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 从文艺创作的目的性上说,他宣扬“为艺 术而艺术”。认为“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 之外,不表现任何别的东西。艺术有独立 的生命,正如思想有独立的生活一样”。 小说《杜莲格莱的画像》是王尔德的代表 作,也是唯美主义的旨在说明“人生是艺 术的模仿,破坏了艺术,人的生命就不存 在了”的作品。
9
wenku.baidu.com
”为艺术而艺术“
◆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 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 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 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 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 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 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 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 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 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
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代表人物:济慈、雪莱、戈蒂埃(又译戈蒂耶)、王尔德、比亚
兹莱。
波及范围:欧洲及远东
波及领域:文学、戏剧、装饰、美术。
灵魂人物:王尔德
灵魂作品:戏剧《莎乐美》
重大事件:王尔德入狱
2
含义
◆ 唯美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期起源于法国, 后兴盛于英国的文学流派。
◆ 唯美主义者为了标榜不与丑恶的现实为伍, 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宣扬真正 的艺术和资产阶级生活相抵触,和资产阶 级虚伪道德相对立,因而它认为艺术不应 反映生活,无须顾及道德。
7
◆ 对于艺术对生活的作用,王尔德认为,不是艺术 再现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不是人类社 会生活的镜子,生活仅仅是艺术的学生,艺术是 至高无上的。有人认为,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也 有人认为,王尔德并未全盘否定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只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罢了。社 会意识有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且艺术 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 的反作用,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5
唯美主义代表
◆ 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奥斯卡·王尔德 (1856-1900),他是唯美主义创作的实 践者,又是唯美主义理论的倡导者。
◆ 小说《杜莲格莱的画像》是王尔德的代表 作,也是唯美主义的旨在说明“人生是艺 术的模仿,破坏了艺术,人的生命就不存 在了”的作品。
6
◆ 就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说,王尔德认为, 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现实的 事件都是艺术之敌。一切艺术的坏处都是 从实感产生。自然就是明白,明白就不是 艺术。”一切拙劣的艺术都是从复归自然 的描写和客观地描述人生而产生的。因此, 认为凡是“回到生活和自然”的艺术都是 坏的,艺术越远离现实、超脱现实越妙。 唯一美的事物,就是与我们无关的事物”。
3
形成的两大要素
◆ 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 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 术化的思想。
4
◆ 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 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 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 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 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 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 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 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 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 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 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 (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 义运动。
10
11
Aesthetic movement
唯美主义文学
作者:李茜茜
基本信息
时期:19世纪后期,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
唯美主义
流派近似: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后浪漫主义,与艺
术史上的装饰艺术革命重叠。
口号:为艺术而艺术
特征: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
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
◆ 从文艺创作的目的性上说,他宣扬“为艺 术而艺术”。认为“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 之外,不表现任何别的东西。艺术有独立 的生命,正如思想有独立的生活一样”。 小说《杜莲格莱的画像》是王尔德的代表 作,也是唯美主义的旨在说明“人生是艺 术的模仿,破坏了艺术,人的生命就不存 在了”的作品。
9
wenku.baidu.com
”为艺术而艺术“
◆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 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 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 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 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 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 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 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 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 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
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代表人物:济慈、雪莱、戈蒂埃(又译戈蒂耶)、王尔德、比亚
兹莱。
波及范围:欧洲及远东
波及领域:文学、戏剧、装饰、美术。
灵魂人物:王尔德
灵魂作品:戏剧《莎乐美》
重大事件:王尔德入狱
2
含义
◆ 唯美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期起源于法国, 后兴盛于英国的文学流派。
◆ 唯美主义者为了标榜不与丑恶的现实为伍, 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宣扬真正 的艺术和资产阶级生活相抵触,和资产阶 级虚伪道德相对立,因而它认为艺术不应 反映生活,无须顾及道德。
7
◆ 对于艺术对生活的作用,王尔德认为,不是艺术 再现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不是人类社 会生活的镜子,生活仅仅是艺术的学生,艺术是 至高无上的。有人认为,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也 有人认为,王尔德并未全盘否定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只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罢了。社 会意识有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且艺术 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 的反作用,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5
唯美主义代表
◆ 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奥斯卡·王尔德 (1856-1900),他是唯美主义创作的实 践者,又是唯美主义理论的倡导者。
◆ 小说《杜莲格莱的画像》是王尔德的代表 作,也是唯美主义的旨在说明“人生是艺 术的模仿,破坏了艺术,人的生命就不存 在了”的作品。
6
◆ 就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说,王尔德认为, 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现实的 事件都是艺术之敌。一切艺术的坏处都是 从实感产生。自然就是明白,明白就不是 艺术。”一切拙劣的艺术都是从复归自然 的描写和客观地描述人生而产生的。因此, 认为凡是“回到生活和自然”的艺术都是 坏的,艺术越远离现实、超脱现实越妙。 唯一美的事物,就是与我们无关的事物”。
3
形成的两大要素
◆ 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 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 术化的思想。
4
◆ 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 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 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 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 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 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 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 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 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 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 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 (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 义运动。
10
11
Aesthetic movement
唯美主义文学
作者:李茜茜
基本信息
时期:19世纪后期,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
唯美主义
流派近似: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后浪漫主义,与艺
术史上的装饰艺术革命重叠。
口号:为艺术而艺术
特征: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
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