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伦敦规划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5
放射网中的区域主义
20世纪初,英国地理学家格迪斯就倡 导城市规划应在区域测量的范围内实 行,这种区域规划的思想深刻地影响 了英国一战之后的城市规划,其中也 包括“组合城市”的概念。1921年南 威尔士区域测量委员会颁布了英国第 一部区域规划,其中就提出了卫星城 的蓝图。 英国警察总监特里普的《城市规划与 道路交通》一书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 的见解。他的关于“划区”的规划思 想是在区段内建立次一级的交通系统, 以减少地方支路的干扰。这种交通规 划思想后来同邻里单位规划思想相结 合,发展成为“扩大街坊”概念,试 行于考文垂,直接影响了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的大伦敦规划。著名的1944年 大伦敦规划提出了二战以后经典的规 划理念——分散、限制和更新,还提 出了区域平衡的观点。
Page
11
空间网络范式
新区域主义认为在当今世界中区域是不同机构参与而形成 的充满机遇的开放网络或者它的一部分(Dees, 2004), 这种整体结构已经逐步成为研究区域本身的基本点。 英国城市形态学家和空间句法教授希列尔(Bill Hillier, 1996,2005)认为城市空间网络形态是通过人的社会经济流 动自发地突然形成的,同时,这个空间网络作为一个组织 制度作用于人的流动,从而形成富有活力的城市中心和边 缘,空间网络和人流量的非匀质性决定了动态的多中心布 局。
大伦敦规划介绍
1.伦敦的发展历程
2.区域主义发展 3.新区域主义、规划范式、模糊边界 多中心 4.伦敦现状解析 5.启示
伦敦的发展历程
概况:伦敦是英国的政治、 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最 大海港和首要工业城市,世 界十大都市之一。它位于英 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 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伦 敦市城外的12个市区,称内 伦敦,以外的20个市区,称 外伦敦。伦敦城加上内外伦 敦,合称大伦敦市,面积 1580平方公里。大伦敦人口 751.24万(2006年)。人口 密度4,761人/平方公里。都 会区人口827.83万。通勤范 围人口约1,200至1,400万。
Page
14
大伦敦规划现状解析
大伦敦发展战略规划包括伦敦经济发展战略、空间战略、交 通战略、文化战略、城市噪音战略、空气质量战略、市政废物 管理战略和生物多样性战略等八大战略。此外,为保持各战略 规划的一致性,,所有战略的编制都要遵守五个共同的主题, 即:繁荣的城市,宜人的城市,宜达的城市,公平的城市,绿 色的城市。我们从人口、交通、中心区、居住区、绿化等五方 面进行介绍
Page
12
Page
13
模糊边界与多中心
边界和多中心格局是当今大都市规划不可避免的考虑内容。 新区域主义认为当今越来越不可能去明确限定一个区域、 城市中心或者城市功能区的边界,区域或者中心的出现常 常是跨越已有的功能或者行政边界,甚至是国界,它的边 界是随经济、社会、文化等动态变化的,因而应在 “之 间”的概念下定义边界。 在世界、欧洲和英国范围内,新规划把伦敦看成是网络中 的一个中心节点,关注的是网络连接而不是边界问题。在 大伦敦及周边城市圈范围内,新规划不仅把大伦敦的边界 模糊化,即大伦敦已有的各个城市中心被认为是这个区域 多中心格局的一部分,而且认为需要考虑这个城市圈和英 格兰东南区域以及东部区域之间跨边界的合作。
Page
20
五、大伦敦规划及启示
(一)大伦敦规划
1、概述: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平 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规划方案是在以伦敦城 区为中心的半径约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向外划 分为四层地域圈:内圈、近郊圈、绿带圈、外圈。 内圈是控制工业、改造旧街坊、降低人口密度、 恢复功能的地区;近郊圈作为建设良好的居住区 和健全地方自治团体的地区;绿带圈的宽度约16 公里,以农田和游憩地带为主,严格控制建设, 作为制止城市向外扩展的屏障;外圈计划建设8个 具有工作场所和居住区的新城,从中心地区疏散 40万人到新城去(每个新城平均容纳5万人),另 外还计划疏散60万人到外圈地区现有小城镇去。 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 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 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 细规划。(大伦敦规划的功能分区图,如右图)
人口
