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作用原理的若干问题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附着点同骨杠杆运动的力学关系探讨
■ 第二类杠杆:重点(阻力点)界于力点和支点之间。 如小腿三头肌在足承重时使其跖屈以抬高身体。其原理类似
于抬起独轮车的车把。与前例不向,重点移动的距离小于肌肉的 运动范围,因而力量也成倍增加。用磨牙咬碎东西的作用原理与 此类似。
肌肉附着点同骨杠杆运动的力学关系探讨
劣势之处:
使得沿腱轴的收缩力和范围均减少了。
优势之处:
负面影响远不如羽状结构所带来的优势大。 1、羽状结构扩大了肌腱膜的附着面,使更多的肌纤维 附着其上,从而增加了其截面积,也就增加了收缩力。 2、多羽状肌的有效截面积还要大,且其肌纤维更短。
羽状肌通过其内部纤维角度的改变,使羽状肌的有 效截面积增加,以降低收缩范围换取更大的收缩力。
尽管肌肉内部结构不同,但肌肉的合力是指向肌 腱方向,任何垂直此方向的分力必被抵消。
1、条形肌的横向分力可以忽略。 2、在纺锤形、双羽状、多羽状肌,纤维的对称排列使横向分
力达到平衡——抵消。 3、在非对称肌、如单羽状肌,纤维产生一种无对抗的侧拉
力.这种侧拉力只有通过肌肉本身的内压力来抵消。(van Leeuwen和Spoor 1993)。
运动解剖学运动结构个例分析之一
肌肉作用原理的若干问题分析
北京
骨骼肌的形态和纤维结构
肌肉可根据其纤维形态结构及其纤维拉力方向的主要关系 来分类。 • 纤维平行于拉力方向
扁平短四边形——甲状舌骨肌 长条形——缝匠肌、腹直肌 纺锤形——肱二头肌(肌腹近平行,两端会聚)
• 纤维与拉力方向构成角度
三角形——长收肌
相应的讨论
尽管strength和power常与force相换用,但它们并非同义词。 Power是指一肌肉对外做功的功率,等于力乘以速度。
由于force取决于肌纤维的总截面积,而速度即收缩速率 取决于其长度,因而Power应与肌肉的总体积相关。
Strength常在需要几块肌肉参与的工作中测量,因此它 既是多块肌肉分别作用的总和,也反映它们之间的活动方式和 协调程度。可见Strength的增加可能并不伴有真正有关肌肉产 生收缩力体积的增加,尤其是在训练的早期更是如此( Jones 和Round 1990 ) 。
Thank you !
此力大小上要取决于互相平行的收缩结构单位的数量总 和,即取决于生理横断面。
如果肌纤维很少,其力量可受无收缩结构的截面积的影 响,如肌内膜、肌束膜和肌外膜结缔组织在截面积所占比例 的影响。
肌肉形态的功能意义
■ 肌肉收缩力量与范围的关系
2、肌肉的收缩范围取决于每一肌节中的粗、细肌丝相互重叠 的程度及其相对移动的程度。
肌肉形态的功能意义
■ 力作用方向的特点
4、在扭曲的肌肉收缩时,要 使扭曲打开,倾向于使其两 端附着部不仅可以靠近,同 时要旋转到同一平面。
5、与上述情况相似的螺旋形 绕骨的旋肌也可使骨旋转, 并产生旋转分力。
肌扭转不全模式图
肌肉形态的功能意义
■ 肌肉收缩力量与范围的关系
1、肌肉收缩力量是肌原纤维中粗肌丝与细肌丝之间的横桥同 步反复结合、解离所产生的牵引力的总和。
5、有时重力可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如当膝、髋关节处于直立位, 重力可使关节间紧密衔接。
6、原动肌还可与重力共同完成对关节的稳定,如在肩关节,当臂下 垂时,冈上肌和重力共同起稳定作用。
7、当存在强大外力时,原动肌和拮抗肌共同收缩,可使关节稳定于 任一 需要的位置。
肌肉工作协同关系的深层探讨
■ 肌肉工作关系的讨论:
肌肉工作的协同关系:
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和协同肌
肌肉工作协同关系的深层探讨
■ 肌肉工作关系的讨论:
1、原动肌在起始一个动作时,必须克服被动和主动的阻力,并给肢 体某节段一个角加速度,直到达到要求的角速度,然后必须维 持足够的活动水平以完成运动。
2、拮抗肌在运动起始时可能被激动,之后转入静止,直到运动到减 速期,拮抗肌才被激动起来对运动进行减速和制动。
