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地铁覆盖解决方案探讨

5G地铁覆盖解决方案探讨
5G地铁覆盖解决方案探讨

表1

不同频段室内空口损耗差

频段/GHz

自由空间损耗差值/dB

传播损耗差值/dB

穿透损耗差值/dB

1.8基准基准基准3.5

5.8

4.8

10.6

0引言

地铁已经成为城市市民便捷出行的最主要方式

之一,而随着5G 商业进程化加快,针对此类冷热变换的场景,如何满足5G 新型业务及区域性的爆发性容量需求,实现地下区域内公共移动通信优质服务,是5G 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15G 地铁覆盖的难点分析

地铁多为封闭式室内场景,一般覆盖区域包括

站厅、站台、地铁人员工作区域以及区间隧道,前三类场景,在4G 时代都采用DAS (分布式天线系统)覆盖,对于隧道场景采用漏缆进行覆盖。地铁的公网覆盖系统目前普遍采用中国铁塔公司承建、运营商共享的建设方式,主要采用POI (多系统接入平台)设备进行覆盖。

根据工信部【2017】276号文要求,规划3300~3600MHz 和4800~5000MHz 作为5G 系统的工作频段,其中3300~3400MHz 原则上限室内使用。采用Sub 6G (6GHz 以下)频段部署5G ,可以充分利用频谱资源优势,带来10倍以上的用户体验。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Sub 6G 频段部署在室内,其覆盖能力差异较大。按照电波传播规律,频率越高,空中传播损耗越大,墙体或玻璃的穿透损耗也越大。不同频段室内空口损耗差见表1。

从表1来看,电波在3.5GHz 频段的传播损耗和穿透损耗均较大,相比传统Sub 3G 采用1.8GHz 频段,其综合损耗大10.6dB 左右。进一步考虑到建筑物内部各种阻挡,高频覆盖室内深处的效果将更差,因此相对于Sub 3G 频段,更多的室内建筑需要单独建一张3.5GHz 频段的5G 网络。1.1

站台尧站厅覆盖分析

地铁站台、站厅覆盖现阶段都采用DAS 系统,而DAS 系统由功分器、耦合器、馈线、吸顶天线等组成。目前已建设的DAS 系统不支持5G 频段,系统改造面临技术不可行、实施难、成本高的巨大挑战。首先,DAS 系统无源器件仅支持Sub 3G

(800~2700MHz )频段。多组抽样测试结果表明,Sub 3G 器件的关键性能指标(如插损、耦合度、驻波比)无法满足3.5GHz 频段的要求。因此,现网DAS

系统单部件是无法支持3.5GHz 频段的,现网馈线损耗虽然可以传输3.5GHz 信号,但损耗会比Sub

5G 地铁覆盖解决方案探讨

昊,朱巧玉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210019)

地铁无线覆盖是一种特殊场景的信号覆盖。针对地铁场景的覆盖要求,文章分析

地铁覆盖的难点,指出地铁站台、站厅采用的传统室分器件,不支持5G 频段,系统改造面临技术不可行、实施难、成本高的巨大挑战,而隧道场景在3.5GHz 和1.8GHz 覆盖中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此基础上指出:5G 地铁场景仍将以传统漏缆+DIS (室内数字系统)方式统筹覆盖,并对3类场景展开分析,

为后续5G 室内特殊场景建设提供必要的指导建议。关键词

分布式天线系统;室内数字化分布式基站;漏缆电缆

隧道覆盖解决方案(信号通讯)

