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论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的“三要素”理论
三要素
意识形态 赞助人
诗学观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反映特定经济形态、特定阶 级或社会团体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
意识形态是赞助人、人民与要求翻译和出 版的机构强加给译者的。
意识形态决定了译者的基本翻译策略 和对原文语言及文化上的解读处理。
诗学观
诗学是关于 诗作和诗歌 及其技巧研 究的理论, 也是关于文 学和艺术的 理论。
翻译中的操纵概念
译者在处理原文本以及生成目标文本的 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有权也 一定会根据需要对文本进行改写 (rewriting)。 翻译就是对原文本的改写,是创造另一 个文本形象的形式。而改写即操控,其 积极方面通过引进新概念、新的文学载 体和新的表达手段等而有助对文学和社 会的演进。
安德烈〃勒菲弗尔
生平简介
主要思想 评价
生平简介
André Lefevere (1944——1996) 生于比利时,后移民美国
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分校,任翻译和比较文学教授
当代西方比较文学和翻译理论家
主要思想
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 翻译中的操纵概念
翻译的“三要素”理论
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
关注翻译与文化的相互作用、文化 作用于和制约翻译的方式以及语境、 历史和传统问题。 任何文学都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社会、 文化环境里,它的意义和价值,以 及对它的解读和接受,始终会受到 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参照的因素 的影响和制约。
翻译当然是改写;一切 改写,无论意图如何, 都反映一定时间阶段 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形 态;改写是在权力操控 下进行的,有助于一种 文学和一个社会的进 化
BACK


语言学
文化学 西方文艺理论 比较文学理论
译文读者的选择与定位问题
译本的批评与接受问题
Fra Baidu bibliotek
外 部 理 论 基 础
理论形成
赫曼斯指出:“从目标文学的视点来看, 所有的翻译都意味着为了某种目的对原 文文本进行某种程度的操纵。”
——操纵理论形成的雏形
勒费弗尔提出把翻译研究纳入多种“重 写”和“折射”研究的范畴之内,并在 《翻译、重写和文学名声的操纵》指明 翻译是译者对文本的操纵,并系统论述 了翻译的操纵观。 ——操纵理论 正式形成 BACK


• 梁启超----推崇严复 先生提的 信/ 达/ 雅 三字标准, 但在《哀 希腊》译文中, 采用 意译, 对原文不当之 处进行增删改译, 选 择最适宜的表达形式 来表述自己的政治观 点, 实现自己的政治 诉求, 充分显示出其 译诗的目的 • 梁启超的选择和取舍 则从更深的层次上揭 示了他的政治寄托
课程导航 课程导航
理论形成背景及理论基础
课 程 导 航
安德烈· 勒费弗尔 苏珊· 巴斯内特 理论联系实际 小结
课 程 导 航
课程导航
文化背景
上世纪70年代,以色列学者埃文· 佐哈尔提出了多元系统 理论,把翻译研究引向了”文化转向“的道路。
1976年,在比利时的卢万举行的”学与翻译论坛“上, 美籍学者安德烈· 勒费弗尔提出将”翻译研究“作为一 门独立学科而存在,翻译研究由此开始了广义上的文 化转向。
最重要的因素:时刻操纵着翻译活动的全过 程,对翻译活动的走向、翻译文学的发展前 途、翻译者所处的社会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评价
贡献:勒菲弗尔的操 控论为翻译研究开启 了新的视角,使研究 者从仅仅关注文本内 部因素转向对文本外 部因素的研究。操控 论拓展了翻译研究的 视野,把翻译的研究 从文本拓宽到文化的 领域。
局限:操纵论主要强 调了翻译实践活动环 境因素对译者的制约 作用,在译者的对文 体理解阐释及表达时 发挥的能动性方面论 述较少。把翻译中的 操纵性都归结到翻译 环境因素上,而译者 能动性方面的因素却 为能得到探查。
BACK
苏珊 · 巴斯内特
人物背景 翻译思想
翻译理论原则 深远意义
翻译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操纵论代表人物。 英国沃里克大学资深教授、翻译家、诗人和文学家, 曾任该校副校长、原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早年在欧洲多国接受过教育,掌握多门语言并了解多 种文化,在意大利开始其学术生涯,到沃里克大学任教 前曾在美国短期工作。她的研究范围包括:比较文学、 翻译研究、英国文化、拉美文学、戏剧作品、女性 作品和后殖民时期的翻译现象等。 主要著作主要有:《翻译研究》,《比较文学 批评导论》,与安德烈〃勒菲弗尔合著的《文化构 建》《翻译、历史和文化》等。
1.强调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 2.要求译文读者对文化差别要 努力适应 3.翻译目的意在文化交流, 文化第一位,信息第二位
1.翻译的研究对象是读者 2.努力迎合读者的要求,适 应读者的接受程度 3.翻译旨在跨文化交际,信 息第一位,文化第二位
真实性
对伪译进行辨证分析,拓宽伪译现象, 结合伪译现象事实存在的合理性,标新 立异地提出译者应注重原作与译作之 间的内在联系和渊源。 没有局限于原作与译作的界限和翻译 真伪的辩解,而是进一步分析翻译本身 的复杂性与灵活性。
文化背景
1980年英国学者苏珊· 巴斯内特出版的《翻译理论研究》 中指出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之门。
1990年,苏珊· 巴斯内特与安德烈· 勒费弗尔合编的《翻 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正式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 转向”。
理论基础
直译与意译问题
内 部 理 论 基 础
译者风格问题 原语取向与译语取向问题 等值与再创造问题
BACK
• 意识形态对译文的操纵 • 诗文对译文的操纵 • 赞助人对译文的操纵