1937年,英国政府为研究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问题而 成立了以巴罗为首的专门委员会──巴罗委员会。这个委 员会提出的《巴罗报告》(1940年发表)指出伦敦地区 工业与人口的不断聚集,是由于具有活力的工业所起的吸 引作用;认为在当时条件下,集中的弊端远远大于有利因 素,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地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 据2001年人口普查,伦敦市区及其自治市(镇)(约 610平方英里)拥有7,172,036 人口。其中大约71%为白 人,10%是印度、孟加拉或巴基斯坦后裔,5%为非洲黑 人后裔,5%为加勒比海黑人后裔,3%混血人种,还有大 约1%为华人。58.2%的人口信奉基督教,15.8%的人口则 无宗教信仰。大约有21.8%的伦敦居民出生在欧盟以外地 区。
Page 16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交通
以削减总的交通流量为发展目标, 具体措施是促进交通方式的改变; 有效利用能源;提高环境质量;对 中心区交通进行管制,减少中心区 的噪音;提倡发展公共交通等。此 后,学者们提出了树枝状道路系统、 等级体系道路系统等多种城市交通 网模式。发展公共交通的原则现已 被广泛接受。城市交通规划同城市 结构和城市其他规划问题息息相关, 已成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基本内容。 人们对交通的认识,也从认识它的 单纯运输功能 ,进而认识到它对 空间组织的意义和空间联系作用, 并了解到城市交通是土地使用的函 数。对城市交通的研究也发展 到从城市环境的多种要求出发论交 通。
Page 2
城市发展历程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被英国 的一些忠实的追随者所发展: 翁温和帕克设计了英国第一座 田园城市莱奇华斯,始建于 1903年,位于伦敦东北64公里, 城市和农业用地共1840公顷, 规划人口35000人,但到1917 年,仅达到18000人;1919年建 造了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距 伦敦27公里,城市和农业用地 共970公顷,规划人口五万人。 田园城市的设想未能解决大伦 敦工业与人口的疏散和相应的 交通问题 。
Page 8
放射网中的区域主义
1992年的梅杰政府又逐步开始关注区域规 划:英格兰区域办公室于1994年成立; 1995年成立了泰晤士河门户区域规划工 程。 此后,1997年以来的布莱尔政府更加关注 区域规划,不仅在1998年通过了区域发展 委员会法案,2000-2001年仅仅在英国西 北区、约克区东北区、西中部和伦敦区这 5个区域中就分别投入了超过1亿英镑的规 划资金,而且于2000年恢复了大伦敦政府 并于2004年设立了区域内阁,负责准备和 审议区域空间规划。 现在,这个自下而上的区域规划更注重区 域内不同机构相互交织形成的连接紧密性, 即制度厚度和区域的自发性,比如,伦敦 区、英格兰东部区和英格兰东南区都是自 发形成的区域机构并且有边界重叠,因此 它不同于前撒切尔时代的区域规划,即自 上而下的明确边界的区域主义。
Page 19

绿化
19世纪,城市规划的领导思想是建设绿色斑块,即公园;20 世纪,重点思想是建设绿带,即公园道或者绿色通道;21世纪 人们渴望拥有多样化的城市开放空间,而不是仅限于街道、广 场、公园。具有很强的自然特征和很高的生态价值的绿色通道 为规划提供了有效途径,最近几年,绿色通道被系统的认为是 保护城市生态结构、功能,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和城市开放规划 的核心。20世纪40年代由阿伯克隆比主持的《伦敦规划》中所 制定的宽度约5英里的绿环,之后到70年代初,又一进步把一些 乡村公园等扩大成区域性公园,确认绿环价值,并扩大绿环面 积达到900平方英里。这样使伦敦外围形成多层次的环状绿带。
伦敦市区环加放射线交通图
Page
17
中心区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新区域主 义认为参与形成某个区域的城 市和城市之间,中心区和边缘 地带之间,城市、郊区和农村 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它们会自发地相互支持和制约, 而且区域的空间结构、边界和 规模是暂时的、模糊的、弹性 的,是随时间和突发事件而不 断变化和重新被定义的,边缘 地带有可能成为中心区,中心 区也可能成为边缘地带。
Page
3
城市发展历程
英国的战后重建的标志之一 是大伦敦规划:在大伦敦规 划中体现了"组合城市"概念, 并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调 查-分析-规划方案"。当时被 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 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 1250万人。
Page
4
