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完美版)
合集下载
青山处处埋忠骨 ppt课件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 不自禁地喃喃着。
语言、动作、神态
动作 毛主席此时也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 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毛主席对爱子无限的思念。 神态
从毛主席的内心独白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 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岸英是我的儿子, 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 马革裹尸还。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 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 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 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 的皮把尸体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 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 祖国,至于死后是否把尸体运回家 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就算长眠 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随后,举国上下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也成了50年代前期中国最为流行的口号之一。
五年级语文·下
10
我会认
pénɡ nǐ móu fù shū
彭拟谋赴殊
彭泽 拟定 计谋 奔赴 特殊
chóu chú àn ɡé
踌躇黯革
踌躇 踌躇 黯然 革命
我会写
彭拟谋瑞损锻炼 眷赴搞殊尊签革
拓展延伸
黄继光(1931~1952) 四川中江人。
黄继光在上甘岭战 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 的机枪口,掩护部队前 进而英勇牺牲。
邱少云(1926—1952) 四川铜梁人。
邱少云在潜伏时, 为了保证战斗胜利和部 队的安全,严守纪律, 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直 至壮烈牺牲。
结构梳理
埋 忠 骨
《27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30页PPT文档

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 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部 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 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作 战时牺牲。
妻子杨开慧(1901—1930), 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 派逮捕,壮烈就义。
堂妹毛泽莲(1906—1929),任游击队队长,在掩
铁 骨 铮 铮 的 毛 岸 英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 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 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nǐ
拟定
fù
奔赴
xūn
功勋
chóu chú
踌躇
xùn
殉职
àn
黯然
殉职: 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 犹豫不决的样子。 黯然: 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1、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
(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 荣牺牲后,毛泽东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毛岸 英遗体归葬的抉择过程。)
2、分别用一句简明的话归纳从朝鲜发 来的三封电报的主要内容
◆毛岸英牺牲的消息
◆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
◆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再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并小组合作讨论: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毛岸英简介
毛岸英,1922年10月出生在 湖南省长沙市。1936年,毛岸 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 在苏联期间,他开始在军政学校和 军事学院学习,以后参加了苏联卫 国战争,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 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回到 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 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他 虽然是毛泽东的儿子,但从不以领 袖的儿子自居,相反,总是处处严 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群众 打成一片。
《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

锻炼
尊革
作为父亲,他心里想
。
作为主席,他心里想
。
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他多么想见儿 子最后一面,但作为一位国家领袖,他要 从大局考虑,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他最 后选择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这表现出了 一位伟人宽阔的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
毛主席已经出去了, 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 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 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默读课文,思考:《青山处处埋忠骨》 这个课题是怎么来的?
课题出自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上
的批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 马革裹尸还。”
出塞
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译文:出征的战士应当高歌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 清朝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要在战场上为国捐 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 百废待兴,需要稳定和平的环境。但是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兵干涉,直 接威胁到中国的和平安全。为了支援朝鲜, 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 怀的带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抗美援朝的烈士中,有用胸腔堵枪眼、 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烈火焚身,忍住剧痛, 不动一下的邱少云。这些牺牲的人当中也 有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毛主席接到长子毛岸 英牺牲的电报后的反应。
一个父亲,得知自己的孩子在战场上 牺牲了,会是什么反应?
