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的病机学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刘完素的病机学说
【摘要】急性热病发展到宋金元时代,由于刘完素的火热论的诞生,在理论上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因而在治疗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说,刘完素的“六气皆从火化”的理论,是急性热病学进入了变革的时代。
【关键词】急性热病 病机学说 刘完素 火热
1.《素问》病机学说的意蕴
《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了病机十九条,所谓病机就是把病因学根据是做疾病发生的最基本要素,然后病因学根据为基点,研究致病因素在人体作用后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的病性、病位、临床症候、预后,为治疗做出原则性的指示。因此病机学说最少要解决病因、病性、病位、症候四个方面的问题。十九条病机就是谋求解决这个统一的问题。因而,“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全在“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胜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至和平。”对于这样一段话,王冰有一段很精辟的注释:“深乎圣人之言,理宜然也。有无求之,虚实责之,言悉有也。夫如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发昼止,时节而动,是无火也,当助其心。又如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热动复止,悠忽往来,时动时止,是无水也,当助其肾……”
《素问》的病机十九条,从病因学讲,实际是两类,一类是内因,即心、肝、脾、肥、肾五脏自身为病;一类是外因,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侵袭人体为病。虽然这十九条纲领性地提出了一些疾病的病机,使医者可以执简驭繁,有所是从,但是没有从“之化之变”的角度对疾病的发展变化的机转作出明确的解释,且缺乏燥气致病的具体内容。这就为刘完素研究病机学说留下了用武之地。
刘完素毕生致力于病机的研究,他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除补充了一条“诸涩固涸,干劲皴裂,皆属于燥”外,主要是对十九条的阐发,没有摆脱《素问》缺乏更高的概括性这一缺点。直到写到《素问玄机原病式》从而把病机学说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他火热论的坚实的理论支柱。
六气为病与外感急性热病的关系
《素问》提出“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对于外感急性热病的主要从寒邪立论。张仲景虽然对中风、伤寒、风温、风湿、暍等均用六经理论辩治,究未明确提出外感急性热病的病因学说,王叔和虽然提出“四时之气,皆可为病”,然而究属何病,终不可知。及至刘完素的病机学说,六气皆可为外感急性热

病的这一论断,方从理论上得到了解决。
2.1 风淫为病
风为初之气,与肝胆相通应。风邪致病,刘完素提出了诸暴强直,支痛,软戾里急,筋缩四种症候。其病理机制为“风木为病,反见燥金之化,由亢则害,承乃制也。况风能胜湿而为燥也,亦十月疯病势甚而成筋缓者,燥之甚也。故风甚者,皆兼于燥。”
2.2 热淫为病
热之气为厥阴风木,二之气为少阴君火。其侯为温暖,故为热,与心及小肠之气相通。热邪致病,刘完素提出了喘呕等三十四个病症,如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大鼓之如鼓……
如喘,火气甚为夏热,衰为冬寒。故病寒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气甚而息粗,……热火为阳,主乎急救。……热则息数而为喘也。
下迫,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
衄,阳热怫郁,干于足阳明而上,热甚则血妄行为鼻衄也。
2.3 火淫为病
火为三之气,少阳相火主之,与心包络、三焦之气相通,其候火热,为热之积。火邪致病,较热为甚,刘完素列举二十二种病症属之。如瞀,瘛,暴喑,冒昧,躁动,狂越,惊骇……
冒昧,昏冒也,昧,暗也,气热则神昏冒昧,火之体也。
气逆冲上,火气炎上故也。
耳鸣,若水虚实,而热气上甚,客其经络,充于耳中,则鼓其听户,随其脉气微甚,而作诸声音。
2.4 湿淫为病
湿为四之气,与脾胃之气相通。湿为淫邪,但“湿病本不自生,因于火热怫郁,水液不能宣通,即停滞而生水湿也”,“湿为土气,火热能生土湿”。(《宣明方论》)因此,刘完素认为湿邪为病,其病机仍然是热。其症候有八,强直,积饮,痞,等等。
痞,不通泰也,谓精神营卫,血气津液,出入流行之纹理,闭塞而为痞也。
2.5 燥邪为病
燥为五之气,与肺与大肠之气相通。其云:“燥湿小异也,然燥金虽属秋阴而异于寒湿,故反同其风热也。故火热胜,金衰而风生,则风能胜湿,热能耗津液而反燥,阳实阴虚,则风热胜于水湿为燥也。”其症候有三:涩,枯涸干劲,皴裂。
2.6 寒淫为病
寒为终之气,与肾、膀胱之气相通。刘完素认为寒邪致病,有热有寒,“当以成证辩治”(《宣明方论》),“宜以脉证别之”(《玄机原病式》)。可见,寒邪致病,因人体素质之不同,可以表现为寒症,亦可以转化为热证,没有固定的法式,当以脉证别之。寒气为病共有九种病症,其中有热有寒,如水液澄澈清冷,症瘕,坚痞腹满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饥,屈伸不利,厥逆禁固等等。
刘完素之六气为病,共列举81种病症,其中72种都与火热有关。由此可见,六气为病属于火热病机的病