隧道覆盖解决方案 宋卫峰 阅读:7 次 上传时间:2006-06-28 推荐人:KIBA(已传资料488 套) 简介:对重要的公路、铁路实现全线覆盖是运营商提高网络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一个有力手段。从交通角度来看,目前大多数隧道的目的是覆盖盲区,因此需要结合交通线路的覆盖设计来制订专门的隧道覆盖解决方案。 关键字:隧道覆盖,覆盖规划,铁路隧道,公路隧道 一、概述 对重要的公路、铁路实现全线覆盖是运营商提高网络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一个有力手段。从交通角度来看,目前大多数隧道的目的是覆盖盲区,因此需要结合交通线路的覆盖设计来制订专门的隧道覆盖解决方案。 隧道覆盖主要分为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等,每种隧道具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公路隧道比较宽敞,对隧道里面的覆盖状况,有车通过与无车通过时差别不大。车辆通过时,隧道内剩余空间较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尺寸大一些的天线,以获取较高的增益,使覆盖范围更大。而铁路隧道一般来说要狭窄一些,特别是当火车经过时,被火车填充后所剩余的空间很小,火车对隧道的填充会对信号的传播产生较大的影响,且天线系统的安装空间有限,使天线的尺寸和增益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不管是哪种隧道,都存在长短不一的状况,短的隧道只有几百米,而长的隧道有十几公里。在解决短隧道覆盖时,可采用灵活经济的手段,如在隧道口附近用普通的天线向隧道里进行覆盖。但是,这些手段可能在解决长隧道覆盖时不起作用,对于长隧道的覆盖必须采取其它一些手段。因此,对于每段隧道的解决方案可能都会有所区别,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定覆盖解决方案。 在进行隧道覆盖规划之前,一般需要知道以下数据: 隧道长度、隧道宽度、隧道孔数(1、2)、覆盖概率(50%、90%、95%、98%、99%)、隧道结构(金属、混凝土)、载频数目、隧道中最小接收电平(一般为-85dBm到-102dBm)、隧道孔间距、AC/DC是否可用、墙壁能否打孔、隧道入口处的信号电平、隧道内部已有信号电平等。 二、隧道覆盖的信号源选择 为了提供隧道覆盖,一个GSM信号源与一套分布式系统是必要的。信号源的选择,需要根据隧道附近的无线覆盖状况和传输、话务、现有网络设备等情况来决定。隧道覆盖所采用的信号源包括宏蜂窝基站、微蜂窝基站、直放站等。 对于铁路、公路隧道覆盖来说,由于其话务量小,宏蜂窝基站作为信号源较为少用。但是,在城市地铁隧道中,人流量大,话务量也高,这种场合不仅要覆盖站台,而且还要覆盖铁路系统出口等地方,可采用容量较大的宏蜂窝基站。 使用宏蜂窝基站的优点是可以提供更多的信道资源、扩容较为容易、单个基站覆盖能力强;缺点是需要用电缆从BTS设备所在的机房引入信号覆盖隧道、增加了馈线损耗、需要较大的机房等配套设备、总的投资费用高。 对容量要求不是很高的隧道覆盖,可采用微峰窝基站。使用微蜂窝基站的优点是所需设备空间小、所需配套设备少、总的投资费用低。 如果附近有信号源可以利用,则可采用无线直放站来作为隧道覆盖的信号源。采用直放站往往是网络拓展的第一步,在网络容量上升后再用GSM基站来替换。采用直放站作为信

一种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覆盖的解决方案

2015.09.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二十一届新技术论坛 一种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覆盖的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周彪傅子维 【摘要】:现代都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地铁客流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人们对地铁中进行高质量通信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强烈。本文以某市地铁11号线移动通信信号覆盖为设计目标,通过对地铁站台、隧道等场景特点的详细分析,并结合2G与TD-LTE技术特点,探索新的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覆盖的解决方案,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在地铁、隧道等场景的覆盖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铁,TD-LTE,移动通信系统,信号覆盖 A Solu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verage for Metro Biao Zhou, Ziwei Fu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Guangdong Branch Abstract: The constant expansion of the modern cit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make subway traffic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on the subway for high-quality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increasingly strong demand. In this paper, we take the design for a city’s Metro Line 11 mobile communication signal coverage for example.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ene subway stations, tunnels, we combine 2G and TD-LTE technology features to explore a new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vering metro solution, which is certain significances for the futur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verage solutions in subway, tunnels and other scenarios. Keywords:Metro; TD-L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ignal coverage

一种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覆盖的解决方案

一种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覆 盖的解决方案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2015.09.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二十一届新技术论坛 一种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覆盖的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周彪傅子维 【摘要】:现代都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地铁客流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人们对地铁中进行高质量通信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强烈。本文以某市地铁11号线移动通信信号覆盖为设计目标,通过对地铁站台、隧道等场景特点的详细分析,并结合2G与TD-LTE技术特点,探索新的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覆盖的解决方案,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在地铁、隧道等场景的覆盖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地铁,TD-LTE,移动通信系统,信号覆盖 A Solu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verage for Metro Biao Zhou, Ziwei Fu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Guangdong Branch Abstract: The constant expansion of the modern cit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make subway traffic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on the subway for high-quality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increasingly strong demand. In this paper, we take the design for a city’s Metro Line 11 mobile communication signal coverage for example.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ene subway stations, tunnels, we combine 2G and TD-LTE technology features to explore a new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vering metro solution, which is certain significances for the futur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verage solutions in subway, tunnels and other scenarios. Keywords:Metro; TD-L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ignal coverage 项目背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移动数据流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三大运营商纷纷加大对移动宽带网络发展的投入,并逐渐把经营模式从传统的语音经营转换到

