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女性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
主要观点:
激进主义的女性主义认为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关于 妇女压迫的根源是缺少政治和公民权利的观点是肤 浅和表面的,也不赞成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关于妇 女受压迫的根源在于阶级压迫的观点。而是认为我 们需要深入检验男人和女人的性、生育权力以及责 任,以充分理解造成男性统治和女性屈从的这一持 久稳固的制度。 他们试图以性别压迫来解释许多社会压迫,认为妇 女受压迫的根本原因是以权力、统治、等级制度为 特征的父权制的存在,妇女要真正获得解放,不仅 要摧毁这一体制的法律和政治结构,也要摧毁它的 社会和文化结构,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
“第一波女性主义”(THE FIRST-WAVE)
实践活动包括: 法国:受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思潮的影响,18世纪 90年代出现女性俱乐部,女性活动家玛丽· 戈兹发表 第一个“女权宣言”,主张自由平等的公平权利不 能限于男性; 美国:组织性运动的时间是起于1848年,在纽约州 色内加瀑布市召开的第一次女权大会,通过《权利 与意见宣言》,大会主要组织者有莫特、斯坦顿和 安东尼; 英国:1859年,英国第一个女权组织“郎汉姆女士” 成立了“促进女性就业协会”;1915年英国女性协 会成立,一战期间进入高潮。 玛丽· 沃斯通克拉夫特,是第一次浪潮中最著名的领 导人,发表《为女权辩护》,为女性要求工作权、 教育权、政治权和投票权。

二、女性主义的历史进程
早期女性的声音:
15世纪:彼森(Christine de Pizan)1405年出版的 《女性之城》(the book of the city of ladies),反 对仇女的观点,讨论了神话和历史中女性的优越性, 是全世界第一位女性主义者; 16世纪:神秘哲学家安里西· 哥內留斯· 阿格里帕 (Heinrich Cornelius Agrippa)在1529年所著的 《关于女性之高贵卓越的演说》(The Declamation on the Nobility and Preeminence of the Female Sex)表达了两性平等的思想; 17世纪:英国的艾斯泰尔(Mary Austell) ,是那个 时代最激进也最系统的女性主义者,她的行动被誉 为英国第一次稍具规模的女性主义抗争。
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强调保护个人权利,他们认为, 妇女受压迫的主要根源在于社会中的一系列传统和 法律压抑了妇女的潜能,所以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一 直为妇女取得各种权利,为消除歧视妇女的法律和 社会习惯而斗争,如选举权、个人财产权、受教育 权以及平等工作机会权利等。

“第一波女性主义”(THE FIRST-WAVE)




时间: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 历史背景: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 “第一波女性主义”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 目的: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选举、教育、就业), 追求经济上的解放。 理论特征:第一波女性主义思潮显著特征在于强调权利平 等,为女性争取政治上的平等。这一时期,女权主义还没 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他们对女性被 排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公共生活之外作出回应,争取 扩展社会契约,为女性争取政治公民权。在1920年,美国 妇女在《美国宪法》第19次修正案中被赋予选举权,这是 第一波女权主义思潮的高潮。 代表人物与著作: 泰勒(Harriet Taylor),《女性的选举权》 穆勒(John Stuart Mill),《女性的屈从低位》
——苏红军,柏棣,西方后学语境中的女权主义:第1版[M].广西: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6
“第三波女性主义”(THE THIRD-WAVE)



差异:女权主义的三波思潮虽然存在一些相通点,但更多 的是三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女权主义 第三波思潮所关心的问题不再只局限于“妇女问题”,而 是扩展到一系列与此相关的问题,如环境主义、人权、反 公司运动以及文化生产; 其次,女权主义第三波思潮对待差异和矛盾的态度更加宽 容,女权主义第三波思潮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多样性, 其定义和产生原因都是多种多样的,取决于地域、种族、 经济、阶级、年龄、性倾向等多种因素,她们反对以前女 权主义以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为中心的做法,主张不同种族、 阶级等的人们应相互尊重; 最后,女权主义第三波思潮主张反对本质主义,抛弃启蒙 主义的宏大理论建构,加强女性主体意识,自下而上反抗 父权制的压迫。

一、女性主义的概念
女性主义概念包括三个层面:政治、理论和实践。 政治层面:女性主义认为两性之间的不平等是一个 政治权力问题,因而女性主义就是一场社会意识形 态的、旨在提高女性地位的政治斗争,其最终目标 是消除性别不平等和一切不平等现象,倡导性别之 间的平等、合作与和谐。 理论层面:女性主义是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社会 和人类自身的视角,强调两性平等、肯定女性的价 值观念、学说或方法论原则。 实践层面:女性主义是一场争取妇女解放的社会运 动。
女性主义
主要内容
一、女性主义的概念 二、女性主义的历史进程:三波女性主义浪潮 三、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 四、女性主义的当代发展

一、女性主义的概念
从feminine到feminism Feminism直接来源于feminine,它否定与批判了男 权文化赋予女性的“女人味”或“十足的女性气质”, 实质上“充溢着反传统的所指和能指”。这种所指与 能指不仅包括初期女权运动争取各种政治权利的社会 斗争,而且包含着在法律、教育和文化领域内批判与 建构的理论研究。 从“女权主义”到“女性主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我国学者将feminism译为 “女权运动”,但是由于国内很多人将女权运动视为 洪水猛兽,为了缓解这种偏见,因此改为“女性主 义”,“女性主义”比起“女权主义”含有更多平和 中庸的思想。