• 文学手段、模式、主题、 原型人物、情节和象征的 总和
• 观念

• 梁启超在其译文中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改写并操 纵原诗, 尤其体现在文学和文化两方面 • 采取意译及归化的手段, 既迎合了译文读者的口 味, 又达到了自己唤醒国人的目的
苏珊〃巴斯内特开创性地提出了不同于传 统的翻译理念与标准,明确地将文化的概念 引入翻译研究中, 提出文学翻译的实质就是文 化翻译。在始终坚守翻译的文学性的同时, 巴 斯内特又强调了文学翻译中文化信息传达的重 要性, 并指出翻译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调适的 结果。作为操作论的代表人物,她将意识形态 纳入翻译的视野,同时她的思想及著作又进一 步深化并充实了勒菲弗尔提出的操作论,对后 世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赞 许 以因 人杂 阶 体 助 或 出为 对志 层 人 支 版译 翻、 、 如 可 持 者 译电 皇 宗 以 必若 的视 室 教 。 须想 影等 、 组 是 得使 响传 出 织 个 到自 力媒 版 、 人 赞己 不机 社 政 也 助的 可构 及 党 可 人翻 低。 报 、 以 的译 估赞 纸 社 是 允得 助 、 会 团 , , , ,
灵活性
有机统一性 不论以读者为中心还是以译者为中心,
作者、译者和读者应达成共识和默契, 形成统一。
英文影片“Bathing Beauty”在片名汉译时,既要尊 重片名形式和原意,又要雅俗共赏。此影片的译名 是
《出水芙蓉》
“芙蓉”一词的运用既在形式上与片名的头韵吻合, 用修辞手法比喻美女;加之“出水”使意境呼之欲出, 超出本意“洗浴中的美丽女子”。此片名,经意象法 处理,显得“清新脱俗、意境尽现”,真正反映出翻 译的真实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文化翻译
翻译的基本单位不是单词,不是句子,甚至不是 语篇,而是文化。翻译的文化性与历史性是紧密 相关的。 反对以往的规定性翻译研究,主张采取描写的方法 研究已存在的翻译现象 。 翻译要突破语言障碍,实现并促进文化交流及跨 文化信息传递。语言不是翻译的操作形式,文化 信息才是翻译操作的对象。
文化翻译观 与 读者反应论 比较
诗学的形成发 生于某一特定 时期,往往是 对当时实践中 某些类型的选 择,同时又排 斥另外一些类 型。 两部分:一张 文学技巧、体 裁、主题、典 型人物和情景、 象征的清单; 关于文学在整 体社会体系里 有什么或应有 什么作用的观 念。
赞助人
赞助人是文学系统的双重操控因素之 一。
赞助人是可能有助于文学作品的产生和传播, 同时有可能妨碍、禁止、毁灭文学作品的力 量(人或机构:宗教集团、阶级、出版 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