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诊疗

合集下载

骨转移瘤临床诊疗指南

骨转移瘤临床诊疗指南

骨转移瘤临床诊疗指南1 【制定规范的依据】《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 【概述】前列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肺癌、肾癌等常易发生骨内转移。

转移途径有:直接侵犯、血行转移、淋巴转移。

近年来由于对恶性肿瘤治疗的进展,患者生存年限延长,骨内转移性肿瘤的发生率也随之降低。

3【临床表现】3.1 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3.2 脊柱、骨盆、股骨、肱骨、肋骨、颅骨等为其好发部位,其次为胸骨、肩胛骨及锁骨。

3.3 主要症状为疼痛,早期疼痛较轻,呈间歇性,逐渐变为持续性剧痛。

常伴有肿胀、肿块、压痛、肢体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等。

3.4 脊椎受累时,可出现脊髓及脊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晚期出现严重贫血及恶病质。

4【辅助检查】4.1 X线骨转移瘤可有溶骨性、成骨性、或兼有溶骨和成骨等不同表现,以溶骨性表现为多见。

溶骨性骨转移瘤表现为不规则的溶骨破坏,边界模糊不清,骨皮质也可受侵蚀。

很少出现骨膨胀、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

常发生病理性骨折。

病变可为多发或单发。

椎体转移瘤可使椎体变扁或呈楔形,但相邻的椎间隙保持正常。

成骨性骨转移瘤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致密阴影,边界不清,其间骨小梁紊乱、增厚、粗糙。

4.2 ECT对骨转移诊断非常重要,不容易遗漏。

可早期发现病灶,但必须排除假阳性。

4.3 CT及MRI可清楚显示病灶大小范围和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特别是对于骨盆、脊柱等部位的肿瘤的诊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4.4 实验室检查除贫血及血沉增速外,在溶骨性转移性肿瘤中,血清钙,磷增高,而成骨性转移性肿瘤,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4.5 病理学检查与原发肿瘤关系密切,大多数为灰白色或暗红色。

镜下:多系腺癌,只有少数分化较好的转移癌,可识别出其组织来源。

5【诊断】5.1 40岁以上发病,脊柱、骨盆等处出现疼痛、肿胀、肿块、压痛、肢体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等。

5.2 典型X线、CT、MRI表现。

5.3 病理学检查及找到原发病灶。

6【治疗】治疗目的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保存一定的功能,以姑息疗法为主。

骨转移性肿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骨转移性肿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骨转移性肿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转移癌是指骨外的原发癌转移到骨骼的一种继发恶性肿瘤。

骨转移癌是最常见的骨的恶性肿瘤,它们是原发肉瘤的25倍。

发病年龄多大于50岁,好发部位是含红骨髓的骨骼,如:头颅、椎体、肋骨、骨盆及骨关节、长管状骨的干骺端。

[诊断依据]一、病史转移癌通常在原发病灶出现2年内产生,但在很多情况下,转移癌在临床上先于原发癌出现。

随后出现其他骨,肺/肝转移,并在12-24个月内死亡。

如果为多发性骨转移时,其生存率更低。

二、症状和体征病理骨折常为骨转移癌的首发症状。

有些就诊时症状是弥漫性骨痛,脊柱转移癌表现为背痛,疼痛开始为间歇性,后变为持续性,休息和制动不能减轻,晚期剧痛需用麻醉止痛药物。

只有在癌转移的晚期才有精神不振、消瘦、乏力、贫血和低热。

高钙血症是骨转移癌的致死原因之一。

三、辅助检查X线检查大部分骨转移癌为溶骨性破坏,“成骨性”破坏常见于前列腺癌及乳腺癌。

病理骨折是骨转移癌常见的并发症。

同位素扫描通常都呈核素摄取增加的改变。

CT检查CT扫描能显示转移灶的侵蚀性及准确描述软组织肿块的特点。

MRI检查溶骨性病灶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成骨性骨转移较少见,其在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上均呈低信号。

注射Gd-DTPA能增加对骨与软组织转移病灶的敏感性。

病理检查可发现原发癌的组织学特点。

[鉴别诊断]骨髓瘤其主要鉴别点是骨转移癌很少在肘、膝关节以下部位发病,免疫球蛋白电泳检查多无异常。

但最终确诊任须病理组织学检查。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转移瘤已是各种癌症的晚期,多数患者需要输血、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和各种维生素,增强免疫能力,改善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的功能。