华为地铁乘客wifi覆盖网络解决方案,v

华为地铁乘客wifi覆盖网络解决方 案,v 篇一:华为WS603-64无线覆盖方案 华为 WS6603-无线方案 1 全方位管理的解决方案 具有统一无线网络设备管理、统一无线网用户认/管理和统一安全应用策略的企业级WLAN解决方案。华为系列无线控制器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并行多核多业务处理器及高速ASIC 作为业务和数据处理平台,并基于业界领先的网管分布式WLAN 交换架构进行开发。 具有强大灵活的无线用户及Fit AP 管理特性,最高规格的单台无线控制器可达1280 个FIT AP和32K 无线用户管理能力,无线控制器都可提供全网部署和IPv6的支持,可满足不同规模校园网络无线网络部署的需求。 业界领先的一体化融合设计理念进行开发,具备全特性的有线和无线协议的业务支持。华为系列无线控制器可提供全面的以太网高速处理能力,还可提供丰富的无线网络接入和管理特性,无线射频管理和优化、网络故障定位与排查、网络性能监测与优化、网络安全策略和管理在内的全方位网络管理解决方案。 2 运营商级设备的性能设计 第一代无线控制器引擎设计为单颗通用CPU, 有CPU来

完成控制,转发和业务处理;整体业务性能很低; 第二代无线控制器引擎设计将硬件ASIC处理业务转发,转发性能较高,而控制和业务处理由CPU来处理,所以复杂业务的处理性能相对偏低; 第三代无线控制器引擎设计引入了网络处理器平台(NP),认证,MPLS等业务由NP平台来处理,降低了CPU的负载,但NP平台的可扩展性不如CPU,所以不易扩展功能; 华为网管无线控制器的主控引擎采用了目前业界最为先进的第四代专用的多核CPU处理器;专用的ASIC芯片保证了特殊业务的高速处理和报文的并行处理能力,L2-L7层安全策略实现,所有这些加密/安全/DPI/转发等都由CPU的专用核心处理,性能高,功能易扩展,;而控制和其它业务由CPU 通用核心负责;可兼容和支持10Gbps高速接口, WLAN和支持三层漫游(数据/语音/视频),自动Qos业务流分类等实时业务的高速转发; 3 轻松管理和维护 作为一个设计良好的网络,其应该是易于管理和维护,由此把网络管理者从繁重的管理维护工作中解放出来,并提高网络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本次网络设计中所采用的华为无线解决方案及其设备,具有丰富的管理特性,可以极大减轻网络管理者对网络管理和维护的工作量。包括了图形化的配置界面,AP自动发现和集中配置,集中状态监控和事件告警, 集中配置下发和固件

一种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覆盖的解决方案

2015.09.2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二十一届新技术论坛 一种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覆盖的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周彪傅子维 【摘要】:现代都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地铁客流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人们对地铁中进行高质量通信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强烈。本文以某市地铁11号线移动通信信号覆盖为设计目标,通过对地铁站台、隧道等场景特点的详细分析,并结合2G与TD-LTE技术特点,探索新的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覆盖的解决方案,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在地铁、隧道等场景的覆盖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铁,TD-LTE,移动通信系统,信号覆盖 A Solu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verage for Metro Biao Zhou, Ziwei Fu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Guangdong Branch Abstract: The constant expansion of the modern cit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make 页脚内容1

subway traffic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on the subway for high-quality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increasingly strong demand. In this paper, we take the design for a city’s Metro Line 11 mobile communication signal coverage for example.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ene subway stations, tunnels, we combine 2G and TD-LTE technology features to explore a new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vering metro solution, which is certain significances for the futur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verage solutions in subway, tunnels and other scenarios. Keywords:Metro; TD-L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ignal coverage 1项目背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移动数据流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三大运营商纷纷加大对移动宽带网络发展的投入,并逐渐把经营模式从传统的语音经营转换到流量经营上。而TD-LTE[1]作为中国移动的主推的4G技术,拥有高峰值数据速率、高小区边缘速率、高频谱利用率等特点[2],是中国移动四网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推进TD-LTE技术的发展,是中国移动面向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而打造TD-LTE精品网络对中国移动保持市场领先具有重大意义。 2地铁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2.1某市地铁11号线基本情况 某市地铁11号线南起福田,北至碧头,共18个站,全长51公里。该市11号线是整个城市的核心区与西部滨海地区的组团快线,同时身兼机场快线和城际轨道线路的双重任务。 页脚内容2

