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愚公移山
23《愚公移山》优秀课件
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 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 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 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 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 无匮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 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
(3)之
(4)焉 始一反焉 语气助词无实义
跳往助之 代词:他们
无陇断焉 语气助词:了
整体把握
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愚公不畏艰难,带领家人挖山不 止,最终感动天帝,得到天神的帮助 将山移走。
合作探究
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有什么作用?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作用: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移山、负山作 铺垫,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衬托愚 公形象的高大,突出他的毅力和气魄。
长叹
顽固
改变 不如 小孩
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 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残余的气力,连山 上的一点草木都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 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 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翻译课文
陇断( lǒng )
美文听读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 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 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 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 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 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愚公移山课件(幻灯片48张)
可编辑PPT
请双击文本框弹出对象, 便可编辑修改哦!!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 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 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2)太行、王屋两座山究竟是给谁搬走的? 【交流点拨】从表面上看,两座山是由“夸娥氏二子”搬走的。但这 仅仅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实质上不是这么回事。要抓住“命”“感”“惧” 三个词思考,“命”是谁“命”?是“帝”。“帝”为什么“命”?“帝” 是“感其诚”,“诚”是诚心,也就是愚公的精神,所以这个“诚”的内涵 就是“愚公移山精神”。“帝”为什么会“感”?是因为操蛇之神“告之”。 操蛇之神为什么“告”?因为“惧其不已”。“惧其不已”,说明了愚公精 神的威力在于长期坚持不懈。由此可以得出:两座山的搬走,根本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最后一段既是写了事情的结果,同时也是着力写了愚 公精神的伟大,具有神话色彩,符合寓言文体的特点。
(三)翻译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 王屋怎么样?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于是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上了山,敲石头,挖泥 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 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古义义::草木;今义:毛发 ) (8)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古古义义::即即使;;今义:虽然 ) (10)惧其不已.也(古古义义::停停止止;;今今义义::已已经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23课《愚公移山》(共51张PPT)(优质版推荐)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
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 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 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常常带有讽刺 或劝戒的性质,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 义深刻,寓于哲理。好的寓言,往往给人 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你思想顽固,简直顽固得不开窍,还 不如寡妇和小孩!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河曲智叟没有话可回答了。
⑤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所感动。
愚公不“愚”
“ 愚 ” 和 智 叟 的 “ 智
1
、 如 何 看 待 愚 公 的
”
因为他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有远 大的抱负,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 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的信念,他的伟 大信心和伟大实践取得了胜利,说明了人 定胜天的伟大意义。大智若愚。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
课 ➢第一段: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
文 度和地理位置。这是故事的背景。
整 ➢第二段:写愚公不畏艰难,毅然率子孙移
体
山。这是情节的开端。
➢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
感 这是情节的发展。
知 ➢第四段:写愚公精神感动天帝,移山愿望
实现。这是情节的结局。
4、你对愚公移山这种做法赞不赞成?
