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观性角度探析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的连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主观性角度探析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的连用
作者:唐露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6期
【摘要】语气词连用的情况在现代汉语里越来越普遍,文章拟从主观性的角度探析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的连用,主要讨论六个常用语气词连用的情况,并从主观性的角度分别对每一组做出阐释,有助于对语气词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利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加深入的对这类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进行教学。
【关键词】主观性;现代汉语;语气词;连用;情感
语气词连用的情况在现代汉语里越来越普遍,但是一般的语法书里都很少谈到它,即便谈到也都比较简略,目前的研究还很不够,因此对这种语言现象作进一步考察是很必要的。英语没有如此发达的语气词系统,它主要运用情态助动词及动词的词形变化表示各种语气,用语气词来表达各种语气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对语气词连用的主观性研究其意义在于对灵活的言语形式从主观性的角度进行解析,利于人们用更准确的言语形式传达所要表述的信息和所要传递的情感,也利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加深入的对这类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进行教学。
一、语言的主观性和语气词的连用
自上世纪开始,欧洲大陆的一些语言学家就已经注意到了语言的主观现象。但是,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在里昂、特劳戈特等语言学家的推动下,才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显著内容。国内语言学界对于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的重视,是从沈家煊对论文集《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的语言学视野》及对里昂、特劳戈特等学者关于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探讨的介绍开始。沈家煊先生指出:语言的韵律变化、语气词、词缀、代词、副词、时体标记、情态动词、词序、重复等手段都可以用来表达主观性。里昂指出语言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认识。
本文主要讨论六个常用语气词两两连用的情况,分别是“的”“了”“啊”“吗”“吧”“呢”,根据现代汉语的使用情况对这六个常用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进行了分类,共可以分为十三组:“的了”“的呢”“的吗”“的吧”“的啊”“了呢”“了吗” “了啊”“了吧”“了的”“呢啊”“呢吗”“呢吧”。本文的所有语料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CCL语料库。
二、语气词连用的主观性
(一)“的”与其他常用语气词的连用
“的了”表示说话人在主观认识上强调对所叙述的事情的一种肯定或者确定,表现了说话人对一般意义的特定的叙述,含有说话人认定自己所说的都是事实的意义,常常用在陈述句的末尾。“的”表示情况确实如此,表示确定的语气;“了”的意义比较复杂,“了”作为句尾语气词也有表达事态变化的意义,包括已经发生的或者即将发生的,由于“了”的进一步虚化,也经常表现说话人的主观性认定。
“的呢”有两种情况:a.疑问句中,常常表示反问或者选择。b.陈述或者感叹句中,表示对叙述情况的确定,情感上含有感叹的主观情绪。相比较而言,a多是对客观事实的提问,而b 的主观性较强,情感上表感叹。“的”表示确定的语气;“呢”表示疑问或者感叹或者肯定的语气,疑问义是“呢”的基本意义,感叹和肯定的语气是由疑问义泛化而来。
“的吗”用于疑问句末尾,表示对所叙述的情况的疑问或者反问,疑问希望听话人给出确切的答案,反问与听话人持不同意见,以此来反驳其认识,两者在主观认识上都是对所叙述事件的进一步的确认,对听话人提出疑问。“的”表示确定的语气;“吗”表示疑问语气。
“的吧”有两种情况,一是疑问句中,表示对所叙述事情的进一步的推测或者估计,说话人是揣测的语气,在主观认识上希望听话人与自己持相同意见,给说话人以肯定的答案;二是非疑问句中,说话人是以舒缓的语气陈述某一情况,主观上也是希望听话人与自己持相同意见,这种意义由上面的揣测义虚化而来。“的”表示确定的语气;“吧”表示揣测或者舒缓的语气,可以表示试探、询问、估算、猜测的意味。
比如:(1)晚上走地道,你会害怕的吧?说话人在主观认识上认为“晚上走地道,你是会害怕的。”是对所叙述的这件事情的进一步的推测或者估计,希望听话人给出与自己认识一致的答案。
“的啊”一是疑问句中,帮助增强疑问语气,二是非疑问句中用感叹的语气表示对所叙述情况的确认,“的”表示确定的语气;“啊”表示感叹的语气。
比如:(2)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啊。说话人用舒缓的语气来感叹“困难是可想而知的”;(3)良师是永远值得尊敬的啊!说话人感叹“良师是永远值得尊敬的”,在主观情感上抒发自己的感慨。
(二)“了”与其他常用语气词的连用
“了呢”有两种情况:一是疑问句末尾,表示对已经发生的或者新发生的情况提出疑问;二是非疑问句末尾,感叹句或者陈述句末尾,表示对已经发生的或者新发生的情况的感叹,肯定说话人自己的意见。“了”作为句尾语气词在此处也还带有时体意义,包括已经发生的情况或者新发生的情况;“呢”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这是它的基本意义,在非疑问句中,由于词义的进一步虚化,表示感叹语气或者肯定语气。
“了吗”表示说话人对所叙述的已经发生的或者新发生的情况提出疑问,是对所叙述情况的进一步确认,说话人在主观认识上希望听话人给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了”在此处表示已经发生的或者新发生的情况;“吗”表示疑问语气,是对事件的进一步确认。
“了吧”有两种情况:一是疑问句末,表示对已经发生的或者新发生情况的揣测、估计、推测,说话人在主观上对听话人表示怀疑,希望听话人给出确定的答复;二是非疑问句末,可以表示对所叙述情况的揣测,也可以表示试探、询问,希望听话人与自己意见相同,听取自己的见解。“了”在此处表示已经发生的或者新发生的情况;“吧”表示揣测的语气。
比如:(4)您在北京住了好几代了吧?说话人对“您在北京住了好几代”表示揣测,实际上说话人已经主观上认定这一事实,只是希望听话人给出确定的答复。
“了啊”一是疑问句末尾,说话人表示对所叙述事件的疑问,多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提出质疑,主观上往往带有不认同的情绪;二是非疑问句末尾,感叹已经发生的或者新发生的事情,使语气更加舒缓,主观情感更加丰富。“了”在此处表示已经发生的或者新发生的情况;“啊”表示感叹的语气。
比如:(5)怎么分成了国有股、法人股、个人股了啊?说话人对“分成国有股、法人股和个人股”表示疑问,主观上有不满情绪,是对所叙述情况的不认同。
“了的”表示对已经发生的情况的进一步确认或者肯定,常用在陈述句末尾,方言口语中使用得比较多,说话人主观上有强调义。“了”在此处表示已经发生的或者新发生的情况;“的”表示情况确实如此,表示确定的语气。
(三)“呢”与其他常用语气词的连用
“呢吗”表示用肯定的语气对听话人提出疑问,多数都是反问句,说话人主观上认定事实,以此来反问听话人,常常有表示否定的副词“不”出现,形成“不……呢吗?”的句式,在口语中较多。“呢”在此处表示肯定的语气;“吗”表示疑问语气,是对事实的进一步确认。
“呢吧”用于疑问句和陈述句中,在疑问句和陈述句中都表示对所叙述情况的揣测,主观性强,都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推测之义,也有感叹的意味,说话人主观上实际对已认知的已经加以肯定,希望听话人给予肯定的答复。“呢”在此处表示感叹的语气;“吧”表示揣测的语气。
“呢啊”用于陈述句或者感叹句中,表示用肯定的语气感叹某一情况,说话人主观上认定事实,又带有感叹的情绪,由于语音的影响,“呢”和“啊”连用通常写作“哪”,并且句子中常伴有“着”的出现。“呢”在此处表示肯定的语气;“啊”表示舒缓感叹的语气。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