地铁TD-LTE覆盖方案建议书

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TD-LTE覆盖方案建议 (武汉虹信) 一、概况 南延线全长25.08km,由一号线安德门站向南延伸至东山新市区,经过南京站,穿越雨花区和江宁区,止于中国药科大学站。南延线经过天隆寺站、软件大道站、花神庙站、高铁南京南站、双龙大道站、河定桥站、胜太路站、1912·百家湖站、台湾广场·小龙湾站、竹山路站、天印大道站、龙眠大道站、南医大·江苏经贸学院站、江苏海院·南京交院站、中国药科大学站,其中地下站8座,高架站7座。 目前已有GSM、TD-SCDMA和WCDMA的信号覆盖,现有南京地铁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系统中,GSM是采用收、发分缆的方式实现覆盖。TD信号在上行缆中覆盖隧道 站厅站台覆盖:只有外部通信机房内设备覆盖(信源即GSM移动宏基站和华为TD-RRU) .轨行区两种覆盖: 1.外部通信机房设备直接覆盖:一号南延线大部分站点 2.外部通信机房+轨行区设备共同进行覆盖: 一号南延线GRRU设备:天隆寺站到安德门站,花神庙到南京南站轨行区,双龙大道到南京南站轨行区,百家湖站到小龙湾站轨行区使用 了外部通信机房设备和轨行区武汉虹信的GRRU共同进行覆盖; 一号南延线普通光纤站设备:安德门到小龙湾运行段,轨行区使用了外部通信机房设备和轨行区武邮普通光纤站共同进行覆盖;

一号南延线覆盖方式如下: ?站台厅及轨行区覆盖方式 ?轨行区开断处设备 注:轨行区部分开断处中有POI,部分开断处采用双工器,合路器及电桥等方式达到与POI相同功能,为便于后面讨论,开断处按POI设备计算。

二、LTE方案建议 在现有南京地铁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系统中,GSM是采用收、发分缆的方式实现覆盖,由于TD-LTE支持用户MIMO模式,需采用双支路建网方式路且天线间隔约为0.5~1.5m,以尽可能满足空间不相关性的要求。因现实条件受限,隧道漏缆间距及站台/站厅天线间距都无法满足需求,故此次进行单路改造。 一号南延线目前TD使用华为设备,且设备为二期TD设备,不支TD-S 到TD-LTE平滑升级。根据设备使用及LTE建网原则提出以下方案 A.方案1:利用原有地铁覆盖电缆,增加大唐TD-LTE设备与原 系统合路合路引入TD-LTE网络。 TD-LTE系统覆盖时利用原电缆,直接增加大唐LTE-RRU,跟换原合路器,与原系统合路覆盖站厅/站台及轨行区,如下图所示: 该方案无需对现有系统进行改动,成本相对较低。