毛主席有三个儿子,毛岸青五岁那年,流浪街 头时被警察打伤头部后来一直在接受治疗。另外一 个孩子毛岸龙不幸失踪,再无信息。而长子毛岸英 受尽苦难,才回到毛主席身边。而现在,被寄予厚 主席作为一个父亲的悲痛。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 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 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了。
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ppt

分别用一句简明的话归纳从朝鲜发来 的三封电报的主要内容。
1、毛岸英牺牲的消息。
2、彭老总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3指挥部遭敌机狂轰滥炸,
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尔后, 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未能劝告 住他,致使被敌机汽油弹击中。主席的爱子、 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 事业光荣殉职……
主席勋鉴: 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滥炸,
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尔后, 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未能劝告 住他,致使被敌机汽油弹击中。主席的爱子、 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 事业光荣殉职……
四人小组合作要求:
1.独立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毛 泽东的悲痛?画句子圈出重点词。 2.抓重点词句在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组长汇总组内同学的想法,准备与全班 同学交流。 4.交流时,其他同学或小组可以补充。
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当年,地下党 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 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 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 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 到自己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 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马革裹尸: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 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 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 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小练笔
让我们一起走进主席写批示的那个晚上,想象主席 是怎样艰难地度过这一晚的?请运用文中刻画人物的方 法。(动作、语言、心理、神态……)
《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完美版)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
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 地方自己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 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标注在书 上。
nǐ
拟定
fù
奔赴
xūn
xùn
勋鉴 殉职
chóu chú
踌躇
àn
黯然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 犹豫不决的样子。
黯然: 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 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 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 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 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 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 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 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毛泽东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 其原因,从中反映出岸英的成长经历。前三 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的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 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课文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
铁 骨 铮 铮 的 毛 岸 英
毛岸英在俄当翻译
毛泽东和毛岸英
**毛岸英简介**
毛岸英,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 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 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 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以后,由于地下党 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 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 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 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以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 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岸英遵照毛泽东 “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 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 副书记。他虽然是毛泽东的儿子,但从不以领袖的儿子 自居,相反,总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 群众打成一片。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课件(共22张PPT)

资料:
杨开慧牺牲之后,她的三个孩子流落街头,8岁的 毛岸英带着两个弟弟靠乞讨和擦皮鞋为生。后来,地 下党终于找到了他们,但是最小的弟弟毛岸龙已经下 落不明。
再后来,毛岸英到苏联上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他加入苏联红军,走上战场,参加反抗德国法西 斯的战斗。
回国后,毛主席又送岸英到农村,到工厂,到最 艰苦的基层去锻炼……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 心中的悲痛, 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 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一位领袖)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 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 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 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
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 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 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 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 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 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
毛主席,这位老年丧子的父亲,悄悄打 开箱子……
(一位父亲)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 心中的悲痛, 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27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 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听朗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哪些地方自己深受感动? 为什么感动?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并标注在书上。
•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毛泽东)的爱子 (毛岸英 )在( 抗美援朝) 的战争中光 荣牺牲后,毛主席( 极度悲痛) ,这 时彭总请求把岸英的遗体 ( 运回国 ) ,而朝鲜的首相金日 成却要求把岸英( 葬在朝鲜 ) ,最 后主席还是作出了把儿子的遗体埋在 ( 朝鲜 ) 的决定,在电文稿上写着 (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
• 课文记叙了毛泽东在得知爱子 毛岸英为国捐躯的消息后的心 情和所作出的决定,歌颂了 (1)毛泽东崇高的国际主义精 神。 (2)毛泽东以身作则,不搞特 殊的高尚情操。 (3)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献出一 切的崇高品质和无产阶级 革命家的博大的胸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透过这一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 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部 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 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作 战时牺牲。 妻子杨开慧(1901—1930), 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 派逮捕,壮烈就义。 堂妹毛泽莲(1906—1929),任游击队队长,在掩 护同志们撤退时,被敌人杀害。 大儿子毛岸英(1922—1950),幼年同母亲一起坐 过牢,解放后到朝鲜前线参加抗美援朝,光荣牺牲。 侄子毛楚雄(1927—1946),毛泽覃之子,随部队 打游击,不幸牺牲,年仅19岁。
听到了什么?请你展开想像写一个片断,抓
住主席的动作、神态等,把那一个难眠之夜 的情景,具体描写出来。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 致刻画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写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方面,来表现做某一件事时的踌躇 心理。
《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

PART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REPORTING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总分总结构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传来,人们悲痛的心情;接着分别描述 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反应、彭德怀的请求以及毛主席的抉择和内心的挣扎;最后再次总结 全文,表达了对毛岸英的悼念和对毛主席的敬仰。
细节描写
文章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如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神态、语言、动作等,以及他面对儿子 牺牲的悲痛和抉择,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情感渲染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情感渲染手法,如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等,营造出一种悲痛、 沉重的氛围,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毛主席
文章通过描述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反应、他的抉择和内心的挣扎,塑造了一个 伟大而又充满人性的领袖形象。他既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和崇高理想的革命家 ,又是一个深爱儿子、为儿子牺牲感到巨大悲痛的父亲。
彭德怀
彭德怀在文章中请求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安葬,展现了他对战友的深厚情谊 和对烈士的敬仰。他的请求也引出了毛主席的抉择和内心的挣扎,推动了情节 的发展。
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情感表达
文章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情感渲染,表达了人们对毛岸英 牺牲的悲痛和对毛主席的敬仰。同时,也展现了毛主席面对 儿子牺牲的巨大悲痛和艰难抉择,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 他的内心世界。
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后,设计小测验题目,检验学生对历史背景和 人物形象的了解程度。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青山处处埋忠骨》 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30
REPORTING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思考与讨论环节 • 跨学科拓展与应用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

教法学法
【学法】 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
质培养的关键。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不越代庖,放手让 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写写等学习方法。通过读 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议、写让学生理解内容, 体会出感情来,掌握写人方法,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中 情景。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促进学生思 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2课时
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 军烈士陵园”内,一块一米高的花岗岩石矗立 在墓前,正面刻着“毛岸英同志之墓”,背面 刻着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撰写的一段碑文: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 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一九 五〇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于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 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 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 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写法借鉴
课文在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上有什么值 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本文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 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他的内心世界,通 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毛主席既是父亲也是主席,他深爱着 自己的儿子,也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悲痛 中、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个平 凡的父亲,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
过程设计
