的方法,由巴林特医师于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伦敦创建。世界各地都有巴林特联盟。巴林特小组的主要活动内容是一组医师与经过培训的主持人(多为精神科医师)一起定期开会,讨论其医疗服务过程中遇到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案例,重点针对医患关系进行讨论。巴林特小组不仅仅讨论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其案例还包括所有医师遇到的各种患者类型,以具体讨论患者的特点和该医师在诊治过程中观察到的事实及内心感受为依据,通过提问、讨论、建议等方式集众医师智慧来共同处理这些难题。巴林特小组的建立体现了“医师本身就是治疗药物”这一特点,也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是综合医院开展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巴林特小组通过心理治疗中的移情和反移情等基本技术,提高医师识别这些自身和患者的情绪反应,使医师更好地理解和帮助患者。巴林特小组主要针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问题及医患关系。为医师提供处理职业困惑的机会,帮助其获得有效的应对策略。

在会后现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巴林特小组”活动。来自内科病区的一名医生讲述了发生在她和患者家属之间的一次不愉快经历。

这是一名内科患者,来院看病没排队,患者就闯进门诊就要看病,医师刚好在为病人看病,医生就用手指着她说“出去”,病人很生气,说医生怠慢她,先用脏话辱骂他很久,又用肢体语言做出令人作呕的动作,医生对此心里一直不能释怀,觉得自己很受伤,往后究竟该怎么处理类似问题呢?

听完当事医生的讲述,巴林特小组的其他人员就一些不明确的细节进行了提问,随后小组成员充分展开遐想,设身处地地体验事件双方的情绪情感,自由说出他们的想法、感受。当事医生在认真听取了小组成员的发言后深受启发,内心的委屈感消减了许多,对患者家属的行为也能理解了,感悟到以后怎样正确去处理类似问题了。

这是现场版的“巴林特小组”活动,使我受益匪浅。在本次活动上,上海第十医院申远博士对本次巴林特小组活动进行了精彩点评。而应用巴林特小组的方法,使有效处理工作中各种人际冲突,释放医护人员内心负性情绪,缓解职业压力,理解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和行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及各种人际关系,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感受工作的美好和快乐。

任何的事情都可以融会贯通,如何把巴林特小组推进到学生管理当中有效运行,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当今教育的一项新的尝试,特别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如自我,自私,不懂谦让,不知感恩等缺点或多或少存在,作为我们教师不但是传授知识的人师,还需要兼顾到他们的心理变化。倘若用以前一

味说教和高压管制,那只会把双方推到对立局面,如何让学生接受自己,同时能敞开胸怀与大家一起分享心中的郁闷和焦虑,共建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快乐学习。这才是我们教师的最终目标。而巴林特小组的作用就是---知识链接:巴林特小组是欧美国家医学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必修课程,由匈牙利精神分析师Michael Balint于20世纪50年代创建,成为一种广为运用于训练临床医务人员处理医患关系的方法。巴林特小组由8-12名成员组成,以小组的形式探讨日常工作中的医患问题,针对典型案例,通过角色转换、遐想、共情等方式分析事件当事人(医务人员、患者或患者家属)情绪背后的心理过程,体验当事人的情感感受,让医务人员理解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及行为,从而释放自己内心的负性情绪,以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患者,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本次学习,理解学生种种不好表现,不是他们刻意为之,而是他们内心一种焦虑和恐慌的心态,第一医学知识完全与初中所学的知识风马牛不相及,无从下手;第二第一次脱离父母怀抱;第三中考的失利她们从失利的阴影中没走出来;第四对护理职业的片面了解;综合上述原因,那么如果把巴林特小组活动放在学生班队活动中,不但是一次人文关怀,更是让我们走进学生心灵很好的方法,让学生能在活动畅所欲言,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帮助,把班级营造出和谐快乐学习氛围。使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到大家庭温暖,做一个积极向上好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