➢赞成。愚公面对困难时有战胜困 难的勇气和决心,有不怕吃苦的精 神。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不赞成。因为看待问题愚公不能 转换角度,换一种方式看问题。
认为“愚”的理由:
第一、二段译文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 魁父那样的小山都平不了,还能把太行、王屋 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又往哪里放置土石 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扔到渤海的 边上和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带领子孙中 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畚箕 把土石运到渤海边。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 儿,才换牙,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暑 换季(一年时间),才往返一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23课《愚公移山》(51页PPT)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
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 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 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常常带有讽刺 或劝戒的性质,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 义深刻,寓于哲理。好的寓言,往往给人 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本在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
今河南孟州 西
王屋山
现在河南省西北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23课《 愚公移 山》(5 1页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23课《 愚公移 山》(5 1页PPT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
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第 面对
苦于
二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段 :
曲折,绕远
商量
开 “吾与汝毕力平险,
始
移
尽,全 险峻的大山
山 。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直
南岸
可乎?”杂然相许。
赞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23课《 愚公移 山》(5 1页PPT )
河南省王屋山下 愚公移山的雕塑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23课《 愚公移 山》(5 1页PPT )
第二段:开始移山。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课堂拓展 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下的愚公塑像
“愚公移山”的故事曾感动和启示过无数人, 但也有人说他傻。
湖北: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而武汉的东湖公 园也有一个大型雕塑——愚
2
大画家徐悲鸿有一幅名画叫做《愚公移山图》
毛泽东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愚公移山》,文中 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23课《 愚公移 山》(5 1页PPT )
23《愚公移山》释词翻译
23《愚公移山》释词翻译练习(一)文言词语听写及释词。
太行、王屋二山,方(纵横,指面积)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将近)九十,面山而居。
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山北之塞(阻塞),出入之迂(曲折,绕远)也,聚室(家)而谋(商量)曰:“吾与汝(你们)毕(尽)力平(铲除)险(险峻的大山),指(通“直”,一直)通豫南,达于(到)汉阴,可乎?”杂然(纷纷)相许(赞同,赞成)。
其(他的)妻献(提出)疑曰:“以君之力,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可译为“连……都……”,竟然、简直)不能损(削减)魁父之丘(土堆),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样”)?且(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置(安放)土石?”杂曰:“投诸(相当于“之于”)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扛)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寡妇)有遗男(遗孤,孤儿),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龀,换牙),跳往助之。
寒暑易(交换)节,始(才)一反(通“返”,往返)焉。
河曲智叟(老头)笑而(表修饰)止之曰:“甚矣(太,非常),汝之不惠(通“慧”,聪明)。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你)心之固(顽固、固执),固不可彻(通),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即使)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穷尽)也,而(表转折)山不加增,何苦(愁)而不平?”河曲智叟亡(通“无”,没有)以(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他)不已(停)也,告之于(向)帝。
帝感其(他的)诚,命夸娥氏二子负(背)二山,一厝(通“措”,放置)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高地)断(隔绝)焉。
23《愚公移山》 公开课获奖课件
《愚公移山》
演唱:江涛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 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孙,噢 了却了心中祈愿。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19
刘翔(生于1983年7月)
短跑项目如100M, 200M, 110M栏等, 向来 是欧美/黑人的传统优 势及垄断项目. 黄皮肤的刘翔在世 界大赛中夺得110M栏 的冠军, 打破这种垄断, 也打破黄皮肤跑不过黑 皮肤的传言. 所以被称 为“亚洲第一飞人".
20
“孔雀仙子”——邰丽
小花
电视剧《暖春》 中的主人公 人生经历了诸多 的磨难,但她从来 没有向命运、向生 活中的困境低头, 最终实现了自己的 理想。
22
送给大家几句话: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 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 人才来。 ——徐特立 困难和挫折也许是有好处的。这是一种锻 炼,这是推动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冼星海 困难只能在软弱者面前存在,挡不住久经 锻炼的士兵。 ——谢觉哉 23
1、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的北 京奥运会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共同的骄 傲和自豪。年且九十的老愚公又有了一 个新的愿望,他想成为“点燃激情,传 递梦想”的奥运火炬手,你认为愚公这 次还能梦想成真,成功当选吗?为什么?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 苦干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 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 段话阐明你的看法。 24
14
奥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
苏联作家 25岁全身瘫痪 双目失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 (共92张PPT)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 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 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 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 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 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 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回顾了这两则短文,你能 发现它们在出处上和体裁上的 共同点吗?