5G地铁覆盖解决方案探究

5G地铁覆盖解决方案探究 摘要:结合实际,对5G地铁覆盖解决方案内容进行研究。首先对当前5G 地铁 覆盖的难点内容进行分析,其次在解析难点问题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 5G 地铁 覆盖解决方案选择要点。希望论述后,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5G;地铁;覆盖;解决方案;探究 0 引言 地铁已经是目前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其对于改善城市交通运行状态有着直 接的影响。随着5G商业化发展逐步加速进行,能够有效的促进各个领域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满足5G新业务发展的需要,应用到地铁中可以实现地下区域的公共 移动通信优质服务,但是5G建设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也会直接影响运行效率,需要综合分析这些问题,并且有效的处理和解决,以推动地铁的高效运行。 1 5G 地铁覆盖的难点分析 城市地铁一般属于封闭性的地下空间,系统内包含多个组成部分,站厅、站台、工作人员区域、区间隧道等等,前三类场景目前已经全部实现DAS (分布式 天线系统)覆盖,全部应用的是地铁的漏缆覆盖。地铁运行公司所采用的覆盖系 统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为中国铁塔公司承建、运营上共享的建设方式,可以实现 多平台的接入和使用。目前我国的工信部为了能够大力促进5G事业的发展,设 置了全新的工作频段,明确的规定了5G所需要是使用的频段,为5G的建设和使 用提供了基础条件。经过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在Sub 6G ( 6 GHz 以下)频段部署 5G ,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其可以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上网体验,与以往的 上网速度对比来说,其是非常快的,可以达到之前的10倍以上。但是与之而来 的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该频段设置到室内空间中,覆盖范围难以扩大,能力也 比较差。从电波的传播规律出发,频率越高,其在空中的传播损失也就会越大, 穿透墙体或者玻璃等物体时,所产生的损失也是比较大的。表 1中明确的支出了 不同频段的空口损耗差参数。 根据表1中的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电波在3.5 GHz 频段之下传播过程中 损耗相对较大,与传统 Sub 3G 所应用的1.8 GHz频段对比可以发现,其综合损耗 会超出10.6 dB 左右。再考虑到不同建筑物的阻挡问题,高频覆盖在室内深处有 着更为不利的后果,所以和Sub 3G 频段对于分析,需要在室内空间中设置单独一张3.5 GHz 频段的 5G 网络。 1.1 站台、站厅覆盖分析 地铁站台、站厅覆盖主要主要应用的是 DAS 系统,其主要包含功分器、耦合器、馈线、吸顶天线等结构部分。当前已经建设使用的是DAS 系统并不支持 5G 频段,要想进行全面的系统升级和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 首先,DAS系统并不会支持Sub 3G( 800~2700 MHz )频段。经过大量的分 析可以发现,Sub 3G 器件的关键性能指标都不能达到3.5 GHz 频段的要求。因此,目前所应用的主流DAS系统单并不能支持3.5 GHz 频段的运行,总体的使用效果 比较差。不同频段室内端到端损耗差见表 2 。 表 2 不同频段室内端到端损耗差 根据表2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3.5 GHz 比 1.8 GHz 的端到端损耗高 9 dB 。

H3C地铁解决方案

H3C 地铁监控解决方案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视频监控技术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的变迁,现在已经广泛应用 于各行各业之中。同时也随着人们对图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着视频监控技术不断向 前发展。在数字网络监控潮流下,对图像的清晰度的追求成为了视频监控一个重要的发展趋 势,高清摄像机及高清监控系统也逐渐被地铁行业所重视和应用。 目前,地铁视频监控点位设置越来越密集,在多线换乘站,监控点数可多达200个,一 条地铁仅运营监控点数在一千路左右,多的可达两千路。而从目前地铁安防的建设需求上来 看,越来越强调视频监控系统无死角覆盖,摄像头规模也越来越大。从2010年开始,越来 越多的地铁用户和设计院专家开始关注高清监控技术的发展及趋势,地铁安防中高清 1080P/720P 视频监控的需求也逐渐显现。那么高清监控对传统的解决方案带来什么样的冲 击,什么样的监控系统才能满足未来大规模,高清监控带来的各方面挑战呢?N 个车站车辆段/停车场 高清IPC VM/DM 客户端IP SAN VM VM/DM 客户端IP SAN VM/DM 客户端IP SAN VM/DM 客户端IP SAN 主控OCC 备用OCC 服务器N+1高清IPC 车站车辆段/停车场 图1 H3C 地铁视频监控整体拓扑图 H3C 地铁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整个解决方案分为两级,最上层一级包括控制 中心OCC ,备用控制中心OCC ,以及备份N+1服务器;下级则包括车站、车辆段、停车场。 H3C 解决方案在备用OCC 和主控OCC 配置一台管理服务器VM/DM ,实现对下级所有车 站、车辆段、停车场的设备进行管理配置。备用OCC 能够保障主控OCC 在发生故障的情况 下,全面接管主控OCC 的功能,包括控制,管理,视频调阅,历史图像查阅,摄像头控制 等,也能够实现在紧急情况下启用备用OCC 中的管理服务器,实现对资源的抢占,保障紧 急情况下的动态优先级调整。另外配置的一台服务器VM 实现对主控、备用、所有车站、停 车场和车辆段的VM 服务器进行热备,当前端任何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自动接管其