要积极治疗原发瘤,综合治疗转移瘤,包括全身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手术等。

(一)、放疗1、放射性核素治疗,也称内放疗:放射性核素治疗是一种效果明显,副作用小,不成瘾并且对肿瘤有直接杀灭作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一、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一)概述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随着抗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患者出现骨转移及骨骼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明显增加。

骨转移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肾癌、甲状腺癌、宫颈癌、骨及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

晚期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发生率:乳腺癌65%〜75%,前列腺癌65%〜75%,鼻咽癌67%〜75%,肺癌30%〜40%,甲状腺癌60%,黑色素瘤14%〜45%,肝癌13%〜41%,肾癌20%〜25%,结直肠癌1%〜7%,胃癌13%,其他头颈癌25%。

多发性骨髓瘤累及骨骼所致的骨病发生率为70%〜95%。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

癌细胞转移至骨骼导致RANK/RANKL系统的平衡破坏被认为是恶性肿瘤骨转移和骨破坏的主要发病机制。

恶性肿瘤细胞转移到骨骼并释放可溶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

激活的破骨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介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导致严重的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s)。

骨相关事件是指骨转移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12]。

骨转移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

恶性肿瘤骨转移虽然都是肿瘤疾病晚期预后差,但是合理的治疗对患者仍然有积极意义。

止痛药治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均在骨转移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常常需要接受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因此,深入认识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综合治疗骨转移病变可减少骨转移并发症,减少或避免骨相关事件,是改善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策略。

(二)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一旦出现骨疼痛、病理性骨折、碱性憐酸酶升高、脊髓压迫或脊神经根压迫或高钙血症相关症状等临床表现,应进一步检查排除骨转移病变。

骨转移治疗方案

骨转移治疗方案

骨转移治疗方案
目录
1. 骨转移治疗方案
1.1 手术治疗
1.2 放射治疗
1.3 化疗
1.4 靶向治疗
1.1 手术治疗
骨转移是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转移到骨骼的过程,手术治疗主要针对
骨转移引起的并发症如骨折等。

手术可以通过内固定、外固定或者骨
水泥填充等方法来加固受损的骨骼,缓解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对于适合手术的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1.2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治疗骨转移的常见方法之一,通过高能量的放射线照射到
病灶部位,可以杀死肿瘤细胞或者控制其生长,从而减轻疼痛、减小
肿瘤体积。

放射治疗常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骨转移病灶,能够有效控
制病情并提高生存率。

1.3 化疗
化疗是一种通过药物来杀死或控制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对于那些转移
性非骨骼肿瘤伴有骨转移的患者,化疗可以有效减缓病情进展、缓解
疼痛,并提高生存率。

化疗虽然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但是在一定
程度上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1.4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进行治疗,相较于传统化疗药物,靶向药物更加个体化、精准。

靶向治疗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在治疗骨转移的过程中,靶向治疗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应该怎样治疗肝癌骨转移?

应该怎样治疗肝癌骨转移?

应该怎样治疗肝癌骨转移?引言肝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常常会发生骨转移,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危险。

针对肝癌骨转移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肿瘤的位置、骨损害的程度以及患者的整体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法,从手术、放疗、药物治疗等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肝癌骨转移的常见方法之一,特别适用于单发骨转移或者骨转移灶较大而疼痛明显的患者。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切除或固定骨转移灶来减轻疼痛、增加患者生活质量。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1 根除性切除术对于局限性骨转移灶,通过手术将转移灶彻底切除,可以达到根除的效果。

这种方法常常可以明显减轻疼痛,并且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进展。

1.2 支持性手术对于骨转移灶比较大或者位于重要骨骼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无法完全切除。

此时,可以通过支持性手术的方式,如骨折固定术、内固定术等,来稳定骨骼结构,减轻疼痛,并预防进一步的骨折。

1.3 原发病灶的手术治疗有时候,肝癌骨转移到骨骼的同时,原发病灶(即肝脏肿瘤)仍然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先进行原发病灶的手术治疗,如肝切除术,再进行针对骨转移的手术治疗。

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治疗肝癌骨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破坏癌细胞的DNA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放疗常用于以下情况:2.1 无法手术治疗的患者对于骨转移灶较多或者位于重要骨骼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存在较高的风险,此时放射治疗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替代方法。

