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居》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120132020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Vernacular Dwellings
课程总学时:16 理论:16 实践:0
适用专业:建筑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地位:
《中国民居》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其所讲授的内容是以《中国建筑史》为先决条件的补充与深入拓展。围绕中国乡土民居建筑为核心点,保护为指导原则,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意识和先进保护理念,提升学生建筑专业素养,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情操,建立正确的传统民居和乡土建筑保护概念,了解历史建筑调查的基本内容。
2.教学目标:
系统介绍中国各地区传统民居和乡土建筑的起源、形成和演变;乡土建筑的布局结构和成因;各类乡土建筑的典型形制、风格及社会文化意义;各类民居的空间组成、艺术形式、结构构造等技术做法,乡土建筑的美学表现等。并探讨对传统民居及乡土建筑的研究、调查及再利用等保护性做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中国民居》课程为建筑学学生在大四上学期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本课程的开设要求学生在上学期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建筑史学理论知识,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有深入认识。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条件
(1) 采用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作为教学辅导资料。
(2) 利用系资料室、模型室、校图书馆、网络资源。
2.教学手段
(1) 理论讲授课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 讨论教学课采用“学生汇报+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分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板书,图片,视频等方法,配合课上讲授,由浅入深进行知识点讲
解。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的拆解组装,分步骤演示给学生。
(3) 讨论法。抛出主题问题,鼓励同学课下做调研和思考,并在课堂上做汇报和分享,
由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前应先修《中国建筑史》、《中国古典园林》等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无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不设期末考试。
2.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加强学生认识乡土建筑特征及重要性,树立保护意识,了解保护方法。
3.成绩构成
课程成绩=考勤及随堂表现(20%)+结课考核(80%)
注:考勤及随堂表现包括:出勤,随堂提问,阶段测试,抽查笔记等。
结课考核:学生“走-读-见-感”汇报
(七)参考书目
1.《华夏意匠》,李允鉌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5-1
2.《中国传统民居》,荆其敏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3.《中国传统建筑图鉴》,宋文编,人民出版社,2010-01
4.《中国住宅概说》,刘敦桢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57
二、中文摘要(标题黑体4号)(字数在120-150字之间)
在社会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乡土建筑的保护和继承日益重要,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民居》课程是培养建筑学专业中偏传统建筑方面的重要课程,是建筑领域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本课程系统梳理乡土建筑“历史-形制-空间-材料-构造-保护-设计”等内容,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反思当今种种保护措施的得失利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保护观。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标题黑体4号)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标题黑体4号)
绪论中国传统民居的历史形成与演变
第一章典型民居分类及形制
民居文化背景、布局特点、结构技术、装饰风格、规划原则以及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乡土建筑的空间构成及特色
庭院构成,轴线组织,空间重复、分割及与地形的关系。
第三章传统民居的结构与构造
木构架的系列化和地方形制,屋顶及围护结构,地面类型。
第四章乡土建筑的美学表现
形式美学、装饰美学、民俗社会美学。
第五章传统民居及乡土建筑的保护
重点:典型民居分类及形制,传统民居的结构与构造,乡土建筑的美学表现。
难点:传统民居的结构与构造做法。
结课汇报
基本要求:
1. 汇报内容以调查研究过程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感悟形成汇报成果。
2. 形式不限,内容新颖有创新性和前沿性。
教学内容:
1. 以汇报成果作为评判对象,组织学生围绕民居建筑方面知识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