成。这些长肌也跨过了腕骨间关节和桡腕关节,如在这两种关节 的运动受到障碍,屈指的效率就会降低;而腕伸肌的协同收缩则 保持腕关节的固定,甚至稍产生少许伸腕动作,则将增加屈指的 效率。
肌肉工作协同关系的深层探讨
■ 肌肉工作关系的讨论:
9、在不同运动中,一块肌肉可担当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或协同 肌等不同角色。即使在同样的动作中,由于重力的协助或对抗作 用不同,同一 块肌的作用也会改变。如:
肌肉附着点同骨杠杆运动的力学关系探讨
■要产生大范围的运动,肌肉的附着点(力点)必须靠近 关节轴:
如肱三头肌产生伸肘运动:由于肌肉附着点鹰嘴接近关节,故手 可有很大的运动幅度。然而手部较小的阻力即可阻止肱三头肌强 大力量的运动。
这种跷板式的杠杆,也见于小腿三头肌作用于跟骨产生的非 承重足的跖屈运动。
肌肉附着点同骨杠杆运动的力学关系探讨
■ 肌力对关节的力学效应
转动效应: 转矩M大小受如下因素影响:肌力大小、肌附着点与关节的相互位 置、关节的角度、关节面的形状等。
F的转动效应可以认为是其与运动骨长轴相垂直的较小分力所产生的。
肌肉附着点同骨杠杆运动的力学关系探讨
■ 肌力对关节的力学效应
转动效应: 上述描述只适用于一块肌肉完成一个平面内的动作。而肌肉的
羽状——单羽(比目鱼肌)、双羽(股直肌)、多羽(三角肌)
环羽状(胫骨前肌)、十字形肌(大收肌)
螺旋形或扭曲形(旋前圆肌、胸大肌、背阔肌)
许多肌肉有一种以上的不同排列方式、以适应各部位的不同 运动或独立的运动。
肌肉形态的功能意义
肌肉的形状、大小、纤维结构及附着与其功能有 密切的关系。 力作用方向的特点
正常情况下推一个重物,肱三头肌是使前臂在肘关节伸的原 动肌,而屈肌作为拮抗肌主要是处于静止状态。然而,当用手放 下一个重物时,肱三头肌的伸肘作用被重力所取代,而由屈肌的 伸长来控制这个动作。
这个例子提醒我们所有运动都是在重力背景下进行的,其作 用决不可以忽视。
肌肉附着点同骨杠杆运动的力学关系探讨
■限制骨骼肌收缩范围的两个因素:
似乎存在矛盾:一方面相当多的肌纤维结构不惜牺牲它的收缩长 度来换取更大的作用力,而另一方面骨杠杆又为获得更大的活动 范围而不惜牺牲作用力的效果。
实际上是矛盾的统一。
并且这种安排是具有生物优势的。例如,肌肉靠近关节集中排列, 能使四肢更轻更细,减少惯性阻力。这在善跑的某些动物尤其突 出,如马,强大的肌群紧贴躯干排列,这样,它们本身就不会增 加肢端的惯性。(黑人的肌肉形态)
3、在运动中,原动肌并不是完全不受限制,它要恰好抵消前述的多 种被动因素、惯性力和重力。
肌肉工作协同关系的深层探讨
■ 肌肉工作关系的讨论:
4、原动肌和拮抗肌一起收缩时,作用相当于固定不动,可稳定相应 的关节,增加跨关节的压力,并产生一个固定基础,以便其它 原动肌的运动。
如手指紧握物体时,腕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以稳定腕关节。
第一、肌节收缩有其内在的限制; 第二、肌肉本身的排列形式可能限制肌腱的活动范围,如短而斜 行的肌纤维用以增强力量,但必须付出减少收缩范围的代价。如 果需要增加活动范围,则必须通过肌肉操纵骨杠杆来实现。
肌肉附着点同骨杠杆运动的力学关系探讨
■要产生大范围的运动,肌肉的附着点(力点)必须靠近 关节轴。
第一类杠杆:力点和重点(阻力点)分别位于支点的两侧。
脊椎动物肌节收缩时能缩短程度的自然界限:粗、细肌丝从最小到最 大重叠能缩短30%。
由于肌节呈系列排列,故各肌节所能缩短的比例基本相 同,肌纤维终端实际产生的运动距离取决于该系列肌节的数 目,即与肌纤维的长度呈正比。
例如:如果将两条肌肉的一端分别固定,两者截面积相同,纤维方向 与拉力方向平wenku.baidu.com,但一块肌肉的长度是另一块的2倍,则两块肌肉所产生 的拉力相等,但长肌自由端的最大移动距离却是短肌的2倍。
小。
由于对称排列,肌腱两侧的横 向分力抵消,只有沿腱轴方向的力 才有功能意义。沿这一方向的分力 要小于肌纤维所能产生的拉力。实 际上,这种损失并不很大,羽状角 通常小于30°。因而沿腱轴方向的 分力可以是肌束拉力的90%或更多 (余弦30°=0. 87 )。
