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渡街区名人故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江故事镇江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西津渡古街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其中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是镶嵌在这一街区的颗颗 璀灿珍珠,但遗憾的是,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就西 津渡街区的文化名人故居作一些介绍和考证,以作史 料留存,也可供西津渡的建设者和研究者参考。

一、张峑的蒜山别业

张峑,字宝崖,号夕庵,京江画派开派人物。张峑 祖父在薛家巷经营张升大布庄。父自坤即在城外蒜山 下大兴土木,营造别业。

据丁淇《京口画征录》记载:“先生家素封,居蒜山 下,园林之胜。有皆吉室、澄华室、书画轩、晴佳阁、白华居、$文本堂、友山阁、自钣依室、安蔬草堂、惟我亦有 余斋”。

张履《张夕庵自传》载:“旧居在蒜山颇有池馆之 胜,祀先于皆吉堂,供佛于澄华室,供大士于大士阁,礼斗于梧桐阁,作画于书画轩,其余如晴佳阁、白华 居、敦本堂绣球室,或为藏书之府,或为作画之斋,或 为栖息之堂,或为游宴之处,惟于我亦有余斋、安蔬草 堂而日记中独未一及何也。”丁淇与张履所记虽略有 出人,但其别业确有池馆之胜,且楼台馆阁颇盛。

前几年镇江书画鉴定家束晓东曾在北京泰和嘉 诚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拍得张峑的《董巨遗意》山水 画一幅,落款“作于西津之萧爽阁”。可见张峑故居在 西津渡的蒜山下是无疑的了。

张自坤、张若筠两兄弟经常组织“澄华室”文酒 会。《丹徒县志•文苑》这样描述:“张若筠与兄弟自坤,弟堂相友爱,家有园亭竹木之胜,兄弟并能诗善饮,精鉴赏。暇日具壶觞,召朋旧流连唱和互出所藏元明人 画,品题甲乙以为乐。”而“晚年文酒之会月不下二旬 余”。书画家常出没于“澄华室”,周序培为张自坤居绘 《白华居图》,潘恭寿绘《友山阁图》这些都是对文酒会 场面的描绘。

所以张峑的蒜山别业,也是京口文人墨客宴集的 场所。

二、祝应瑞的见山楼

见山楼楼主祝应瑞,字荔亭,是康熙间颇有名气 的诗人兼画家。他原来是白沙(今丹徒区高桥镇西南, 现已树入江中)人,后迁居京口(镇江市区)。《京口耆 旧集》云:“迁居京口,筑见山楼”。祝应瑞原在两淮盐 运司做小官,后辞归故里。在见山楼他经常接待四方 文士,吟诗作画。《雪桥诗话》载:“荔亭自白沙迁居京 口,陈恪勤公、王已山、章江蓠、余江干咸来宴集,倡和 称极盛。”祝去世后,见山楼转到王文治侄子名下。王 梦楼有诗序云:“见山楼,故祝氏荔亭所筑,诸乡老觞 咏其间。今年春首,家侄兰洲此焉卜居,潘子莲巢为绘 长卷,罗含新宅原为庾信之居,摩诘为图,堪状辋川之 胜,聊题短句用记吾曹。”可见见山楼也传承有序。

其实,见山楼的闻名并非仅是文人宴集的场所,而是清代诗人沈德潜曾在见山楼中编成了《古诗源》。沈德潜在《古诗源》序中写道:“康熙己亥夏五长洲沈 德潜书于南徐之见山楼”。沈德潜早年家贫,从23岁 起继承父业,以授徒教馆为主,过了 40余年的教馆生 涯。直至乾隆四年(1739年)中进士,时年67岁,从此 跻身官宦。康熙己亥是1719年,时沈德潜46岁,还在

45

镇江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镇江故事

家乡长洲(苏州)教馆,与祝应瑞有交往,祝家中藏书 丰富,所以沈德潜来祝应瑞的见山楼小住了一段时 间,选编成著名的《古诗源》。《古诗源》流传很广,影响 很大,也使得选编《古诗源》的见山楼具有了重要的历 史价值和社会影响。