2.2 辅助治疗放射治疗可以与手术治疗相结合,通过术前或术后的放疗,减少手术风险,降低复发风险。

2.3 缓解疼痛肝癌骨转移常常伴随剧烈的疼痛,放射治疗可以通过减少肿瘤体积、改善骨骼结构破坏等方式来缓解疼痛症状。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肝癌骨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分裂过程,抑制肿瘤的进展。

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3.1 化疗化疗是肝癌骨转移的常用药物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给予化学药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达到减轻疼痛、控制肿瘤的目的。

骨转移的诊断与治疗PPT

骨转移的诊断与治疗PPT
PET-CT检查
PET-CT可发现早期骨转移灶, 并有助于全身病情评估。
骨转移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
如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 19-9(CA19-9)等,可作为骨转 移的辅助诊断指标。
骨代谢标志物
如骨钙素、碱性磷酸酶等,可反 映骨转移活跃程度。
病理学诊断
穿刺活检
对可疑骨转移部位进行穿刺活检,获 取组织病理学诊断依据。
骨转移的预防与康复
04
预防措施
01
02
03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 是针对癌症等高危疾病, 以便早期发现骨转移迹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和控制原发疾病, 降低骨转移的风险。
改善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 戒烟限酒等。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通过物理疗法如按摩、电 刺激等,缓解疼痛和肌肉 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
骨转移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可引 起肢体麻木、无力或活动障碍

全身症状
骨转移可引起贫血、消瘦、乏 力等全身症状。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平片可发现骨质破坏、骨折 等异常。
CT检查
CT可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程 度和范围,以及软组织侵犯情 况。
MRI检查
MRI对软组织和神经受压情况 显示更敏感,有助于早期诊断 。
精准医疗数据库
建立和完善精准医疗数据库,收集和分析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数据和 基因信息,为研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支持。
THANKS.
以达到治疗骨转移的目的。
肿瘤疫苗
研发针对骨转移的肿瘤疫苗,通 过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来预防和
治疗骨转移。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恶性肿瘤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之解读

恶性肿瘤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之解读

恶性肿瘤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之解读恶性肿瘤骨转移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的选择往往复杂多变。

为了提供准确而规范的诊疗指导,专家们制定了恶性肿瘤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本文将对这一共识进行详细的解读。

1.骨转移的定义恶性肿瘤骨转移指癌细胞侵袭骨组织,导致骨骼结构的改变和功能的丧失。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晚期的常见表现,常见原发癌种有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

临床上,骨转移可引起骨痛、骨折和高钙血症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和不良影响。

2.诊断标准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骨活检等多种方法。

临床症状包括骨痛、活动受限及骨折等,骨转移的存在往往需要通过X线、CT、核磁共振以及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此外,骨活检是确诊骨转移的关键步骤,通过直接取得骨组织样本并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癌细胞侵袭。

3.治疗原则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疼痛、防治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具体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放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放疗主要用于控制疼痛和预防骨折等并发症,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支持性治疗和病理性骨折的修复。

4.争议和共识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因素。

专家们在制定共识时对这些争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达成了共识意见。

例如,在药物治疗中,关于化疗与靶向治疗的先后顺序及合理的联合应用,专家们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了权衡,并提出了相应的共识。

此外,共识还对一些重要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指导,例如骨转移的分期、治疗时机的选择、监测指标的评估和随访策略的制定等。

这些指导将有助于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判断和处理骨转移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5.科学解读共识恶性肿瘤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的制定是在对大量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

专家们根据权威的指南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共识。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要点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要点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要点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骨转移是该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为了规范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疗过程,专家们制定了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

以下是其要点:1.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骨活检确认。

患者常表现为骨痛、疼痛加重、骨折等症状,血液检查显示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骨扫描、核磁共振(MRI)和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骨转移灶,而骨活检可用于确诊。

2.分期与评估: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分期评估有助于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和预后。

常用的分期系统是TNM分期系统,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M)来确定疾病的分期。

3.个体化治疗:针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

常规治疗包括内分泌治疗、放疗和手术等。

内分泌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或注射激素、去势等。

放疗可用于控制局部症状和减少骨痛,手术主要用于减压和固定骨折。

4.维护骨健康:前列腺癌骨转移易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因此维护骨健康尤为重要。