3、从“艰难抉择”的矛盾心理中,感悟主席伟人风采: (1)他多么想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呀!多么想让儿子的遗 体归来安葬!这是人之常情。 (2)他犹豫不决,因为一签字就意味着父子将永远无法 相见,想到无法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又怎能不黯然神伤? 本片段教学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 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 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让无声的语言文字变得有 声有形。 (3)透过这一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请你展开想像写一个片断,抓住主席的动作、神态等, 把那一个难眠之夜的情景,具体描写出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ppt课件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
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沉默无语!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
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 2. 试着在旁边用一两个词批注你的感受。 ”划出最让你心有触动的句子,用
作战图。慌中未能劝告住他,致使被敌机的汽油弹击中。 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 的事业光荣殉职……
“彭老总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 格将遗体运回国。” “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向主席表示慰问,他 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 朝鲜人民的儿子,他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已亥杂诗 ——龚自珍【清】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 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 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拟定 勋鉴 殉职
奔赴 踌躇 黯然
主席勋(xūn)鉴:
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滥 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
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 未能劝告住他,致使被敌机的汽油弹击中。 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 志为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主席勋鉴:
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滥炸,洪学智、 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
” 画出触动你的词,并体会这些词句的好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 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 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 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 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 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完美版)88854

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充分表现了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 父之情。
毛泽东和毛岸英
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 ,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
部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 ,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
作战时牺牲。
妻子杨开慧(1901—1930), 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
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以后 ,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 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 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 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
抗美援朝战争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不仅 我国人民激动自豪,全世界热爱和平的 人们高兴万分。可是,一向推行强权政 治的美国却坐立不安,妄想吧新生的中 国扼杀在摇篮中。1950年6月,美国公 然发动了朝鲜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了我 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1950年8月,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 下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胜 利。然而在战争中,志愿军付出了巨大 的牺牲,约有12万志愿军长眠在异国的 土地上,其中就有毛泽东同志心爱的长 子——毛岸英。
27 青山处处埋忠 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
铁 骨 铮 铮 的 毛 岸 英
毛岸英在俄当翻译
毛泽东和毛岸英
**毛岸英简介**
毛岸英,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 长
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 ,
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 下
。”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 语言描写 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充分表现了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 父之情。
毛泽东和毛岸英
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 ,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
部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 ,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
作战时牺牲。
妻子杨开慧(1901—1930), 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
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以后 ,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 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 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 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
抗美援朝战争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不仅 我国人民激动自豪,全世界热爱和平的 人们高兴万分。可是,一向推行强权政 治的美国却坐立不安,妄想吧新生的中 国扼杀在摇篮中。1950年6月,美国公 然发动了朝鲜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了我 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1950年8月,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 下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胜 利。然而在战争中,志愿军付出了巨大 的牺牲,约有12万志愿军长眠在异国的 土地上,其中就有毛泽东同志心爱的长 子——毛岸英。
27 青山处处埋忠 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
铁 骨 铮 铮 的 毛 岸 英
毛岸英在俄当翻译
毛泽东和毛岸英
**毛岸英简介**
毛岸英,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 长
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 ,
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 下
。”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 语言描写 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27《青山处处埋忠骨》PPT

④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话,单列一段作为文 章的结尾。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 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 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 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我们读着这句话,心 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万言千语, 都变得苍白无力,此时收笔,留给我们的是深深 地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9)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0)电文稿下是被泪水 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 埋忠骨 , 何须马革 裹尸还。
二十年后,主席走完了人生最后的 历程。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整理主席遗物 时却意外发现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 不上心的主席的衣橱里叠得整整齐齐的 一叠衣物。那是两件棉衣、一双袜子、 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原来这是岸英的 遗物……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 耳 ——东汉名将马援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龚自珍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 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 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 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 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 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 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 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 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 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毛岸英简历: 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长沙; 1930年10月母亲被捕入狱,岸英也进牢房,目睹了母亲 牺牲前的惨烈; 1931年4月起三兄弟流浪上海街头整整五年,其间岸英 做过学徒,捡过垃圾,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 1936年和弟弟毛岸青到苏联学习,任少先队大队长; 1939年加入共青团并任支部书记; 1946年回到延安去乡村劳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春任工厂党委副书记; 1950年10月,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1月25日壮烈牺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献出一 切的崇高品质和无产阶级 革命家的博大的胸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透过这一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请你展开想像写一个片断,抓 住主席的动作、神态等,把那一个难眠之夜 的情景,具体描写出来。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 致刻画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要抗美援朝,我们不只是物资的援助, 金日成同志的告急电报是明写的“急盼中国 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要作 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中央的 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 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 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 的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 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 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 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 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 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 把尸体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 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把尸体 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既然长眠于异 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 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既尊重朝 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 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 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 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பைடு நூலகம் 骨 铮 铮 的 毛 岸 英
毛岸英在俄当翻译
毛泽东和毛岸英
**毛岸英简介**
毛岸英,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 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 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 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以后,由于地下党 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 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 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 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以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 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岸英遵照毛泽东 “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 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 副书记。他虽然是毛泽东的儿子,但从不以领袖的儿子 自居,相反,总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 群众打成一片。
这里可以看出:(毛主席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 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 感。)
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 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 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 上面.”
