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讨论问题:宗教改革如何引发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的背景
宗教改革本来一次思想的大变革,但也引发了社会、政治、军事的大冲突,其出现与当时的许多背景因素有关系。
1.原文圣经的发行
1453年奥斯曼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逃亡到西欧的学者们带来了大量的古典,其中包括希腊文原文的圣经。伊拉斯谟校订出版了《新约圣经》的希腊文原文版。马丁路德研究希腊文圣经,认识到圣经里面讲的是“因信称义”,而不是拉丁文翻译的“因信成义”,这对他是很大的触动。
2.印刷术的出现
印刷术的发明/引进带来了信息革命,推动了宗教改革的迅猛发展。宗教改革以前,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圣经,只能完全听信各地神父对经典与教义的解释。然而在1456年古腾堡在美茵兹的印刷厂印刷了一本拉丁文圣经,之后更多的人能够自己阅读圣经,自己思考,带来对教会解释的质疑。
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者的文章通过印刷发行迅速传递到各地,宗教改革的思想迅速传播。
3.人文思想
在15世纪出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重视教育,重视思考、研究,这对宗教改革和同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都有很大的影响。当时的人文主义并没有怀疑神的意思,但确实带来了对教会传统、对教会权柄的质疑。人文主义发展到后来对神产生怀疑,不过那要到启蒙主义时期才渐显端倪。
4.教会的腐败
中古世纪的人民主要的心灵依靠都是宗教,对于外在的教会礼规非常重视。随着工商的发展,教会也坐拥庞大的教产,这样的富裕使神职人员的道德松懈,教会中的丑闻不断的发生。许多的高级神职人员的职位都是以金钱而不是道德换来的。有时教会为了纾解财政方面的负担,经营酒店赌场,公然贩卖赎罪券并声称能以之赎回炼狱之刑。一些高级神职人员甚至卷入性丑闻,其中教宗亚历山大六世的私生活和其于1501年10月30日主持的栗子宴会可以算是性丑闻的代表事件。虽然意大利本土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经济蓬勃发展,以及圣伯尔纳定等教士的努力,并未对天主教义与教会产生太多的不满,但是在意大利之外的地区,逐渐对代表意大利人势力的天主教会高层产生不满,特别是在
1418年天主教会大分裂结束之后,更加深了这样的情势。这些腐败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者对教会权柄的质疑,腐败带来的许多社会矛盾遇上宗教改革的导火索就演变成社会运动和武装冲突。
5.宗教与政治密切联系
中世纪的宗教与政治密切联系。教皇和教会积极参与政治,教皇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加冕,派代表参加议会,亲自推动十字军东征,教会与政府在经济上也有许多纠葛。政治领袖也很自然地也介入宗教的事物,他们建立教会、修道院,出兵支持十字军东征。这种密切联系的后果是信仰的问题马上演化成为政治,并进而军事的问题。宗教改革过程中,各级的世俗政权纷纷表明立场,并且使用政治、军事的力量支持自己的立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支持罗马,发诏书通缉马丁路德;德意志的选侯腓特烈三世则是马丁路德最坚定的支持者,将马丁路德保护起来;慈运理在日内瓦成立政教合一的新教政府,亲自上阵打仗捍卫自己的信仰;英国亨利八世宣布脱离罗马教会而成立英国国教会,却没有进行信仰上的宗教改革。
6.工商业复兴的影响
中古世纪的欧洲大致分为教士、贵族还有骑士的上等阶级,跟农奴以及平民组成的下等阶级。随着工商业的复兴创造出了一个新的阶级──中产阶级,大多由平民商人所组成的中产阶级发展出了完善的商业组织如行会和银行等中产阶级主导的机构。但是民
生问题也随之而来,像贫富差距以及阶级对立等等。人民除了要对政府纳税,教会的各项圣礼,仪式等等也都要付费。这些社会的矛盾与信仰的矛盾混合在一起,引发社会运动和战争。
宗教改革的过程与重要人物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在耳弗大学(Erfurt)获文学硕士,又学半年法律。接着入修道院苦修,1507年获立为神父。1512年获威登堡大学神学院博士,随即教授《圣经》曾讲授诗篇(1513~1515)、罗马书(1515~1516)、加拉太书(1516~1517)和希伯来书(1517~1518)。他是德国最早用德文对照新旧约原文授课的教授之一。然而他继续依然教会律法潜心苦修,结果,使他更加强烈的不能满意于“新路”的观点。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得到内心的平安。直到有一天他在研读《圣经》时,看到“义人必因信得生”(罗马书1:17)时,突然觉醒到原来人的得救只是因为他对上帝的信仰以及上帝的恩赐,其他一切的律法都不能保证使人得以“称义”。他这信念也在获得同校一些教授的支持,加上亲眼看到人们受骗购买赎罪券的情形,又耳闻教会主教买卖圣职的丑事,他开始攻击教会出售赎罪券的作法。1517年10月31日他将批判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威登堡大学的教堂门口。由于当天恰巧是重要节庆诸圣节前夕,使得很多人看到张
贴的内容。当时古腾堡活字印刷已经商业化超过两个世代,因而印刷的文字两周后传遍全德国;四周后各种译文传遍全西欧。1521年1月3日教宗良十世终于下令将他革除教籍,他原本只要改革教会一部分制度,从此他也不再承认教宗的权威。此后他所代表的教派总称为“更正教”或“新教”,与之相对的东方的正教会、西方天主教,则称为旧教。他直接建立的教会成为“路德会”或“信义宗”。他改革的教会仍保留《圣经》没有明文禁止的教会传统。
慈运理
胡尔德莱斯·慈运理生在瑞士的威德赫斯城(Wildhaus),在巴塞尔、伯恩及维也纳受教育。慈运理在维也纳就读大学,当时候的维也纳大学正在推行大学改革。当时在人文主义者采尔蒂斯等人的领导下,促使大学接受了人文主义者的改革。随后,他又在巴赛尔大学内,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强化了他对人文主义的立场。于瑞士东部接受区牧的职务,在1519年成为苏黎世教会的牧师。慈运理在语言上是很有能力的,他可以将无论是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翻译成苏黎世的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在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运理的圣餐版本替代。改教的主题是教会内道德的重整,他开始攻击赎罪券,且是有计划性的攻击。在圣礼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