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到国家:中法文化交流的飞跃式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城市到国家:中法文化交流的飞跃式发展
摘要:中法互办文化年是中外文化交流史和国际文化交流史上一次有益的成功尝试,也为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中法互办文化年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共同发展,也有利于宣传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中法文化年”活动是“中欧文化交流史上的创举”,是一个文化外交的示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同时它也暴露出了我国在文化外交方面的一些差距和不足:我国的文化外交战略还不成熟;对本民族文化在国际文化体系中的优势定位不明确;对外文化交流缺乏更多的物质内容;缺乏“大文化”的观念。
关键词:文化年;文化外交;文化多样性
Abstract: the method of hosting the culture year is one of the most useful in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s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successful attempt is also made valuable contributions to preserve human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method of hosting the culture year is advantageous to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two peoples and conducive to the east and west 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mmon development, but also to promote Chinese good national image "china-france culture year" activities is "innovation" in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s in central Europe, is a model of cultural diplomacy, has the milestone significance, but it also exposed some gaps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our country in the aspect of cultural diplomacy, cultural diplomacy strategy in our country is not mature; The advantages of our national culture in international culture system positioning is not clear;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other countries lack of more material content; The lack of the idea of "big culture".
Key words: culture; Cultural diplomacy; Cultural diversity
目录
一、中法友好城市交流的形式与内容 (1)
(一)中法各国首都友好城市的交流侧重于行政交流 (1)
(二)教育、文化交流是中法友好城市交往的基本形式 (2)
(三)经济(工业、商业、农业)交流相对薄弱 (2)
二、中法友好城市的交流与特点 (2)
三、一场中法文化风情的盛宴 (3)
四、中法文化年的鲜明特点 (4)
(一)决策层次高 (4)
(二)时间跨度大 (4)
(三)交流领域广、覆盖面积大 (4)
(四)项目质量精 (4)
(五)合作程度深 (5)
五、一个文化外交的示范 (5)
六、“文化年”带给我们的思考 (5)
(一)与法国相比,我国的文化外交战略还不成熟 (5)
(二)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究竟应“拿什么奉献给世界” (6)
(三)对外文化交流应该包含更多的物质内容 (6)
(四)对外交往中,我们应该树立“大文化”的观念 (6)
参考文献 (7)
中国与法兰西,是东西方两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
1999年和2000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互访时共同商定,两国在对方互办文化年。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筹备,2003年10月6日,中国文化年率先在法国隆重开幕,随后,在“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的主题下,中国文化年的各项活动在法国六边形的国土上如火如茶地展开。
在中国文化年期间,中国艺术家向法国公众展示300多个文化项目,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和朝气蓬勃的当代文化精神,通过文化这面镜子让法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来感知中国、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一、中法友好城市交流的形式与内容
中法友好城市的交流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十分广泛。
其交流形式主要分为教育交流、文化交流、行政交流、体育交流、经济(商业)交流、经济(工业)交流、经济(农业)交流、医疗交流和其他交流九项。
以下是中法友好城市:
北京--巴黎大区、天津--北加来大区、河北省--上塞纳省、邯郸市--上维埃纳省、秦皇岛市--敦刻尔克市、长治市--勃利耶市、包头市--拉罗舍尔市、大连市--勒阿佛尔市、辽阳市--塞日/蓬图瓦斯市、上海市--马赛市、苏州市--格勒诺布市
