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背景下

高中生物教学启示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探究,自由地放飞心智与心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活跃与主动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的追求。

1、系统全面深入地解读课标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是真的实施起来感觉很矛盾。让学生讨论吧,没那么多时间,而且还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学生有时根本说不到点子上来,讨论了许久却没有什么印象,实际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教师自己讲又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违背新课程理念。

后来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逐渐感受到新课程的理念:不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当作主要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的关心要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结果的关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的关心要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的量的关心。过去课堂教学是紧抓教材几乎不去研究大纲,教学就是教教材。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现在逐渐感觉到应该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素材。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

标的理解与把握,只有解读好课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对课程标准的重新认识后,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适度的调整。比如必修3“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这一节,假如不按照课程标准执行,学生感觉会非常难,到处都要记忆,但到处都记不住,都不理解。所以要按照课标来展开课堂教学,比如“人的神经系统及大脑结构”不作要求,就大胆的不要讲了。“大脑皮层的功能”只要求掌握运动区、体觉区与语言区,其它不作要求,就没必要展开讲了。“兴奋传导”则按照课标是重点也是难点,就要仔细准备,我准备了课件加以直观演示,并给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如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等等。这样学生既发挥了主体作用,又突出了重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2、精选整合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孔子也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能否通过生物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性教学”能否实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

比如,在讲到蒸腾作用时,可问学生: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那有谁知道在自然界中水也可以由低处流向高处?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吸引起来。当然聪明的同学猜到了老师的意图,知道是蒸腾作用,此时教师可适当加点“兴奋剂”,来加强蒸腾作用的“威力”:问:有谁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树吗?有些学生知道是桉树,但不知道具体有多高。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澳大利亚的杏仁桉树一般都高达100米,其中有一株,高达156米,树干直插云霄,有五十层楼那样高。在人类已测量过的树木中,它是最高的一株。鸟在树顶上歌唱,在树下听起来,就象蚊子的嗡嗡声一样。所以,假如你住在50楼的话,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将水输送到家里,可见蒸腾作用的力量有多大。如此一来,学生带着这个好奇的

心理去学习,学习的效果就出来了。所以从这节课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对课程标准中那些基本学习目标要求并不难的课题来说,不能因目标定位的简单而降低课堂效益,应该挖掘、丰富这节课的教学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课堂效益。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暴露学生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其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3.1 在教师主导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学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个体自已独立思考,自己发现、研究问题,探索知识。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主学习应建立在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生自学意识上,但在自主学习中,教师依然是主导,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的“目标主导”、“问题主导”、“任务主导”和“学案主导”,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

3.2 精选适合进行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取长补短。

学生自主学习而获得对某生物学主题的意义建构可能并不全面或正确,这就需要在一个相互协作的学习群体中对各自的观点、假设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协商和辩论,使不同的观点得以交锋、碰撞,从而加深、补充、修正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取长补短。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学生合作学习的,如果问题过于简单,答案过于明显,开展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从而浪费宝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