患者应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遵循营养均衡饮食,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并通过合适的药物治疗预防骨质疏松。

5.生存期随访: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生存期随访非常重要,可通过定期检查PSA水平、影像学检查等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疾病的进展。

同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骨痛、功能障碍、尿路症状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多学科协作: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疗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

相应的专家团队包括泌尿外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病理医生、骨科医生等,他们共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并密切合作。

这些要点是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的核心内容,有助于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化的需求进行调整,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乳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3

乳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3

乳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摘要骨骼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约占所有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6(HS75心骨转移灶形成的软组织包块可对周围重神经血管形成压迫,导致肢体局部功能丧失,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及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为早期识别乳腺癌骨转移、控制骨转移灶进展并对骨转移灶及时进行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国癌协会骨肿瘤和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乳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以期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诊疗给予指导与助。

近年来,国肿瘤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呈逐年升高势,自2010年起,肿瘤已经成为首要死亡原因⑴。

乳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首要恶性肿瘤,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球确诊超过210万例,死亡约63万例口力。

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列女性恶性肿瘤第1位第5位,人口标化率分别为31. 54/10万及6. 67/10 万,均新发病例约26. 86万例,因病死亡6. 95万例⑶。

骼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约占所有转移乳腺癌患者的60% - 75% 9"。

研究发现激素受体性型乳腺癌更易发生骨转移⑵。

乳腺癌骨转移是乳癌发展的特殊阶段,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一定困难。

腺癌骨转移的诊疗提倡多学科共同协作(multiple 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合理而有计划的为患者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目的是为了缓解症,减缓肿瘤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⑵。

本专家共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力求为乳腺癌转移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与指导。

1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乳腺癌骨转移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骨性病变,少数患者表现为溶骨成骨混合性病变。

转移灶破坏骨的生理结构与机械强度,常伴有中重骨痛,严重者可发展为病理性骨折。

骨转移灶形成软组织包块可对周围重要神经血管形成压迫,导致体局部功能丧失。

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及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SkeIetai-related events, SRES)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卬。

骨转移癌的诊断及治疗

骨转移癌的诊断及治疗

定期检查与复查
定期进行体检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检查骨骼健康状况。
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如出现骨骼疼痛、肿胀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 以免延误治疗。
定期复查
接受治疗后定期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调整 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骨转移癌的诊断
临床诊断
01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骨转移 癌的典型症状。
02 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是否有恶性肿瘤病史,以及骨痛、骨折 等与骨转移癌相关的病史。
03 体征检查
检查患者是否有压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体 征,以及是否有恶病质表现。
影像学诊断
01 X线检查
X线平片可以发现骨质破坏、骨折等异常表现,是 骨转移癌的初步筛查方法。
对于一些易于获取肿瘤组 织的部位,可以通过手术 切除部分或全部肿瘤,进 行病理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
对于一些体表或易于抽取 的液体,可以通过细胞学 检查发现肿瘤细胞,但阳 性率较低。
03
骨转移癌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骨转移癌 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包括化疗、靶向治疗
和内分泌治疗等。
化疗药物如铂类、紫 杉醇和吉西他滨等, 可以杀死癌细胞并抑
制肿瘤生长。
靶向治疗药物如针对 HER2阳性的曲妥珠单 抗和帕妥珠单抗等, 能够特异性地攻击癌
细胞。
内分泌治疗药物如抗 雌激素和芳香酶抑制 剂等,可用于激素依 赖性乳腺癌等恶性肿
瘤的辅助治疗。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骨转移癌的常用治疗方法,可以有效 01 缓解疼痛、减轻症状并抑制肿瘤生长。
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方式,外照射 02 常用放疗技术有X线治疗、伽马刀和质子重离子等。

