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基本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身体和 心理两个方面发生的变化过程。
• 人的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不 断增强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着的,正 常发育的机体,才能使体质增强,而体质的增强, 又有助于机体的正常发育。
• 人的心理的发展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知的发展。 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二是意向的发展。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 发展。其中前者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反映;后 者则是由个体或社会的需求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态 度和意向,而不同的意向和态度对于认识活动的发 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 由于外铄论者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故一般都注意 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 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持积极乐观的态 度。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 才能有效地学习。
• ③在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 (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 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 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 即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幼儿期 (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 (11.12-14.15岁)、青年初期(14.15-17.18岁)。
•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要循序 渐进。
•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阶 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要 求、内容和方法上,要区别对待,不能不分阶段地 “一刀切”。
• 现代西方的内发论者进一步从人的机体需要和物质 因素来说明内发论。如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 人弗洛伊德(S.Freud 1856-1939),认为人的性本能 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 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 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 (E.O.Wilson 1929-)把“基因复制”看 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而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 18801961)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 作用,他认为,人的发展受基因决定特 定的顺序支配,完成了一系列顺序后机 体达到成熟,教育要通过外部训练抢在 成熟的时间表前面形成某种能力是低效 的甚至是徒劳的。格塞尔不仅认为人的 机体机能发展程序受到生长规律的制约, 而且“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 成长规律支配”。
• 如解放前后的儿童,50年代和90年代的儿童, 城市与边远地区的儿童,由于社会生活条件 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速 度也就不尽相同。
•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育与人的发 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其关系可表述为:教育是应并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 (一)有关人的发展的理论 • 1.发展及人的发展的概念
发展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发展既有量的 变化,也有质的变化;既包含着积极的进步的变化, 也包含着消极的衰退的变化。发展的规律是从低级 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旧质到 新质的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 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这个过程是 有一定顺序的。如身体的发展是按着从头部向下肢、 从中心部位向全身边缘方向进行的。儿童的心理发 展也是有顺序的。
• 人的身心发展又是有阶段性的。在某一年龄阶段, 儿童生理和心理都会表现出一些一般的、典型的、 本质的特征。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矛盾运动的特点和 主导活动变化,一般把儿童从出生到发展基本成熟, 分为前后相互连续又相互区别的六个阶段:
• 人是能动的社会实践的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 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 致相同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 因此我们把实践、把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 看作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 合点,也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 量。
• 3.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可变性。
• 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 教育条件下,人的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以 及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相 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但是还应看到,在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 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和速度会发生某些变化, 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产生 差异。这是它的可变性。
• ②外铄论
•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 等。
• 有的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 可以任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是一个典型代表。
• 外铄论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华生(J.R.Watson)。他甚至这样说:给他一打健康的 儿童,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它可以任意把他 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本章主要问题:
• 一、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 1.人的身心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 2.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 二、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 1.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来自百度文库2.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 三、教育、社会、人的关系
一、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的制约(或教育要 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 1.人的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 人的身心发展的统一性,决定教育工作要全面地关 心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发 展某一个方面。要把长知识与长身体结合起来,互 相促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 2.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
• 2.人的发展的动力问题
• ①内发论
•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人自 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 制决定的。
• 孟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他认为人的 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心,人的本性就有恻隐、 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 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 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