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 关。
2.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正常值:0.45%
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
原和一些凝血因子。
二、血浆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 变,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分类: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大
小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Leabharlann Baidu三节血细胞
二、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数量与生理功能 男性:4.5~5.5×1012/L;Hb:120~160g/L 女性:3.8~4.6×1012/L;Hb:110~150g/L 新生儿:6.0×1012/L; Hb:5天内达200g/L
生理功能 主要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并缓冲 血液酸碱度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
4.嗜酸性粒细胞:
不能杀菌,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 作用。 其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白质,参与 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所以,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蠕虫)时,嗜 酸性粒细胞增多。
5.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 淋巴细胞主 要与体液免疫有关。
溶质中血浆蛋白含量最多,其余为无机盐及蛋白有 机物等。
(一)血浆蛋白
清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0-80g/L
白蛋白(A):约40~55g/L 球蛋白(G):约20~30g/L 纤维蛋白原:约2~4g/L A/G比值:1.5~2.5:1
(二)无机盐 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
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 氨和胆红素等。血中NPN主要经肾脏排出,测定血 中NPN或尿素的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 状况和肾功能。 (四)其它
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 素、激素以及少量气体等。
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
1.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血沉:RBC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沉 降速率。
数值:男子为0~15mm/h,女子为0~20mm/h
其与红细胞的双凹圆盘形、表面带负电荷有关。细 胞叠连会使血沉加快。
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 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血沉可明显 加快。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①可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
②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
(三)颜色 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四)粘滞性
由血细胞、血浆蛋白的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所致
(五)血浆渗透压 血浆中所含溶质的颗粒数目成正比。
第二节 血浆
一、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含水约90~92%,含溶质约8~10%。
血 细胞
二、血浆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减少时,比重下降。
(二)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pH为7.35~7.45•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 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 等。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肾性贫血)
雄激素、T3、生长素
3、红细胞的破坏 寿命120天,脾功能亢进时可发生脾
性贫血
PO2↓ RBC↓ Hb↓
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
(主)
肝细胞(次)
雄激素 T3
生长素
三、白细胞
(一)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计数
总数:4.0~10.0×109/L
分类: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 单核细胞占3~8% 嗜酸性粒细胞占1~4% 嗜碱性粒细胞占0~1%
四、血小板
㈠数值: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 ㈡变异:可有6%~10%的变化:
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
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 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
㈢功能特性: 粘附: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板
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 物的形成→松软血栓。
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 细胞→扩大血栓。 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 →坚实血栓。
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
⑴前提条件:红骨髓造血功能正常 (再生障碍性贫 血)
⑵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 成人每天需20~30mg合成Hb,其中5%由食物补 充,95%由体内铁(来自RBC破坏)的再利用。铁摄 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小 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成熟因子: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合成有密
切关系,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巨
幼红细胞性贫血)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干细胞 ↓
早期红系祖细胞 (BFU-E)
↓ 爆式促进因子→ 晚期红系祖细胞 (CFU-E) ↓
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 ↓
网幼红细胞 ↓
成熟红细胞
骨髓
缺氧、RBC↓或Hb↓ ↓
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 肝细胞(次) ↓
(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 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 粒细胞增多。
2.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 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 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3.嗜碱性粒细胞: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
2.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正常值:0.45%
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
原和一些凝血因子。
二、血浆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 变,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分类: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大
小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Leabharlann Baidu三节血细胞
二、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数量与生理功能 男性:4.5~5.5×1012/L;Hb:120~160g/L 女性:3.8~4.6×1012/L;Hb:110~150g/L 新生儿:6.0×1012/L; Hb:5天内达200g/L
生理功能 主要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并缓冲 血液酸碱度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
4.嗜酸性粒细胞:
不能杀菌,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 作用。 其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白质,参与 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所以,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蠕虫)时,嗜 酸性粒细胞增多。
5.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 淋巴细胞主 要与体液免疫有关。
溶质中血浆蛋白含量最多,其余为无机盐及蛋白有 机物等。
(一)血浆蛋白
清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0-80g/L
白蛋白(A):约40~55g/L 球蛋白(G):约20~30g/L 纤维蛋白原:约2~4g/L A/G比值:1.5~2.5:1
(二)无机盐 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
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 氨和胆红素等。血中NPN主要经肾脏排出,测定血 中NPN或尿素的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 状况和肾功能。 (四)其它
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 素、激素以及少量气体等。
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
1.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血沉:RBC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沉 降速率。
数值:男子为0~15mm/h,女子为0~20mm/h
其与红细胞的双凹圆盘形、表面带负电荷有关。细 胞叠连会使血沉加快。
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 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血沉可明显 加快。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①可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
②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
(三)颜色 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四)粘滞性
由血细胞、血浆蛋白的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所致
(五)血浆渗透压 血浆中所含溶质的颗粒数目成正比。
第二节 血浆
一、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含水约90~92%,含溶质约8~10%。
血 细胞
二、血浆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减少时,比重下降。
(二)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pH为7.35~7.45•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 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 等。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肾性贫血)
雄激素、T3、生长素
3、红细胞的破坏 寿命120天,脾功能亢进时可发生脾
性贫血
PO2↓ RBC↓ Hb↓
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
(主)
肝细胞(次)
雄激素 T3
生长素
三、白细胞
(一)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计数
总数:4.0~10.0×109/L
分类: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 单核细胞占3~8% 嗜酸性粒细胞占1~4% 嗜碱性粒细胞占0~1%
四、血小板
㈠数值: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 ㈡变异:可有6%~10%的变化:
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
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 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
㈢功能特性: 粘附: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板
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 物的形成→松软血栓。
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 细胞→扩大血栓。 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 →坚实血栓。
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
⑴前提条件:红骨髓造血功能正常 (再生障碍性贫 血)
⑵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 成人每天需20~30mg合成Hb,其中5%由食物补 充,95%由体内铁(来自RBC破坏)的再利用。铁摄 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小 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成熟因子: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合成有密
切关系,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巨
幼红细胞性贫血)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干细胞 ↓
早期红系祖细胞 (BFU-E)
↓ 爆式促进因子→ 晚期红系祖细胞 (CFU-E) ↓
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 ↓
网幼红细胞 ↓
成熟红细胞
骨髓
缺氧、RBC↓或Hb↓ ↓
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 肝细胞(次) ↓
(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 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 粒细胞增多。
2.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 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 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3.嗜碱性粒细胞: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