骨转移治疗方案

骨转移治疗方案
(五)心理支持
1.心理评估: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
2.心理干预:针对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
3.社会支持:鼓励家属参与患者治疗,提供情感支持。
四、治疗监测与评估
1.定期评估患者骨痛程度、生活质量、活动能力等。
2.定期监测血钙、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3.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MRI等),评估肿瘤进展情况。
2.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恢复锻炼,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五)心理支持
1.心理评估: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
2.心理干预:针对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给予心理干预。
3.社会支持:鼓励家属参与治疗,提供情感支持。
四、治疗监测与评估
1.定期评估患者骨痛程度、生活质量、活动能力等指标。
2.定期检测血钙、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第2篇
骨转移治疗方案
一、前言
骨转移癌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形式,多发生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原发肿瘤。患者常面临严重的骨痛、骨折风险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本方案旨在为骨转移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治疗策略,以减轻症状、提升生存品质、延长生存期。
二、治疗原则
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原发肿瘤类型、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4.靶向治疗:根据肿瘤基因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厄洛替尼等。
5.免疫治疗:如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提高患者免疫力,抗击肿瘤。
(二)放射治疗
1.外照射放疗:缓解骨痛,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局部骨转移灶,可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
2.骨转移灶姑息性放疗:对于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严重症状,可进行姑息性放疗。

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骨转移是肺癌晚期患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继发病灶。

骨转移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骨疼痛,还进一步影响骨密度和骨质量,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的骨折甚至截瘫。

因此,对于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专家们制定了一份共识,旨在提供给临床医生和患者一份权威的指南,以指导肺癌骨转移的治疗。

一、肺癌骨转移的诊断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等综合分析。

在临床上,骨疼痛是肺癌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中胸椎、腰椎和骨盆区域最为多见。

对于存在骨痛的肺癌患者,应主要考虑骨转移的可能性,并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骨X线、CT、MRI和骨扫描等。

其中,骨扫描是目前最常用的筛查检查,但其对于骨转移的特异性较低,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疑似骨转移病灶,则需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取组织进行病理学鉴定,以确诊骨转移的存在。

二、肺癌骨转移的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缓解疼痛、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和控制肿瘤进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转移程度的不同,治疗方案可以分为系统治疗、局部治疗和支持治疗等多个方面。

1. 系统治疗系统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干预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目前常用的系统治疗药物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

其中,化疗药物通常用于控制肿瘤的全身进展,而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则可以有针对性地攻击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2. 局部治疗局部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放疗和介入治疗等方式来直接消除或控制骨转移病灶。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单发病灶或骨折的患者,通过切除或固定病灶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放疗可用于疼痛控制和骨转移的局部控制,通过照射病灶来杀灭肿瘤细胞。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和介入性动脉栓塞等方法,可以直接破坏骨转移病灶及其供应血管,达到治疗的效果。

3. 支持治疗支持治疗主要是通过镇痛药物和辅助用药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它方法:手术治疗、对症支持、康复
放射治疗
外放疗方法:三维适形 适形调强 SBRT(椎体转移) 体外照射适应症: (1)用于有骨疼痛症状的骨转移灶,缓解疼痛及恢 复功能 (2)选择性用于负重部位骨转移的预防性放疗(如 脊柱或股骨转移)
常用剂量及分割方法 30Gy/10次 20-24Gy/5-6次 8Gy,照射一次
应定期检测肾功能,一般每月一次
双膦酸盐是防治SREs的基础用药,应早期、 长期、规律治疗
早期 长期 一旦确诊骨转移,即建议开始使用。 用药时间6个月以上
规律
持续规律用唑来膦酸SREs风险降低58%
治疗
治疗方式 止痛药治疗
双膦酸盐及骨调节剂
放射治疗
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抗治疗肿瘤
2.负重骨出现平片可见的骨破坏
3.保守治疗后,骨破坏仍继续加重病人
4.保守治疗后,疼痛仍继续加重病人 5.保守治疗后,运动系统功能仍不能恢复病人 6.已经出现病理骨折病人 7.脊柱溶骨性破坏,出现截瘫危险性大病人
8.放化疗治疗不敏感骨转移灶,如肾癌骨转移等
外科修复/固定后还要放疗吗? 需要!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术后不需再放疗 放疗能杀灭骨转移灶内癌细胞
哪个放疗剂量止痛效果好?
• 骨转移放疗的几个试验结果:
试验 放疗剂量比较 有效率(%) CR(%) 单次 Bone Pain Trial 8Gy/1 Working vs Party(1999) 20Gy/5 78 多次 78 单次 57 多次 58 再次放疗率 (%) 单次 23 多次 10
Dutch Bone Metastasis Study(2004)
治疗
治疗方式 止痛药治疗
双膦酸盐及骨调节剂
放射治疗
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抗治疗肿瘤
其它方法:手术治疗、对症支持、康复
氯屈膦酸二钠1600mg/d,口服;或氯膦酸盐注射 液300mg/d静脉注射,>2小时,连续5天,之后 改为口服制剂 帕米膦酸钠90mg,静脉注射>2小时,每3-4周重 复 唑来膦酸4mg,静脉注射>14min,每3-4周重复 伊班膦酸钠6mg,静脉注射,每3-4周重复
确诊
MRI、CT、X线、骨活检
PET/CT更高特异度,治疗后跟踪优于ECT,但不做 常规推荐
治疗
治疗方式 止痛药治疗
双膦酸盐及骨调节剂
放射治疗
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抗治疗肿瘤
其它方法:手术治疗、对症支持、康复
治疗
治疗方式
止痛药治疗
双膦酸盐及骨调节剂
放射治疗
治疗
治疗方式 止痛药治疗
双膦酸盐及骨调节剂
放射治疗
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抗治疗肿

