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秘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秘诀
■“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平行教育影响”不会使学生总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导致厌恶之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经常给学生指出美好前景,即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新任务,吸引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为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前景,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开展活动,由简单的原始满足发展到最高的责任感,从而使整个集体朝气蓬勃,永葆青春。
■“我是体罚的反对者,很早就是个反对者。
”用体罚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是十月革命后前苏联政府为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和违法青少
年所建立的特殊教育机构。
有一个人的名字是和这两所学校紧密相连的,他就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
他在这两所特殊学校的16年间,采取了教学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把3000多名失足青少年培养
成为了将军、工程师、医生、教师、新闻记者、工人等,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和好评。
马卡连柯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而他成功的秘诀就是集体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全部教育过程应该
是在“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原则下进行,为我们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集体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教育的前提——尊重与信任
十月革命后,流浪儿童和青少年罪犯成群,教育和改造他们成了前苏联新政权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
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呢?马卡连柯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热爱、尊重和信任他们,“我的基本原
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谢苗·卡拉巴林是马卡连柯的学生,正是马卡连柯对他的尊重和信任让他走上新生的历程。
一天,马
卡连柯去监狱保释卡拉巴林,当他和监狱长一起替卡拉巴林办理出狱手续时,马卡连柯亲切地要他暂时离
开办公室,当时卡拉巴林对此并不理解。
10年后,当卡拉巴林成为一名教师时,马卡连柯才告诉他说:“当时叫你走出办公室,是为了不让你看见担保你出去的条子。
因为这可能会侮辱你的人格。
”卡拉巴林说:“马卡连柯注意到我的人格,可当时,我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是人格。
这是他对我的第一次温暖而人道的接触。
”
正是马卡连柯的尊重和信任,激起了一个又一个青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童的自尊感,把他们从自暴、
自弃、自卑、失望和堕落的深渊中解救出来,使他们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追求的火光。
平行教育——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
马卡连柯有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就是“平行教育影响”。
它是教育和影响个人的一种形式,它是以集体
为教育对象,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在这里,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
平行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要使学生总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导致厌恶之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生瓦夏因为醉心于踢足球,以致忽视了家庭作业。
马卡连柯不是找瓦夏本人谈,而是找来了他的好朋友
舒拉谈起班上的一些事情,随后很自然地提到了瓦夏:“按瓦夏的能力来讲,他可以成为班上的优秀生,
但是他沉迷于玩足球,结果什么都弄坏了。
”接着又感叹道:“难道你朋友的意志就是这样薄弱,不能克制
自己?不,决不会,我相信瓦夏是能够抑制住自己的。
”随后马卡连柯又转到了其他的话题上。
谈话之后,
舒拉立即跑到瓦夏那里去,转告谈话内容,并用教师的姿态和声调使谈话更有感染力。
从那天起,瓦夏已
能坐下来做功课,在没有做好前,他能一直不离开座位。
有一天,彼得连柯去工厂晚了。
马卡连柯得知后,并没有立刻把他找来申斥一顿,而是采取“平行教
育影响”的办法,把彼得连柯所属分队的队长叫了来,对他说:“你的队里有人上工迟到,以后不要再有这
样的情形出现了。
”
可是彼得连柯第二天又迟到了,马卡连柯仍然不把他本人找来,而是把全分队集合起来,并责备他们说:“你们分队里的彼得连柯第二次迟到了。
”事后,全分队的人都来教育彼得连柯,对他说:“你迟到了,就等于说我们全分队都迟到了!”在集体的影响下,彼得连柯很快就克服了迟到的毛病。
前景教育——以任务驱动实现目标
马卡连柯认为,在改造过程中,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过去的错误上,而应引导他们看到美好的未来。
他强调说:“一个人向前瞻望的时候,如果看不到一点快乐的远景,他在世界上就活不下去,人类生活中
真正的刺激是未来的快乐。
”特别是青少年富有幻想,当学生的幻想指向于集体活动,指向于集体发展的
前景时,它不仅可以使整个集体变得生机勃勃、奋发有为,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奔向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更加关心、热爱集体。
为此,他又提出了“前景教育”原则,认为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经常给学生指出美好前景,即给学生提
出一个或几个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新任务,吸引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为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前景,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开展活动,由简单的原始满足发展到最高的责任感,从而使整个集体朝气蓬勃,永葆青春。
这个原则又被称为“明日欢乐论”。
应当如何正确地应用这个原则呢?首先,当集体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就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提出新任务。
这样,集体才能不断前进并取得新成就。
他深有体会地指出:“很多儿童教育机构、儿童之家和工学
团的失败,就是由于前途观念的薄弱和不正确。
如果不能建立前途观念,就不能获得良好的工作和纪律。
”其次,不断把受教育者较简单的愉快情绪转变为较为复杂而有意义的愉快情绪。