关于“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 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
其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 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 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寓言
愚公移山
《列子》
面对门前的大山,一位年近九旬的老 翁居然决心与全家人“毕力平险”,对 此你怎么看? 1
认为愚的理由
1. 困难太大:山高、路远、人老、人少。 2. 不如搬家或修路。连美国一个幼儿园的小
朋友都说:干什么要移山呢?搬到我们加 利弗尼亚不就可以了吗? 3. 投入和收益不相称,经济上不合算。 4. 破坏环境和生态,不如开发荒山,发展旅 游。……
大语文课件
42
认为不愚的理由
1.愚公既有雄心大志,又有实施措 施,还懂得地理,是“知识型”农民。
---轻视、嘲讽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 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 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 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深明“可移之理”读出语气的坚定
神话结尾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 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 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3《愚公移山》
2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句。
实词——方、仞、阴、阳、惩、君、汝、孀、龀、长息、穷匮、加(增)、何苦、亡(以应)。
虚词——且、焉、诸、以。
句式——省略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2.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提高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德育目标。
学习愚公的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1.提高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
【教学设想】1.布置自读,要求:凭借工具书和课文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同时记下疑问,准备在老师教读时提出。
自读在课内进行。
2.试改变由教师逐句串讲的传统教法,在学生认真自读的基础上,从抓字、词、句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务必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获得完整、鲜明的印象。
3.讲读过程根据“以思维训练带动语言学习,以语言学习促进思维训练”的设想,尽可能把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做到在发展智能的前提下落实基础知识。
4.“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减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着眼于提高学生自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5.安排三课时(包括课内自读,如自读放在课外进行,只需要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1.板书课题:愚公移山。
2.布置学生看本文题目注释,了解文章出处。
3.提问:什么是“寓言”?(学生先查词典,说明“寓”字的含义,然后根据词典中“寓言”的条目说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体裁。
)4.教师小结,同时布置自读:大家查了词典,知道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秋语文八上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
4.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万仞(rèn )
惩(chéng)
塞( sè )
迂( yū )
荷(hè )担
箕(jī )畚(běn)
孀(shuāng)妻
5.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方七百里 方:面积。
惩山北之塞 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迂:曲折,绕远。
毕力平险 杂然相许
毕:全 许:赞同
• 愚公移山的方法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 尾”。
3.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其妻对此事的态度怎样?
• 移山得到了家人和邻里的赞同----“杂然相许” •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
屋何?且焉置土石?”一句语气委婉,充满关 切、担心。
• 这里提出移山的困难,目的不是为了阻止愚公 移山,而是提醒愚公及其全家人正视移山的困 难,并且设法克服困难,从而从另一个侧面反 衬出愚公意志的坚决。
2.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 ④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 山,困难重重。
痛感迂塞之苦——二山雄立 愚公 确知移山之利——战前动员
深明可移之理——二老辩难
移山
第二课时
浅层阅读——整体感知
1.第一段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 位置,有什么作用
• 为下面写“移山”作铺垫。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什么?愚公移山的方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什么?愚公移山的方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学实录
《愚公移山》教学实录一、回顾导入师:关于寓言,我们并不陌生。
上学年我们学习了《寓言四则》,分别是?生(齐):《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杞人忧天》、《列子》。
师:《列子》中有着先秦时期丰富的寓言和神话,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列子》这部书中的另一篇寓言——《愚公移山》。
【设计意图】从已学内容联系引申到现在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体系,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发散性。
对寓言特性和列子作品的回顾,为本篇寓意内涵的挖掘奠定基础,以更好地学习本篇。
二、情节我知晓手法来感知师:让我们齐读文本,读准字音。
同时有意识地感知情节,读后请你们来复述故事。
生1:太行、王屋两座山在冀州南面、河阳北面,愚公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出入很曲折,就把家人聚集讨论移山,家人都赞同,妻子献疑。
愚公带着三个子孙开始叩石垦壤。
智叟笑他们不聪明,愚公认为子子孙孙无穷尽,山不会增加,不用担心移不平。
操神之神很害怕,告诉了天帝,天帝很感动就把山移走了。
生2:愚公一家苦于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阻挡,在愚公的提议下,近九十岁的愚公带领子孙进行艰苦的移山,邻居小男孩也加入移山队伍。
河曲智叟嘲笑他们的行为,而愚公却认为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总会成功。
智叟哑口无言。
天神听说了这件事很害怕,报告了天帝,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感动就派天神搬走了两座大山。
从此他们再没有山川的阻隔了。
师:文中出现了哪些形象?对于愚公提出要移山一事,他们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请找出原文依据,由此分一分类。