其它方法:手术治疗、对症支持、康复
• 乳腺癌、前列腺癌可用性激素来治疗。
治疗
治疗方式 止痛药治疗
双膦酸盐及骨调节剂
放射治疗
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抗治疗肿瘤
其它方法:手术治疗、对症支持、康复
8Gy/1 vs 24Gy/6 8Gy/1 7
33
24
6
Hartsell et al(2005)
41
42
15
18
18
9
ASTRO骨转移外放疗共识
随机试验结果: 止痛效果:一次大剂量≈多数3Gy或4Gy 多次VS一次(8Gy)
单次或多次 因疼痛再放疗
一次大剂量(8Gy)
骨转移相关的高钙血症
• 轻度 2.75-3mmol/L 症状轻微 • 中度 3-3.5mmol/L 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和器官
钙沉积
• 重度 3.5-3.75mmol/L 常有严重恶心、呕吐,脱
水、肾功能不全及意识模糊或丧失
• 高钙血症危象 >3.75mmol/L
高钙血症的治疗
通常对于轻度高血钙,一般不采取控制血钙的措施 对于有症状、体征的中重度高血钙患者,需立即治疗
双膦酸盐是治疗高钙血症有效方法,推荐及时双膦酸盐
治疗高钙血症 降钙素缓解高钙血症,起效较快,但疗效不及双膦酸盐 扩容、促尿钙排泄等
≈20%
24Gy/6次,或 30Gy/10次
≈8%
单次VS多次
单次大剂量适用: 病情重、活动不方便者 多次照射适用: 活动方便、预期生存期长者
放射性核素 • 全身性内照射放疗是可供选择的骨转移放疗方法
• 选择性用于有严重骨疼痛的全身广泛性骨转移患
者 • 该治疗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较高,而且恢复较慢 (约12周)
目录
SREs 诊断 治疗
流行病学
• 骨相关事件(SREs):骨痛加剧或出现新的骨痛、 病理性骨折、椎体压缩或变形、脊髓压迫、骨放 疗后症状、高钙血症 • 国外SREs • 乳腺癌、肺癌 • 国内SREs • 乳腺癌、肺癌
病理性骨折、放疗
放疗、脊髓压迫
诊断方法
初筛
ECT 优点 灵敏度高、早期发现、不易漏诊 缺点 特异度低、不易区分成骨性还是溶骨性、破 坏程度
骨转移外科治疗原则
1.预计生存>3个月 2.全身状况好,能耐受手术创伤及麻醉
3.预计术后较术前更好,能立即活动,有助进一步 治疗和护理
4.预计原发肿瘤治疗后有较长的无瘤期 5.经全身治疗后,溶骨病灶趋于局限,骨密度增高 6.孤立的骨转移病灶
7.病理骨折风险高者
何时考虑外科治疗?
1.有癌症病史,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为单发骨转移病人
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抗治疗肿瘤
其它方法:手术治疗、对症支持、康复
止痛药物
遵循WHO癌症疼痛治疗基本原则,针对病人的疼痛 程度选择不同“阶梯”的镇痛药物
• 癌痛治疗原则
口服及无创途径给药 按阶梯给药 按时给药 个体化给药
• 药物选择
轻度疼痛 (NRS评分 1-3):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辅助 药物 中度疼痛 (NRS评分 4-6):阿片类+非甾体类抗炎镇痛 药±辅助药物 重度疼痛 (NRS评分 7-10):强阿片类+非甾体类抗炎镇 痛药±辅助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