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临江仙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 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 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 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 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 复醉 ”,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 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 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 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接着,下面三句, 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 :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
走笔至此 ,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 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 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 的个性和真情。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 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 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 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 ”,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 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 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 ,唱道 :“小舟从 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 ,驾一叶扁舟, 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 的大自然之中。
• 6.Fra Baidu bibliotek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2)题。(11分) 临江仙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 海寄馀生。 【注】 这首词是作者元丰五年(1082)九月被贬黄州 (今湖北黄冈)时所作。 • (5分 •1.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征。 简析这首词运用的几种主要的表现手法。 (6) 分)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 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 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文】 【注释】 夜间,我在东坡雪堂饮酒,喝得醒了又醉,回到 ①东坡:地名,在黄州。苏轼曾盖房舍“雪堂”等五间 家好像已三更时分了。家童睡得鼾声如雷,我敲门 在此居住因此地名“东坡”,苏轼遂自号“东坡居士”。 都没人答应,只好拄着手杖听那江水的哗哗声。 ②此身非我有:报怨不能按自己的理想去生活。 我常恨自己的身子自己作不了主,什么时候才能 ③营营:来往匆忙,频繁的样子。这里指为私利奔走操 完全忘掉为世俗名利而苦苦奔忙呢?夜已残,风静 劳。《庄子 · 庚桑楚》:“无使汝思虑营营。” 止了,江面平滑,水波不兴。我真想乘一叶小舟, ④夜阑:夜深。縠(hú)纹:形容水中细小的纹。是 从此远离尘嚣,寄身江海之上,自由自在地度过我 一种绉纹的纱。 的余生啊! ⑤江海寄馀生:指以后要隐居江湖。
2. (1分)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词人听江 1.①反衬。 ①开怀畅饮,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可见一个豪兴纵饮、有着真 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 (1分)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 性情的词人形象;(1分)②独自回家,敲门不应,独自听江声,一个 心情之孤寂。(1分)②直抒胸臆。(1分)“长恨”句、“小舟”句,以一种透彻了悟 风姿潇洒、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形象跃然纸上; (2分)③ 的哲理思辨,(1分)发出了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 从全词看,词人是一个心事浩茫、心情孤寂、不满世俗、向往自由 所寄托的深沉喟叹。(1分)③融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夜阑风静”“小 ( 超脱现实)的词人形象。 (2分) 舟”“江海”, (1分)引发出词人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缓和,象征着词人 追求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1分)(答出两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