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专题(一) “家国同构”下的古代政治(专题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跟踪检测(一)“家国同构”下的古代政治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四川雅安三模)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解析:选C由材料“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可知夏、商、周三族认为拥有同一祖先,都是黄帝族后裔,具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选C项;材料强调各族与黄帝的血缘关系而非黄帝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观念而非宗族观念,排除B项;夏、商、周三族之间没有世袭,排除D项。

2.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

B.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

C.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

D.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

解析:选A西周诸侯对内保持团结,对下控制,对上承担各种义务,这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故选A项;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分封制下是诸侯、卿大夫等对地方直接管理,排除B项;“避免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西周诸侯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不能说明一定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排除D项。

3.(2019·辽宁沈阳三模)据史料统计,中国古代从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诸侯国数量大量降低,战争爆发次数超过300次,年均超过3次,无战争的时间只有195年,这说明()

A.大一统成为大势所趋

B.和平发展占据主流

C.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

D.战争规模不断扩大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减少,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的统一,

集权趋势加强,这为全国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大一统成为大势所趋,故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战争爆发频率仍然很高,排除B项;C、D两项材料未涉及,排除。

4.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这说明了() A.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

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

C.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

D.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

解析:选D周天子是王权与神权的统一,而王室衰微后二者分离,到秦朝时淡化了“君权神授”的天命观,这说明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故选D项;淡化天命观而不是逐渐消亡,排除A项;秦始皇创皇帝名号,标榜自己功过三皇五帝,目的是淡化天命观,而不是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排除B项;只是淡化神权而不是神权不再与王权结合,排除C 项。

5.(2019·安徽马鞍山三模)秦朝法律为关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楚地的刘邦集团入主关中后,采取了承秦制而定汉律的做法,此举得到了秦人的拥护。由此可知() A.汉承秦制得到天下认同

B.秦楚文化冲突难以调和

C.文化传统影响制度选择

D.民心向背决定政治走向

解析:选C刘邦入主关中后承秦制(关中文化)而定汉律得到秦人的拥护,这说明文化传统影响制度选择,故选C项;材料里说的是得到秦人的拥护而不是天下的认同,排除A 项;汉承秦制而定汉律体现的是秦楚文化的融合而不是冲突难以调和,排除B项;“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6.(2019·广东茂名二模)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表中是刻石部分内容。据此可知,秦朝()

A.以法治强化伦理观念

B.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

C.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

D.以神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解析:选B据材料“男女礼顺”“建定法度”“事各有序”等都是确立社会行为规范,故选B项;材料“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只是说明社会秩序,没有体现法治,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百姓遵守秩序,没有体现恩惠,排除C项;据材料“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可知目的是颂德而不是以神权维护统治,排除D项。

7.唐代通过科举者,还需经过铨选方能任职,铨选标准为“身言书判”。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其中最重视判。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由此可知,唐代选官制度()

A.促使唐代文学作品十分兴盛

B.特别关注官吏的操守与品行

C.旨在提升案件审判的公正性

D.注重考核官员实际应用能力

解析:选D据材料“最重视判”,可知科举制中的铨选侧重于考查考生能将“身言书判”应用于实践,故选D项;A、B两项材料未体现,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

8.(2019·河北石家庄二模)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朝廷通过授予“职”来体现文官的特殊地位,其多为进士出身,如太宗时期入龙图阁者,“一经此职,遂为名流”。据此可知宋代()

A.国家机关行政效率提高

B.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

C.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解析:选C通过题干可知,在宋代,文官被朝廷授予“职”来显示其特殊地位,而文官大多为进士出身,说明通过科举考试来取得“职”的功能增强了,故选C项;宋代的“‘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据此可知其行政效率有所降低,排除A项;题干提及了宋代的“‘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并没有详细介绍其中枢机构的变化情况,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就已经完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转变,排除D项。

9.(2019·广东惠州4月模拟)西汉初年存在三种游离于皇权的社会势力,国家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由此可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