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回归本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教学回归本色
河南省安阳市胜利路小学王红玲
论文摘要:正确取精弃糟,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的精华,准确把握数学的命脉,回归真实的数学课堂本色,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回归有效思考感悟思维交流能力提升
正文:
课改,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让‚冰冷‛的数学课堂‚火热‛起来,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在数学课堂‚风景‛越来越美丽的时候,我们千万别只顾‚观赏美景‛而步入了‚歧途‛。如今有的课花样百出,活动操作一个接一个,看似高潮迭起,实则‚华而不实‛;有些只见动手,不见思维;各个环节看似‚井然有序‛,但却缺少数学思想的逻辑联系;学生情绪看似高昂,却缺少了冷静的思考与理性的分析。毕竟数学知识是严谨的,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因此我们要做到数学问题多一点,思考感悟应多一点,思维交流应多一点,学生学习、运用数学的能力提高一点。扎扎实实地从形式表象追溯到知识本质,求真,是科学的生命,同样是课程改革的生命。我们一线教师在课改道路上,要学会正确取精弃糟,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的精华,准确把握数学的命脉,回归真实的数学课堂本色,从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创设情境少一些,数学问题多一些
真实的课堂不是作秀演练的课堂。到今天为止,大多数老师摈弃了作秀的课堂,能够将话付诸于行动,但在某些课堂中还是可以观察到作秀的痕迹。譬如:在西湖区青年教师岗位培训班的讲座中,万祥荣老师曾举过这样一个案例,在教学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时,教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生:春天!
师:那春天会怎么样呢?
生1:小草绿了。
生2:花红了。
生3:燕子飞回来了。
生4:青蛙睡醒了。
生5: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
……
生N:我们脱去冬装,换上春装。
师(连忙接上):换上春装之后我们可以干什么去呀?
生(恍然大悟):春游!
师(高兴):对!我们可以去春游。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春游好吗?
生:好!(学生边应和着,边小声议论:老师是骗人的。)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看看二(1)班的小朋友在去春游的路上都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情?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平时不经意的‚作秀‛和‚机关‛被我们的学生算尽了,学生已经深深地了解我们的老师,为了讲课可以任意的编故事。这一场老师导演的‚生活秀‛被学生活活地识破了。万老师说:‚你不能实现的,就不要轻易许诺。‛
再比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二、低效活动少一些,思考感悟多一些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新的理念指导,众多的新模式,不少老师欣喜若狂,争相模仿。于是,不计成本地花大量的时间去制作课件;盲目地、形式化地设计小组合作等……课堂上多姿多彩,热闹非凡,课改成了一张张虚多实少的‚花架子‛。曾听一位老师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鸟语花香、小桥、河流,一些大
白鹅在河里嬉戏,这时优美的音乐响起,教师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唱起了《春天在哪里》,还边唱边舞,学生也随着一起尽情欢唱。接着老师问:‚大家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师:‚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动物王国’。‛然后电脑播放动画片。接着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纷纷积极发言:生1:‚我发现桥下面有水!‛生2:‚我看见小河里有鱼。‛生3:‚树下有5只兔子在跑。‛生4:‚几只小鸡在吃虫子。‛生:……十几分钟过去了,本该体现的数学信息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学生一直纠缠于音画的非数学信息之中。这种热闹绚丽的课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建构又有多大好处呢?
其实形式热闹的课堂不一定都是真正的活跃,静静的课堂中也有活跃的思维,甚至表面的安静更能蕴育激烈的思维,迸发火热的思考,这才是数学课堂应有的独特魅力。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
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整理生的学习兴趣。
三、空泛提问少一些,思维交流多一些
一节缺少思考含量的数学课,一节缺乏智力挑战的数学课,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也算不得一节好课。有些数学课之所以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就是因为缺乏思维含量。整节课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往往启发、示范在前,为学生扫除一切障碍,在教师的“精心铺垫”与“积极引导”下,教学过程行云流水,学生发现结论轻轻松松,探索规律顺顺当当,几乎无需智慧努力就可唾手而得。而另一些数学课,虽然并不缺少问题的数量,但是问题缺乏挑战性,整个教学过程被一个个小问题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是“对答如流”,但就是激不起思考的热情,感悟不到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体会不到思考的乐趣,思维得不到发展。这样的课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数学课应有的“思考味”,如同一杯白开水。
因此,首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适当增加问题的挑战性,是增加“数学味”的要诀之一。具体地说,就是要善于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使学生经历“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茅塞顿开的激动——问题被突破的愉悦”的过程,从中品味思考的乐趣,发展思维的能力,获得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其次,数学课程不再只强调提供系统的数学知识、学生会解多少道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