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 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 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 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话,把它单独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 尾。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 的父亲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还可以听到这位父亲在 床上失声痛哭。老年丧子谁不哀痛!此时此刻,千言万 语,都变得苍白无力,以这句话收笔,留给我们深深的 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滥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 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 未能劝告住他,致使被敌机汽油弹击中。 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 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 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 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 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 动作描写 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 里。”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 语言描写 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
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 地方自己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 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标注在书 上。
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课文讲了 一件什么事?
(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 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 东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毛岸英 遗体归葬的抉择过程。)
nǐ
拟定
fù
奔赴
xūn
——周恩来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东汉马援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代龚自珍
• 课文记叙了毛泽东在得知爱子 毛岸英为国捐躯的消息后的心 情和所作出的决定,歌颂了
(1)毛泽东崇高的国际主义精 神。
(2)毛泽东以身作则,不搞特 殊的高尚情操。
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 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 (2悲) “痛儿,子目活光着中不流能露相出见无,限就的让眷我恋见.”见遗体吧!”神态描写 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 是自我安慰的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 心理描写 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 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 语言描写 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 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 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 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部 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 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作 战时牺牲。
妻子杨开慧(1901—1930), 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 派逮捕,壮烈就义。
堂妹毛泽莲(1906—1929),任游击队队长,在掩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课文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为什么要抗美援朝?
新中国刚成立,急需和平建设,但现在美 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 搞垮了,我们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 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假 若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 中国的老路,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 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 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 上。倘若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 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 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背景简介
朝 鲜
韩国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 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开始了 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
志愿军铁原地区阻击战
志愿军坚守阵地 志
发愿 起军 攻向 击阵
地
大军凯旋
位于平安南道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纪念碑
抗美援朝战争
•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不仅我国人 民激动自豪,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高兴万 分。可是,一向推行强权政治的美国却坐立 不安,妄想把新生的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1950年6月,美国公然发动了朝鲜战争,并把 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 的安全。1950年8月,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 朝、保家卫国”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 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然 而在战争中,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约 有12万志愿军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其中就 有毛泽东同志心爱的长子——毛岸英。
通过写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方面,来表现做某一件事时的踌躇 心理。
接到电报——失去爱子 极度悲痛
青 山 处 处 埋
彭总司令:请求回国安葬 尊重朝
艰难 选择
金日成首相:要求葬在朝鲜
鲜 人民意
愿
忠
骨
伟常 人人 的的 胸情 怀感
忍痛批示——何须马革裹尸还
xùn
勋鉴 殉职
chóu chú
踌躇
àn
黯然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 犹豫不决的样子。
黯然: 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 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 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 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主席勋鉴: 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
护同志们撤退时,被敌人杀害。
大儿子毛岸英(1922—1950),幼年同母亲一起坐
过牢,解放后到朝鲜前线参加抗美援朝,光荣牺牲。
侄子毛楚雄(1927—1946),毛泽覃之子,随部队
打游击,不幸牺牲,年仅19岁。
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 哪里看出的?