地铁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地铁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1、系统概述: 地铁视频图像系统分为二部分: 一部分是为运营服务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另一部分为公安服务的公安视频监控系统。 系统建成之后,每个地铁站的出入口都装有监控摄像机,乘客从任一出入检票口进出都会被摄像机从正面拍摄到。地铁大厅等人流较大的地方都安装有一体化高速球机,以便能够掌握整个大厅的情况。地铁站内的一些偏僻的角落也都安装摄像机,以防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地铁站台上也有规律地安装若干摄像机,使得运营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列车到站情况,乘客流量等。列车司机也能直接从监控画面了解当前乘客的上下车情况。 由此可见,乘客至少要被地铁里的摄像机从正面拍摄到4次,每个乘客乘坐地铁一次至少也要在监控画面中出现6次。所以任何违法分子在地铁里作案都会被实时地监视。 1.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维护和保证运输安全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为控制中心的调度员、各车站值班员、列车司机等提供有关列车运行、防灾救灾、旅客疏导以及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视觉信息,由控制中心监视和车站现场监视两大部分构成。采用中心远程监控和车站本地监控方式,组成完整的两级监视网络。 用户可在任何一个站点根据授权访问实时图像和历史图像。各车站视频信号,除本站监视外,可通过视频数字编码器编码后送至车站的以太网交换机及传输设备,控制中心接收并进行相应解码处理后,送入控制中心视频显示设备。 车站的图像摄取范围为每站的站台、站厅、自动扶梯、无人值守机房、变电所变压器室及10KV开关柜室等处,还应覆盖AFC的售票机和闸机、出入口、垂直电梯口及轿厢等;车辆段/停车场的图像摄取范围为信号楼的重要楼层(临

5G地铁覆盖解决方案探讨

表1 不同频段室内空口损耗差 频段/GHz 自由空间损耗差值/dB 传播损耗差值/dB 穿透损耗差值/dB 1.8基准基准基准3.5 5.8 4.8 10.6 0引言 地铁已经成为城市市民便捷出行的最主要方式 之一,而随着5G 商业进程化加快,针对此类冷热变换的场景,如何满足5G 新型业务及区域性的爆发性容量需求,实现地下区域内公共移动通信优质服务,是5G 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15G 地铁覆盖的难点分析 地铁多为封闭式室内场景,一般覆盖区域包括 站厅、站台、地铁人员工作区域以及区间隧道,前三类场景,在4G 时代都采用DAS (分布式天线系统)覆盖,对于隧道场景采用漏缆进行覆盖。地铁的公网覆盖系统目前普遍采用中国铁塔公司承建、运营商共享的建设方式,主要采用POI (多系统接入平台)设备进行覆盖。 根据工信部【2017】276号文要求,规划3300~3600MHz 和4800~5000MHz 作为5G 系统的工作频段,其中3300~3400MHz 原则上限室内使用。采用Sub 6G (6GHz 以下)频段部署5G ,可以充分利用频谱资源优势,带来10倍以上的用户体验。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Sub 6G 频段部署在室内,其覆盖能力差异较大。按照电波传播规律,频率越高,空中传播损耗越大,墙体或玻璃的穿透损耗也越大。不同频段室内空口损耗差见表1。 从表1来看,电波在3.5GHz 频段的传播损耗和穿透损耗均较大,相比传统Sub 3G 采用1.8GHz 频段,其综合损耗大10.6dB 左右。进一步考虑到建筑物内部各种阻挡,高频覆盖室内深处的效果将更差,因此相对于Sub 3G 频段,更多的室内建筑需要单独建一张3.5GHz 频段的5G 网络。1.1 站台尧站厅覆盖分析 地铁站台、站厅覆盖现阶段都采用DAS 系统,而DAS 系统由功分器、耦合器、馈线、吸顶天线等组成。目前已建设的DAS 系统不支持5G 频段,系统改造面临技术不可行、实施难、成本高的巨大挑战。首先,DAS 系统无源器件仅支持Sub 3G (800~2700MHz )频段。多组抽样测试结果表明,Sub 3G 器件的关键性能指标(如插损、耦合度、驻波比)无法满足3.5GHz 频段的要求。因此,现网DAS 系统单部件是无法支持3.5GHz 频段的,现网馈线损耗虽然可以传输3.5GHz 信号,但损耗会比Sub 5G 地铁覆盖解决方案探讨 查 昊,朱巧玉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210019) 摘 要 地铁无线覆盖是一种特殊场景的信号覆盖。针对地铁场景的覆盖要求,文章分析 地铁覆盖的难点,指出地铁站台、站厅采用的传统室分器件,不支持5G 频段,系统改造面临技术不可行、实施难、成本高的巨大挑战,而隧道场景在3.5GHz 和1.8GHz 覆盖中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此基础上指出:5G 地铁场景仍将以传统漏缆+DIS (室内数字系统)方式统筹覆盖,并对3类场景展开分析, 为后续5G 室内特殊场景建设提供必要的指导建议。关键词 分布式天线系统;室内数字化分布式基站;漏缆电缆