、徐州市--圣艾蒂安市、淮安市--维尼雪市、常熟市--布雷斯特市、吴江市--布尔昆-雅里昂、浙江省--上诺曼底大区、安徽省--弗朗什-孔泰大区、福建省下诺曼底大区、山东省--布列塔尼大区、济宁市--米卢斯市、淄博市--拉罗什市、河南省--索恩/卢瓦尔省、洛阳市--图尔市、湖北省--阿基坦大区、湖北省--洛林大区、武汉市--波尔多市、宜昌市--梅斯市、宜昌市--瓦朗谢讷市、湖南省--中央大区、广东省--普阿蓝大区、广州市--里昂市、佛山市--波塞雄市、深圳市--维埃纳市海口市--圣纳泽尔、三亚市--嘎纳市、重庆市--图鲁兹市、重庆市万州区--热尔省、四川省--南方--比利牛斯大区、成都市--蒙比利埃市、西安市--波城市(一)中法两国首都友好城市的交流侧重于行政交流
经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行政交流活动占有52.3%,超过了其他交流活动之和。
行政交流包括都市议会、行政官员等高层友好代表团的互访、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城市交通和设施建设等视察团的互派等。
如1999年中法好代表团访问北京;次年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友好代表团一行赴法访问等这一类互访几乎每年
都有一次。
2004年,巴黎市长一行8人对中法进行友好访问……类似这种行政高层官员的友好访问在中法各国首都友好城市的行政交流中比重较大。
(二)教育、文化交流是中法友好城市交往的最基本形式
虽然行政交流居首位,但教育与文化交流仅次于行政交流,并列为第二,两者之和所占比例接近30%。
文化与教育交流是两国民众相互了解和沟通的基本途径,具有与政治外交、经贸往来等相互补充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增加彼此接触机会,对消除隔阂和误解,化解分歧和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工业、商业、农业)交流十分薄弱
中法友好城市的交流活动中有关经济(商业)、经济(工业)和经济(农业)的交流次数总和只有7件,但所占比例之和也达到了6.3%。
中法友好城市的交流来自政府层面的作用较大,也更容易推进友好城市在经济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今后北京在开展与友好城市的交流中也可多使用政府层面的力量来引导和推进经济方面的合作。
二、中法友好城市的交流与特点
中法11个友好城市的交流根据国别及各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具有不同特征。
中法11个友好城市中,美国纽约市、法国巴黎市、德国柏林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意大利罗马市以及英国伦敦市均为发达国家的首都城市,中国北京市、韩国首尔市、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市、巴西联邦共和国圣保罗州、埃及开罗市、俄罗斯莫斯科市则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城市。
中法欧美发达国家首都的交往注重以学习、引进先进技术为主导,加强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合作意图较强。
特别是在1955-1976年这一阶段,中法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以友好城市纽约为蓝本,通过与纽约的友好城市关系,为其城市建设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据美国友好城市项目(SCP)网站的介绍,在过去的40多年里,各种各样的交流项目在中法和纽约两个城市间展开。
友好城市项目(SCP)以及中法政府赞助了不计其数的有关市政、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交流活动。
从1979年起,两个城市的合作还表现在一年一度的棒球交流赛以及其他的项目中,如年度儿童艺术交流、中法半程马拉松赛、高中生外交官友谊项目(安排日本高中生去
纽约参观市政厅)、中法一纽约业余陶瓷制作大赛及由中法政府赞助的研究生奖学金项目等。
三、一场中法文化风情的盛宴
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中法互办文化年的两年时间内,中法两国的绘画、雕塑、戏剧、电影、时装等经典亮丽的数百个文化交流项目,在巴黎、马赛、里昂、北京、上海、广州等两国的城市轮番进行,在中法两国民众中掀起了一次次交流高潮,整个中法文化年活动,以其时间跨度之长、规模之宏大、影响范围之深远,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和国际文化交流史上一次有益的成功尝试,也为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文化年在法举办期间,不仅法国高层高度重视,更受到了公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
据法方的不完全统计,共有200万法国公众直接参与了中国文化年。
中法文化年在法举办期间,很多会展门前排起了长龙阵,展厅里观众与参展人亲切讨论,剧场内掌声经久不息。
2004年1月24日正是中国农历春节期间,法国的标志性建筑艾菲尔铁塔通体披上了“中国红装”,70多万法国民众涌上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争睹来自中国的万人盛装游行表演,人数之多,甚至超过了每年观看法国的国庆大游行。
这是中国文化年在法举办期间的空前盛况。
文化年实现了与两国民众的“零距离接触”,在法国形成了“看中国文化展,说中国文化年”的新时尚。
一股“中国热”伴随着中国文化年的深入影响在法国持续升温,正如法国总理拉法兰在中国文化年闭幕晚会的致词中所说的:“中国文化年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了法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让法国人民认识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如今,“中国”已成为法国的一个时尚名词、“我要去中国”成为众多法国人的愿望。
中法文化年混合委员会法方主席昂格鲁米先生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法国人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中国、向往中国”
多年来,西方对中国文化缺乏深入的、全方位的了解。
中国文化年活动,以“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为主题,呈现在法国人民面前。
这一成功的尝试为中国文化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经验。
通过文化这面镜子,让法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来感知中国、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四、中法文化年的鲜明特点
