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翻译存在文化审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翻译存在文化审美

翻译·存在·文化·审美

作者:麻争旗

内容提要:

翻译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人类借助符号进行思想交流、文化传播的中介环节。在信息全球化的语境中,翻译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职业。翻译的本质见于符号转化,即信号编码和解码,它反映了人的符号存在。语言翻译的本体特征在于跨文化传播,这是由语言和文化的内在关系决定的。翻译具有文化和传播的双重性。

文学翻译是翻译的重要内容,经历着欣赏和再创作两次审美体验,其过程包含着艺术审美价值,表现为情感化、人物性格再造、形式美重建等艺术品格。

关键词:

翻译,符号,存在,语言,文化,语内交流,语际交流,跨文化传播,情感化,性格再造,意境,审美体验,形式美重建

翻译——大众化职业

翻译本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行为,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流、文化传播活动的中介环节。随着人类社会的交流传播在内容、方式、形态、规模等诸方面的不断发展,翻译活动亦发生着质和量的深刻变化。

上有"拿来就译"的,有"望文生译"的,也有靠"文曲星"、"快译通"边查快译的——结果许多"译作"文理不通,谬误百出。甚至在广告、招牌、名片这些招人注目的地方,荒唐可笑的"译例"不胜枚举。而"人工智能"的信徒们却对此不以为然,依旧拥抱"翻译将成为历史"的断言。

翻译到底是什么?翻译家要做的事情就这么简单吗?如果掀开所谓翻译大众化的浮尘,而从历史的、哲学的、文化的乃至审美的角度来作一番分析,那么,对于翻译的本质及其特征,行里行外的人们自会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

翻译——符号存在

翻译,从狭义上讲,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现代汉语词典》),这是语言学的判断。按卡西尔的符号学观点,人是符号的动物,世界是人造的符号世界。人创造并使用符号进行交流传播,人际传播的过程就是符号互动,不存在没有符号系统的传播。根据奥斯古德——施拉姆的传播模式,传受双方互为传播过程的主、客体,执行着相同的功能,即编码、译码和释码(胡正荣,1997)。在此层面上,翻译是把意义转化为符号,又把符号还原成意义的双向转化。所以,翻译的本质是符号互动,是人的交流传播方式。

比如,甲向乙表达某种思想情感,即所谓传播某种信息,但此信息不会自己直接跑过去,而要先被转

化成某种乙能接受、能感知的东西,即"你知我知"的符号,譬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言语,一首诗歌,一枝玫瑰,或一封电子邮件。甲的表达过程,即信息编码本身就是翻译,就是把他的思想情感翻译成符号,于是他完成了一篇译文(眼神、手势、言语、诗歌、玫瑰或电子邮件);这篇译文,即信息符号,经由媒介,传递到乙,乙对此译文进行释读,即符号解码,又是翻译,就是把译文还原成甲要表达的意义,即原文。可见,甲乙之间完成一次信息传播,需经过符号的编码和解码两个基本环节,也就是两个互逆的翻译过程。

再拿艺术创作和欣赏为例,如朱光潜先生所讲,姜白石在做"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这句词时,先从自然中见出一种意境,然后拿这九个字把它翻译出来。后人读这句词时,这九个字只是一种符号,要能认识这种符号,则要凭想象与情感从这种符号中领略出姜白石原来所见到的意境,须把他的译文翻回到"原文"(朱光潜,1932)。可见,艺术审美也表现为符号编码和解码这两个基本环节,即两个互逆的翻译过程。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艺术活动往往比这一模式复杂,但其传播的实质依然遵循符号编码和解码的道理。比如,我要和柴可夫斯基进行音乐对话,他把他见到的"天鹅湖"意境翻译成乐谱,指挥和乐队再把乐谱翻译成《天鹅湖》音乐,舞蹈家们把乐谱翻译成舞台表演,我凭自己的想象和情感,从这演奏的音乐或舞台的表演中领略柴氏的"天鹅湖"意境,即把经二度

翻译的译文翻回到原文。

总之,艺术创作和欣赏表现为艺术符号和艺术形象之间的相互转化,也就是说,艺术活动的中心环节就是翻译。

由此展开,"人类精神文化的所有具体形态——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哲学等,无一不是符号活动的产物"(周月亮,2000),因而,人的一切精神文化活动都表现为这种或那种符号传播形态,亦即采取这样或那样的翻译方式。

再用一则朱光潜先生关于看古松的不同态度的例子。面对田园里那一棵古松,木商所知觉到的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他读解的是实用价值,是谓译其善;植物学家所知觉到的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心里决定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们何以活得这样老——他读解的是科学规律,是谓译其真;画家——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松,他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他读解的是美,是谓译其美(朱光潜,1932)。

古松作为同一种符号,对它采取三种态度,实际上就是采用三种解码方式得出的三种结果,或者说,是由三个翻译做出的三份"译文"。

总之,人的交流传播离不开符号,而发生在符号与意义之间的互动就是翻译,所以,从根本上说,翻

译体现着人的符号存在。

显然,因为人每天都与符号打交道,所以人每天都在做翻译;换言之,因为每天人人都与符号打交道,所以,每天人人都在做翻译。然而,这里所说的翻译是指人的交流传播活动具有编码、译码的性质,与具体的职业翻译的行为并非同一概念。

那么职业翻译,即平常说的翻译有什么特性?按语言学的定义,职业翻译可理解为本文表示意义与符号关系的翻译的特殊形态,因为它的功能是把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也就是说,它是"符号转换器"或曰"语言转换器",反映的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所以,一般称作语言翻译(如英语翻译,口语翻译等)(3)。

比如中美代表举行谈判,需要翻译来沟通语言。中方讲话,是把意见(原文)翻译(编码)成汉语(译文1),作为语言转换器的翻译人员把汉语(译文1)转换成(这是平常讲的翻译)英语(译文2),美方代表再把它(译文2)翻回中方要表达的意见(原文);同样,美方代表讲话也经历从原文(意见)到译文1(英语)再到译文2(汉语)的转换,然后中方代表再将译文2(汉语)翻回到美方要表达的原文(意见)(4)。

总之,语言翻译的品质体现为中介转换,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互动,发挥着桥梁,管道的作用,是一种职业化的特殊行为,可视为一般意义的翻译(体现意义与符号关系)的延伸和补充。前文所谓翻译的大众化,实际上是指语言翻译的大众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