华为地铁覆盖解决方案

2013-9-2
Security Level:
华为地铁覆盖解决方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6618850.htm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f?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6618850.html,

提纲
1 2 3
华为地铁覆盖总体方案 SingleRAN 解决方案 华为地铁覆盖案例分享 为地铁覆盖案例分享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6618850.html,

地铁覆盖场景
站厅
站台
隧道口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单孔隧道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3
水平单洞双轨隧道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6618850.html,

地铁覆盖—关键需求
易扩展
支持多运营商兼容 支持运营商扩容 支持下一代技术
易运维 易运营
?精确监控 ?隧道维护时间短 ?抗干扰 ?供电简单,考虑备电 ?售后服务
高性价比 覆盖系统
网络质量保证
规划设计 工程施工与督导 系统调测与整合 网络性能测试 网络优化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环境适应性
?防滴水 ?防强震 ?防高温、防火 ?防机械损坏 ?防强磁环境
Page 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6618850.html,

地铁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地铁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1.前言 (3) 2.系统方案 (4) 2.1. 方案概述 (4) 2.1.1.系统设计标准 (4) 2.1.2.系统功能 (5) 2.2. 主要设备选型 (7) 2.2.1.前端摄像机 (7) 2.2.1.1. 彩色摄像机(LTC0485) (7) 2.2.1.2. 球型摄像机(包括室内、室外型) (9) 2.2.2.视频编解码器 (9) 2.2.2.1. 视频编码器(VIDEOJET8008系列) (9) 2.2.2.2. 视频解码器(VIP 1000) (12) 2.2.3.监控管理及存储系统(VIDOS/VIDOS-NVR) (12) 2.2.4.矩阵控制器 (16) 2.2.5.安防系统平台(BIS) (18) 2.3. 系统示意图 (20) 3.方案说明 (21) 3.1. 前端子系统 (21) 3.2. 控制子系统 (21) 3.3. 控制中心子系统 (21) 4.主要设备参数 (22) 4.1. 彩色摄像机 (22) 4.2. 快球型摄像机 (24) 4.3. 视频编码器 (29) 4.4. 视频解码器 (32) 4.5. 17寸彩色液晶监视器 (36) 4.6. VIDOS视频管理系统 (38) 4.7. 矩阵系统 (43)

1. 前言 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和生产安全)是一个社会和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现代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犯罪更趋智能化,手段更隐蔽,加强现代化的安防技术就显得更为重要。安全防范技术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在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预防灾害事故,减少国家、集体财产和人民生命等方面起到了一般防范手段难以或者不可能起到的作用。安全防范技术系统和产品是预防和打击犯罪以及预防灾害事故发生的锐利武器,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它将使我们逐步告别一把锁头保平安的时代。 利用安全防范技术进行安全防范首先对犯罪分子有种威慑 作用,使其不敢轻易作案。如安防系统能及时发现犯罪分子的作案时间和地点,使其不敢轻易动手,所以对预防犯罪相当有效。其次,一旦出现了入侵、盗劫等犯罪活动、出现安全生产隐患或违规操作,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能及时发现,及时报警或联动其它系统,电视监控系统能自动记录下犯罪现场及犯罪分子的犯罪过程或及时控制生产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降低到最小程度,以便及时破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重要单位,要害部门安装了多功能、多层次的安防监控系统后,大大减少了巡逻值班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效率,减少开支。 闭路监视电视系统是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是一种先进的、防范能力极强的综合系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CCD摄像机技术日趋成熟和商品化,监视电视系统在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