中法两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大国。
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十分重视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和维护文化主权。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法两国主张开展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进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法互办文化年有利于两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这次“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决策层次高
中法互办文化年是两国最高领导人亲自确定和支持的项目。
法国总统希拉克本人酷爱中国文化。
对于这次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希拉克非常重视,亲自主持会议讨论活动安排。
希拉克总统和江泽民主席共同倡议的中法文化年不仅体现两国领导人发展中法全面伙伴关系的良好意愿,更表达了两国人民希望加强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的迫切愿望,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影响。
(二)时间跨度大
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文化年。
两者首尾相连,前后呼应,持续近两年时间。
一个文化外交活动延续这么长时间,在中国外交史前所未有,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也是罕见的。
(三)交流领域广、覆盖面积大
文化年涉及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广播电视、图书出版、青年、体育、民族、宗教、建筑、环保、旅游等方面,共计300多个项目。
中国文化年活动通过友城等渠道覆盖法国全境。
两国现有的46对友好省区和城市对文化年活动都表现出很大的热情。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和武汉等城市分别在巴黎、马赛、里昂、图鲁兹和波尔多等城市举办文化周活动。
法国文化年则除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重点城市,还在成都、重庆、深圳、武汉及其它一些中国城市进行,触及最为广大的受众。
(四)项目质量精
中国文化年项目立意新、水平高、质量精,如《中国当代艺术展》、《康熙时期艺术展》、《神圣的山峰文物展》、《走近中国—中国当代生活艺术展》、《21世纪
中国高等教育展》、《中国民族服饰展演》、中央芭蕾舞团巡演、中央民族乐团同巴黎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等。
法国也通过一系列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活动和展览,呈现法国在多个领域的创造力。
(五)合作程度深
中法双方成立混合委员会,在具体项目的运作上采用从策划到实施的全方位合作方式。
中法两国文化机构在中国文化年期间开始的交流与合作,在法国文化年期间通过诸多演出活动得到进一步深化,并可以此为平台一直延续下去。
(六)一个文化外交的示范
被誉为“中欧文化交流史上的创举”的中法互办文化年,是中国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一次全新尝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它之所以成为对外文化交流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仅在于其时间跨度长、规模宏大和影响深远,更重要的是它对于今后进一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甚至国际文化交流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启迪作用。
从40年前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迄今,两国关系曾一度出现曲折,1994年之后,两国关系才走出低谷,全面提升,并终于走向“战略伙伴关系”和“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五、“文化年”带给我们的思考
始于2003年10月并将延续到2005年7月的中法文化年声势浩大、举世瞩目,而紧随其后的俄罗斯年、意大利文化年也引人关注;与此同时,马耳他瓦莱塔、法国巴黎、埃及开罗、韩国汉城等地的中国文化中心陆续揭牌运行;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美国、瑞典、法国、巴基斯坦等国也相继成立孔子学院···……这一切似乎都表明,中国的文化外交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与法国相比,我国的文化外交战略还不成熟
当今世界,文化在双边关系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文化外交日益同政治、经济外交一起,成为各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外交是国家意志的柔性传播,与经济、政治外交相比,文化外交可谓“润物细无声”,但其潜移默化的渗透,力量不可小觑。
西方各国对此都有充分认识,并制定有详细的对外文化战略。
法国早就有一整套特色鲜明的对外文化战略。
如举办外国文化周、文化季等对法国
而言就是一个已经持续了若干年的传统;在中国文化年之前,它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埃及、以色列、摩洛哥、魁北克、乌干达、保加利亚、捷克等国(地区)的文化周(季);在中国之后,它还针对波兰、巴西和俄罗斯等国举办同样的活动。
(二)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究竟应“拿什么奉献给世界”
在法国亮过相的中国文化艺术门类中,杂技是最受欢迎的。
蒙特卡罗杂技节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杂技节,中国人近二十几年来几乎包揽了所有的金奖。
别的国家的节目获了奖就很兴奋,而中国的演员获得银奖都会很沮丧,因为金奖太多了。