生1:人物有愚公、家人、妻子、遗男、智叟、操蛇之神、天帝、夸娥氏二子。
愚公提出移山,家人、遗男支持,智叟嘲笑,天神帮忙。
妻子提出了疑问。
生2:愚公、家人(妻子)、遗男、智叟、操蛇之神、天帝、夸娥氏二子这些形象我认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愚公、遗男、家人(包括妻子)、神仙都是肯定这个行为的,而智叟不认可他们。
生3:我也认为是这样。
愚公提出“毕力平险”,移山的信念坚定;家人“杂然相许”,虽然妻子有疑问,在总体上是同意后“献疑”,所以家人都是支持的;遗男“跳往助之”、天帝“感其诚”也是支持的。
《愚公移山》PPT课件(完整版)
预习资料速查
作
者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思
简 介
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
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郑国圃田
(今河南郑州)人。他隐居郑国
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
主张养性体道,清静无为。
预习资料速查
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 《 汤 问 》《 杨 朱 》《 说 符 》《 黄 帝 》《 周 穆 王 》 《力命》八篇,编成《列子》一书。其中寓言故事 百余则,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杞人忧天》 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
家支持, 他们克服困难,开始移山。
络 第二部分(③):故事的发展。写智叟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
斥了他的错误观点。
智叟→讥刺→残年余力,甚不惠 愚公→反驳→山不加增,后无穷
对比
第三部分(④):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操蛇之神”的恐惧
和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命夸娥氏二子把山移走。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
2.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
文言知识积累
古
今 异
1. 惩山北之塞( 古义:苦于;今义:处罚 ) ·
义
2.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古义:草木;
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 )
3. 北山愚公长息曰( 古义:叹息;今义:休息 ) ·
文言知识积累
一
词 多 义
1.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 连……都…… )
好为人师、自作聪明的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他对愚公 “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显得既傲慢又武断。 “甚矣,汝之不惠”充分反映出其对愚公的轻视。“以残年…… 其如土石何”这话尖刻、夸张,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
(2)人物形象分析:如何从文本中提炼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理解。
(3)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如何让学生将抽象的精神内涵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举例:愚公坚定信念,不畏艰难,敢于担当;智叟则表现出轻视、嘲讽的态度。
(3)探讨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到坚持、毅力等品质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举例: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借鉴愚公移山精神去克服。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阅读: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词汇、句式的理解是一大难点,需要通过逐句翻译、分析来提高阅读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愚公移山》的基本故事情节和寓意。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挖山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分析愚公坚定的信念和智叟的嘲讽态度。这个案例展示了愚公移山精神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言文词汇与句式的理解:如“且”、“夫”、“何”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倒装句、对仗句等句式的特点,以及其在文中的具体应用。
举例:课文中“且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一句,理解“且”字的用法,表示并列关系。
(2)分析愚公、智叟等人物形象: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其性格特点,领悟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愚公移山》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授课过程中,我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文言文词汇和句式,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寓意。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部分内容仍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优秀课件【最新】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出愚公移山遇到的困难。
困难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两山高大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年老力衰
箕畚运土石
工具简陋
渤海之尾,一年始返
运土石的路途遥远
文中的愚公妻子和智叟分别在愚公移山前、移山时 对愚公说了几句话,其背后的情感态度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 都对“力量的弱小”和“土石的处置”提出了疑问
(重点)
3.理解本文的深刻 寓意,把握愚公的 人物形象,学会探 究质疑;体会对比 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
作者作品
列子,名御寇,相传为战国时期思想家,是 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代表人物。列子终 生致力于道德学问,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 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天瑞》《黄帝》 《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 《说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如《纪昌学射》《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
字词清单 通假字
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无陇断焉 “陇”同“垄”,高地
今古 方
义 : 方 向
义 : 古 代
七 百 里
,计
方量
面面
。积
用
语
。
古今异义
今古 惩
义 : 处 罚
义 : 苦 于
山 北 之
,。 塞
警
戒
。
今 义 : 曾
语 气 , 可
古 义 : 用
曾 不 能
23 愚公移山
新课导入
两 小 儿 辩 日
杞 人 忧 天
回顾这两篇短文,说说寓言的特点。
面对家门前的高山,一位年近九旬的老翁 居然决心与全家人“毕力平险”,对此,你怎 么看?