但遗憾的是本地志书中,未见有见山楼的记载。镇江文史专家孙金振曾在介绍《红楼复梦》这部书时 认为该书所记就是见山楼的祝府。清人王步青《见山 楼记》云:“若夫楼以下有亭、有廓、有阁,老榭扶疏,竹 梧环翠,一亩之宫,曲有奥趣。”看来见山楼还是颇具 规模的。至于见山楼在何处,孙先生在另一篇文章中 指出他看到王步青的《见山楼记》后认为在“镇江西 郊”。而市图书馆原副馆长徐苏则认为在西津渡附近,本人同意徐苏的观点,见山楼应该就在西津渡。

王步青在《见山楼记》中云:“岁二月,再过西郊,访祝君荔亭,登其所谓见山楼者。君家居市,楼翼然矗 起闾巷间。画妨三楹,绮疏四辟,北面长江,左右群山 绵亘,涣如云奔,错若棋置。”从其“西郊”“楼翼然矗起 闾巷间”“北面长江”“左右群山绵亘”的描述可见,见山楼当在西津渡附近。

清代著名学者陈鹏年羁留镇江期间与祝应瑞交 往甚密,他在《见山楼小记》中记载更为明确:“祝子荔 亭,京江佳士也。家富藏书,琴尊罗列,几砚精良。其所 居地最胜,面山背江,因筑小楼于习静之所,颜曰见 山。”他指出见山楼是在“面山背江”的“习静”之处,只有西津渡才有这“面山背江”的“习静”之处。

镇江布衣诗人鲍皋诗《见山楼即席扶醉歌》云:“君楼在市不在山,却共诸山翠相对。东南山势排长 虹,西山一片撑鸿蒙。北山突峙倚天堑,石帆直指沧海 东。”可见见山楼应在西津渡是无疑了。

三、女诗人骆绮兰故居听秋轩

胳绮兰,字佩香,号秋亭,句容人,居镇江。是清 乾、嘉之间一位很有名的女诗人,工诗善画。光绪《句 容县志》卷十四《列女•才媛》有她的小传。《丹徒县志》卷四十六《艺文•书目》收有骆绮兰的《听秋轩诗集》。其诗艺术成就较高,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王文治、赵翼 等都对她的诗给予较高的评价。她的思想很开通,她 不理会“男女授受不亲”的一套,她不但和袁枚、王文 治、赵翼、曾燠、左墉等著名诗人公开唱和,还和他们 一道游山玩水。那时,一个寡妇居然敢这样作为,真是 够大胆的了。

据孙金振在有关文章中说:胳绮兰的故居听秋轩 落成于嘉庆二年,新造的小园,仍用旧居听秋轩原名。“新园造在西津渡避风馆附近,即今小码头一带。”

笔者从胳绮兰的诗和她与其他好友的唱和诗中 可得到佐证。胳绮兰《待随园先生不至》诗云:“柳外江 波绿泼醅,高楼延倚首重回。”她在家等待袁牧先生,一直没有等到,诗中有“江波”二字,可见家近江边。鲍 皋的3个女儿也是女诗人,有次胳绮兰作东,邀请鲍 氏兄妹饮宴,古人一般都在家中宴请,席上胳绮兰作 诗,鲍氏兄妹依韵酬和。她们唱和的诗句中有“曾记春 波江上楼,芳尊旧雨洗离愁。”“楼外山光泼黛浓,莫教 佳曰去匆匆。”“蓬莱佳气郁山堂,采术初称介寿觥。”从诗中“江上楼”,“楼外山光”“蓬莱佳气郁山堂”,就 可看出骆绮兰所居处有江波、有山光,甚至把她的居 所比作“蓬莱佳境”。唯有西津渡附近才有此有山有水 的佳境。可见孙金振所指应该是正确的。

(作者单位:镇江市农业发展银行)

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