(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 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 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 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 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 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 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 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毛泽东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 其原因,从中反映出岸英的成长经历。前三 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的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 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毛泽东和毛岸英
毛岸英在俄当翻译
二十年后,主席走完了人 生最后的历程。身边的工作人 员在整理主席遗物时却意外发 现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 上心的主席的衣橱里叠得整整 齐齐的一叠衣物。那是两件棉 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 条毛巾。原来这是岸英的遗 物……
岸英吃过苦,流过血,打过仗,又经过 了农村和工厂的锻炼,新中国多么需要这 样的好苗子啊!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透过这一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请你展开想像写一个片断,抓 住主席的动作、神态等,把那一个难眠之夜 的情景,具体描写出来。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 致刻画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要抗美援朝,我们不只是物资的援助, 金日成同志的告急电报是明写的“急盼中国 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要作 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中央的 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 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 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 的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 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 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 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 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 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 把尸体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 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把尸体 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既然长眠于异 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 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既尊重朝 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 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 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 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பைடு நூலகம் 骨 铮 铮 的 毛 岸 英
毛岸英在俄当翻译
毛泽东和毛岸英
**毛岸英简介**
毛岸英,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 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 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 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以后,由于地下党 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 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 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 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以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 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岸英遵照毛泽东 “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 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 副书记。他虽然是毛泽东的儿子,但从不以领袖的儿子 自居,相反,总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 群众打成一片。
这里可以看出:(毛主席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 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 感。)
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 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 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 上面.”
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 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 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 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话,把它单独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 尾。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 的父亲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还可以听到这位父亲在 床上失声痛哭。老年丧子谁不哀痛!此时此刻,千言万 语,都变得苍白无力,以这句话收笔,留给我们深深的 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滥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 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 未能劝告住他,致使被敌机汽油弹击中。 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 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 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 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 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 动作描写 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 里。”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 语言描写 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
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 地方自己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 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标注在书 上。
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课文讲了 一件什么事?
(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 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 东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毛岸英 遗体归葬的抉择过程。)
nǐ
拟定
fù
奔赴
xūn
——周恩来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东汉马援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代龚自珍
• 课文记叙了毛泽东在得知爱子 毛岸英为国捐躯的消息后的心 情和所作出的决定,歌颂了
(1)毛泽东崇高的国际主义精 神。
(2)毛泽东以身作则,不搞特 殊的高尚情操。
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 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 (2悲) “痛儿,子目活光着中不流能露相出见无,限就的让眷我恋见.”见遗体吧!”神态描写 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 是自我安慰的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 心理描写 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 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 语言描写 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 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 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 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部 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 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作 战时牺牲。
妻子杨开慧(1901—1930), 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 派逮捕,壮烈就义。
堂妹毛泽莲(1906—1929),任游击队队长,在掩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课文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为什么要抗美援朝?
新中国刚成立,急需和平建设,但现在美 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 搞垮了,我们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 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假 若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 中国的老路,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 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 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 上。倘若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 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 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背景简介
朝 鲜
韩国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 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开始了 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
志愿军铁原地区阻击战
志愿军坚守阵地 志
发愿 起军 攻向 击阵
地
大军凯旋
位于平安南道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纪念碑
抗美援朝战争
•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不仅我国人 民激动自豪,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高兴万 分。可是,一向推行强权政治的美国却坐立 不安,妄想把新生的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1950年6月,美国公然发动了朝鲜战争,并把 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 的安全。1950年8月,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 朝、保家卫国”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 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然 而在战争中,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约 有12万志愿军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其中就 有毛泽东同志心爱的长子——毛岸英。
通过写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方面,来表现做某一件事时的踌躇 心理。
接到电报——失去爱子 极度悲痛
青 山 处 处 埋
彭总司令:请求回国安葬 尊重朝
艰难 选择
金日成首相:要求葬在朝鲜
鲜 人民意
愿
忠
骨
伟常 人人 的的 胸情 怀感
忍痛批示——何须马革裹尸还
xùn
勋鉴 殉职
chóu chú
踌躇
àn
黯然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 犹豫不决的样子。
黯然: 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 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 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 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主席勋鉴: 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
护同志们撤退时,被敌人杀害。
大儿子毛岸英(1922—1950),幼年同母亲一起坐
过牢,解放后到朝鲜前线参加抗美援朝,光荣牺牲。
侄子毛楚雄(1927—1946),毛泽覃之子,随部队
打游击,不幸牺牲,年仅19岁。
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 哪里看出的?
(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 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 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 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 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 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 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 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毛泽东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 其原因,从中反映出岸英的成长经历。前三 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的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 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毛泽东和毛岸英
毛岸英在俄当翻译
二十年后,主席走完了人 生最后的历程。身边的工作人 员在整理主席遗物时却意外发 现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 上心的主席的衣橱里叠得整整 齐齐的一叠衣物。那是两件棉 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 条毛巾。原来这是岸英的遗 物……
岸英吃过苦,流过血,打过仗,又经过 了农村和工厂的锻炼,新中国多么需要这 样的好苗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