证,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此之谓“六气皆从火化”。刘完素备举外感六淫所见的临床症候而予以逐一讨论,从而建立了火热论学派的理论基础,开辟了认识和治疗热性病,尤其是急性热病的新途径。
六气皆从火化
“六气都从火化”出自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由刘完素提出,此说扩大了六气病机理论的内容,为后世研究火热病的发病及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刘完素在谈论火热与风、寒诸气的关系时,强调风、湿、燥、寒诸气在病理变化中,皆能化热生火;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之一。如:风与火热的关系,刘完素认为风属木,木能生火,故“火本不燔,遇风冽乃焰”。反之,病理上的风,又每因热甚而生。他说:“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凡言风者,热也,热则风动。”故风之于火热,在病变过程中,多为兼化的关系。湿之于火热,不仅是由于“积湿成热”,更重要的是“湿为土气,火热能生土湿。”他说:“湿病本不自生,因于火热怫怫郁,水液不能宣通,即停滞而生水湿也。”这种病变,反映在临床上,则多为水肿。所以他说:“诸水肿者,湿热之相兼也。”“湿热相搏,则怫郁痞隔,小便不利而水肿也。”燥病的形成,刘完素认为,或由于寒凉收敛,气血不通所致,故“冬月甚,夏月衰。”但更多见的燥病,乃是“风能胜湿,热能耗液”的结果。如“风热耗损水液,气行雍滞,不得滑泽通利,则皮肤燥裂,肢体麻木不仁。”又如:“大便干涩,乃大肠受热,化成燥涩”的亦属常见。就是秋凉成燥,亦每多为火热同化所致。故刘完素说:“金燥虽属秋阴,而其性异于寒湿,反同于风热火也。”因此,燥就和风热分不开了。至于寒气,除阴盛阳衰而为“中寒”(即里寒)者外,他如感冒寒邪,或内伤生冷,“冷热相并”,均能使“阳气怫郁,不能宣散”而生热,不可便认为寒“当以成症辨之”。
六气为病的治疗
病机的研究,是为临床治疗提出原则性的指示。刘完素即认为六气多从火化而为急性热病,治疗的总原则应是运用寒凉药物煞其邪热之势,少佐辛温之品“开发郁结”。临床医生要避免治疗上的原则错误,必须透过事实看本质;也就是在疾病的本质与临床表现不一致的情况下,必须“以病为本,不可误治其兼化”。运用亢害承制的理论,为正确诊断作了精辟的阐发:木极似火,金极似水,……“亢则害,承乃制”,谓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也,俗未知之,认似为是,以阳为阴,失其意也。除此之外,在急性热病治疗上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4.1 顺其五脏五行之性则

能补之,反之则能泻之的思想,在治疗急性热病的选择药物上可谓纲举目张,要言不繁。他说:“所以寒、暑、燥、湿、风、火之六气,应于十二经络脏腑也,以其本化,则能补之,相反之者,则能泻之。”
4.2 治疗外感急性热病,应以辛凉药物开发郁热,微加辛热佐之。
4.3急性热病后期阴虚火旺,应当养肾泻心火。急性热病后期,病邪深入下焦,肝肾阴虚;肾虚不能上济心火,心火必亢。补肾水,泻心火,应以甘寒之品为上,不可乱投热药。
刘完素在热病的治疗上主用辛凉,反用温燥。他说:“余双解,防风通圣之剂,不遵仲景法桂枝、麻黄发表之药,非余自炫,理在其中矣……”表证而兼有内热的用表里双解法,防风通圣散,双解散,凉膈散。在治疗里证方面,认为凡属里热郁结已成,不问风寒暑湿,有汗无汗,均可使用大承气汤或三承气汤,下在里之燥结。
【参考文献】
张仲景 《伤寒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张仲景 《金匮要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王冰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刘完素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刘完素 《宣明论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张清源 《中医急性热病学》,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严世芸 《中医各家学说》,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刘完素 《素问玄机原病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