八年级语文上册23.《愚公移山》名师课件
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 海之尾”中“箕畚”,用土筐。
特殊句式
被动句 帝感其诚(天帝被 他的诚心感动 01 了)。
宾语前置
何苦而不平?且焉
置土石?
03
主谓倒装 甚矣,(谓)汝 02之不惠(主)。
定语后置
遂率子孙荷担
04
者三夫。
省略句 省略主语。 如:(愚公)聚室而谋
通假字
反
“反”通 “返”,往 返。 例句:始一 反焉。
惠
“惠”通 “慧”,聪 明。 例句:汝之 不惠。
虚词 “而”
连词,表修饰。如:“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顺承。如:“聚室而谋”,“何 苦而不平?”
表转折。如:“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 不加增”。
“其”
代词,“他的”。如:“其妻献疑 曰”,“帝感其诚”。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疏通文义
加: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工为主,有些 文言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 代的双音节词,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改:有些文言实词现在已经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 词语来代替。 补: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 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
熟读课文,走进文本
★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惩山北之塞,出人之迂也。 ★移山要达到什么目的?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遇到哪些困难? 年老体弱,山高且大,人力微薄,路途艰难。 ★文中写到了哪些人?参加移山的人有哪些? 文中写的人物有:愚公、其妻、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遗男和智叟。 参加移山的有:愚公、荷担者三夫、京城氏之遗男。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 愚公移山(优秀课件)
连词,况且。 版可删除此排文字 且焉置土石 哪里。
精读细研
老年男子。
严重。
同“慧”,聪明。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指草木。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
精读细研
1.操蛇之神和天帝对愚公移山的态度如何?找出相关语 句,并分析。 操蛇之神: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态度: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
天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 态度: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及其精神感动。 新整理教学课件,可直接使用上课,也可以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调整后使用。视图幻灯片母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没有话来回答。
精读细研
【译文】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 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残 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 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 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 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 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 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 新整理教学课件,可直接使用上课,也可以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调整后使用。视图幻灯片母
版可删除此排文字
精读细研
愚公:“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 不平?” 心理: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 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 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 新整理教学课件,可直接使用上课,也可以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调整后使用。视图幻灯片母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愚公移山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详细读读《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注释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八年级上册语文23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3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
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参考答案:大部分家人:杂然相许。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支持移山的行为,并主动献计献策,解决移山中存在的问题)愚公之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对移山存有疑虑,一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担心无处放置土石)邻人之孀妻弱子:“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的举动)智叟:“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天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被愚公移山的行为及其精神感动)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
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
和同学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参考答案:1.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铲除,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智叟的心理:愚公大概是老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
聪明如我,决不可能去做这样的蠢事!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何必担心挖不平呢?愚公的心理: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一个“智”字!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4.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参考答案:1.将近况且2.制止仅仅,只3.愁苦。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自主预习案
5.一词多义
(1) 方
方七百里( 方圆 ) 有朋自远方来( 地方
)
(2)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竟,却。与“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曾益其所不能(现在写作“增”,增加
)
(3)固 汝心之固( 固执,顽固
)
吾义固不杀人( 本来 )
6.文言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主谓倒装
)
(2)且焉置土石?(
对比 衬托
家人的支持 邻人的参与 愚公发展的观点
寓意: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 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 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倒装句,疑问代词“焉”提前
)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省略句,省略主语愚公
)
自主预习案
文本初读,整体感知 (1)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 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交流点拨】学生先理解第1段的两句话,这两句话写了“山” 的广度、高度和所处位置,在明确句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提出 的问题: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情况,实际上是交代了故事的背 景,写了存在的困难,为写愚公作了铺垫。 (2)愚公为什么要发起移山呢?愚公召集的“家庭会议”开得 怎么样? 【交流点拨】①愚公提出的“移山”目标代表了“北山”人的共 同愿望,首先就是“杂然相许”。②愚公妻“献疑”是:第一, 出于对丈夫的关心;第二,提出“移山”的具体问题,完全是为 了更好地完成“移山”任务。③意见一致,立即行动。
(4)达于汉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古义: 扛
今义:莲
(6)虽我之死 古义: 即使 今义:虽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