但许多其他艺术形式就没有这样的荣誉了,一些中国的艺术节目到了法国,剧院往往因为没有观众、利润少而不愿意接,国内的艺术团体就自己负担旅费,看起来演了很多场,但演员得不到演出费,演出团体也没有经济收益,“赔本赚吃喝”。
(三)对外文化交流应该包含更多的物质内容
笔者注意到,在国内的宣传报道中,经常提到中法互办文化年“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了解。
”从这些描述中,看不到一点商业和赢利方面的考虑。
但对法国来说,北京正阳门被激光灯装扮成红白蓝三色的背后,恐怕是法国总统希拉克带来的庞大贸易代表团。
当时在北京、上海轰动一时的印象派画展就是一例:法国人利用现代技术,把他们的经典艺术品进行复制,价钱不贵,让那些参观完画展的人能够把它们买回家,这样,法国的文化就能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而中国的画展搞完就完了,法国人看了以后,很快就忘了这些艺术品到底是怎么回事。
(四)对外交往中,我们应该树立“大文化”的观念
我国文化外交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在世界上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但像中法文化年这样的大型活动不可能经常举办,而且一个人热爱中国文化,并不代表他喜欢中国政府,这是两码事。
最直接塑造中国人形象的,实际上是两国人民的直接往来和华人在其留居国的表现。
在很多外国民众的印象里,在国外最能体现中国的地方只有唐人街,但是,如果用这个来吸引法国人了解中国,只能是徒劳,“因为那里的环境真是不怎么样,而华人很大程度上还是自成一体,和法国主流社会有段距离”。
据了解,目前在法国的华人大概有30万左右,主要从事的是餐馆、杂货和中低档制衣业,这些行业共同的特点是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在中餐馆辛苦劳作十几小时后,当地华人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政治、文化等活动。
参考文献
[1]彭新良. 从“中法文化年”看我国的文化外交[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6,03:81-87.
[2]彭沛. 从中法文化年看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J]. 学术论坛,2005,05:113-115.
[3]陈伟源,刘东平. 回望:“中法文化年”带给我们什么?[J]. 对外大传
播,2005,10:15-17.
[4]邢丽菊. 关于加强中韩人文交流的思考[J]. 东北亚论坛,2014,06:112-124+126.
[5]朱志华. 美国重返亚洲态势下的中日关系前瞻[J]. 国际展望,2012,02:35-
47+134.
[6]李洪山. 中美文化冷战结束之开端——“乒乓外交”新探[J]. 社会科学论
坛,2012,06:21-34.
[7]金灿荣,赵远良.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条件探索[J]. 世界经济与政
治,2014,03:50-68+156-157.
[8]徐蓝. 中国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30年[J]. 冷战国际史研究,2009,00:1-57+9.
[9]张骥. 去特殊化的中法战略伙伴关系[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12:98-117+159.
[10]潘亚玲. 中美人文交流:成就与展望[J]. 教学与研究,2015,12:18-26.
[11]余建平,蒋乃鹏,胡峰. 日本动漫与日本文化的互动关系——兼论对中国动漫
产业发展的启示[J]. 日本问题研究,2015,05:64-72.
[12]陈翔. 中越关系属性的四维分析[J]. 战略决策研究,2016,01:80-100+104.
[13]赵建民. 东亚文化交流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思考[J]. 大连大学学报,2016,04:1-5.
[14]周英. 武汉城市公共外交初论[J]. 长江论坛,2016,05:41-46.
[15]阎学通. 对中美关系不稳定性的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12:4-30+152.
[16]张金岭. 文化想象中的“中国”──基于法国里昂民族志调查的思考[J]. 欧洲
研究,2008,05:125-141.
[17]赵大川. 走向世界的中国茶艺——中法茶文化交流纪实[J]. 农业考
古,2003,04:13-29.
[18]刘红. 蔡元培与中法教育交流[J]. 法国研究,2013,02:12-18.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的谆谆教诲和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构思到定稿无不渗透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导师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学风使我受益终身,在此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这次写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
没有认真学习和钻研,自己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收获和突破。
希望这个经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激励我前进。
另外,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时刻关心我,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时时刻刻为我鼓劲、为我加油,进而促使我不断成长和进步。
同时,也要感谢寝室的室友以及所有关心我的朋友,感谢他们陪伴我走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在我遇到困难时他们关心我、帮助我。
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很多朋友都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谢意!
最后,因本人水平有限,论文肯定还有不少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希望可以有机会继续去完善,我将不断努力继续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