(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
男人对妇女的压迫主要是生理上的压迫,因此妇女 解放需要进行生物学革命,只有现代科学技术才能 使妇女摆脱“生育和养孩子的最根本的不平等”, 通过发展人工生殖技术和随后把生育和养育的任务 扩大到全社会便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一学派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对异性恋制度的批判, 他们对各种与性相关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例如性骚扰、强暴、色情、流产、避孕以及强迫异 性恋的实践。因此他们提出了非常激进的妇女解放 道路,认为推翻妇女压迫不能简单地通过改革政治 和经济制度来完成,女性主义必须完全改变性别制 度,如消除性别区分、建立阴阳同体的文化,采取 性分离主义的策略,拒绝异性恋、提倡同性恋等等。
“第三波女性主义”(THE THIRD-WAVE)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 术语界定:“女权主义第三波思潮”这一术语首先出现于 M· 杰奎· 亚历山大、丽莎· 阿尔布里希特和迈步· 西格瑞斯 特的论文集《第三波思潮:种族歧视的女权主义视角》中, 随后,黛博拉· 罗森弗尔德和朱迪思· 斯泰西在1987年的论 文中使用该术语,1995年丽贝卡· 沃克发表了《成为第三 波思潮》一文,鼓励女性青年“拥抱女权主义”,从此 “第三波思潮”引起广泛的讨论与关注。 历史背景:女权主义第三波思潮兴起原因是多方面,包括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新趋势造成的影 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与新型文化传播形式为女权主 义第三波思潮兴起创造了物质条件,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 主义等后学思潮的影响为女权主义第三波思潮的传播奠定 了思想基础。
“第二波女性主义”(THE SECOND-WAVE)
时间:始于20世纪60年代 历史背景: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经历了两次世界大 战,殖民制度瓦解,各种矛盾重新排队,女权主义在这个大动荡 的时期也各树大旗,风起云涌。这个时期的女性主义分道扬镳为 “激进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还有“自由主 义女性主义”。 目的:批判性别主义、性别歧视和男性权力,表面上的性别平等 掩饰了实际上的性别不平等,要消除两性差别。 代表人物及著作: 西蒙娜· 德· 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第二性》(Le Deuxiè me Sexe, 1949) 贝蒂· 弗里丹(Betty Friedan)的《女性的神话》(The Feminine Mystique,1963) 凯特· 米利特(Kate Millett):《性政治》(Sexual Politics) 杰梅茵· 格里尔(Germaine Greer):《女太监》(The Female Eunuch)
(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
代表人物和著作: 杰曼•格里尔(Germaine Greer):《女太监》 (The Female Eunuch) 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性政治》 (Sexual Politics) 玛丽•戴莉(Mary Daly):《妇女生态》(Gyn Ecology)
(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代表人物和著作:
1、玛丽· 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为女权辩护》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2、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John Stuart Mill):《女性的屈从地位》 3、贝蒂· 弗里丹(Betty Friedan): 《女性的神话》(The Feminine Mystique,1963) 贝蒂·弗里丹( Betty Friedan,1921 - 2006) ,美国女性主义理 论者和实践者,于1963 年出版的《女性的奥秘》一书成为美国乃 至世界女性解放的“圣经”,与波伏瓦的《第二性》一道被视为女 性主义理论的经典之作。针对美国战后妇女问题的现状,弗里丹提 出一个深刻的观点: 女性有争取实现自身价值的权利,而不应当因 此而觉得有任何羞愧和内疚。
“第三波女性主义”(THE THIRD-WAVE)



理论特征:第三波女权主义思潮显著特征是强调文化权利,为 女性争取文化上的平等。受到反本质主义的影响,人们拒绝为 女权主义第三次思潮下一个标准的定义。莱斯丽· 黑伍德和詹妮 弗· 朱瑞克认为女权主义第三次思潮既包括年轻的女权主义者这 一代,还包括正在出现的女权主义运动新形式。 继承:女权主义第三波思潮对第二波思潮也存在继承关系,虽 然两次女权主义之间存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差异,但第三波思潮 女权主义者认为她们的工作建立在第二波思潮的原则基础之上: “第三波思潮中包含第二波思潮所倡导的一些重要因素,这些 因素体现在第二波思潮对资本主义权力结构的批判上,但同时 也批判了对这些权力结构的承认和利用所产生的危险后果。可 以肯定,女权主义第三波思潮接受了第二波思潮的一些重要理 论,尤其是斯皮瓦克的“劣势人群”理论和巴特勒与西苏等人 对本质主义的性别和种族规范的解构理论”。
“第二波女性主义”(THE SECOND-WAVE)



理论特征:第二波女权主义思潮显著特征在于强调经济权 利,为女性争取经济上的平等。它始于对第一波女权主义 思潮的不满与质疑,第二波女权主义者认为,虽然第一波 女权主义思潮为妇女取得了选举权、受教育权和就业权, 但工作中存在的性别主义倾向十分明显,女性大多只是从 事具有传统女性特质的工作,如打字、端茶送水、打扫卫 生等,并没有做出实质性工作,而且妇女在其他方面均没 有获得男女平等权利。 第二波女权主义思潮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女权主义理论 的发展与广泛的妇女群众运动紧密结合;二是“个人的就 是政治的”斗争纲领,即第二波女权主义者不仅要为妇女 争取公共领域的平等,而且要为改变妇女在家庭与私人领 域的生活状况而奋斗。 但由于第二波女权主义思潮主要是以白人中产阶级为主导, 其中存在种族和阶级歧视,因而受到有色人种女性及劳动 女性的批判。
三、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
(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四)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五)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流派的起点 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

“每个个体无疑都拥有与生俱来的或‘天赋的’权 利,这是美国《独立宣言》中无可辩驳的前提:我 们掌握着不言自明的真理,那就其 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约瑟芬· 多诺万著,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M]赵育春译,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