理想化的羽状肌肌力矢量图
该结构使有效截面积增加,沿肌腱方向的收缩范围减少
肌肉工作协同关系的深层探讨
■ 肌肉工作关系的讨论:
4、原动肌和拮抗肌一起收缩时,作用相当于固定不动,可稳定相应 的关节,增加跨关节的压力,并产生一个固定基础,以便其它 原动肌的运动。
如手指紧握物体时,腕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以稳定腕关节。
5、有时重力可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如当膝、髋关节处于直立位, 重力可使关节间紧密衔接。
■ 第三类杠杆:作用力点界于重点(阻力点)和关节轴支点之间。 如肱二头肌引起的屈肘运动,运动范围加大,但作用力减小。
肌肉附着点同骨杠杆运动的力学关系探讨
■ 相关讨论
人体中多数是一、三类杠杆,它们都是将肌腱的运动范围在杠杆 运动的同一方向(三类) 或相反方向(一类)上放大,而代价就 是比较费力。这一效应随肌肉附着点越靠近关节越明显。
肌肉附着点同骨杠杆运动的力学关系探讨
■ 肌力对关节的力学效应
关节反作用力: 正常压力的反作用力( Fc )来自关节面的压缩,该力保持关
节面相接触,并起稳定作用,尤其是在快速旋转时,对抗倾向于将 关节面分开的离心力 ( MacConaill 和 Basmajian l977)。
切线分力(Fs)代表着对切线力的反作用力。如果没有这一切线 分力,将会产生关节脱位。一定程度的关节移位当然是一些关节运 动中的正常现象,但它最终必须被抵消掉,否则就会脱位。
可动骨附着点可能偏于该运动平面一侧,这时收缩会发生一额外旋 转分力,使可动骨沿其长轴旋转。
肌肉附着点同骨杠杆运动的力学关系探讨
■ 肌力对关节的力学效应
关节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于骨上的力应有关节面上的一个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抵消,这一反作用力可分解为关节面接触点上 的一个正常压力的反作用力和一个切线分力。
6、原动肌还可与重力共同完成对关节的稳定,如在肩关节,当臂下 垂时,冈上肌和重力共同起稳定作用。
7、当存在强大外力时,原动肌和拮抗肌共同收缩,可使关节稳定于 任一 需要的位置。
肌肉工作协同关系的深层探讨
■ 肌肉工作关系的讨论:
8、协同肌是可以辅助原动肌完成某些运动的肌肉。有时它们还可起 固定肌的作用,甚至部分起原动肌的拮抗作用。如: 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的屈, 主要由很长的指深、浅屈肌完
1、原动肌在起始一个动作时,必须克服被动和主动的阻力,并给肢 体某节段一个角加速度,直到达到要求的角速度,然后必须维 持足够的活动水平以完成运动。
2、拮抗肌在运动起始时可能被激动,之后转入静止,直到运动到减 速期,拮抗肌才被激动起来对运动进行减速和制动。
3、在运动中,原动肌并不是完全不受限制,它要恰好抵消前述的多 种被动因素、惯性力和重力。
肌肉工作协同关系的深层探讨
肌肉工作的效果要看它被激活的程度和它所要克 服的阻力。 阻力包括:重力和惯性力,外部接触或冲击所产生的力;拮抗
肌的主动收缩;需进行伸展和变化的所有结构产生的被动弹性和 粘性阻力等。
肌肉工作的表现:
长度—— 缩短、拉长或不变 张力—— 增加、减少或不变 运动—— 向心、离心或静力性运动
肌肉形态的功能意义
■ 不同类型肌肉的收缩力量与范围的分析
1、主要肌纤维平行于拉力方向的肌肉多长而细,如缝匠肌。 这种肌肉拉力很小,但收缩范围很大。
2、若要产生较大的拉力,则肌肉的截面积必须增大。羽状肌是 对这一规律的最佳佐证。
肌纤维与肌腱轴心成一定角度 排列(羽状角),因为此种情况肌纤 维较短,且沿肌腱方向的缩短仅是 肌纤维缩短的一部分,故其收缩范 围较同等体积的带状肌收缩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