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沉睡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沉睡资源
年初以来,XX县针对“农村闲置住宅多、市民乡村休闲旺”的实际,按照“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思路,探索开展“身心两安·共享农屋”项目。
在不改变农屋所有权前提下,将农村闲置住房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平台向游客开放。
切实利用XX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农村闲置住宅,吸引城市居民中长期到XX创业、休闲、度假、养老,实现城乡功能互换、生态空间共享。
该做法对于有效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房”这一乡村最大资源,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
一、XX县实施“身心两安·共享农屋”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形成政策推动体系。
县级成立共享农屋领导小组,乡镇成立共享办,村级成立共享农屋服务中心,层层分工负责。
制定共享农屋《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实施细则》,明确准入条件、管理模式、收费标准等内容。
为参与创建农户提供相关资金保障,对完成共享农屋创建的农户给予每间1000元补助,并设定每年每间农屋
2000元的保底收入。
截至目前,已成立3个乡镇共享办、12个村级合作社,提供服务360余人次,解决纠纷30余个。
(二)制定发展规划蓝图。
制定“共享农屋”2018-2020年三年行动规划,计划每年发展“共享农屋”户数在1000户以上,争取每年创收分别为800万元、5000万元及1亿元。
根据农屋实际条件和农户意愿,引导农户提供拎包入住型、毛坯自装型、创客创意型等不同样式的农屋。
设计“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农户+农户”“农户自主”4种运营模式,合作社、公司、农户三方灵活选择经营模式,村集体则负责治安、卫生等管理,并收取费用,实现村集体、村民收入双增长。
(三)打造统一经营标准。
实施标准化设计、个性化建设、统一化经营,制定“优庭院、优设施、优服务”的三优建设标准:庭院必须达到精品庭院,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外墙进行墙绘美化;规范装修标准,实施卫生改厕,标配电、热水、网络、电视等设施,保证屋内功能齐全;围绕“住、食、行、游”,由服务中心对共享农屋加盟户每月进行集中统一培训1次,强化农户提供标准化优质服务。
同时在县旅游官网开设“共享农屋”专栏,建立“身心两安·共享农屋”线上平台,统一由村级服务中
心管理和结算。
参与试点的大盘镇小盘村仅用1个月时间就将35户农屋集中推出共享。
(四)丰富周边配套业态。
按照“城乡功能互换、生态空间共享”思路,引导农户挖掘拓展“农屋经济”多样化配套业态,全面打造宜居宜乐宜游的综合环境。
创建“共享食堂”,提供餐饮、灶台出租等服务,解决共享农屋与“农家乐”“民宿”相比餐饮配套不足的问题。
创建“共享菜园”,划定一个区块,供客户耕种采收,并提供代管、培训、短工等服务。
创建“共享游玩”,推出文化民俗、农事体验、山野漫步等项目,由专人带领体验农村风光、解读农村文化。
目前,已创建“共享食堂”2家、“共享菜园”87个20余亩;永康,上海、义乌等地已有30余户预定了暑期体验活动。
(五)宣传推介营造氛围。
详细采集农村闲置农屋信息,广泛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平台向旅客开放,在“身心两安·共享农屋”线上平台设置微信小程序进行信息发布和宣传营销,促进供需双方信息沟通和供需对接。
举办“共享农屋XX山居”乡村振兴论坛,邀请专家和学者围绕共享农屋发展设想、现状、前景等进行探讨。
参
加2018长三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博览会,借机推介共享农屋。
各相关部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相关政策措施及创建进展情况,为盘活空闲农屋发展美丽经济营造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已在各级纸媒、网媒发布相关报道50余篇次,在各类视媒、声媒播出30余次。
(六)突出党建加强保障。
确立“党员带头、干部示范、农户紧跟”原则,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以党建推动“共享农屋”发展。
党员干部率先对自家农屋进行装修,做成精品样板,提供农户参考。
落实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村两委干部组成工作小组,根据从亲从近原则联系农户,每人分别联系4-5户,全程参与出谋出钱出力,带动村民创建。
截至目前,试点村“共享农屋”创建参与率在30%以上,其中小盘村达50%以上。
二、XX县推进“身心两安·共享农屋”项目的成效及意义
(一)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体现“和美乡村”内在要求。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为共享农屋的诞生创造了基础条件,良好的生态、优越的坏境、优美的风光,无不吸引着城镇居民到农村去创业、休闲、度假或养老,实现城乡功能
互换、生态空间共享。
同时,在共享的过程中,农房得到修缮、环境得到美化,反作用于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持续深化巩固。
并且,“共享农屋”引凤入巢的模式,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回农村,带动农村产业、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完全符合更高层次的“和美乡村”建设要求。
(二)诠释“两山理论”深邃内涵,促进广大农民增产增收。
通过开展“共享农屋”活动,用互联网共享平台连接起供需双方,可以让这些农村“沉睡的资产”重现生机,释放更多经济红利。
截至目前,XX县共集中推出52户110间共享农屋,现已出租40间,每月租金收入2万元。
据悉,全县约有1.5万户闲置农屋,预计可盘活资金15亿元。
农村兴旺了、村民增收了、集体受益了,广大农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更有了深刻体会。
(三)推动城乡二元深度融合,带动三大产业整体兴旺。
实施“共享农屋”活动,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和工商企业投资农村,鼓励和支持人才到农村创业发展,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双向互动,真正实现农村繁荣,乡村振兴。
三、借鉴XX县“共享农屋”做法,加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利用的建议
(一)坚持集体发展与村民受益相结合,探索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多种方式。
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三权分置”中的使用权进行有效配置,不断创造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有利条件。
在利用的方式上。
一是可采取集体运行模式,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集体对闲置农房进行收储和统一开发利用。
二是可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利用企业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按照市场化原则,采用议价、竞价、挂牌、拍卖等方式流转闲置宅基地和农房。
三是可采取自主开发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帮扶、推动,由闲置宅基地、农房的资格权人,自主予以开发利用。
(二)注重休闲旅游和公共服务相结合,拓展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有效途径。
以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标准,鼓励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开展居家养老、公共服务、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民宿体验、创新创业、民俗手工艺、特色食品等业态,严防变相发展为买卖宅基地和建造别墅大院、私人会所。
对符合旅游发展、居家养老规划,利用闲置农房经营旅游设施开发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政策性支持。
引导乡镇
(街道)、村(社区)按照“能租不建”的原则,利用闲置农房开办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公共配套服务。
(三)注重统筹谋划与协同推进相结合,优化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外部环境。
通过加强生态治理、社会治理,进一步提升乡村社会环境品质,为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有效利用创造条件。
一要提高乡村人居品质。
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景区村、历史文化村、乡村旅游特色村为细胞,实现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建筑风貌融为一体、交相辉映,进一步增添美丽乡村底色、气质。
二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以“党建+社会治理”创新为引领,不断深化“枫桥经验”“后陈经验”“浦江经验”,推行“乡贤治理”模式,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建立全面覆盖、灵敏高效的基层社会治安动态感知体系。
三要提供便利公共服务。
对租赁闲置农房作为经营场所的,在办理工商登记、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提供全面便捷性服务,打造“最多跑一次”的全新样板。
(四)注重党政主导和部门协作相结合,形成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多方合力。
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推进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利用工作,打造市、县两级统一发布平台,
并协调农办、国土资源、规划、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环保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全力推进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利用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利用政策宣传和推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此外,要发挥党员在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中的“领头雁”作用,推动农村党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带头攻坚、带头示范。
同时,推动干部到农村一线实践锻炼,让一批懂政策、懂法律、懂运作、爱农村农民的干部服务于基层,推动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措施落实,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