他指出,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方法就是建立新的前景,利用已有的前景,逐渐代之以更有价值的前景。
这可以随便从吃一顿丰盛的午餐、看一场马戏等细节入手,逐步扩大到国家的前途。
再次,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制订出集体生活和工作的计划,并认真地贯彻执行。
合理惩罚——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是非常必要的。
马卡连柯认为,奖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激励他们进一步努力。
但他也同时指出,应用奖励时必须谨慎,不能乱用,“要看环境、时间、个人和集体的特点,要看执行者的才能和修养,看最近时间要达到的目的,看全
部的形势如何而定。
”
在对待惩罚问题上,马卡连柯认为“不采用惩罚手段”的说法纯粹是一种“知识分子”的见解,是“教育家”们的见解。
这样的逻辑会使得教师无所适从。
在他看来,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
要的。
“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
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战胜引诱的能力。
”
在捷尔任斯基公社里,马卡连柯制定了多项有关惩罚的措施。
值勤,主要是在厨房里做清扫工作等;禁止
在休假日外出;暂不发他们所挣的零用钱;免除生产工作,转调做事务工作;禁闭;单独或在班会、校会
上批评;用学校命令警告、队内警告;收回学校徽章;禁止消遣和娱乐;禁止儿童去看同学;直接后果惩罚,如工作做得不好则补做,若不整洁则补做清洁工作等。
此外,还采用“开除”作为最严厉的惩罚形式,
而且必须通过全体社员大会来执行。
对于惩罚,马卡连柯的态度是谨慎的,“一般来说,应尽可能少处分”。
他尤其反对体罚,“我是体罚
的反对者,很早就是个反对者。
”他认为用体罚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马卡连
柯在《教育诗》中记叙了这样一段事实:一天他叫工学团团员扎陀罗夫砍柴给厨房用,谁知他竟挑衅似地
拒绝了。
马卡连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举手打了他三记耳光。
虽然这三记耳光彻底改变了扎陀罗夫的人生,使他走向光明的未来,但冷静下来的马卡连柯思考后,还是觉得这种做法是“十足的绝望和无能的表现”。
劳动教育——强化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重视劳动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
按照马卡连柯的意见,“正确的苏维埃教育,如果不是劳动教育那是完全不能想象的。
”
在他看来,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智力和能力,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从而有
助于从事较复杂的劳动。
捷尔任斯基公社有个研磨工,由于当时对研磨零件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他养成
了讲求精确性的特点。
后来从事医务工作后,他依然表现出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成为一名出
色的医生。
劳动也可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的才能。
在捷尔任斯基公社里,马卡连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他们主持各种会议,领导生产、值勤等工作,从而使那些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就能胜任车间长,使十八九
岁的青年能管理复杂的车间生产。
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同时也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条件,而且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
创
办工学团之初,一切全是破烂不堪的,许多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在困境中,马卡连柯与学员同甘共苦,全身心地投入集体的建设中,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有时甚至到了要隔一天才睡一次觉的程度。
他率领
学员到附近森林中去砍伐树木,共同完成劳动任务。
以此为突破口,他对学员提出了服从纪律、热爱劳动、建立健全生活制度的要求。
工学团利用逃亡地主的大庄园,自己动手,耕种土地。
最初三年中,新学员一
批批进来,工学团经营生产范围也逐步扩大。
他还建工厂,经营大规模农田建设,办起牧场和养猪场,自己动手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
在捷尔任斯基公社时,还办起了照相机厂,进行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生产。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不仅使学员的生活日益富裕起来,精神面貌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劳动改造了他们好吃懒做、唯利是图的劣习。
《教育诗》——集体教育的代表作
纵观马卡连柯的一生,他的“得意之作”莫过于把数以千计的流浪儿和违法青少年再教育成为真正的新人。
他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也提取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创作了一百多本(篇),数百万字的著作。
在所有的著作中,影响最大的是反映高尔基工学团生活的教育小说《教育诗》,它也是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的代表之作。
《教育诗》的完成,和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鼓励和关心是分不开的。
有一次,高尔基来到工学团,在谈到儿童教育的时候,他对马卡连柯说:“您应该把这一切都写出来。
”在这位伟大作家的建议下,马卡连柯觉得是应该拿起笔来的时候了。
当他拿起笔时,工学团孩子们一幕幕的生活场景一下子都浮现在自己的眼前;十多年笔记簿上所写的生活细节、比喻、警句也都一下子跃然纸上,他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教育诗》第一部的写作。
《教育诗》叙述了工学团里的流浪儿童,在集体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下,从不遵守纪律的一群乌合之众,逐渐转变为团结战斗的集体的故事。
此书多次出版,仅至1953年为止,已在前苏联印了41版,印数达120万多册,后又多次再版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
可以说,《教育诗》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最宝贵的教育学遗产,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建议
《教育诗》,马卡连柯著,磊然译,海天出版社1998 年版
《塔上旗》,马卡连柯著,文颖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年版
《父母必读》,马卡连柯著,耿济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儿童教育讲座》,马卡连柯著,诸惠芳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
《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下卷),吴式颖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