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 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 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 通网。伦敦郡人均规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绿化泰晤士河两岸。 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大伦敦规划 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的精髓,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 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各国大城市的规 划有着深远的影响。六十年代中期编制的大伦敦发展规划,试图改变 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主要快速交通 干线向外扩展,形成几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若干具有" 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 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
Page
9
新区域主义
从1990年代初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下的后工业 经济、信息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思潮的迅速发展,1980 年代以前流行的区域主义再次复兴,区域空间再一次 被认为是经济和社会的一个关键元素,在经济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社会学以及城市规划等领域内涌现一批 关注区域的研究和实践,所有这些可以含混地称为新 区域主义。
Page 6
放射网中的区域主义
1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指 出 ,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 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起的吸引 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 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 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 大伦敦规划,于1944年完成轮 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 1946年《新城法》通过后,掀 起了新城建设运动,到1950年 代末,在离伦敦市中心50公里 的半径内建成8个被称为伦敦新 城的卫星城。 1992年,伦敦战略规划委员会 提出了伦敦战略规划白皮书, 1997年,民间规划组织“伦敦 规划咨询委员会”发表了为大伦 敦做的战略规划 ,都旨在解决 人口带来的各种问题。
Page
18
居住区

伦敦的规模达到1500平方公里,在这样大的规模城区范 围内,城市各区域的居住区相比较有明显的不同:伦敦东 区居民中,外来移民的比例较高,环境差一些;伦敦南、 北两区中,普通阶层的居民比例较高,环境相对比较一般, 住宅的装饰性也很普通;与其它几个区域相比,伦敦西区 居住环境是最好的,伦敦的核心区的西部边缘是当地公认 的富人区。 每一片居民街区都很自然地连接成一大片,没有很明显 的界线将居民区划分出不同的区块,伦敦的居住区住宅密 度比较低,住房一般排列于街道两侧,多数是二层联排式 或二层双拼式,平行道路,并与道路保持相同的距离铺列 开去,街区表现为自然的形态。
新区域主义主要的观点是区域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横向的 合作和交流将会构筑起一个充满机遇和活力的网络,这个 弹性的网络有利于经济发展、信息交流、政策调整以及整 个区域经济和社会的自我学习和创新,它的机制不同于完 全自上而下的计划过程,也不同于完全自下而上的自由市 场过程,而是基于区域的自发宏观调控的自下而上的协调 合作过程,使得各个利益主体的权利在这个区域内得到充 分、合理的体现和合法保障,从而强化区域的整体实力。
Page
7
放射网中的区域主义
然而,二战后提出的大 伦敦理论下,这种区域 规划是静态的,区域中 的中心、边缘、用地边 界等及其相互关系被规 划自上而下地限定了, 忽视了区域内这些元素 随时间变化的网络关系, 从而间接导致了区域中 的规划中心,比如新城, 可能依然是郊区边缘。 1979-1990年撒切尔夫人 执政时期,英国城市规 划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原有的区域空间规 划和总体空间规划思想 被迅速地抛弃,取而代 之的是地方各自为政的、 以完全自由经济为主导 的空间规划思潮。紧随 其后,以彼得· 霍尔的没 有规划的规划为理念的 伦敦道格兰区更是这个 时期的代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